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中开展结核病主动发现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丹雨辰 刘宇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1,共6页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其中老年人群的结核病负担日益严峻。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且近年来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老年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对终结结核病的进程至关重要,特别是老年人群患者的发现工作。笔者查阅...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其中老年人群的结核病负担日益严峻。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且近年来老龄化趋势严重,因此,老年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对终结结核病的进程至关重要,特别是老年人群患者的发现工作。笔者查阅并总结国内外针对老年人群主动筛查的研究文献,对老年人群结核病流行病学现状、主动筛查的开展方式、筛查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挑战进行综述,旨在阐述在老年人群中开展结核病主动发现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人群监测 综述
下载PDF
2019—2020年160例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临床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彩云 许红梅 +32 位作者 刘钢 刘静 俞蕙 陈必全 郑帼 舒敏 杜丽君 徐志伟 黄丽素 李海波 汪东 白松婷 单庆文 朱春晖 田健美 郝建华 林爱伟 林道炯 吴谨准 张新华 曹清 陶仲宾 陈源 朱国龙 薛萍 汤正珍 苏学文 曲政海 赵仕勇 庞琳 邓慧玲 舒赛男 陈英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 目的研究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pneumococcal meningitis,PM)的临床特征、转归和分离菌株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160例<15岁的PM住院患儿的临床信息、实验室资料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160例PM患儿中,男103例,女57例;年龄15 d至15岁,其中3月龄至<3岁109例(68.1%)。脑脊液培养分离SP菌株95例(59.4%),血培养分离SP菌株57例(35.6%)。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和脑脊液SP抗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0%(35/87)、27%(21/78)。55例(34.4%)患儿存在1个或多个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因素;113例(70.6%)患儿有1个或多个颅外感染病灶;18例(11.3%)有明确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最常见(147例,91.9%),其次是精神萎靡(98例,61.3%)、呕吐(61例,38.1%)等。69例(43.1%)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并发症,常见并发症为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43例,26.9%)、脑积水(24例,15.0%)、脑脓肿(23例,14.4%)、脑出血(8例,5.0%)。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和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岁患儿,分别为91%(39/43)、83%(20/24)。SP菌株对万古霉素(100%,75/75)、利奈唑胺(100%,56/56)、厄他培南(100%,6/6)完全敏感;对左氧氟沙星(81%,22/27)、莫西沙星(82%,14/17)、利福平(96%,25/26)和氯霉素(91%,21/23)敏感率高;对青霉素(16%,11/68)、克林霉素(6%,1/17)敏感率低;对红霉素完全耐药(100%,31/31)。痊愈和好转出院率分别为22.5%(36/160)、66.2%(106/160);18例(11.3%)出现不良结局。结论儿童PM多见于3月龄至<3岁婴幼儿,颅内并发症多发生在<1岁患儿,发热是PM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硬膜下积液和/或积脓、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脊液非培养检测方法有助于提高病原菌检出率。超过10%PM患儿出现不良结局。SP菌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氯霉素敏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多中心研究 儿童
下载PDF
上海市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关联情况的挖掘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晓侠 杨群娣 +3 位作者 刘丹妮 苏秋云 郑杨 施燕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 使用关联规则挖掘上海市≥35岁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方法 利用上海市2017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35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危险或有害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量、身体活... 目的 使用关联规则挖掘上海市≥35岁常住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方法 利用上海市2017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描述≥35岁常住居民现在吸烟、危险或有害饮酒、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红肉摄入过量、身体活动不足和每天睡眠时长不合格6项行为危险因素共存情况,采用R 4.1.2软件arules包Apriori算法对6项行为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人群的关联情况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9578名居民中至少存在2项行为危险因素的占比为39.4%。支持度超过5%、置信度超过50%且提升度最高的关联规则为:男性35~59岁组{危险或有害饮酒}→{现在吸烟}(C=82.38%)、男性≥60岁组{危险或有害饮酒}→{现在吸烟}(C=63.78%)、女性≥60岁组{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睡眠时长不合格}(C=51.35%)。结论 上海市≥35岁常住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共存现象常见且相互间存在关联,不同特征人群的共存关联特点不一,提示在今后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中,需提高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意识,根据不同特征人群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多项行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行为危险因素 关联规则 APRIORI算法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冰 宁美玲 张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医院感染率较高的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心内科、综合内科)的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月至3月为干预前阶段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将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吉林省前卫医院医院感染率较高的重点科室(重症医学科、普通外科、心内科、综合内科)的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月至3月为干预前阶段设为对照组(住院患者1850例,护理人员74人),4月至6月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为干预后阶段设为观察组(住院患者1880例,护理人员74人),分析比较实施精细化护理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及院感措施落实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感控知识知晓率、环境清洁消毒合格率、消毒物品管理合格率、无菌物品的管理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管理 感染监测 院感措施落实
