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6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互鉴新时期中医药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之道
1
作者 张志强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7,共4页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理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本文基于文明互鉴历史经验的梳理,直面摆脱传统、追逐西化、淡化国学、悬置中医原象思维的传承荒疏,提出将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置入文明互鉴的时代环境中,以史为鉴,参悟经典,确立中医原创思维的主体地位,不断发展、完善中医药学科体系,充分展现中医药学原发创生性的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原象思维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探析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2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3 位作者 赵思晨 赵芸慧 刘中唐 裴晓丽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失调对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具有重要影响。中医“肺”与血管内皮细胞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具有相关性。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肺与肠在结构、生理及病理方面相关性的高度概括,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与肠道菌群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本文可为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修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干预心血管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从“虚瘀劫肝”论原发性肝癌中医药防治思路
3
作者 王明刚 蓝艳梅 +2 位作者 蒋祖玲 蒙健林 刘潇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 理论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源泉,在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新方药或新诊治方案是中医药临床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新突破口。正邪交争,正不胜邪是慢性疾病持续进展的内在驱力和一般特性,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囊括了:肝纤维、肝硬化、肝癌等逐步恶化的病理进程。其在遵循中医“正不胜邪”基本病机的基础也必须有其特殊性和指向性,也可理解为在慢性肝病持续进展的病理状态下将一般性的病机进行指向性和特征性的阐发。肝正虚主要是指维持正常肝再生修复的相关机制和途径异常或紊乱,肝邪胜则是指肝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及其下游触发的恶性肝再生状态进行性亢进;而“瘀”作为正邪交争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病理产物也在不断推动疾病的恶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虚瘀劫肝”论肝癌的病理新认识及补虚(补肾生髓、健脾)祛瘀(疏肝、柔肝、化肝)阻断慢性肝病持续恶性进展以防治肝癌的基本思路,期望有益于疑难肝脏病症的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正邪交争 补肾调肝治脾 虚瘀劫肝 肝再生 理论创新
下载PDF
肺气阳藏象论并治
4
作者 黄飞 姜旻 +1 位作者 李建峰 毕伟博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4期840-843,848,共5页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 文中基于肺藏象理论,提出肺阳明藏象假说,阐明肺气阳藏象理论,分别加以论证。基于以上假说,提出肺属气阳论治原则、肺属气阳论方药特征与伤气损肺之诫。基于肺阳明藏象论,再辨肺阳明、太阴属性,辨析并立论肺阳明藏象论,阐释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肺体、气机运行大势、肺阳明藏象与逆热之候,并提出清热降气为肺气阳藏象理论下的治肺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阳明 清热降气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探讨“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
5
作者 刘启鸿 蔡华珠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10,共3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长期以来被用于指导临床实践。然而,对于其中的“脾为孤藏”尚缺乏现代科学的解释。近年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人体的免疫、代谢、消化和吸收等功能,与各个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围绕脾藏的理论,以“主运化”“主为卫”“主枢机”“百病脾为先”和“菌乱从脾治”等理论为基础,对“脾为孤藏”的科学内涵进行阐释。目的在于为基于肠道菌群从脾论治多种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脾为孤藏 科学内涵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6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基于脏腑功能与结构论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不同
7
作者 黄一钦 尹秀平 +3 位作者 高艳 王义国 周宇航 张启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关于中、西医学同名脏器“脾”的认识,历来学者们争议不断,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中医脾藏的功能为基础,以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作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连接点,以期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的内涵完全不同... 关于中、西医学同名脏器“脾”的认识,历来学者们争议不断,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以中医脾藏的功能为基础,以功能异常引发的症状作为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连接点,以期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医学脾藏与解剖学脾脏的内涵完全不同,①中医学脾藏运化功能定位于消化系统功能,中医学脾藏统血功能定位于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中医脾藏主肌肉功能定位于躯体运动系统功能;②解剖学脾脏的储血、调节血量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肝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造血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解剖学脾脏的免疫功能可归属于中医肾藏的功能范畴。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将脏腑功能、异常症状作为探讨中、西医学同名脏器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五藏客观化研究的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藏 脾脏 功能定位 功能性五藏
