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3个周期受试者的咖啡摄入、疼痛及11个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构建3种模型评估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3428名,其平均年龄为(49.79±19.06)岁,男女比例为0.9∶1。每日咖啡摄入情况:无咖啡摄入7794名(58.0%),>0~2杯咖啡摄入2077名(15.5%),>2杯咖啡摄入3557名(26.5%);每日咖啡因摄入情况:无咖啡因摄入7794名(58.0%),>0~200 mg咖啡因摄入3152名(23.5%),>200 mg咖啡因摄入2482名(18.5%)。疼痛情况:无疼痛或疼痛持续时间<24 h 10202名(76.0%),急性疼痛910名(6.8%),亚急性疼痛369名(2.7%),慢性疼痛1947名(14.5%)。经权重估算,13428名受试者预计可代表1.9亿(190709157名)年龄≥20岁的美国公民,该期间美国人群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总体患病率分别为8%、3%、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对任何协变量进行校正时,相较于每日无咖啡/咖啡因摄入者,每日咖啡摄入>2杯(OR=1.354,95%CI:1.187~1.544)或咖啡因摄入>200 mg(OR=1.372,95%CI:1.185~1.587)人群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当校正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后,可得到相近结果,OR值分别为1.243(95%CI:1.083~1.427)和1.249(95%CI:1.072~1.456);当对11个协变量均进行校正时,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及咖啡因摄入量与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相关性。3种模型均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咖啡因摄入量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相关性。结论与不摄入咖啡者相比,每日大量摄入咖啡者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高,但此种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日常咖啡摄入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明显相关性。仍需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咖啡摄入与慢性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确切作用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饮食限制(DR)调控炎症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探索DR调控炎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9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DR调控炎症相关文献共1678篇,...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饮食限制(DR)调控炎症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探索DR调控炎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9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DR调控炎症相关文献共1678篇,经筛查最终获得1344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和关键词的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的1344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为1676次,美国(481篇)是出产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181篇)位居第二。DR调控炎症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热量限制(CR)、生酮饮食、衰老、代谢性疾病、脂肪组织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结论:DR调控炎症愈来愈受到国际和国内研究者青睐,未来研究热点可能是CR模拟物(CRM)、肠道菌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总体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明确DR的抗炎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将更多经过体外和动物模型证实的有效方案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公开数据库中的大样本信息,探究日常咖啡摄入与不同类型疼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提取美国国家卫生和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库中1999—2000年、2001—2002年、2003—2004年3个周期受试者的咖啡摄入、疼痛及11个协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数据,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构建3种模型评估日常咖啡摄入与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受试者13428名,其平均年龄为(49.79±19.06)岁,男女比例为0.9∶1。每日咖啡摄入情况:无咖啡摄入7794名(58.0%),>0~2杯咖啡摄入2077名(15.5%),>2杯咖啡摄入3557名(26.5%);每日咖啡因摄入情况:无咖啡因摄入7794名(58.0%),>0~200 mg咖啡因摄入3152名(23.5%),>200 mg咖啡因摄入2482名(18.5%)。疼痛情况:无疼痛或疼痛持续时间<24 h 10202名(76.0%),急性疼痛910名(6.8%),亚急性疼痛369名(2.7%),慢性疼痛1947名(14.5%)。经权重估算,13428名受试者预计可代表1.9亿(190709157名)年龄≥20岁的美国公民,该期间美国人群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慢性疼痛总体患病率分别为8%、3%、1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对任何协变量进行校正时,相较于每日无咖啡/咖啡因摄入者,每日咖啡摄入>2杯(OR=1.354,95%CI:1.187~1.544)或咖啡因摄入>200 mg(OR=1.372,95%CI:1.185~1.587)人群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当校正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后,可得到相近结果,OR值分别为1.243(95%CI:1.083~1.427)和1.249(95%CI:1.072~1.456);当对11个协变量均进行校正时,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及咖啡因摄入量与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相关性。3种模型均未发现每日咖啡摄入杯数、咖啡因摄入量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相关性。结论与不摄入咖啡者相比,每日大量摄入咖啡者出现慢性疼痛的风险增高,但此种相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尚未发现日常咖啡摄入与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存在明显相关性。仍需开展基础研究和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咖啡摄入与慢性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确切作用机制。
文摘为了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CCFM8661的免疫调节功能,作者采用120只雄性BALB/c小鼠,分别灌胃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低、中、高3个剂量)或安慰剂30 d。之后采用以下方法综合评估植物乳杆菌CCFM8661调节小鼠免疫力的功效: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迟发型变态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实验评价小鼠细胞免疫功能;血清溶血素生成实验及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实验评价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碳廓清实验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荧光微球实验评价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nature-killer,NK)细胞活性检测评估小鼠NK细胞功能。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可明显增强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耳肿胀程度、提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机体碳处理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CFM8661具有增强小鼠免疫力的作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饮食限制(DR)调控炎症文献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探索DR调控炎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29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DR调控炎症相关文献共1678篇,经筛查最终获得1344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年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被引频次和关键词的定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的1344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为1676次,美国(481篇)是出产文献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181篇)位居第二。DR调控炎症领域研究热点集中在热量限制(CR)、生酮饮食、衰老、代谢性疾病、脂肪组织及肠道菌群等方面。结论:DR调控炎症愈来愈受到国际和国内研究者青睐,未来研究热点可能是CR模拟物(CRM)、肠道菌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总体研究趋势为进一步明确DR的抗炎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将更多经过体外和动物模型证实的有效方案进行更严格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