下载PDF
2013—2022年桐乡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国华 刘建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分析桐乡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22年桐乡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发病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47944例,年均发病率54... 目的分析桐乡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22年桐乡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发病情况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9种47944例,年均发病率546.69/10万,报告死亡病例43例,年均死亡率0.49/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淋病、梅毒、肺结核,占传染病发病报告总数的86.64%;三间分布疫情特征符合传染病发病特点;传播途径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肠道传染病61.03%、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3.11%、呼吸道传染病15.41%、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0.39%、其他途径0.06%;低年龄组(0~<15岁)发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为主。结论托幼机构、学校等人员密集单位需要重点关注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成人需要关注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防病意识,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下载PDF
2005—2023年中国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岳玉娟 伦辛畅 董朝良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4期198-203,238,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我国登革热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3年全国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采用R软... 目的分析我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我国登革热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3年全国报告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国输入性登革热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采用R软件绘制热图和桑基图。结果2005—2023年全国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4376例,病例数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2020—2022年除外),报告县(市、区)数与病例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输入性病例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3个地市的1454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较多的省份有云南省(5778例,占40.19%)、广东省(2634例,占18.32%)、福建省(1165例,占8.10%)、浙江省(1105例,占7.69%)、四川省(469例,占3.26%)和湖南省(457例,占3.18%)。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缅甸(5260例,占36.59%)、柬埔寨(3830例,占26.64%)、泰国(996例,占6.93%)、菲律宾(615例,占4.28%)、马来西亚(552例,占3.84%)、老挝(527例,占3.67%)、印度尼西亚(428例,占2.98%)和越南(416例,占2.89%)。输入性病例分布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集中在夏秋季,全国高峰期总体在6—11月,云南省高峰期为8—11月,广东、福建和浙江省高峰期为6—10月。输入性病例中国籍和外国籍比例为4.23∶1;男女性别比为2.01∶1;年龄集中在21~50岁(10967例,占76.29%);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4268例,占29.69%)、商业服务(2667例,占18.55%)、家务及待业(1894例,占13.71%)。结论中国输入性登革热具有季节性特征,主要来自缅甸和柬埔寨,主要输入云南省和广东省,具有男性居多、年龄和职业聚集等特征,建议因时因地加强入境重点人群的登革热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性病例 流行特征 中国
下载PDF
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雪飞 王亚 +2 位作者 张晓燕 曾凡娜 吴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 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EPi info 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结果2005—2022年永川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1起,报告病例数为4864例,死亡3例。较大事件2起(1.65%),一般事件45起(37.19%),未分级事件74起(61.16%)。不同时间段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2,P<0.001),其中2005—200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为62.96%,较2010—201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48.33%)和2020—2022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2.94%)更高。以传染病事件最多(119起,98.35%);传染病事件以其他类传染病(水痘)为主(61起,50.41%);中毒事件1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且在2010年后二者未有报告,占比较低。报告事件数在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以城区报告事件为主(66起,54.55%)。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6起,87.60%),发病4320例,占比88.82%;学校里主要发生场所为小学(75起,70.7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107起,88.43%)。事件发病规模为24(17,40)例,持续时间为20.29(6.92,43.75)d,处置时间为11.13(2.31,27.93)d。结论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未分级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发展趋势 分析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和ARIMA-SVM组合模型的流行性感冒的发病预测研究
8
