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4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缠足骨骼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李海军 杨筱雨 肖小勇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8-501,共14页
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形态与年龄、性别、运动方式等因素有关,并可能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缠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人为足部变形行为,会导致女性足骨出现严重畸形,缠足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 足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形态与年龄、性别、运动方式等因素有关,并可能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缠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人为足部变形行为,会导致女性足骨出现严重畸形,缠足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很长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代女性的社会生活及地位等。目前关于缠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缠足的骨骼形态、病理特征、时代和地域差异、影响因素等方面。对缠足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数据和结论,对缠足骨骼形态变化的研究进展和足部骨骼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国内缠足研究作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足 足部骨骼 变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拇指与食指指纹组合特征分析人的性别及年龄
2
作者 赵瑞敏 刘凯 +1 位作者 孙鹏 张忠良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7-439,共13页
利用指纹特征分析人的性别及年龄,一直是法医学和人类学领域的挑战性项目。现有研究因统计样本量少、特征利用率低、模型学习能力低等不足,导致利用指纹特征分析性别及年龄的准确率低。本文从多种分类及回归机器学习模型比对分析的角度,... 利用指纹特征分析人的性别及年龄,一直是法医学和人类学领域的挑战性项目。现有研究因统计样本量少、特征利用率低、模型学习能力低等不足,导致利用指纹特征分析性别及年龄的准确率低。本文从多种分类及回归机器学习模型比对分析的角度,对2980份拇指及食指指纹捺印样本(男性1500份,女性1480份)的指纹特征进行统计测量,并在拇指及食指不同指纹特征相互组合的情况下,观察各机器学习模型的性别分类、年龄回归的准确率。结果表明,同时使用拇指及食指指纹特征进行学习的性别分类、年龄回归的准确率高于使用单一手指指纹特征的准确率。其中,使用指纹特征对性别进行分类的结果中,F1衡量指标值最高为0.979;对男性指纹样本进行年龄回归的结果中最高准确率为86.7%,女性指纹样本年龄回归的最高准确率为85.3%,证明使用拇指及食指指纹特征综合进行学习,可提高性别分类及年龄回归准确率思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 机器学习 性别 年龄
下载PDF
指纹皱纹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3
作者 曾浩然 刘康康 罗亚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8,共11页
指纹是手指指腹上由乳突纹线构成的花纹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指纹皱纹是皮纹学中非皮嵴纹构型和屈肌褶纹的一个显著特征,因其在捺印指印时表现为正常乳突纹线在不同方向上中断,从而形成白色条纹,因此又称为指纹白线。指纹... 指纹是手指指腹上由乳突纹线构成的花纹结构,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指纹皱纹是皮纹学中非皮嵴纹构型和屈肌褶纹的一个显著特征,因其在捺印指印时表现为正常乳突纹线在不同方向上中断,从而形成白色条纹,因此又称为指纹白线。指纹皱纹的形成和表现与皮肤疾病、民族种群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联,故该特征在皮纹学、医学、法庭科学和计算机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指纹皱纹的基本属性进行了整理,重点介绍了其研究进展,并初步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为其科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 指纹皱纹 生物人类学 法庭科学 皮纹学
下载PDF
新疆加依墓地人体脊椎溶解的古病理学
4
作者 高国帅 王安琦 +1 位作者 王龙 张全超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4-756,共13页
本文对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例罕见脊椎病理性损伤个体,进行了古病理学分析与诊断。经鉴定,个体M172是一名10-12岁的未成年人,个体M167是一名35岁左右的女性,两例个体的脊椎均出现较为严重的骨性溶解病变:终板损坏... 本文对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青铜至铁器时代的2例罕见脊椎病理性损伤个体,进行了古病理学分析与诊断。经鉴定,个体M172是一名10-12岁的未成年人,个体M167是一名35岁左右的女性,两例个体的脊椎均出现较为严重的骨性溶解病变:终板损坏,内部松质骨溶蚀、吸收,椎体中部空化形成中空现象。其中个体M172除第7胸椎和第3腰椎发生溶解病变之外,手指、耻骨、肩胛骨等多部位均发现局灶性溶骨损伤,肋骨和胫骨局部反应性新骨显著;个体M167的第3、4腰椎由于溶解严重发生椎体塌陷特征。通过CT和X光影像学分析骨骼损伤形态、骨骼损伤区域特征,并结合临床医学资料进行鉴别诊断,认为两例个体患有化脓性骨髓炎、布鲁氏菌病、放射线菌病、骨癌转移以及一些其他真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小,推测这两例个体疑似罹患脊柱结核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骨溶解 古病理 结核病
