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藏象主火论补遗
1
作者 郑曙琴 梁茂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1,共3页
“心主火”论在当今临床辨证诊断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中早已借助心藏象,通过“象的流动与转化”全方位拓展,发挥“火曰炎上”的核心意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心藏象学说在剪辑和编撰过程中,却遗落“心主火”... “心主火”论在当今临床辨证诊断过程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黄帝内经》中早已借助心藏象,通过“象的流动与转化”全方位拓展,发挥“火曰炎上”的核心意蕴。然而,《中医基础理论》心藏象学说在剪辑和编撰过程中,却遗落“心主火”及其相关内容,造成了心藏象基础理论的缺失。不同版本《中医基础理论》均采取相同做法,全面忽略与迁就了《中医基础理论》的这一重大缺陷。中医学发展到今天,充实《中医基础理论》心藏象“心主火”及其相关论述,恢复和保持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指导临床的针对性,显得格外重要。因而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将《黄帝内经》心藏象“心主火”理论尽快纳入新版《中医基础理论》之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心藏象 心主火
下载PDF
从脾胃枢机谈补中益气法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刘礼剑 刘杰 +4 位作者 胡鑫 黄锦华 梁兰琪 何旗 谢胜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9-12,共4页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补中益气法属补法范畴,是补益脾胃之气、升提中气的一种治法。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枢机平衡失调会导致脾升无力和胃降不通,治疗上不仅要关注脾升无力,也要注重胃降不通。同时,脾升带动肝升,... 补中益气法是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补中益气法属补法范畴,是补益脾胃之气、升提中气的一种治法。脾胃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枢机平衡失调会导致脾升无力和胃降不通,治疗上不仅要关注脾升无力,也要注重胃降不通。同时,脾升带动肝升,胃降促进肺降,即为肝肺枢机;肝升之极成心火,肺降之极成肾水,肾水随肝脾之升上济心火,心火随肺胃之降下达肾水,即为心肾之枢。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为阳脉之海,任降督升则任督交会。脾胃枢机为轴,肝肺枢机、心肾枢机、任督枢机为轮,调脾胃枢机可运肝肺、心肾、任督枢机,调肝肺、心肾、任督枢机也可以复脾胃枢机,以达“轴轮互运”之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自如、运转有度,亦为治疗脾胃病证的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枢机 补中益气法 以枢调枢 轴轮互运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脾藏象学术理论体系的战略性探讨
3
作者 刘悦 赵誉 +3 位作者 王洋 孔德昭 张哲 杨关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3,共3页
中医脾藏象学术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重点研究方向,其应用在人民健康的防治中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同,其学术体系在探索中取得系列成果。如何将中华民族积累的丰富的、有效的中医脾藏象理论的医疗经验不断通过自我革新形成系统... 中医脾藏象学术理论体系研究是国家中医药现代化的重点研究方向,其应用在人民健康的防治中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同,其学术体系在探索中取得系列成果。如何将中华民族积累的丰富的、有效的中医脾藏象理论的医疗经验不断通过自我革新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全人类健康的国际化共识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中医脾藏象学术理论体系的特色,以新时代战略性视角构建坚持以人为本的医学模式新发展格局,并作为临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提高人类医学实践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医药 脾藏象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基于三焦焦膜理论论治气短
4
作者 刘喜洋 吴梦辉 章文春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三焦作为人体一腑,历代医家对其各有论述,现代医家结合现代研究大体认为与人体的筋膜直接相关。气短作为临床常见症状,以呼吸短促、气不上接感为主要表现。由于三焦范围甚广,可引起诸多症状,基于三焦焦膜理论可辨治气短一症。
关键词 焦膜理论 气短 医案举隅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治疗进展
5
作者 刘倩 张伟锋 张天译 《天津科技》 2024年第9期75-78,共4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合并症多,主要为血栓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西药虽然能控制细胞数目的增长,但副作用较大,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生存期较长,中医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合并症多,主要为血栓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西药虽然能控制细胞数目的增长,但副作用较大,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差。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生存期较长,中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西药用量、减轻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述近年来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及辩证论治方面的认识,展望未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中医 综述
下载PDF
从颈椎病的病因探讨分肉之间与肌筋膜链的关系
6
作者 陈国栋 尉军红 孙其斌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1期64-66,共3页
分肉之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中多次提及分肉之间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肌筋膜链是传递力量和动作的线条,是基于Thomas西方解剖学提出的,这些链通过人体中肌肉、筋膜和连接骨骼的线将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结构描述为... 分肉之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中多次提及分肉之间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肌筋膜链是传递力量和动作的线条,是基于Thomas西方解剖学提出的,这些链通过人体中肌肉、筋膜和连接骨骼的线将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结构描述为一个力学整体,在身体维持姿势和运动产生的连续体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研究总结分肉之间和肌筋膜链,发现分肉之间与肌筋膜链存在关联。本文研究肌筋膜链和分肉之间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探讨与颈椎病的相关性,为颈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肉之间 肌筋膜链 颈椎病
下载PDF