作者 刘洋 高燕琳 +6 位作者 史芸萍 王超 李伟 周滢 虎霄 李佳泽 李刚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4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ARIMA-SVM组合模型在流感发病预测中的应用,并与单纯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利用2017—2022年北京市流感发病数据拟合建立ARIMA模型和ARIMA-SVM组合模型,对2023年流感发病进行预测,并与实际流感数据进行验证比较,评价模... 目的探讨ARIMA-SVM组合模型在流感发病预测中的应用,并与单纯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比较。方法利用2017—2022年北京市流感发病数据拟合建立ARIMA模型和ARIMA-SVM组合模型,对2023年流感发病进行预测,并与实际流感数据进行验证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北京市2017年1月—2023年12月共报告流感病例报告数1250797例,月均发病14890例。构建最佳的ARIMA模型的为ARIMA(6,0,6)(0,1,2)365,模型预测相对误差范围在0.01%~165.62%之间,RMSE=570.07,MAPE=157.36%。ARIMA-SVM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在0.00%~18.87%之间,RMSE=0.26,MAPE=1.90%。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较单一ARIMA模型精度高。结论ARIMA与SVM联合模型对流感发病的拟合精度优于单一ARIMA模型,可用于流感发病的短期预测,组合模型不仅考虑了传染病发病数据的周期性特点,又克服了小样本、非线性的缺点,亦可推广到其他的传染病的发病预测,为传染病的预测、疾病控制以及资源的配置利用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ARIMA-SVM模型 流感 发病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牙颌分割及应用场景
9
作者 崔家礼 黄敏慧 +2 位作者 刘东林 贾瑞明 李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7,共6页
背景:传统的三维牙颌模型分割方法通常利用预定义的空间几何特征如曲率、法向量等作为牙齿分割的参考信息。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三维牙颌分割的算法并深度挖掘分割结果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建立基于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双... 背景:传统的三维牙颌模型分割方法通常利用预定义的空间几何特征如曲率、法向量等作为牙齿分割的参考信息。目的:提出一种适用于复杂三维牙颌分割的算法并深度挖掘分割结果与应用场景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建立基于结构特征和空间特征双流提取的三维牙颌分割算法,利用分流的模块化设计避免特征混淆。其中,结构特征流上的注意力机制用于捕获牙齿分割所需的细粒度语义信息,空间特征流上的Tran-Net用于保证模型对复杂牙颌分割的鲁棒性。该算法在包含健康牙颌和缺牙、错牙、牙列拥挤等复杂牙颌的临床数据集上验证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总体精度、均交并比、方向切割差异等评价指标衡量模型的分割性能。结果与结论:该算法在临床数据集上的总体分割精度为97.08%,分割效果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均优于其他竞争方法。验证了此次设计的结构特征流,通过构建注意力聚合机制从坐标和法向信息中可提取更精细齿形局部细节,设计的空间特征流通过构建变换网络(Tran-Net)可保证模型对缺牙、错牙、牙列拥挤等复杂牙颌的鲁棒性。因此,该牙齿分割算法对于临床医生实操参考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预防 牙齿矫正 神经网络 三维牙颌分割 可靠性
下载PDF
2016—2021年四川省地表水体中铀的放射性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10
作者 刘佩 谷洪 +5 位作者 王纲 李元东 杜云武 刘朗 胥海亮 唐辉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调查四川省地表水体中放射性物质铀(U)的含量,评价居民摄入地表水体中U导致的健康风险,在四川省主要地表水系中共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6—2021年检测了U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 为调查四川省地表水体中放射性物质铀(U)的含量,评价居民摄入地表水体中U导致的健康风险,在四川省主要地表水系中共设置23个监测断面,于2016—2021年检测了U的放射性水平,并根据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川省地表水体中U的质量浓度为0.16~3.6μg/L,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均合格;不同年份、不同地表水体中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期U的放射性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通过饮水、水体浸没途径摄入U所致总年均待积有效剂量均<0.1mSv;对各年龄段居民的总致癌风险为4.18×10^(-9)~2.24×10^(-8),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布的最严格控制限值。全省主要地表水体中U对各年龄组都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 放射性水平 健康风险 四川
下载PDF
2016-2022年北京市人源空肠弯曲菌多重耐药及流行特征分析
11
作者 张新 黄瑛 +5 位作者 田祎 霍达 吕冰 曲梅 贾蕾 张代涛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对2016-2022年北京地区人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特征和多重耐药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6-2022年肠道门诊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滤膜驱动法分离培养空肠弯曲菌并采用琼脂稀释法(MIC)进行耐药实验。结果 2016-2022年共检出人源空肠... 目的 对2016-2022年北京地区人源空肠弯曲菌流行特征和多重耐药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6-2022年肠道门诊的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滤膜驱动法分离培养空肠弯曲菌并采用琼脂稀释法(MIC)进行耐药实验。结果 2016-2022年共检出人源空肠弯曲菌614株,检出月份以4-10月为主,占87.46%(537/614),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占51.63%(317/614),男、女性别比为1.52∶1。耐药结果显示,614株菌以萘啶酸耐药率最高,为78.99%(485/614),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4.89%(30/614)。614株菌有116种耐药谱型,耐三重及以上耐药菌株占65.64%(403/614),耐药谱以耐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谱型最多,占23.62%(145/614)。结论 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腹泻逐年增多,多重耐药严重且谱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流行特征 多重耐药
下载PDF
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12
作者 周滢 李刚 +6 位作者 史芸萍 王超 刘洋 虎霄 李伟 李佳泽 高燕琳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发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2019年... 目的 分析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发病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7-2019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2.35%,2019-2020年下降29.40%,2020-2022年年均上升4.93%,2017-2022年总体年均下降5.8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六区报告发病率从2019年开始超过其他区,人群职业分类中报告数前两位的是家务及待业人员和离退人员。2022年各病种的报告发病率依次为梅毒(19.73/10万)、乙型肝炎(6.62/10万)、淋病(4.67/10万)、丙型肝炎(2.31/10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10/10万)。结论 2017-2022年北京市法定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人群特征不同,报告发病数时间周期分布不同,在开展此类或各病种防控时应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下载PDF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基于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数据