下载PDF
谢晶日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析
8
作者 饶显俊 曲天娇 +2 位作者 张曦丹 刘思邈 谢晶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谢晶日教授长期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复杂,以脾气虚、肾阳虚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临证善用“两分法”进行辨... 谢晶日教授长期致力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因病机复杂,以脾气虚、肾阳虚为本,以气滞、湿热、血瘀为标,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证。临证善用“两分法”进行辨证:首明分期、断虚实;次定脏腑、辨气血。以简驭繁、明确病机。治疗时以分期论治和分脏腑论治为原则,以清热化湿、调气行血为先;以敛疮生肌、内外同治为要;以肝脾同调、攻补兼施为恒。活动期以攻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要。同时在邪退正复之时勿忘节饮食、调情志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辨证论治 谢晶日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从形气神认识《黄帝内经》中的胆
9
作者 安冬 梁永林 +1 位作者 尚立宇 李宬钰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 中医学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认识人体生命。脏腑作为人体的核心部分,亦是以脏形、脏气和脏神为一体的生命单元。将“形气神”与藏象胆相联系,以《黄帝内经》中胆的相关条文为依据,通过梳理和浅析《黄帝内经》中胆形、胆气、胆神及其之间的关系,深化对中医胆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胆病奠定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从形气神的角度看待“胆为奇恒之腑”“十一脏取决于胆”等问题,可以看出,中医学“重道轻器”“天人相应”等思想以及“象思维”的应用,更注重脏腑之气与神的宏观调控,这样的思维方式期望能够为理解胆及其他脏腑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气神 胆形 胆气 胆神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探讨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10
作者 董可欣 冯文烨 吴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指导下,提出慢性肺系疾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病机涉及肺失宣肃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致肺气上逆、脾失健运、肾精亏损、气血两虚、久病瘀滞等方面,治疗当以“肺肠合治”为总则,辅以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以扶本虚,行气化瘀以祛实邪,并据此整理临床常用方药,系统总结了本病的中医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整体观念 慢性肺系病 功能性便秘 诊治
下载PDF
姚娓治疗不寐的经验总结及潜在新方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鞠文雪 姚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57-864,共8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姚娓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探究潜在新方治疗不寐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门诊不寐病例200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处方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挖掘姚...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姚娓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探究潜在新方治疗不寐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门诊不寐病例200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处方药物进行四气五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挖掘姚娓教授的用药规律及组方思想,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潜在新方的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200个处方共涉及59个方剂和168味药物,分析得到核心药组为“炙甘草-半夏-茯苓-枳实-党参-陈皮-柴胡-黄芩”,选取潜在新方“木香-佛手-白术-藿香-青皮-诃子-五味子-厚朴”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筛选后得到44个有效活性成分,得到104个“异病同治”的作用靶点,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柚皮素、豆甾醇、川陈皮素、鸢尾素等,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可筛选出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B,PKB,又称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胱天蛋白酶(recombinant caspase,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IL-8(又称趋化因子CXCL8)等频次较高(均高于50)的靶蛋白,并对以上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and genome,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潜在新方治疗不寐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有关。结论姚娓教授认为不寐的核心病机为“脾虚肝郁,气血不和,神魂不安”,治疗注重调畅气机、调脾之本、心肝同治等,潜在新方可能通过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不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娓 不寐 异病同治 AGE-RAGE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大钟穴临床应用规律
