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鸟类物种组成及分布状况40年之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学斌 王伟峰 于晓平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6,共8页
对截至2022年4月底陕西省11个调查地理单元中的鸟类组成及其变化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陕西省共有鸟类572种,隶属于22目8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8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200种,夏候鸟191种,冬候鸟55种,旅... 对截至2022年4月底陕西省11个调查地理单元中的鸟类组成及其变化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陕西省共有鸟类572种,隶属于22目81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98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200种,夏候鸟191种,冬候鸟55种,旅鸟104种,迷鸟22种。物种组成随着调查地理单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渭河谷地及其以南区域的物种数较多,其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及其以北区域,而陕北黄土切割塬和陇山山地最少。秦巴山地留鸟的比例较高,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迁徙鸟的比例相对较高。在各个调查地理单元的繁殖鸟类中,古北种所占比例从南向北依次增加。1996年后,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查的深入以及鸟类分类系统的更新,陕西省境内新增鸟类204种,其中水鸟类74种,非水鸟类130种。水鸟种类增加最多的是渭河谷地,有64种,非水鸟类增加最多的是秦岭南坡山地,有8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组成 地理分布 调查地理单元 陕西省
下载PDF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组成及季节动态分析
2
作者 卜匀皓 耿吉恒 +1 位作者 张健嵩 段玉宝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0-841,共12页
为了解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构成,探讨不同农田类型和不同季节中鸟类群落变化特征。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哈尼梯田4个季节分别进行鸟类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86种,隶属10目37科,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 为了解哈尼梯田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构成,探讨不同农田类型和不同季节中鸟类群落变化特征。2019年7月—2020年4月,采用样线法对哈尼梯田4个季节分别进行鸟类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共记录到鸟类86种,隶属10目37科,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分别是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小鸦鹃(C.bengalensis)、普通鵟(Buteo japonicus)和红隼(Falco tinnunculus);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近危(NT)物种1种,即银耳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数据缺乏(DD)1种,为蓝喉拟啄木鸟(Psilopogon asiatica)。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最多,共计27科69种。繁殖鸟类共74种,占鸟种数的86%,东洋种43种,占繁殖鸟类的58%,其余是广布种。居留类型以留鸟为主,64种,占74%,夏候鸟和冬候鸟各记录到10种。不同农田微生境类型下,旱田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G-F指数均高于水田,但Shannon-Wiener指数(F=0.206,p>0.0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F=0.211,p>0.05)差异不显著。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指数(F=1.515,p>0.05)和Pielou均匀度指数(F=0.805,p>0.05)差异也不显著,优势度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相似性指数夏季和冬季最高,春季和秋季较低。从鸟类优势种来看,以人类伴生鸟类和适应人为干扰活动的鸟类为主要优势种。研究结果既掌握了哈尼梯田鸟类资源现状,还为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组成 季节动态 哈尼梯田 农田生境
下载PDF
陕西省鸟类新纪录——纯色山鹪莺
3
作者 李佳 王超 刘冬平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4期89-90,共2页
2023年5月12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人员在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月坝村(32.754791°N,108.699182°E)记录到1只全身褐色,有黄白色眉纹,眼黄褐色的鹪莺。经鉴定为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是陕西省新纪录。
关键词 纯色山鹪莺 陕西 新纪录
下载PDF
拉萨温性草原土壤原生动物群落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4
作者 朱时应 黄倩 +1 位作者 李天顺 普布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3-910,共8页
探究土壤原生动物对拉萨河谷温性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可以动态监测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为保护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5年围封的温性草原进行为期3年的放牧试验,于2018年9月采取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土壤样品... 探究土壤原生动物对拉萨河谷温性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可以动态监测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变化,为保护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5年围封的温性草原进行为期3年的放牧试验,于2018年9月采取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原生动物培养和鉴定(非淹没培养法、活体观察法)。结果表明:供试样地共鉴定出土壤原生动物46属,隶属于2门、12纲、21目和36科;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原生动物主要类群为旋毛纲(Spirotrichea);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原生动物多样性指数(H、E、C、M)无显著差异(P>0.05);Jaccard相似性指数在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之间;样地B3(禁牧)单独聚为一类,说明其空间异质性较大;全氮是影响土壤原生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湿度、速效钾、电导率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原生动物物种组成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放牧强度 土壤原生动物 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声学手段辅助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现状及应用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晓青 蒲宝婧 +1 位作者 余楚萌 安德军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3年第4期34-44,共11页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声学监测是一种通过记录自然环境中物种声音类型和声音变化以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新型方法,其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梳理了声学监测在自然保护地保护工作中的优劣势、应用,以及监测实施要点。