13
作者 宋叶 郑惠结 +5 位作者 梁乐境 许美振 吴天石 黄婷欢 彭寅 朱凯星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7期458-463,共6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模块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空间聚... 目的 了解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模块收集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 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报告发病率从2014年的90.02/10万下降到2023年的51.55/10万,年均发病率下降6.01%,呈缓慢下降趋势(Z=-11.44,P<0.001);男性报告发病率略平稳,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3.38,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人群(占82.48%);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人员、职业不详为主。2017、2019—2023年报告病例数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均Moran′s I指数>0,Z>1.960,P<0.05),其中空间聚集程度2020年最高,2017年最低;“高-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赤岗街道和凤阳街道;“低-高”聚集区域为琶洲街道。结论 2014—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在人群和空间分布上有显著聚集性,需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控制疫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传播疾病 流行特征 空间聚集性
下载PDF
2016~2023年温州地区献血人群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14
作者 孙锫锋 胡丽丽 +3 位作者 陈通 徐以勒 林碧 陈荣仓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6期559-560,564,共3页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逆转录RNA病毒,以HTLV-Ⅰ型和HTLV-Ⅱ型最为常见,主要经输血、静脉输注、性接触、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播[1]。目前预防HTLV感染的最有效方式是阻断...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HTLV)是第一个被报道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逆转录RNA病毒,以HTLV-Ⅰ型和HTLV-Ⅱ型最为常见,主要经输血、静脉输注、性接触、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播[1]。目前预防HTLV感染的最有效方式是阻断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接触 静脉输注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献血人群 高度侵袭性 HTLV 阻断传播 温州地区
下载PDF
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流行特征分析
15
作者 夏小乐 邓添华 +2 位作者 蒋强 魏建军 卢美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病例资料,对麻风患病率、新发率、复发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发现方式、传染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陕西省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病例资料,对麻风患病率、新发率、复发率,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域、发现方式、传染来源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汉中市2010-2022年共发现麻风患者88例,其中新发79例、复发9例,年平均发现率0.20/105,年平均患病率0.86/105。新发病人数和新发率除2014年稍微有所反弹外,其余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数最多的为洋县、宁强县,其次为城固县、勉县。新发病例男女性别比2.59∶1,平均发病年龄(47.94±13.12)岁,中年居多,以农民为主。多菌型占97.47%,MB∶PB为38.5∶1,2级畸残率40.51%,平均诊断延迟期65.73个月,发现方式以皮肤科就诊发现(占48.10%)、自报和他报(34.18%)为主,传染来源不明者占63.29%,家族内传染者占29.11%。结论:汉中市2010-2022年麻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新发病例存在诊断延迟期长,畸残率高,传染来源不明等情况。今后应加强麻风健康教育、症状监测、强化病例发现工作,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流行特征 汉中
下载PDF
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16
作者 李燕 王彦海 +2 位作者 李萍 王光俊 吴文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022年银川市共报告梅毒94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74/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主要为隐性梅毒(8039例,42.29/10万)。梅毒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贺兰县报告发病率最高(65.04/10万),西夏区最低(37.32/10万)。报告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1.12,报告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梅毒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人群(4640例,102.80/10万),以待业人员(3330例,35.22%)、农民(2589例,27.38%)、离退人员(1003例,10.61%)为主要高发人群。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2—2025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9.27/10万(2022年实际报告发病率为29.94/10万)、29.59/10万、27.13/10万、24.07/10万,呈下降趋势。结论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60~<75岁人群、待业人员和农民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和性病门诊梅毒筛查工作,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关注“四类”人群、落实“五早”措施,控制梅毒传播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特征 灰色模型 预测
下载PDF
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7
