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焦焦膜理论论治气短
1
作者 刘喜洋 吴梦辉 章文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三焦作为人体一腑,历代医家对其各有论述,现代医家结合现代研究大体认为与人体的筋膜直接相关。气短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以呼吸短促、气不上接感为主要表现。由于三焦范围甚广,可引起诸多症状,基于三焦焦膜理论可辨治气短一症。
关键词 焦膜理论 气短 医案举隅
下载PDF
从颈椎病的病因探讨分肉之间与肌筋膜链的关系
2
作者 陈国栋 尉军红 孙其斌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分肉之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中多次提及分肉之间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肌筋膜链是传递力量和动作的线条,是基于Thomas西方解剖学提出的,这些链通过人体中肌肉、筋膜和连接骨骼的线将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结构描述为... 分肉之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中多次提及分肉之间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肌筋膜链是传递力量和动作的线条,是基于Thomas西方解剖学提出的,这些链通过人体中肌肉、筋膜和连接骨骼的线将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结构描述为一个力学整体,在身体维持姿势和运动产生的连续体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总结分肉之间和肌筋膜链,发现分肉之间与肌筋膜链存在关联。本文研究肌筋膜链和分肉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探讨与颈椎病的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肉之间 肌筋膜链 颈椎病
下载PDF
龙江韩氏妇科对“肝肾同源”理论的传承应用
3
作者 常惠 张婉玉 +4 位作者 马呈呈 王焕 付新 吴效科 韩延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展并应用于指导临床。龙江韩式妇科奠基人韩百灵教授,最早提出“肝肾学说”,其子韩延华教授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在韩百灵教授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创新性提出“肝主冲任”理论,并创立百灵育阴汤、补肾活血调经汤和百灵调肝汤等代表性方剂,运用于临床不孕症、闭经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治疗中,取得良效。本文围绕“肝肾同源”理论,追溯其起源,阐述韩氏妇科对其传承及应用,体现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为妇科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肝肾同源 肝肾学说 肝主冲任 名中医学术思想 传承 应用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赵籥陶 董娟 +2 位作者 常杰 宋刚 黄大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78-198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相关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氮(URE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蛋白(T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726,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及联合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AUC分别为0.777(0.757~0.798)、0.828(0.807~0.849)、0.835(0.817~0.852),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二者对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通过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骨密度 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
下载PDF
文明互鉴新时期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道
5
作者 张志强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代环境中,以史为鉴,参悟经典,确立中医原创思维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充分展现中医药学原发创生性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原象思维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基于文献与专家咨询的中医体质舌象特征研究
6
作者 陈泽杰 郑燕飞 +4 位作者 周开林 高源 郭怡阳 武默涵 侯淑涓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 目的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形成7种体质20项的专家共识条目,总体评价均值为8.13分,其中血瘀质(8.76分)、痰湿质(8.53分)、湿热质(8.42分)和阴虚质(8.39分)表现出较高的贡献度。结论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对体质辨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通过舌象区分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舌象特征 德尔菲法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7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3 位作者 赵思晨 赵芸慧 刘中唐 裴晓丽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本文可为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8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从形气神认识《黄帝内经》中的胆
9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1 位作者 尚立宇 李宬钰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神 胆形 胆气 胆神
下载PDF
肺气阳藏象论并治
10
作者 黄飞 姜旻 +1 位作者 李建峰 毕伟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840-843,848,共5页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肺体、气机运行大势、肺阳明藏象与逆热之候,并提出清热降气为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治肺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阳明 清热降气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讨“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
11
作者 刘启鸿 蔡华珠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围绕脾藏的理论,以“主运化”“主为卫”“主枢机”“百病脾为先”和“菌乱从脾治”等理论为基础,对“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目的在于为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论治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脾为孤藏 科学内涵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基于阳主阴从探讨护胃护阳并举思想
13
作者 曹建恒 李国臣 黄美松 《中医研究》 2024年第5期13-17,共5页
围绕元阳的保护、滋养,以及其作为生命之本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生理层面上,元阳为生命之本,由肾阳护卫,由脾胃与肺滋养;病理层面上,未病之时侧重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病之时,培元固本、内调外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围绕元阳的保护、滋养,以及其作为生命之本的重要性展开论述。生理层面上,元阳为生命之本,由肾阳护卫,由脾胃与肺滋养;病理层面上,未病之时侧重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已病之时,培元固本、内调外养,“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探讨护胃与护阳的意义和两者一脉相承的实质。护胃包括维护脾阳与胃阴,保护胃气是保护脾阳的基础,应提升到护阳的高度,保护肾阳是保护元阳的基础。从病理上的“阳常不足”到“虚”字当头,护胃护阳并举,扩大了医者视野,且贯穿疾病诊治全过程,既扩展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深度,又保持了阳主阴从的高度,还体现了先、后天一体化的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阳 肾阳 元气 正气 命门
下载PDF
基于“脾肾”脏腑理论探讨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病机及中医药治疗
14
作者 唐杰 赵峰 虞鹤鸣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6期144-146,共3页
