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约”新解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倩 刘士敬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3期9-11,共3页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又247条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又247条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注解
下载PDF
助读《伤寒杂病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付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5期799-799,共1页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字词句研究 大辞典
下载PDF
《伤寒论》“经”字涵义四种
3
作者 王光辉 韩培信 +1 位作者 薛俊宏 王端岳 《四川中医》 1993年第4期5-6,共2页
《伤寒论》中共出现“经”字20个,其中仲景原序中出现一个,其余19个均分布在14条正文中,它们的涵义有四种,分别是: 【指经络】“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 《伤寒论》中共出现“经”字20个,其中仲景原序中出现一个,其余19个均分布在14条正文中,它们的涵义有四种,分别是: 【指经络】“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30条)。本条病机是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应当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足少阴肾经,固表敛汗。医者不知,未加附子,却增加了桂枝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注解 研究
下载PDF
《伤寒论》针法首条释义
4
作者 李永方 《国医论坛》 1993年第2期3-4,共2页
《伤寒论》中以针刺立法的条文共计11条,原文第8条(即针法首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历代注家对此条的解释如出一辙,以尤在泾为例:“设不解,则将从太阳而复入阳明,... 《伤寒论》中以针刺立法的条文共计11条,原文第8条(即针法首条)曰:“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历代注家对此条的解释如出一辙,以尤在泾为例:“设不解,则将从太阳而复入阳明,所谓作再经也.故针足阳明,以引邪外出,邪出则经不传而愈矣”.(《伤寒贯珠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伤寒论》火逆证治探要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桂华 《中医函授通讯》 1994年第1期2-3,共2页
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凡误用火攻如熏、熨、灸、烧针等法所导致变证者,均可视为火逆证。现今临床典型的误火变证虽较少发生,但《伤寒论》所载误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辨证方法,乃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误治病证后的辨证施治有着... 火逆者,因火而逆也。凡误用火攻如熏、熨、灸、烧针等法所导致变证者,均可视为火逆证。现今临床典型的误火变证虽较少发生,但《伤寒论》所载误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辨证方法,乃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误治病证后的辨证施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注释 火逆证
下载PDF
成无己训释《伤寒论》的特色
6
作者 黄春丽 陈竹友 《福建中医药》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注解伤寒论 成无己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伤寒论》病证症名辨析举隅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照 《中医函授通讯》 1991年第1期13-14,共2页
《伤寒论》中有许多病名、证名、症名,与目前临床中现代医学的病名相同,但其含义则截然不同,学习时必须搞清楚,以免混淆。一、伤寒“伤寒”这一名称,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之总称,即《素问·热论》“... 《伤寒论》中有许多病名、证名、症名,与目前临床中现代医学的病名相同,但其含义则截然不同,学习时必须搞清楚,以免混淆。一、伤寒“伤寒”这一名称,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之总称,即《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证名辨析 注释
下载PDF
仲景笔下巧用“缓”
8
作者 刘晓曦 《医古文知识》 1993年第1期11-12,共2页
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应用'缓'字有十多处,分别以脉缓、筋缓、缓急与缓中等形式出现,对条文所述病变起着确定性质、阐述病理、说明病情及解释治疗转归等作用。可谓妙趣横生,恰到好处。一、脉缓即脉弛缓仲景将'缓&... 张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应用'缓'字有十多处,分别以脉缓、筋缓、缓急与缓中等形式出现,对条文所述病变起着确定性质、阐述病理、说明病情及解释治疗转归等作用。可谓妙趣横生,恰到好处。一、脉缓即脉弛缓仲景将'缓'字作脉象,其妙处不仅在于对脉的动态描写之准确,而在医理上更有如下意义:1.缓脉定病性。多见于《伤寒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中医名词 医古文
下载PDF
《伤寒论》太阳篇疑难条文选讲
9
作者 张正昭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8-11,共4页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注释] [1]太阳之为病:太阳:“太阳病”之省略。之: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太阳为病”这一完整句子变成一语意未尽的主谓性词组,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注释] [1]太阳之为病:太阳:“太阳病”之省略。之: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太阳为病”这一完整句子变成一语意未尽的主谓性词组,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间修饰经常用的一种句法。”(王力语)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