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EPi info 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结果2005—2022年永川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1起,报告病例数为4864例,死亡3例。较大事件2起(1.65%),一般事件45起(37.19%),未分级事件74起(61.16%)。不同时间段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2,P<0.001),其中2005—200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为62.96%,较2010—201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48.33%)和2020—2022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2.94%)更高。以传染病事件最多(119起,98.35%);传染病事件以其他类传染病(水痘)为主(61起,50.41%);中毒事件1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且在2010年后二者未有报告,占比较低。报告事件数在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以城区报告事件为主(66起,54.55%)。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6起,87.60%),发病4320例,占比88.82%;学校里主要发生场所为小学(75起,70.7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107起,88.43%)。事件发病规模为24(17,40)例,持续时间为20.29(6.92,43.75)d,处置时间为11.13(2.31,27.93)d。结论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未分级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抽取375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抽取375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肥胖分布情况及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结果3754名居民中体质量过轻153名,体质量正常1546名,超重1414名,肥胖641名。男性肥胖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女性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男性30~39岁肥胖比例高于女性,而60~69岁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肥胖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农区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城区40~49岁肥胖比例高于农区,而60~69岁低于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其余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过轻、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加,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轻、体重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超重、肥胖人群,且超重人群低于肥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肥胖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2005—2022年重庆市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应对和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收集2005年1月—2022年12月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PS Office和EPi info 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结果2005—2022年永川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1起,报告病例数为4864例,死亡3例。较大事件2起(1.65%),一般事件45起(37.19%),未分级事件74起(61.16%)。不同时间段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2,P<0.001),其中2005—200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为62.96%,较2010—2019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48.33%)和2020—2022年达到分级标准的事件比例(2.94%)更高。以传染病事件最多(119起,98.35%);传染病事件以其他类传染病(水痘)为主(61起,50.41%);中毒事件1起,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且在2010年后二者未有报告,占比较低。报告事件数在4—6月和9—11月出现2个高峰。以城区报告事件为主(66起,54.55%)。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106起,87.60%),发病4320例,占比88.82%;学校里主要发生场所为小学(75起,70.7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107起,88.43%)。事件发病规模为24(17,40)例,持续时间为20.29(6.92,43.75)d,处置时间为11.13(2.31,27.93)d。结论永川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未分级事件呈逐年增加趋势,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文摘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市18岁以上居民肥胖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呼和浩特市九个旗县区抽取3754名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肥胖分布情况及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情况。结果3754名居民中体质量过轻153名,体质量正常1546名,超重1414名,肥胖641名。男性肥胖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女性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男性30~39岁肥胖比例高于女性,而60~69岁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城区肥胖主要在50~59岁和60~69岁,农区主要在30~39岁和40~49岁;城区40~49岁肥胖比例高于农区,而60~69岁低于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其余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过轻、正常、超重、肥胖人群的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加,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轻、体重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超重、肥胖人群,且超重人群低于肥胖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肥胖患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的风险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