基于文献与专家咨询的中医体质舌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泽杰 郑燕飞 +4 位作者 周开林 高源 郭怡阳 武默涵 侯淑涓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 目的构建中医体质舌象特征条目池并评价其在体质辨识中的贡献度。方法梳理现有文献中中医体质的舌象特征,构建特征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形成专家共识。结果通过22篇文献构建了9种体质104项舌象特征条目池,在此基础上,专家对舌象特征在中医体质辨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形成7种体质20项的专家共识条目,总体评价均值为8.13分,其中血瘀质(8.76分)、痰湿质(8.53分)、湿热质(8.42分)和阴虚质(8.39分)表现出较高的贡献度。结论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的舌象特征,舌象特征对体质辨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通过舌象区分体质类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舌象特征 德尔菲法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龙江韩氏妇科对“肝肾同源”理论的传承应用
9
作者 常惠 张婉玉 +4 位作者 马呈呈 王焕 付新 吴效科 韩延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571,共6页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 “肝肾同源”最早见于《易经》,医学概念源自《黄帝内经》。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肾为肝之母,肝为肾之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互化,二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龙江韩氏妇科历代医家重视“肝肾同源”理论,发展并应用于指导临床。龙江韩式妇科奠基人韩百灵教授,最早提出“肝肾学说”,其子韩延华教授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在韩百灵教授的理论思想指导下,创新性提出“肝主冲任”理论,并创立百灵育阴汤、补肾活血调经汤和百灵调肝汤等代表性方剂,运用于临床不孕症、闭经和月经先后不定期的治疗中,取得良效。本文围绕“肝肾同源”理论,追溯其起源,阐述韩氏妇科对其传承及应用,体现中医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为妇科同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江韩氏妇科 肝肾同源 肝肾学说 肝主冲任 名中医学术思想 传承 应用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赵籥陶 董娟 +2 位作者 常杰 宋刚 黄大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78-198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相关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氮(URE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蛋白(T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726,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及联合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AUC分别为0.777(0.757~0.798)、0.828(0.807~0.849)、0.835(0.817~0.852),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二者对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通过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骨密度 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
下载PDF
1558例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心外膜脂肪厚度和内脏脂肪面积差异研究
11
作者 姚芳 曾凌凯 +8 位作者 花木莲 张思奇 梁君雅 张雪 李一博 陈超 赵熙璇 何安霞 刘鸣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和内脏脂肪(VAT)面积的差异。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符合标准的受试者,收集、检测其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病史等基本信息,使用Phi...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和内脏脂肪(VAT)面积的差异。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符合标准的受试者,收集、检测其年龄、身高、体质量、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病史等基本信息,使用Philips CX50设备测量心脏收缩末期的EAT厚度,使用Omron HDS-2000分析仪通过双生物电阻抗分析测量VAT面积,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将受试者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统计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心外膜脂肪厚度和内脏脂肪面积差异。结果:共纳入1558例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2.3±12.8)岁,平均身体质量指数为(24.0±3.1)kg/m~2,其中604例(38.77%)患有高血压、138例(8.86%)患有糖尿病、493例(31.64%)血脂异常。根据体质,1558位受试者中体质为平和质者725例(46.53%),气虚质者79例(5.07%),阳虚质者238例(15.28%),阴虚质者137例(8.79%),痰湿质者138例(8.86%),湿热质者57例(3.66%),血瘀质者63例(4.04%),气郁质者70例(4.49%),特禀质者43例(2.76%),另有8例(0.51%)无法归类到上述9种体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和特禀质受试者EAT厚度均显著大于平和质受试者(P<0.05,P<0.01);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受试者VAT面积均显著小于平和质受试者(P<0.01),痰湿质受试者VAT面积显著大于平和质受试者(P<0.01)。结论:不同体质人群EAT厚度、VAT面积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推测痰湿质人群罹患肥胖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中医体质学说可作为临床预防和诊疗疾病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心外膜脂肪厚度 内脏脂肪面积 痰湿质 阳虚质
下载PDF
食管解剖与功能认识的中医源流探析
12
作者 沈洪 徐锋 +1 位作者 胡静怡 朱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3-1128,共6页
食管,中医称其为水谷之道路,从汉代至今两千余年以来,中医对其解剖与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可分为文字描述时期、图谱绘制时期、中西汇通时期三个阶段。文字描述时期,《黄帝内经》《难经》记载了食管的长度与功能,但较为简略;图谱绘制时... 食管,中医称其为水谷之道路,从汉代至今两千余年以来,中医对其解剖与功能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可分为文字描述时期、图谱绘制时期、中西汇通时期三个阶段。文字描述时期,《黄帝内经》《难经》记载了食管的长度与功能,但较为简略;图谱绘制时期,绘制了食管的解剖图谱,细化了对食管解剖与功能的描述;中西汇通时期,西方解剖学的传入使中医重新认识了食管的解剖与功能,并出现了食管相关疾病的诊疗医案,中医对食管的生理病理及解剖、功能的认识逐渐完善。选择食管作为观察中医脏腑学说的切入点,旨在说明中医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既基于对脏腑解剖功能的观察并不断完善,同时又对生理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形成了具有功能态的高度集成系统,以便于运用天然药物进行调整治疗,这是有别于西方医学的鲜明特色,并能与时俱进地吸纳现代研究成果,不断完善理论和治疗体系,从而获取强大的生命力,造福于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解剖 食管功能 中医源流 中西汇通