12
作者 韩方正 杨旭光 +1 位作者 陈晓静 张珍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1-285,共5页
目的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3部,涉及条文129条,大钟单穴... 目的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43部,涉及条文129条,大钟单穴使用频次为65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64次,配伍腧穴共计40个,以配伍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为太溪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杂病,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脾胃系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肢体经络病证。结论大钟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各类杂病,单穴主治常见病证40种,配伍主治病证41种。治疗方面,针灸以针二分,留七呼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钟穴 古代文献 针灸 应用规律
下载PDF
补肝气温肝阳理论探析
13
作者 姚好 蒋明芹 赵学印 《国医论坛》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足厥阴肝经具有多血少气的特点,年老体衰、情志失调、酒食不节、劳倦太过、用药不当、久病等原因都会导致肝气、肝阳的亏虚。补肝气既可专补肝气,又可顺肝之性补肝,具体方法有以辛补肝、补肝体以实肝用、缓肝补肝、运用五行以补肝。补... 足厥阴肝经具有多血少气的特点,年老体衰、情志失调、酒食不节、劳倦太过、用药不当、久病等原因都会导致肝气、肝阳的亏虚。补肝气既可专补肝气,又可顺肝之性补肝,具体方法有以辛补肝、补肝体以实肝用、缓肝补肝、运用五行以补肝。补肝气常用黄芪、山萸肉、人参,并自拟黄芪补肝汤作为补肝气基础方。温肝阳遵循仲景治阳虚之法,多用温通与温补法,既可专温肝阳,又可温少阴以暖厥阴,厥阴不治、求之阳明,温通经脉以散肝寒,辛甘化阳,阴中求阳。温肝阳常用吴茱萸、附子、细辛,活用肉桂、桂枝,并自拟温肝汤作为温肝阳基础方。肝气虚、肝阳虚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机,临证运用扶阳通络方治疗阳虚络阻型肝硬化腹水,温肝调糖方治疗肝源性糖代谢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气 肝阳 理论探讨
下载PDF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研究
14
作者 李玉平 翟海英 杨长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36-341,共6页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古人长期诊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历经时代变迁,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与时俱进,协同现代医学共同为患者减轻病痛。该理论的物质基础探索主要从实体结构、黏膜免疫、分子机制和微生态等方面进行。其中,基于微生态提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古人长期诊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历经时代变迁,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与时俱进,协同现代医学共同为患者减轻病痛。该理论的物质基础探索主要从实体结构、黏膜免疫、分子机制和微生态等方面进行。其中,基于微生态提出的“肠-肺”轴学说,将该理论的研究过渡到了新的阶段。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哮喘、便秘和肺癌等肠肺疾病,疗效确切。目前已有研究均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该理论,但还不能明确和完整地说明其机制。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或可推动该理论研究迎来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 系统生物学 整体观念
下载PDF
近十年营卫学说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谭梦瑶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营卫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关系十分密切,营卫二气周流于一身之上下,循行于五脏六腑,形成一个圆环,共同调节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二者正常,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反之,若营卫失调,则会出现多种... 营卫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关系十分密切,营卫二气周流于一身之上下,循行于五脏六腑,形成一个圆环,共同调节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二者正常,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反之,若营卫失调,则会出现多种病理现象,从而引发疾病。近十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纤维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皮肤病(如荨麻疹、硬皮病、带状疱疹、过敏性紫癜)、妇科病(如产后身痛、产后风湿、产后汗出、经行发热)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营卫学说的研究领域表现活跃,成果颇丰,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多个学科与营卫学说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所以从不同的角度,以调和营卫法论治各种疾病,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营卫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疾病的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找,系统地分析、总结近十年营卫学说在心血管病、皮肤病、妇科病、不寐、衰老五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做了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学说 心血管病 皮肤病 不寐 综述
下载PDF
气血的中西医认识及关系探讨
16
