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匮要略》痰饮病探微
1
作者 张淑香 党辉 孙士玲 《河南中医》 2024年第8期1135-1139,共5页
痰饮病为张仲景首创,症状多样,饮因于湿,在肺则咳,在胸则痞,在胃则呕,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肌肤则肿,在四肢经络则痹,弦脉为其主脉,临床中凡新病脉衰者为难治,久病脉盛者多不治。其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 痰饮病为张仲景首创,症状多样,饮因于湿,在肺则咳,在胸则痞,在胃则呕,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肌肤则肿,在四肢经络则痹,弦脉为其主脉,临床中凡新病脉衰者为难治,久病脉盛者多不治。其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日久,常有寒热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且饮积可生痰,痰瘀互结,病情更加缠绵,若肾虚开阖不利,更可出现凌心、射肺等重证。治疗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总则,气和则化,气偏则结,借温热以伸其阳,痰饮阴邪则得祛也。可从痰饮病脉、痰饮病症、痰饮病方、痰饮病与水气病四个方面全面把握,根据标本虚实,表里寒热,脉证合参,分别采用温化、发汗、利小便、助水等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病 痰饮病脉 痰饮病症 痰饮病方 水气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病理论探析卒中后疲劳辨治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伊帆 冯炯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3期178-180,共3页
卒中后疲劳属中医学“虚劳”范畴,其病机以虚为本,因虚致瘀,与肝、脾、肾相关,临床辨证可分为气虚血瘀型、脾胃亏虚型、肝郁脾虚型和肾阳虚衰型。治疗上重视补脾、胃、肾,兼以疏肝、化瘀。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小建中汤、甘麦大枣汤... 卒中后疲劳属中医学“虚劳”范畴,其病机以虚为本,因虚致瘀,与肝、脾、肾相关,临床辨证可分为气虚血瘀型、脾胃亏虚型、肝郁脾虚型和肾阳虚衰型。治疗上重视补脾、胃、肾,兼以疏肝、化瘀。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小建中汤、甘麦大枣汤和八味肾气丸。本文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病理论,为临床治疗卒中后疲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虚劳 卒中后疲劳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三方再辨析
3
作者 陈文豪 陈丽名 +4 位作者 李小会 李红 田维维 王爽 谭颖颖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本文通过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瓜蒌薤白三方来探讨胸痹心痛的证治,发现“阳微阴弦”为瓜蒌薤白三方主要的病机,即上焦阳虚故在下之阴邪伺机逆而上乘,闭塞胸中阳气,阻滞不通则胸痹心痛,其关键在于胸阳不足所致。后世医... 本文通过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瓜蒌薤白三方来探讨胸痹心痛的证治,发现“阳微阴弦”为瓜蒌薤白三方主要的病机,即上焦阳虚故在下之阴邪伺机逆而上乘,闭塞胸中阳气,阻滞不通则胸痹心痛,其关键在于胸阳不足所致。后世医家在《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指导下遣方用药,均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发挥的。以此将通过探讨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的病因病机、方药配伍、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挖掘其所蕴含的学术思想,以期更好的拓宽临证思路为临床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微阴弦 瓜蒌薤白类方 金匮要略 胸痹 方药配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象思维角度解构《金匮要略》多层分类法
4