下载PDF
文明互鉴新时期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道
13
作者 张志强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代环境中,以史为鉴,参悟经典,确立中医原创思维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充分展现中医药学原发创生性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原象思维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14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3 位作者 赵思晨 赵芸慧 刘中唐 裴晓丽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本文可为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中医时节导引养生法应用推广现况及需求研究
15
作者 王霄 刘力钊 +4 位作者 张珑耀 朱丹丹 周倩 左长辉 韩思颖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中医时节导引养生发展现状,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究中医时节导引养生未来发展趋向,并从底层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系列建议,以期促进中医时节导引养生应用推广。方法2023年3月1日—4月5日,课题组联合天津市健身气功协会面向全国... 目的研究中医时节导引养生发展现状,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究中医时节导引养生未来发展趋向,并从底层实际应用的角度提出系列建议,以期促进中医时节导引养生应用推广。方法2023年3月1日—4月5日,课题组联合天津市健身气功协会面向全国各省市居民935人发放自编结构化问卷,进行调研。分别从认知维度、行为维度、兴趣维度和需求维度方面调研中医时节导引养生的发展普及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样本数据和访谈资料,通过交叉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多维度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认知维度得分为(2.84±0.64)分,行为维度得分为(3.01±1.20)分,兴趣维度得分为(2.46±0.62)分,量表整体得分为(2.77±0.72)分。仅有13.7%的研究对象知晓二十四节气导引法,而研究对象对健身气功种类知晓率较高的前3位分别是八段锦(81.5%)、五禽戏(75.1%)、易筋经(48.0%)。在兴趣维度上,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在认知维度、行为维度、兴趣维度及量表整体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1~70岁及70岁以上研究对象的得分低于18岁以下、18~30岁及31~50岁研究对象(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研究对象在行为维度、兴趣维度及量表整体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高中学历研究对象的得分低于大专/本科学历研究对象(P<0.05)。研究对象选出的中医时节导引养生认知途径前3位依次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65.6%),亲友、同事、老师等口碑传播(55.4%),电视、广播、电影等传统媒体(44.4%)。89.9%的研究对象认为中医时节导引养生与新技术结合会增加人们对中医时节导引养生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结论当前中医时节导引养生存在着群众需求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医时节导引养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缺乏普及和传承,群众认知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和服务机构匮乏,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不高等方面。建议从形式、内容、传播等方面与当前新兴技术结合,为传统导引赋予鲜活生命力,进一步加强中医时节导引养生的科学实证研究,积极刺激市场需求,拓宽推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健身气功 体医融合 调查分析 健康中国2030
下载PDF
从形气神认识《黄帝内经》中的胆
16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1 位作者 尚立宇 李宬钰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神 胆形 胆气 胆神
下载PDF
肺气阳藏象论并治
17
作者 黄飞 姜旻 +1 位作者 李建峰 毕伟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840-843,848,共5页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肺体、气机运行大势、肺阳明藏象与逆热之候,并提出清热降气为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治肺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阳明 清热降气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与干细胞理论的关系
18
作者 孟婉婷 赵猛 国海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27-2630,2635,共5页
中医是以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中心的系统性整体性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始终。而整体观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是通过宏观思辨的模式,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整体认识。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 中医是以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中心的系统性整体性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始终。而整体观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是通过宏观思辨的模式,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整体认识。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增殖及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干细胞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归属是以肾精为主,脏腑经络等共同参与构成的多方面、多层次体系。挖掘干细胞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内涵和本质,是实现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理解和创新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中医理论 精气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整体观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讨“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
19
作者 刘启鸿 蔡华珠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围绕脾藏的理论,以“主运化”“主为卫”“主枢机”“百病脾为先”和“菌乱从脾治”等理论为基础,对“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目的在于为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论治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脾为孤藏 科学内涵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