下载PDF
广西灰窑田史前遗址人类髌骨的形态变异
5
作者 叶梓琪 何安益 +1 位作者 梁优 李法军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距今约7000~6000年的广西灰窑田遗址是顶蛳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其所出人类遗骸为探讨岭南地区史前时期渔猎-采集型人群的肢体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以及两性劳动分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其形态变异特... 距今约7000~6000年的广西灰窑田遗址是顶蛳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其所出人类遗骸为探讨岭南地区史前时期渔猎-采集型人群的肢体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以及两性劳动分工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样本。髌骨作为膝关节的重要组成,其形态变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个体膝关节的活动程度与特点。本文采用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该遗址出土的43例人类髌骨进行分析,从侧别对称性、性别二态性以及年龄差异性等三个方面考察了髌骨的大小和形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该遗址古人类髌骨发育存在明显的左侧优势,髌尖呈右偏趋势。男性髌骨尺寸较大,但两性髌骨形态未见显著差异。该遗址个体髌骨形态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与股四头肌力量增强、屈伸运动强度与频率增加相关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窑田遗址 史前人类 髌骨 形态学
下载PDF
古代义齿修复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王舒 王春雪 +2 位作者 周亚威 班琳 董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17,共16页
义齿修复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人类口腔医学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义齿修复的信息史料匮乏,相关的实物研究更是十分稀少。相比较而言,国外公布的案例具有周期长、范围广、数量多、信息完备等特点。考虑到国内尚未有学者对世界范围... 义齿修复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在人类口腔医学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义齿修复的信息史料匮乏,相关的实物研究更是十分稀少。相比较而言,国外公布的案例具有周期长、范围广、数量多、信息完备等特点。考虑到国内尚未有学者对世界范围内的古代义齿修复案例作出综合论述,本文对已公布的案例进行区域性的梳理回顾,阐述相关修复器具的制作用途、齿冠或植入物的形态及原料、配套矫治器的材质及构造、相关研究成果及争议等;并结合地中海周边民族的历史背景与相关文献资料,厘清修复技术的起源及区域间可能的传播路线,从具体构造和修复技巧的角度比较不同人群修复器具的异同,探讨地中海区域古代义齿修复技术的内在演化规律及古今演化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医学 义齿 修复
下载PDF
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陶大卫 邹慧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牙结石本质上是正在矿化或已经完全矿化的牙菌斑,由于其易保存、可获得性和无污染等特征为生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从古人类食谱精细化重建、早期... 牙结石本质上是正在矿化或已经完全矿化的牙菌斑,由于其易保存、可获得性和无污染等特征为生物考古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代牙结石残留物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本文从古人类食谱精细化重建、早期农业演进与传播、早期东西方资源流通、特定资源消费与利用等四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古代牙结石残留物分析的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并对牙结石残留物分析在国内考古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结石 残留物 饮食 早期农业
下载PDF
口腔健康不良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性研究现状
8
作者 韩书琴 蔡亦凡 +1 位作者 王娇龙 廖岚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4,共11页
阿尔兹海默症是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发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认为,阿尔兹海默症与口腔健康不良之间具有相关性。该文... 阿尔兹海默症是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发性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认为,阿尔兹海默症与口腔健康不良之间具有相关性。该文就口腔健康不良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相关性、相关机制及干预措施等作一综述,以期为阿尔兹海默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学 口腔健康不良 阿尔兹海默症 慢性牙周炎 牙齿缺失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fMRI揭示日中双语者的语义和读音加工脑机制