作者 李思佳 张丽艳 +4 位作者 曲道炜 薛玲 范继东 郭晓东 李记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55-58,共4页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诊疗外感热病而自成体系、章次分明,容易学习、记忆。而《金匮要略》采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模式诊疗杂病,所记载疾病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成了联系松散、相对独...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伤寒论》以六经辨证诊疗外感热病而自成体系、章次分明,容易学习、记忆。而《金匮要略》采用以病为纲、病证结合的模式诊疗杂病,所记载疾病种类繁多、范围广泛,形成了联系松散、相对独立的疾病单元。这使《金匮要略》的章节和目次略显“杂”乱,整体性、系统性不强,成为学习记忆、课堂教学和临床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医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象思维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所以本研究以《金匮要略》相对固定的疾病种类为基本单元,从象思维角度进行剖析、解构,对其章次进行多层分类,以解决《金匮要略》“杂”乱无章、难以学习和记忆等难题,从而有助于教学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象思维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大黄附子汤证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雷巧美 袁行勇 符强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痛、腹痛,或为便难,或为发热,也可能诸症并见,临床应用大黄附子汤不必拘泥于偏痛或满痛,也不应将病位定在“胁下”,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随证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全篇条文前后联系,先有腹满病,兼有外感发为厚朴七物汤证,不解则邪盛正虚,进而兼腹满虚、实之证,再不解,邪正相搏,发为寒疝,故该篇所言各证为同一类病证失治误治后病机的各种转化,体现了张仲景整体恒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附子汤证 胁下偏痛 发热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柔痉的再辨析
6
作者 王爽 李小会 +2 位作者 辜桂兰 陈丽名 屈杰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仲景论治柔痉多从外感风寒入手,认为柔痉多由外感风寒过汗误治化热而来,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一病的专方。而后世医家受温病学启发认为柔痉亦可由津液亏虚外感风热而发,瓜蒌桂枝汤非治疗柔痉之良方。通过分析原文与... 由于历史背景的原因,仲景论治柔痉多从外感风寒入手,认为柔痉多由外感风寒过汗误治化热而来,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一病的专方。而后世医家受温病学启发认为柔痉亦可由津液亏虚外感风热而发,瓜蒌桂枝汤非治疗柔痉之良方。通过分析原文与各家注释,旁参《伤寒论》中相关条文对《金匮要略》中柔痉的相关内容再次进行辨析,认为《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柔痉既可起于风寒误治,亦可源于津液亏虚直接外感风热,但其基本病机均为热盛津伤。而瓜蒌桂枝汤为治疗柔痉的主方,应当根据临床实际辨证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痉 热盛津伤 瓜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
下载PDF
《金匮要略》上气证治探讨
7
作者 刘明佳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2,共7页
上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对上气诊治作了系统的论述,但后世医家对上气的词义认识不够统一。通过疏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参考医学典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金匮要略》中的上气有病名及症状双重含义。作... 上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对上气诊治作了系统的论述,但后世医家对上气的词义认识不够统一。通过疏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相关条文,参考医学典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金匮要略》中的上气有病名及症状双重含义。作为疾病,其病位在肺,症状特点为气上冲,常引起咳嗽,或与咳、喘伴随发生,病机有寒、热、虚、实之别,《金匮要略》针对上气分为寒饮郁肺、饮热郁肺、虚热犯肺、痰饮壅肺四证进行辨治,既重视病机,亦重视药证的对应。故对经方证治的认识和理解,应辨证与方证互参,方能贯通经方之理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上气 上气证治
下载PDF
《金匮要略》“肚”之部位探微
8