作者 田京 陈丽 +4 位作者 黄新灵 丁雅容 王巍 黄新宇 周忠志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气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病理上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气血理论在中医体系和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居主导地位,但其概念宏观、抽象,对于其理解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现代社会倡导中西医... 气血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在病理上相互牵连、相互影响。气血理论在中医体系和长期的理论实践中居主导地位,但其概念宏观、抽象,对于其理解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现代社会倡导中西医相互借鉴,有很多学者从中西医的角度对气血进行了研究,但仍缺乏对气血关系更深入、更系统的认知。梳理气血的中西医认知及关系,对临床上中西医结合认识疾病、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医与西医的不同角度对“气”“血”的认识及关系进行探讨,分别以中西医的“气”“血”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血”生理功能,认为中医“气”与干细胞、胸内压、线粒体、营养物质、神经、免疫相关,“血”与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在功能、生理规律、病机等多方面具有相关性,以期为更好理解气血概念、服务中西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从《临证指南医案》分析新安医家叶天士辨治心系疾病组方规律及思想
17
作者 吴言 姚淮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新安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辨治心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方剂共81首,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对新安著作《临证指南医案》辨治心系疾病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疾病方剂共81首,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计纳入81收医案处方,涉及135种中药,用药总频次为,高频药物(>10次)共味,最高频次药物为茯苓,其次为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陈皮、茯神、酸枣仁等,药物药味以辛、甘、苦为主,药性以寒、温为主,归脾、肺、心经为主,关联分析共得到核心药物7组,聚类分析将19味中药分为5类。结论:叶天士治疗心系疾病以养心安神,益木生火,调肝理气,化痰逐饮为主,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 叶天士 数据挖掘 心病
下载PDF
“肾-精-髓-骨”系统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琦 李丹 +1 位作者 杨芳 郑洪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5-1058,共4页
“肾-精-髓-骨”系统是构成中医肾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古今文献资料分析,对“肾-精-髓-骨”系统内涵及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以及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外延等进行探讨。“肾-精-髓-骨”系统是指肾精化生骨髓而... “肾-精-髓-骨”系统是构成中医肾藏象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古今文献资料分析,对“肾-精-髓-骨”系统内涵及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以及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的外延等进行探讨。“肾-精-髓-骨”系统是指肾精化生骨髓而充养骨骼的功能系统,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思维模式。肾藏精,精生成并濡养骨髓;髓与骨皆为奇恒之腑,软骨、关节等为骨属,其生长、发育、衰退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外延与筋、肌肉、谿谷、脉等形体密切相关,精、气、血、津液为重要物质基础。对“肾-精-髓-骨”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诊断、预防、治疗骨及其相关疾病及其康复保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肾-精-髓-骨 整体观念 肾主骨
下载PDF
基于五脏论治糖尿病肾病
19
作者 韩斌杰 屈杰 +1 位作者 陈丽名 李小会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96-499,共4页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DN病位主要在肾,又与肝、心、脾、肺四脏相关。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不郁则无水饮瘀血蓄结;心主血脉,生血行血失职可致气虚血弱、血...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进行性下降为特征。DN病位主要在肾,又与肝、心、脾、肺四脏相关。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不郁则无水饮瘀血蓄结;心主血脉,生血行血失职可致气虚血弱、血脉瘀滞;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水脏。肺、脾、肾三脏与DN水液代谢失常密切相关。因此,DN辨证论治应以五脏为纲、五脏虚证为基础,根据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气血阴阳的盛衰程度,病因病机病性等多方面辨证分析,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总结出治疗DN的有效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五脏
下载PDF
肝虚证动物模型构建现状
20
作者 赵颖 高翔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古代医家就肝病有无补法存在着不同看法,明代医家刘纯在《医经小学·卷之四》提出“肝为相火,有泻无补”[1]。许文忠[2]分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8000余医案,未见补肝阳、少见补肝气。随着清代和近现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辨析,... 古代医家就肝病有无补法存在着不同看法,明代医家刘纯在《医经小学·卷之四》提出“肝为相火,有泻无补”[1]。许文忠[2]分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8000余医案,未见补肝阳、少见补肝气。随着清代和近现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辨析,以及当代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学界对肝虚证的认识已大为不同,从气、血、阴、阳论治肝虚证的理论探讨、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日渐丰富。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证候动物模型的创制成为一项关键工作,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对于中医证本质研究、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的药效和药理学研究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近年来肝虚证动物模型构建现状,以期为建立更符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的肝虚证动物模型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藏象 虚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