声学监测实现了被动式的采集,可以获得连续、完整和相对低成本的数据,提高了更大物种规模监测的可能性。它有助于促进物种名录清单建立、监测类群数量评估和动态观察等工作,同时可利用动物声音判断其生理状态和栖息地质量。但目前仍然存在标准化和资源共享的声学数据库缺乏、长期监测方案仍较少、设备差异产生的数据不一致、以指数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存在保真度和准确度争议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声学对生物多样性预测的能力。基于此,提出了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声学监测的若干建议,从而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监测 声景生态学 声学指数 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亚纳 田辉 司岸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282-15284,15287,共4页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 以不同预处理的猪粪为饵料,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接种密度对赤子爱胜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对蚯蚓处理前的饵料和蚯蚓处理后的蚓粪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值进行了测试对比。结果表明:赤子爱胜蚓处理猪粪,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5~25℃,湿度65%~75%,接种密度8~12条/盆。蚓粪与处理前的猪粪相比,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下降,而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pH值由碱性下降至中性偏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猪粪 日增重倍数 日繁殖倍数
下载PDF
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查广才 周昌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8,共5页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mg·L...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恶劣天气对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水体的影响,早晨7:00平均水温29.2~29.6℃,溶解氧平均3.9~4.6mg·L^-1,pH值平均7.7~8.1,下午6:00平均水温31.5~31.6℃,溶解氧平均5.2~5.8mg·L^-1,pH值平均8.3~8.8,实验期水体平均盐度3~5,水体理化因子组成及变化范围控制在对虾生长最适要求.各围隔养殖水温、溶解氧和pH昼夜差异显著,高温晴好天气水温和pH昼夜差明显加大,台风和强降雨使水温和pH下降.养殖水体化学耗氧量平均10.41~12.64mg·L^-1,透明度平均20cm,二者主要受藻类培养和对虾养殖时间影响.恶劣天气和水体藻相对养殖水体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劣天气 低盐度养殖 水体环境 围隔
下载PDF
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山区动物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亮 赵伟 +2 位作者 杨增武 陶金鼎 包新康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 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 近年来,红外触发相机凭借各种优势,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12年6月~ 2013年3月,在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区的水源及兽径处放置20部红外触发相机,以检验该技术在山区动物种类调查中的应用效果.监测期间共获得独立照片732张,经辨认,共拍摄到25种野生动物,隶属2纲,10目,15科,25属.哺乳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是北山羊(Capra ibex)、岩羊(Pseudois nayaur)及中亚兔(Lepus capensis);鸟类拍摄率最高的3种为红嘴山鸦(Pyrrhocorx pyrrhocorax)、岩鸽(Columba rupestris rupestris)和石鸡(Alectoris chukar).与传统样线法相比较,红外相机在大型兽类、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及夜间活动的动物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在鸟类调查中适用性不高,许多鸟类,特别是小型鸟类难以辨识.调查中同时发现,荒漠地区野生动物多聚集在水源地附近,但水源地同时放牧干扰较为严重,建议设立单独的牲畜饮水地,以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 山区 动物调查 安西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陕西青木川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昼间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鹏 李言阔 +1 位作者 缪涛 黄燕 《江西科学》 2015年第3期324-329,共6页
2005-2006年,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野生川金丝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移动和休息构成了川金丝猴日活动的主体。川金丝猴用于移动和取食的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76.5%,其次是休息行为占14.4%... 2005-2006年,在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使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野生川金丝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结果表明,取食、移动和休息构成了川金丝猴日活动的主体。川金丝猴用于移动和取食的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76.5%,其次是休息行为占14.4%,理毛行为占6.4%,玩耍行为1.3%,警戒行为1.1%。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花费在各种行为的时间比例存在明显的差异。取食行为和交配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冬季,休息和理毛行为显著增多;而移动行为、玩耍行为和警戒行为显著减少。每天上午和下午,川金丝猴分别有一个取食高峰。夏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8:00-9:00与16:00-18:00;冬季取食高峰分别发生在9:00-10:00与16:00-18:00。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昼间均有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夏季在13:00-14:00时间段,冬季在11:00-13:00时间段。冬季和夏季,川金丝猴群昼间均有2个明显的移动行为发生高峰,夏季在9:00-11:00和15:00-16:00时间段,冬季在8:00-9:00和15:00-16:00时间段。移动高峰期川金丝猴群在取食点之间进行长距离的群体迁移。冬季理毛行为高峰发生在11:00-12:00与17:00-18:00时间段。夏季理毛行为的高峰发生在下午14:00-15:00与16:00-18:00时间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高锰酸钾氧化池塘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宁 雷庆铎 陈志冉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研究了高锰酸钾KMnO4对池塘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反应影响因素(高锰酸钾质量浓度、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高锰酸钾对MC-LR的去除率与高锰酸钾投加的质量... 研究了高锰酸钾KMnO4对池塘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反应影响因素(高锰酸钾质量浓度、温度、pH值、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高锰酸钾对MC-LR的去除率与高锰酸钾投加的质量浓度、温度、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高锰酸钾质量浓度对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温度和pH,当温度为35℃时,去除率可达96.65%,当pH为3时,去除率也达到了95.1%;反应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不太显著。正交试验的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微囊藻毒素 去除率