近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早期症状隐匿且不典型,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基础病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较为局限且疗效欠佳,而中医在预防和改善缺血性脑白质病... 近年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早期症状隐匿且不典型,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命及生活质量。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基础病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较为局限且疗效欠佳,而中医在预防和改善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临床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脏腑理论,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原则,结合临床经验,从脾肾两脏论治缺血性脑白质病变。通过调理脾肾,调和阴阳,达到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理论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 病机 治疗
下载PDF
谢晶日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饶显俊 曲天娇 +2 位作者 张曦丹 刘思邈 谢晶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谢晶日教授长期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复杂,以脾气虚、肾阳虚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临证善用“两分法”进行辨... 谢晶日教授长期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复杂,以脾气虚、肾阳虚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临证善用“两分法”进行辨证:首明分期、断虚实;次定脏腑、辨气血。以简驭繁、明确病机。治疗时以分期论治和分脏腑论治为原则,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为先;以敛疮生肌、内外同治为要;以肝脾同调、攻补兼施为恒。活动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要。同时在邪退正复之时勿忘节饮食、调情志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辨证论治 谢晶日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基于膜系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
17
作者 马雪颜 田园硕 +3 位作者 王洋 秦雪颖 刘铁钢 谷晓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83-1987,共5页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 膜系是全身膜状结构及其附属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根据其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外通性膜系与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具有屏障保护功能,是与外界环境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内通性膜系具有联络协调的功能,是机体各脏腑器官之间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结构。基于膜系理论,可指导临床膜系疾病的治疗。外通性膜系是重要的祛邪途径,临床可采用汗、吐、下等方法,通过调畅外通性膜系的气津输布,以祛邪而出。内通性膜系是疾病传变的重要途径,其常见病理为气机郁滞、水液代谢异常等,可通过调理膜系气津输布治疗疾病。调畅膜系气津输布时,应重点关注少阳与中焦气机,以恢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全身膜系起源于肾,在膜系疾病早期注重顾护肾膜,可先安未受邪之地;在疾病中晚期调补肾阴肾阳,可治疾病之本,顾护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系理论 治疗原则 祛邪 调畅气机 调畅津液输布 顾护肾膜 分消走泄 和解少阳
下载PDF
基于象思维视域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因机治法
18
作者 虞吴敏 徐凤凯 +2 位作者 贾瑞婷 张裕惠 朱爱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75-780,共6页
[目的]以气血为本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形神共病之因,以江河类比其病机并提出相应治则治法,最终达养形全神之效。[方法]以象思维为支点,将气血生成类比自然云雨转化,分析形神共病之因。以气血周流运行不畅类比江河之患,分析冠心病伴抑郁发... [目的]以气血为本探讨冠心病伴抑郁形神共病之因,以江河类比其病机并提出相应治则治法,最终达养形全神之效。[方法]以象思维为支点,将气血生成类比自然云雨转化,分析形神共病之因。以气血周流运行不畅类比江河之患,分析冠心病伴抑郁发病不同阶段的核心病因病机。并基于“流水不腐”这一自然现象,发掘冠心病伴抑郁的治疗与治水思想的异曲同工之处。[结果]自然之中阳化气成云,阴成形为雨,一如人体水谷气化与营气化血,气血互根互用,血气和利,方能形神相持。冠心病伴抑郁为形神共病,本质为气血失和,其核心病机虚、瘀、毒、郁互结,与江河之水的沉滞之患有相似之处。治疗此病需根据病变不同时期予以健脾补虚开源、活血化瘀疏浚、祛邪解毒净化及理气开郁泄洪之法,形神兼顾以达气血同调之功。[结论]通过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启发思路、触类旁通,使冠心病伴抑郁辨病辨证治疗化繁为简,使血气淖泽滑利,阴阳和调,亦是“圣人立象以尽意”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冠心病伴抑郁 形神共病 气血 病机 辨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探究益气养阴祛瘀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机制
19
作者 朱鑫超 陆定其 +5 位作者 姚心怡 陈玫 张开源 方婷 李霄鹏 王新昌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30-540,共11页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祛瘀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的疗效,并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技术研究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表观遗传标志。[方法]纳入50例pSS患者,分为中药...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祛瘀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的疗效,并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hole genome bisulfite sequencing,WGBS)技术研究中医药疗效相关的表观遗传标志。[方法]纳入50例pSS患者,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20例,对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临床信息进行病情评估,并分析疗效。从中药组中选取3例有效患者,对其中药治疗前后的全血样本进行WGBS,通过甲基化位点分析,差异甲基化关联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分子特征数据库(The Molecular Signatures Database,MSigDB)富集分析等,研究疗效相关差异甲基化基因及路径。[结果]与中药治疗前组比较,中药治疗12周后组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Sj?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SDAI)、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治疗前组相比,西药治疗12周后组SSDAI、ESR水平明显下降(P<0.05)。中药治疗12周后组与西药治疗12周后组比较,SSDAI、ESR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GBS共识别到29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s),主要集中在重复元件和蛋白编码基因的位点上,共覆盖了68个基因,包括了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circRNA三种RNA类别。富集分析提示,治疗作用与抗原处理和呈递、干扰素相关通路、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和Th2细胞分化等路径密切相关。[结论]益气养阴祛瘀方能调节DNA甲基化,从而抑制pS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益气养阴祛瘀方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D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免疫炎症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探讨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可欣 冯文烨 吴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指导下,提出慢性肺系疾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病机涉及肺失宣肃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致肺气上逆、脾失健运、肾精亏损、气血两虚、久病瘀滞等方面,治疗当以“肺肠合治”为总则,辅以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以扶本虚,行气化瘀以祛实邪,并据此整理临床常用方药,系统总结了本病的中医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整体观念 慢性肺系病 功能性便秘 诊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