作者 赵东欣 李鹏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34-837,共4页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 [目的]对《金匮要略》中所述“肚”字条文进行辨析,探究“肚”“腹”在《金匮要略》成书时期的用法异同,明确“肚中寒”与“肚热”的具体含义。[方法]通过对“肚”所涉及条文义理进行分析,并考证仲景著书年代“肚”“腹”两字的本意,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与条文所述疾病“中寒”“黄疸”相近之条文,总结条文中“肚”的用法。[结果]历代对“肚”的解释较为多样,如认为其为脾脏、属脾经循行部位、腹部的代指等。考究“肚”“腹”两字本义,“腹”先诞生于“肚”,其含义及造词能力均高于“肚”,“肚”最早见于西汉,其多指代动物的胃。又通过考证仲景对“中寒”“黄疸”疾病的理法分析,发现在《金匮要略》中“肚”指代胃腑,其多用于阳明病的表述中。[结论]《金匮要略》中“肚”与“腹”的含义不同“,肚”非与“腹”之互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中寒 黄疸 阳明病 阳明中寒
下载PDF
《金匮要略》湿病治法探讨
9
作者 何涛 钱卫庆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47-48,共2页
《金匮要略》认为湿气病证的治疗应根据湿气所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湿病在表治宜发越,使湿气从体表散出;湿病在里或湿聚表里难以速去,则需要健脾化湿,杜绝湿气的生成之源。寒湿困阻证治宜温化;寒热错杂治宜温清并用;湿热在里... 《金匮要略》认为湿气病证的治疗应根据湿气所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湿病在表治宜发越,使湿气从体表散出;湿病在里或湿聚表里难以速去,则需要健脾化湿,杜绝湿气的生成之源。寒湿困阻证治宜温化;寒热错杂治宜温清并用;湿热在里治宜清利。如果湿病仅仅局限于局部,则可以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如寒湿郁于头部,则可以采用搐鼻法宣散局部寒湿等。通过归纳治疗湿病的常用治法和方剂,临证可观其脉证,随证治之,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湿病 治法
下载PDF
基于色彩属性浅析《金匮要略》面部色诊体系
10
作者 廖凌鑫 诸毅晖 +1 位作者 刘薪雨 成词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本文从色系、色调、颜色的变化三个维度对《金匮要略》的色诊思路进行分析。色系方面,以五色为标准,对采集的面色进行归类,并将色系与病位、病因进行了对应总结;色调方面,以“赤色”的色调为要点,关注赤之浅深、明暗、浓淡、聚散等属性... 本文从色系、色调、颜色的变化三个维度对《金匮要略》的色诊思路进行分析。色系方面,以五色为标准,对采集的面色进行归类,并将色系与病位、病因进行了对应总结;色调方面,以“赤色”的色调为要点,关注赤之浅深、明暗、浓淡、聚散等属性,在诊断过程中分辨出“赤”“正赤”“少赤”“赤斑斑如锦文”“翕然如醉”“面如醉”等多种不同的赤色,并借此分辨寒热虚实,厘清具体病机;颜色变化方面,主要描述了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变化、误治之后产生的病理变化以及与四时节气相关的面部颜色变化,并借此来判断病势顺逆、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张仲景 金匮要略 面部色诊 色系 色调 颜色变化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解读《金匮要略》麦门冬汤
11
作者 李生龙 龚美胜 +2 位作者 李慧 赵永强 梁永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清代名医黄元御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气为枢,一气周流”理论,是其学术精髓的高度凝练,精妙地诠释了天人合一哲学与自然界一气循环不息的和谐状态。麦门冬汤,作为仲景经方之瑰宝,历经岁月洗礼,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深入剖析“一气周流”... 清代名医黄元御提出的“左升右降,中气为枢,一气周流”理论,是其学术精髓的高度凝练,精妙地诠释了天人合一哲学与自然界一气循环不息的和谐状态。麦门冬汤,作为仲景经方之瑰宝,历经岁月洗礼,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深入剖析“一气周流”理论框架,并以此为透镜,重新审视麦门冬汤之病机本质与用药奥义,从药组配伍之精妙,阐发麦门冬汤既具培土生金以促一气周流之顺畅,又擅降阳明、开太阴以调和气机升降之特性。通过列举其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肿瘤治疗中的卓越表现,彰显了麦门冬汤深藏的“一气周流”智慧,为临床辨证施治、方药配伍提供了新颖视角与广阔思路,拓宽了该经方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气周流 麦门冬汤 培土生金 降阳明 开太阴
下载PDF
从“邪哭”探讨《金匮要略》的魂魄理论
12