9
作者 李修军 刘小迪 杨菁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97-104,共8页
目前,双语者大脑加工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加工任务和双语语言字符类型的不同都会给结果带来一定的争论性,对正字法相似但语义和读音不同的双语者脑机制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实验首次使用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对15名日中双... 目前,双语者大脑加工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加工任务和双语语言字符类型的不同都会给结果带来一定的争论性,对正字法相似但语义和读音不同的双语者脑机制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探讨。实验首次使用多体素模式分析(MVPA)对15名日中双语者在日文汉字和中文汉字的词汇语义和读音任务下生成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解码大脑加工机制。结果发现,在语义加工过程中,两种语言在额下回岛盖部(PO)、颞中回(MTG)、颞上回(STG)以及双侧角回(AG)具有显著的激活差异。在读音加工过程中,两种语言在左侧缘上回(SMG)的差异尤为显著,而在右侧STG则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加工 读音加工 FMRI MVPA
下载PDF
人类颅骨厚度研究的概述与展望
10
作者 李海军 杨筱雨 赵钰洁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7-841,共15页
颅骨厚度是重要的解剖学特征,也是常见的测量项目,在体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颅骨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颅骨厚度的年龄与时代变化、人群间和性别间的差异、颅骨厚度的影响因素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颅骨厚度的... 颅骨厚度是重要的解剖学特征,也是常见的测量项目,在体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颅骨厚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颅骨厚度的年龄与时代变化、人群间和性别间的差异、颅骨厚度的影响因素和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颅骨厚度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人类颅骨的形态变异和进化情况。国内对颅骨厚度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已有关于颅骨厚度研究的相关文献数据与结论,对颅骨厚度相关研究进展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颅骨厚度研究作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颅骨 厚度
下载PDF
不同室温下的人体生理参数与热感觉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宁 王刚 +2 位作者 贾恩灿 刘锋 胡松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 人体某些生理参数存在表征人体热感觉变化的可能性,为了探究不同室温环境中人体生理参数(皮肤温度、脑电)与热感觉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客观实验并结合人体主观问卷调查,分析了人体皮肤温度、脑电频谱功率在冷环境、中性环境、热环境下与热感觉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平均皮肤温度、额头温度与热感觉变化显著相关,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通过对脑电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能量分析,发现处在不同室温下人体的整体热感觉同δ频带(0.5~4 Hz)以及α频带(8~13 Hz)的频谱功率变化显著相关,与β频带(13~30 Hz)的频谱功率变化中度相关。此外,人体在应对冷环境时δ、α、β频带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更为显著,由冷环境过渡至中性环境单位热感觉标度下的平均频谱功率变化幅度要高于热环境,在脑电频谱能量这一生理参数层面揭示了人体对冷环境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感觉 脑电图 皮肤温度 频谱功率
下载PDF
一种高效运动想象脑电信号浅层卷积解码网络
12
作者 李文平 徐光华 +3 位作者 张凯 张四聪 赵丽娇 李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9,共9页
针对现有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s)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信号解码网络(EEGNet)时域-空域-频域耦合特征学习能力差、模型训练与推理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运动想象脑电信号浅层卷积解码网络(Faster-EEGNet)。该网络将第1层二维... 针对现有运动想象脑机接口(MI-BCIs)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脑电信号解码网络(EEGNet)时域-空域-频域耦合特征学习能力差、模型训练与推理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运动想象脑电信号浅层卷积解码网络(Faster-EEGNet)。该网络将第1层二维平面串行卷积优化为所有通道同时进行的串行卷积,完成了各通道信号的时域滤波与空间滤波;在中间深度卷积层对空间模式提取信号进行时域卷积特征提取,然后由深度分离卷积再次提取信号的时间-空间耦合特征,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采用公开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Faster-EEGNet网络的运动想象识别准确率与信息传输率相较于EEGNet网络有更好的表现,在本实验的小样本训练场景下也能够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相较于EEGNet网络,Faster-EEGNet网络的训练时间减少了44.8%,模型推理时间减少了43.6%以上。实验结果证明所提Faster-EEGNet网络能够提升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系统的识别准确性、便捷性及快速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脑机接口 运动想象 深度学习 脑电解码算法
