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明 李毅红 +1 位作者 丛粮 顾倩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 6例,NHL 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 6例,NHL 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67个,检出率为98.5%,其中结内37个全部检出(100%),结外31个检出30个(96.8%);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45个(66.2%),其中结内37个检出32个(86.5%),结外31个仅检出13个(41.9%)。6例(21.4%)的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1例(3.6%)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2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29个,检出率为90.6%,其中结内17个检出15个(88.2%),结外15个检出14个(93.3%);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18个(56.3%),其中结内17个检出13个(76.5%),结外15个仅检出5个(33.3%)。治疗后有2例(7.1%)的分期得到上调,8例(28.6%)下调,改变了8例(21.4%)的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结内病灶检出率与增强CT相似(P<0.05),而结外病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增强CT(P>0.05)。28例中25例18F-FDG PET-CT与骨髓穿刺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PET-C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为83.3%;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50%。结论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脑损害CT图像的计算机标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善平 唐心红 +1 位作者 唐尊立 柳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65-67,共3页
针对目前脑损害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颅脑 CT影像的标准化概念 ,并借鉴图像恢复中的几何纠正技术 ,提出了一套可行的颅脑 CT影像的标准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 CT图像进行预处理 ,然后自动寻找控制点 ,确定多项式校准方程 ... 针对目前脑损害临床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颅脑 CT影像的标准化概念 ,并借鉴图像恢复中的几何纠正技术 ,提出了一套可行的颅脑 CT影像的标准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 CT图像进行预处理 ,然后自动寻找控制点 ,确定多项式校准方程 ,最后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标准化图像上 ,进一步进行了检验统计工作 ,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行之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害 CT 图像处理 标准化 几何纠正 计算机处理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疾病诊断
下载PDF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松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年第3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4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心率分成〈60次/分,60~69次/分,70~79次/分和≥80次/分四组,评价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冠状动...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84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心率分成〈60次/分,60~69次/分,70~79次/分和≥80次/分四组,评价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成像时,心率在70次/分以下时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扫描时心率变化幅度大时成像质量下降。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密切相关.心率低于70次/分且波动范围小于5次时获得的图像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微浸润腺癌的HRCT多征象鉴别诊断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灿 崔文静 曾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X线计算体层成像(HRCT)对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微浸润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术后病理诊断的肺AAH 49例和MIA 5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AAH和MIA患者胸部H...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X线计算体层成像(HRCT)对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及微浸润腺癌(MI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术后病理诊断的肺AAH 49例和MIA 5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AAH和MIA患者胸部HRCT的病灶形态、内部结构及伴随征象,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筛选在CT征象中哪些因素有助于AAH和MIA的鉴别。结果(1)HRCT主要征象的单因素分析显示,AAH多为纯磨玻璃结节,边缘较光整;而MIA多为半实性磨玻璃结节或含有实性成分,边缘常有分叶征;MIA中肿瘤微血管数量和肿瘤微血管征、胸膜牵拉征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AH(P均<0.01);MIA中肿瘤微血管征(血管走行僵直、结构增粗扭曲、多支血管穿行)及支气管异常的出现率高于AAH(P均<0.01);MIA的长短径平均值[(10.4±3.7)mm vs(5.8±2.4)mm,t=6.654,P=0.000]和△CT值[(387±151)HU vs(287±101)HU,t=3.933,P=0.000]均较AAH明显增大。(2)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长短径平均值、密度(含有实性成分)及△CT值是鉴别AAH和MI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CT值的AUC(0.701)大于常规CT值的AUC(0.677),提示磨玻璃成分的△CT值对AAH、MIA的鉴别较常规CT值更有优势。结论通过HRCT扫描及三维重建,病灶大小、密度(含有实性成分)及△CT值等CT征象有助于对AAH及MIA的鉴别诊断,从而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或随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微浸润腺癌 体层摄影术 影像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