作者 朱宗龙 杨俊英 许颖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昌平区水痘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特征。结果2014—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1524例,年均发病率55.6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昌平区水痘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特征。结果2014—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1524例,年均发病率55.6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843.403,P<0.00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9.27岁;10—12月为发病主高峰,4—6月为发病次高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沙河地区(82.13/10万)、城北街道(71.62/10万)和南邵地区(67.2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组;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学校;1、2剂次水痘疫苗年均接种率为65.72%和46.67%。结论昌平区水痘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时空、人群中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发病年龄后移情况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水痘疫苗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18
作者 彭英兰 池海谊 席文琪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抽取375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抽取375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肥胖分布情况及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结果3754名居民中体质量过轻153名,体质量正常1546名,超重1414名,肥胖641名。男性肥胖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女性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男性30~39岁肥胖比例高于女性,而60~69岁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肥胖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农区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城区40~49岁肥胖比例高于农区,而60~69岁低于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其余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过轻、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加,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轻、体重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超重、肥胖人群,且超重人群低于肥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肥胖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糖尿病 高血压病 血脂异常
下载PDF
北京市石景山区2004—2023 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19
作者 吴劲 任丽君 +1 位作者 李敏 白云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10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当地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该区域内通过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类别、发生时间(年份、月份)、地区及场所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该区2004—2023年累计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4起,发病862人,死亡15人,波及10003人。报告事件均为传染病事件、突发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3类。其中较大事件1起(0.6%),一般事件25起(16.2%),未分级事件128起(83.1%),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报告。以环境因素事件和传染病事件为主,分别占67.5%(104/154)和29.2%(45/154)。死亡15人中,因空气污染事件死亡9人,传染病类事件死亡6人。2004—2023年间,每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09年报告事件数最多,其次为2014、2016年。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报告事件数高峰,与空气污染事件的报告高峰基本相同;传染病突发事件以每年9月报告数最多。2004—2023年,该区9个街道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事件数前三位的是鲁谷街道34起(22.1%)、古城街道24起(15.6%)和苹果园街道24起(15.6%)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学校。结论北京市石景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应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和传染病事件,重点防控时段为每年冬春季,重点防控场所为家庭与学校,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敏感性有待提高。同时,应强化新发及少发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建设,增强跨部门协作与联动机制,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夯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京市石景山区 流行特征 传染病 预防控制
下载PDF
豫北地区儿童肘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20
作者 明新武 明新月 +6 位作者 王浩 高卫源 申守仁 李福信 刘成瑞 常彩虹 明立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当地大宗儿童肘部骨折的病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儿童肘部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河南省日月医疗集团(在豫北地区多家医院分院)收治的年龄≤16岁的儿童肘部骨折病例,分析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 目的分析当地大宗儿童肘部骨折的病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儿童肘部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1年河南省日月医疗集团(在豫北地区多家医院分院)收治的年龄≤16岁的儿童肘部骨折病例,分析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儿童肘部骨折病例2994例(3180处),男女比例为2.74:1。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率最高,占肘部骨折的51.4%,发病高峰为6岁,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其次为肱骨外髁骨折(19.9%)和孟氏骨折(9.9%)。多发骨折186处,占所有骨折的6.21%,其中最常见的为桡骨颈骨折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占多发骨折的17.74%,其次为肱骨外髁骨折合并尺骨鹰嘴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骨干骨折(各占8.06%)。结论儿童肘部骨折的发病高峰年龄为6岁,男孩多见,夏季高发,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率最高,夏季应提醒儿童特别是男孩注意防止意外伤害,以减少儿童肘部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肘部 儿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