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刘峻 周鸿飞 +1 位作者 张威 金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观察应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 【目的】观察应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毫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肩髃、臂臑、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后溪等穴治疗,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痉挛侧上肢肌张力及其运动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2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P<0.05),且治疗组对上肢肌张力(痉挛程度)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组对上肢Fugl-Meyer评分的升高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在降低中风后患者偏瘫侧上肢肌张力和改善患侧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 毫火针 夹脊穴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科火通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9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丰 伍晓靖 《内蒙古中医药》 2007年第10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寒湿阻 骨科科丈通药 汽雾透皮疗法
下载PDF
火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琼君 梁家彬 +3 位作者 蔡伟彬 刘通 陆彦青 刘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24-830,共7页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肾阳虚型PSNB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毫针...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PS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肾阳虚型PSNB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针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普通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火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日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4周后,火针组患者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尿失禁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11/13)和88.2%(15/17),针刺组分别为70.6%(12/17)和69.2%(9/13),常规组分别为55.6%(10/18)和50.0%(6/12);组间比较,火针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均优于针刺组和常规组,针刺组的尿潴留改善疗效和尿失禁改善疗效又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每日排尿情况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的日均排尿次数及日均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下降,日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每日排尿情况的各项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火针组在改善每日排尿情况的各项指标方面与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尿动力学指标方面,治疗后,3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均显著增加,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和针刺组在改善尿动力学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且火针组在提高膀胱最大容量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后,火针组患者的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其余2组的MBI评分均稍有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精神状态方面,治疗后,火针组和针刺组患者的S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组的S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火针组对SAS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针刺组和常规组(P<0.05),而针刺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中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肾阳虚型PSNB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膀胱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 肾阳虚型 尿三针 火针 膀胱功能 焦虑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外治法治疗慢性咽炎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崔英 周羽 彭顺林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664-66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咽炎 外治法 治疗 慢性扁桃体炎 咽部病变 慢性鼻窦炎 慢性感染 咽部不适
下载PDF
许氏零度位牵引治疗肩关节脱位35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樊敏 钱天逸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1039-1039,共1页
2005年以来,笔者用江苏省名老中医许钜才的经验手法零度位牵引治疗肩关节脱位3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5~90岁,左肩16例、右肩29例,喙突下13例、盂下18例、锁骨下4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10例... 2005年以来,笔者用江苏省名老中医许钜才的经验手法零度位牵引治疗肩关节脱位3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5例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5~90岁,左肩16例、右肩29例,喙突下13例、盂下18例、锁骨下4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10例。有2例为习惯性脱位,其它均为外伤所致的新鲜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牵引治疗 零度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习惯性脱位 名老中医 临床资料 江苏省
下载PDF
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和PSQ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垠 甘玉娟 +1 位作者 索广琴 严琳婕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389-2393,共5页
【目的】分析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锻炼模式进行干预... 【目的】分析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对乳腺癌术后恢复情况及免疫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锻炼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进行干预,疗程为1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乳腺癌患者特异量表(FACT-B)评分、PSQI量表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乳腺癌特异状况等FACT-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对FACT-B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NK细胞及LAK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CD4+、NK细胞及LAK水平的升高作用及对CD8+水平的降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除日间功能障碍外,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等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热奄包联合穴位贴敷干预后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降低PSQ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奄包 穴位贴敷 乳腺癌 术后恢复 免疫功能 PSQI评分
下载PDF
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胡忠园 陈慧琴 李斌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毫火针针刺夹脊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屈曲体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波潜伏期、F波波幅及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毫火针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痉挛程度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针刺夹脊穴 温针灸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敬欣 柏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2期1640-1640,共1页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温通针法,观察组加温和灸。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温通针法,观察组加温和灸。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温通针法 温和灸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防治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谭禄伦 邹春艳 +1 位作者 王大刚 刘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7期947-948,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防治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用音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防治全...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防治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照组用音乐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防治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术后认知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