下载PDF
广西敢造遗址史前居民口腔的健康状况
13
作者 陈晓颖 游海杰 +3 位作者 宋美玲 郭明晓 肖雨妮 曾雯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9,共12页
广西扶绥敢造遗址是华南新石器时代一处典型的河岸贝丘遗址,其人骨测年结果的上限为8488 BC,下限为6492 BC。本文对敢造遗址2014年出土的108例个体的999枚恒齿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的饮食结构应是以肉食为主并辅以富含淀粉的块茎... 广西扶绥敢造遗址是华南新石器时代一处典型的河岸贝丘遗址,其人骨测年结果的上限为8488 BC,下限为6492 BC。本文对敢造遗址2014年出土的108例个体的999枚恒齿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居民的饮食结构应是以肉食为主并辅以富含淀粉的块茎类植物。该遗址居民的龋齿率高于部分农业人群,但远低于同为华南渔猎—采集经济的鲤鱼墩、甑皮岩和顶蛳山遗址,其原因应与食用块茎类植物的多寡有关。较高的牙结石罹患率(89.86%)可能与鱼类、贝类等高蛋白饮食有关。相比农业、游牧或狩猎人群,该遗址居民偏重的牙齿磨耗可能与食用含沙量较大的螺类、贝类等有关;肉类食物的食用导致该遗址居民上颌前部牙齿磨耗重于后部牙齿,而“上颌前部牙齿舌侧过度磨耗”现象的出现则与食用块茎类植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敢造 龋病 牙齿 结石 磨耗
下载PDF
华北地区明清古代人群肱骨远端形态的性别差异
14
作者 成芷菡 冉智宇 +1 位作者 凌亮优 何嘉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目的 通过肱骨远端形态探讨鉴定中国华北人群性别的可行性和准确率。方法 观察肱骨远端的鹰嘴窝形状、滑车对称性、滑车中部收缩和内上髁角度4项特征,每项特征分为“男性”、“性别不明”、“女性”3类。统计70例(男、女各35例)华北地... 目的 通过肱骨远端形态探讨鉴定中国华北人群性别的可行性和准确率。方法 观察肱骨远端的鹰嘴窝形状、滑车对称性、滑车中部收缩和内上髁角度4项特征,每项特征分为“男性”、“性别不明”、“女性”3类。统计70例(男、女各35例)华北地区明清时期个体肱骨的形态特征,比较男女肱骨远端形态不同类别的出现率和性别鉴定准确率。结果 男女肱骨远端4项特征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单项特征中内上髁角度的鉴定准确率最高为76%,而滑车中部收缩的鉴定准确率最低仅为52%。综合4项特征的鉴定准确率高于单项,为76%(男性83%,女性68%)。结论 在缺少头骨和盆骨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肱骨远端形态鉴定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鉴定 肱骨远端形态 非测量特征 解剖学 明清华北人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34(IL-34)促进大鼠根尖牙乳头干细胞增殖并向成牙成骨分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晨晨 朱永娜 +6 位作者 姜丽娜 王旋宇 刘青 郑银竹 薛魁 武庆华 张晓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4(IL-34)对大鼠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SCA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4在大鼠SCAP中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不同浓度IL-34对大鼠SCAP增殖活性的影响。茜...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34(IL-34)对大鼠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CAP)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SCAP,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4在大鼠SCAP中的表达。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不同浓度IL-34对大鼠SCAP增殖活性的影响。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LP、DSPP、RUNX2、OSX蛋白的表达。结果IL-34促进大鼠SCAP增殖的最大剂量为100 ng/mL,茜素红染色显示IL-34能够促进SCAP的矿化。100 ng/mL IL-34处理显著提高成骨相关基因ALP、DSPP、RUNX2、OSX的表达。结论IL-34能够促进大鼠SCAP的增殖并向成牙/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4(IL-34)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成骨分化 大鼠
下载PDF
蒙古族体型的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 被引量:88
16