作者 赵志轩 邓悦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金匮要略》魂魄理论继承了《黄帝内经》的“魂魄”观点,认为气血是魂魄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精神是维系魂魄安位的重要因素,气血—魂魄—精神,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神志机能。心之气血衰少、心神失养,加之痰、浊、火等邪气的... 《金匮要略》魂魄理论继承了《黄帝内经》的“魂魄”观点,认为气血是魂魄发挥正常功能的物质基础,精神是维系魂魄安位的重要因素,气血—魂魄—精神,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神志机能。心之气血衰少、心神失养,加之痰、浊、火等邪气的侵扰,致魂魄不安,进而发为“邪哭”。“邪哭”为气血虚滞证,以气血亏虚为本,痰、浊、火等实邪为标,治疗应在补气血、养心神、安魂魄的基础上,根据标实的不同,随证治之。方药可选《金匮要略》的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济生方》的远志丸、《证治准绳》的养心汤等,根据证候偏重不同加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哭” 魂魄 五志 心神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出土秦汉简帛医药文献认识《金匮要略》阴狐疝气
13
作者 周登威 胡天祥 高燕翔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471-1474,共4页
在西汉初期,狐病与疝病是两类不同的疾病,狐病以症状时隐时现、伴见少腹痛为特点;疝病以心腹痛为特点,狐病与疝病共有腹痛证候。两汉之际或东汉初期,《黄帝内经》成书时,狐病与疝病已呈现融合之象,如出土《脉书》中的偏疝,在《黄帝内经... 在西汉初期,狐病与疝病是两类不同的疾病,狐病以症状时隐时现、伴见少腹痛为特点;疝病以心腹痛为特点,狐病与疝病共有腹痛证候。两汉之际或东汉初期,《黄帝内经》成书时,狐病与疝病已呈现融合之象,如出土《脉书》中的偏疝,在《黄帝内经》中被记载为狐疝,即可为证。在此过程中,疝气的范畴发生了变化,仓公时期,女子亦患疝气,魏晋之后疝气则限于男子病。《金匮要略》中有阴狐疝气病名,阴狐病位在肚脐下,病证时隐时现,伴见少腹痛,而疝则表现为腹痛,阴狐与疝气共有腹痛症状,故仲景将二病合称为阴狐疝气。此外,《金匮要略》中的狐惑病名,也因其病证时隐时现、变幻无常,故命名为狐惑。可知《金匮要略》阴狐疝气较《黄帝内经》狐疝更具有秦汉早期医学的特征,进而可以推测,《金匮要略》中可能保存有更多早期医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狐疝气 狐病 疝病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从调和肝脾角度论治妇人病探要
14
作者 秦雅洁 周惠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24-627,共4页
《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开创了妇人病专篇的先河,为后世的中医妇科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归纳发现,仲景针对妇人病以治血为主,重视调和肝脾为其治血特色之一,一方面清肝热、散肝寒、疏肝气,另一方面利脾湿、温中焦、助运化,肝脾同调、木... 《金匮要略》的妇人病三篇开创了妇人病专篇的先河,为后世的中医妇科学打下了基础。通过归纳发现,仲景针对妇人病以治血为主,重视调和肝脾为其治血特色之一,一方面清肝热、散肝寒、疏肝气,另一方面利脾湿、温中焦、助运化,肝脾同调、木土相宜的思想体现在多个方药之中。深入研究张仲景这一治疗思想,对我们今后临床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肝脾同调 妇人病 中医治疗
下载PDF
《金匮要略》成书新考——兼论宋以前整理者对张仲景原文的增改
15
作者 包伯航 刘辰鑫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09-818,共10页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 文章通过考察唐以前史志目录及医学文献中有关张仲景著作的记载,发现今本《金匮要略》在北宋校正医书局开始校正之前,便已经过历代整理者的更名、增删和校改,成书过程极为复杂。提出关于今本《金匮要略》成书过程及成书年代的正确表述应为:北宋王洙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是一部以张仲景著述为主体,经宋以前历代整理者增、删、校、改,成书于唐以后的医学著作;《金匮要略方》是北宋校正医书局在《金匮玉函要略方》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校订而来的,初刊于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其成书年代为北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金匮玉函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王洙 北宋校正医书局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效果观察
16
作者 吴晓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2-0056,共5页