下载PDF
炳灵寺石窟鸟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鸟害
11
作者 李隆 陈章 +4 位作者 武发思 赵雪芬 刘宗昌 杨小菊 汪万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6-803,共8页
2018年9月-2020年9月采用样线与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炳灵寺石窟及其周边鸟类的群落分布与石窟鸟害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目23科34种,在石窟内出现的鸟类有6种,致害物种主要为岩鸽(Columba rupestris),鸟类多样性指数H夏季最高... 2018年9月-2020年9月采用样线与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炳灵寺石窟及其周边鸟类的群落分布与石窟鸟害情况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目23科34种,在石窟内出现的鸟类有6种,致害物种主要为岩鸽(Columba rupestris),鸟类多样性指数H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红外线相机连续监测发现,第169窟内的鸟类数量在每日9:00-12:00处于较高水平.岩鸽活动对窟内文物的损害形式主要表现为起落时鸟爪造成的机械损伤与排泄物污染.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石窟寺的生境与黄河湿地生境鸟类组成差异最大,鸟类分布呈明显的不均匀性;在第169窟小环境内,鸟类停栖位置随机性强,停栖频次在洞窟南北两侧均表现为内部高于外围的特点,但北侧文物上层整体高于下层,南侧文物下层整体高于上层,小环境内仍呈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性.根据鸟类的时空分布及其危害特点,提出了具体的鸟害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炳灵寺石窟 鸟类群落 时空变化 鸟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与季节性变化研究
12
作者 王羽丰 李新宇 +2 位作者 王斌 熊朝永 杨晓军 《生物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于2021年8月-2022年9月进行调查,主要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及样点法对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在调查范围内,共设置了12条监测样线,基本覆盖保护区内所有生境类型。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09种,隶属17目62科139属。其中,物种组成... 于2021年8月-2022年9月进行调查,主要采用不定宽样线法及样点法对云南威远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调查。在调查范围内,共设置了12条监测样线,基本覆盖保护区内所有生境类型。保护区共记录鸟类209种,隶属17目62科139属。其中,物种组成以雀形目(Passeriformes)为主,共记录137种,占记录鸟类的65.6%。鸟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有141种,在保护区内占据了最大的比例,为67.46%;留鸟为主,共有167种,占保护区鸟类的79.90%。珍稀濒危及重点保护鸟类有44种,其中,记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coronatus)。基于不同季节分析,春季的物种种数(200种)、香农威纳指数(5.02)、辛普森指数(0.99)最大,而夏季的均匀度指数(0.81)最大;林地生境的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4个季节均显著高于农田和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远江 鸟类多样性 群落组成 季节性变化 多样性指数
原文传递
北京油鸡养殖场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13
作者 刘晓夏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家禽养殖是抗生素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以北京油鸡养鸡场为例,通过对40日龄、120日龄、200日龄、400日龄进行采样,主要采集肛门拭子、粪便拭子、饮水乳头拭子、料槽拭子、垫料拭子五类样品,共计204份.对所采集样品进... 家禽养殖是抗生素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以北京油鸡养鸡场为例,通过对40日龄、120日龄、200日龄、400日龄进行采样,主要采集肛门拭子、粪便拭子、饮水乳头拭子、料槽拭子、垫料拭子五类样品,共计204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67株大肠杆菌,未分离出其他致病菌,且所分离的试验株对检测的不同类别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在7.78%-62.87%范围之内.所分离的试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耐药性最严重,耐药率为62.87%;所分离的试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敏感性最强,中介率为2.40%.通过采用SPSS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对北京油鸡生长周期中耐药菌变化进行研究得出,在40日龄时,试验株对所检测的抗生素展现出的耐药性情况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油鸡 耐药性 大肠杆菌
下载PDF
铜陵市横冲流域土壤节肢动物对林分类型的响应
14
作者 谢鑫 朱永恒 宛丽娟 《土壤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3-1239,共7页
为了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节肢动物对林分类型的响应,2016年8月末对安徽省铜陵市横冲流域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三种坡位下的两种林分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 为了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节肢动物对林分类型的响应,2016年8月末对安徽省铜陵市横冲流域土壤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三种坡位下的两种林分类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捕获的土壤节肢动物隶属7纲14目;(2)在上坡位,两种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各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坡位,栎木林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P=0.004)、多度(P=0.000)、Shannon多样性指数(P=0.005)和DG指数(P=0.021)显著高于杉木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11)显著低于杉木林;在下坡位,栎木林下的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P=0.046)、多度(P=0.000)和DG指数(P=0.032)显著高于杉木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P=0.047)显著低于杉木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节肢动物 栎木林 杉木林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