作者 郑连斌 陆舜华 +4 位作者 阎桂彬 朱钦 刘文忠 刘东海 崔成立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科左后旗480例(男255例,女225例)蒙古族人的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中胚均衡型(4.0—4.4—2.1),女性为偏中胚型的内胚型(6.2—4.1—1.6);(2)男女间体型存在... 本文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法,研究了内蒙古科左后旗480例(男255例,女225例)蒙古族人的体型。研究结果表明:(1)蒙古族平均体型男性为内胚—中胚均衡型(4.0—4.4—2.1),女性为偏中胚型的内胚型(6.2—4.1—1.6);(2)男女间体型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3)随着年龄的增长,蒙古族男女体型均呈内胚型值增大,外胚型值减小的变化。女性35岁以后体型变化显著;(4)与其它群体相比,蒙古族人内胚型值较高,男性中胚型值偏低,女性外胚型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法 蒙古族 Heath-Carter 体型方法
下载PDF
新疆及内蒙古地区青铜—铁器时代居民牙齿磨耗及健康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武 张全超 +1 位作者 吴秀杰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53,共22页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 对从新疆、内蒙古和内地7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居民牙齿磨耗、牙齿疾病、牙齿生前脱落及咀嚼肌发育情况进行的观察和对比发现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平均磨耗与内地新石器时代居民大体接近。在磨耗方式上,新疆和内蒙古居民呈现出一些可能反映其生活或行为方式的特殊磨耗。龋齿病和牙齿生前脱落的出现率在边疆和内地居民具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内地居民龋齿发病率高,而边疆居民牙齿生前脱落更普遍。另外,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上下颌骨出现有发育显著的骨质隆起。作者认为生活在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居民与同时期,甚至时代更早的内地居民相比,食物更为粗糙坚硬、含颗粒成分高;出现在新疆和内蒙古居民牙齿的局部或特殊磨耗、牙齿生前脱落、颌骨骨质隆起等现象说明边疆地区的居民生活环境比较恶劣,经常需要用牙齿啃咬坚硬的物品,或将牙齿作为工具使用。此外,龋齿病出现率的明显差别说明边疆居民谷物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摄入比例较内地居民为低。本文的发现进一步提示青铜—铁器时代的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狩猎—采集仍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农业经济的比重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 食物构成 考古学 体质人类学 新疆 内蒙古 磨耗方式 青铜—铁器时代
下载PDF
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丁佩律 梅剑锋 +1 位作者 张立明 康学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1-364,共4页
提出了一种独立分量分析 ( ICA )和遗传算法 ( GA )相结合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 ,人脸图像的独立基的获取是采用基于四阶统计信息的 ICA算法 ;为了减少计算复杂度 ,对原图像进行滤波降维 ,并用遗传算法对 ICA求得的独立基集合进行搜索得... 提出了一种独立分量分析 ( ICA )和遗传算法 ( GA )相结合的人脸自动识别方法 ,人脸图像的独立基的获取是采用基于四阶统计信息的 ICA算法 ;为了减少计算复杂度 ,对原图像进行滤波降维 ,并用遗传算法对 ICA求得的独立基集合进行搜索得到了一个最优的独立基子集 ;最后 ,选择合适的分类器根据待识别图像在独立基上投影系数进行分类判决 .对人脸图像库的实验表明本方法识别率比基于主元分析的特征脸方法高 ,且计算量小于传统的基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ICA 主分量分析 PCA 遗传算法 GA 人脸 自动识别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淑丽 郑连斌 +3 位作者 陆舜华 杨建辉 赵洲 索利娅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63,共6页
测量了494例(男259例,女235例)布依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间对应比较皮褶厚度值... 测量了494例(男259例,女235例)布依族成人的6项皮褶(腓肠肌皮褶、髂前上棘皮褶、肩胛下皮褶、三头肌皮褶、二头肌皮褶与面颊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布依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而变化的特征。研究表明:(1)男女同年龄组间对应比较皮褶厚度值,总体看来,女性高于男性;(2)男性躯干和面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这一点女性与男性接近;(3)布依族人6项皮褶随年龄的增加,其厚度变化不大,其中男性表现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 厚度 年龄 布依族 成年人 皮下脂肪发育
下载PDF
中国人肤纹研究——Ⅲ.中国52个民族的肤纹聚类 被引量:34
20
作者 张海国 丁明 +7 位作者 焦云萍 汪宪平 颜中 金刚 孟秀莲 白崇显 陆振虞 陈仁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81-391,共11页
中国有56个民族,肤纹学研究中的最后一个民族——门巴族——的肤纹研究至今刚刚完成。根据52个民族的122个群体指掌纹的11个参数:TFRC、a-bRC、A、L^u、L^r、W、T、Ⅱ、Ⅲ、Ⅳ、H做聚类分析,在系统树上可以见到南方群、混合群、北方群... 中国有56个民族,肤纹学研究中的最后一个民族——门巴族——的肤纹研究至今刚刚完成。根据52个民族的122个群体指掌纹的11个参数:TFRC、a-bRC、A、L^u、L^r、W、T、Ⅱ、Ⅲ、Ⅳ、H做聚类分析,在系统树上可以见到南方群、混合群、北方群。混合群包括了各自南、北方民族的聚类群,聚类群与其地理位置有平行关系,南北间以长江或北纬30°~33°度为界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肤纹学 聚类分析 系统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