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康复期... 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康复期间表现出更显著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改善,且患者满意度更高,以上指标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脑梗死 康复训练
下载PDF
运气变化对张锡纯医学思想的影响初探
17
作者 陈冰俊 陶国水 +2 位作者 陆曙 彭健 孔令豪 《河北中医》 2023年第4期655-657,共3页
张锡纯因参合中西医而闻名于世,也是少数在著作中直接记述自身医学思想随运气变化而改变的医家。张锡纯从天地气运变化,理解古人用药以偏性应运气之理,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自身治疗思路随运气变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在张锡纯所著《医学... 张锡纯因参合中西医而闻名于世,也是少数在著作中直接记述自身医学思想随运气变化而改变的医家。张锡纯从天地气运变化,理解古人用药以偏性应运气之理,并结合临床实践,将自身治疗思路随运气变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在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前人论述的理解、疫病的发生,以及治疗、药性差异的认识,皆有受运气变化影响的痕迹,在遵循经典的基础上有个人鲜明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五运六气 张锡纯
下载PDF
阴阳毒与A组链球菌感染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旻 谢云雪 王睦天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464-1468,共5页
阴阳毒是《伤寒杂病论》中唯一以“毒”命名的疾病,为毒邪蓄结阴阳二经所致,病变部位广泛,毒发势重,有传染性,可分为阴毒和阳毒。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引起的感染起病急骤,其临床症状、病程与阴阳毒证候群吻合。阳毒... 阴阳毒是《伤寒杂病论》中唯一以“毒”命名的疾病,为毒邪蓄结阴阳二经所致,病变部位广泛,毒发势重,有传染性,可分为阴毒和阳毒。A组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GAS)引起的感染起病急骤,其临床症状、病程与阴阳毒证候群吻合。阳毒对应猩红热,猩红热特征为全身泛发的大量细小网状皮疹,咽喉红肿糜烂,与阳毒咽喉痛、唾脓血且发斑吻合。阴毒对应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腹膜炎、心内膜炎,对应阴毒的“腹中绞痛,毒气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等症,后期因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使体温偏低,对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治疗需以解毒为主,升麻鳖甲汤解毒、活血散瘀、阴阳并济,不同于伤寒所用之汗法、下法、清法与温法,为后世治疗热入血分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毒 阴毒 阳毒 A组链球菌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金匮要略》饮食相关症状术语问题刍议及英译探讨
19
作者 王珊珊 王天芳 +2 位作者 勾飞越 阎莉 林凤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期150-153,共4页
审察饮食情况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饮食症状在《金匮要略》中有丰富的体现,但迄今对其相关术语的研究甚少。该研究梳理统计书中饮食症状核心术语及相关词组61个,发现表述近似词语较多,同时存在术语表述模糊或内涵不清、一词... 审察饮食情况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饮食症状在《金匮要略》中有丰富的体现,但迄今对其相关术语的研究甚少。该研究梳理统计书中饮食症状核心术语及相关词组61个,发现表述近似词语较多,同时存在术语表述模糊或内涵不清、一词多义等现象。从厘清术语内涵的基础上,选取李照国、魏迺杰译本探讨术语英译,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英译存在词不达意、误译、译文冗长等问题。该研究通过举例分析了以上主要问题,提出无论是在临床使用中还是中医翻译工作中,都应准确把握术语内涵。该研究旨在为中医术语规范化研究、中医典籍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饮食相关症状 术语规范化 中医典籍 英译
下载PDF
基于黄煌“方—病—人”思想运用外台茯苓饮体会
20
作者 高广飞 《山西中医》 2023年第9期69-70,共2页
在黄煌“方—病—人”思想指导下,浅析外台茯苓饮的运用思路,强调方证相应是应用经方的重要辨证思维。
关键词 黄煌 方—病—人 茯苓饮 验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