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桦褐孔菌水提物体外抗HIV-1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婷婷 齐婷娟 +2 位作者 岳成 周玉柏 李霄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水提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假病毒单轮感染实验、HIV-1 VSV-G包膜实验,评价桦褐孔菌水提物的抗HIV-1药效学;用体外逆转录酶、整合酶活性检测和...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水提物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活性的抑制作用及抗病毒作用的潜在靶点。方法:通过细胞毒性、假病毒单轮感染实验、HIV-1 VSV-G包膜实验,评价桦褐孔菌水提物的抗HIV-1药效学;用体外逆转录酶、整合酶活性检测和时间递加分析实验,对桦褐孔菌水提物体外抗HIV-1活性的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桦褐孔菌水提物对3株不同包膜的HIV-1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2.17±2.085、5.661±1.058、8.846±1.334μg/mL。水提物浓度为0.65、12.5、25μg/mL时均能抑制HIV-1的逆转录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3.31%±3.39%、26.24%±5.6%、28.36%±4.3%;25μg/mL的桦褐孔菌水提物对整合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时间递加分析显示,桦褐孔菌水提物在HIV-1感染的融合/进入阶段具有最高的病毒抑制率。结论:桦褐孔菌水提物具有抗HIV-1活性的作用,其对HIV-1的融合/进入、逆转录酶及整合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提示桦褐孔菌水提物可能在HIV-1的融合、逆转录、整合阶段存在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 逆转录酶 整合酶
下载PDF
突变型干扰素-τ的表达、纯化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2
作者 张晴妮 徐骥 +2 位作者 芮康宁 罗鹏 杨子义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988-991,共4页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突变型干扰素-τ(IFN-τ),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及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将绵羊IFN-τ序列中6个氨基酸突变为人IFN-α相应的氨基酸,将合成的基因克隆至pPICZα质粒,构建突变型IFN-τ表达质粒pPICZα-IFN-τ,转化...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突变型干扰素-τ(IFN-τ),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及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将绵羊IFN-τ序列中6个氨基酸突变为人IFN-α相应的氨基酸,将合成的基因克隆至pPICZα质粒,构建突变型IFN-τ表达质粒pPICZα-IFN-τ,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高密度发酵。发酵上清液经超滤浓缩、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及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并与市售IFN-α2a进行比较。结果发酵上清液中突变型IFN-τ的表达量为400~500mg/L,占上清总蛋白的40%以上;纯化收率达31.4%,纯度约为95%;比活为2.1×107IU/mg;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与IFN-α2a相当,但细胞毒性显著低于后者。结论已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了突变型IFN-τ,表达的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对乙型肝炎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细胞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τ 突变型 毕赤酵母 抗病毒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