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扬 王寒 +7 位作者 王琪 陈葛 吉富涛 韦佳佳 卢钰 尹本敬 李鹏飞 李具宝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47-852,共6页
目的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统一的检索式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四大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30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再通过纳入标准... 目的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统一的检索式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四大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30年文献,合并重复文献,再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有效文献,建立资料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并构建可视化网络图。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9篇有效文献,包含8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828次,使用频次最高的是颈阿是穴,其次为风池,风池和肩井是腧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组合;整体选穴遵循远近配伍的法则,以头面颈肩部为主,四肢部穴位为辅,特定穴以交会穴及经外奇穴居多;常用经脉以经外奇穴、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为主,涵盖腧穴数最多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结论针刺治疗本病采取远近配伍的配穴法则,以近部取穴为主,优先阳经取穴,侧重特定穴应用,可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颈型 颈椎病 腧穴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探析
2
作者 侯林茹 赵文君 +6 位作者 杨元祯 李姗姗 赵素红 徐明杰 徐枝芳 郭义 公一囡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 通过对近年来经脉-脏腑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及逻辑学研究,发现脏腑病变时,体表经脉会在其特定穴所居部位出现结节条索以及电阻、经络能量值、温度与血流量等改变。基于“明知其源,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脏腑功能于相应经脉系统的反映以及针刺十四经脉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的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围绕肺、胃和肠探讨经脉-脏腑的治疗特异性,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思路。近年来探讨经脉-脏腑相关从经络诊察法到关注患者异常感觉变化再到基于表征的物理检测手法,研究手段逐步提高,结论更具客观性,但研究仍集中于肺、胃和大肠等脏腑,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应注重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研究范围,增加脏腑器官的普适性,为寻找更系统更全面的依据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 经脉-脏腑相关 脏腑体表相关 经络诊察法 敏化现象
下载PDF
2000—2006年《中国针灸》杂志中RCT报告质量的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耿玲玲 林仁生 +5 位作者 孙夏云 伍丽 钟明鸣 赵斌 郑君 刘建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9-443,共5页
评价《中国针灸》杂志中随机临床试验(RCT)报告的质量。手工检索2000—2006年《中国针灸》,筛选RCT文章,并对其采用《针灸随机临床试验报告资料提取表》进行质量评估。共纳入686篇RCT文章,其方法学质量和国际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仅有1... 评价《中国针灸》杂志中随机临床试验(RCT)报告的质量。手工检索2000—2006年《中国针灸》,筛选RCT文章,并对其采用《针灸随机临床试验报告资料提取表》进行质量评估。共纳入686篇RCT文章,其方法学质量和国际标准相比有较大差距。仅有1篇RCT对试验流程进行描述;对其他影响RCT报告质量的内容报告也较少,如医师资历(3.06%)、不良反应(4.23%)、盲法(5.98%)、随访(14.43%)。结果表明针灸RCT在试验设计、实施过程和报告方面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期刊/统计学和数值数据 针灸学 @中国针灸
下载PDF
2000--2006年《中国针灸》论文质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文 黄娟 黄爱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针灸》7年论文质量,为该刊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以该刊2000—2006年刊载的论著类文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论文信息质量。结果:①作者来源以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含科研单位)为主,占61.0%。②篇作者数量以2~3... 目的:了解《中国针灸》7年论文质量,为该刊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以该刊2000—2006年刊载的论著类文献作为调查对象,分析论文信息质量。结果:①作者来源以医药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含科研单位)为主,占61.0%。②篇作者数量以2~3人为主,占40.0%。③7年基金项405项,占总论文数的26.2%,其中以省部级为主。④出版时滞逐年缩短,2006年平均为210.5天,7年平均出版时滞为255.3天。⑤临床研究类论文RCT比率为30.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该刊在前4项中均具有相当的优势,凸显了其“核心期刊”的高质量内涵,但RCT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文献 文献计量学 质量控制 @中国针灸
下载PDF
针灸对IL2-IF N-NKC调节网与其相关网络MΦ-IL1-Th的效应——针刺对荷瘤(S_(180))小鼠相关网络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施京红 马振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针刺对与 IL2 - IFN- NKC调节网相关 MΦ- IL1 - Th免疫调节网的研究 ,对该网络及针刺作用机理的阐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针刺荷瘤 ( S1 80 )小鼠足三里、大椎、筑宾穴 ,分别以 MTT法、单抗 SPA- Ig花环法同步观察针刺对 M... 针刺对与 IL2 - IFN- NKC调节网相关 MΦ- IL1 - Th免疫调节网的研究 ,对该网络及针刺作用机理的阐明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针刺荷瘤 ( S1 80 )小鼠足三里、大椎、筑宾穴 ,分别以 MTT法、单抗 SPA- Ig花环法同步观察针刺对 MΦ、白细胞介素 1 ( IL1 )、辅助性 T细胞 ( Th)及 S1 80 肉瘤的影响。发现针刺后 ,小鼠腹腔 MΦ吞噬功能、IL 1含量及 Th细胞 L3T4百分率显著增高 ,并对 S1 80 肉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说明作者在以往证实针刺对 IL2 - IFN- NKC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又证明了对其相关 MΦ - IL 1 - Th免疫调节网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认为 IL 2 - IFN-NKC与其相关网络 MΦ- IL1 - Th发挥了机体完整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 T细胞
下载PDF
Neu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被引量:45
6
作者 Yu-Qing Li Bing Zhu +2 位作者 Pei-Jing Rong Hui Ben Yan-Hua 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09-716,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and its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METHODS: Intragastric pressure and/or waves of gastric contraction in rats were recorded by intrapyloric balloon and c...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cupuncture-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 and its underlying neural mechanism.METHODS: Intragastric pressure and/or waves of gastric contraction in rats were recorded by intrapyloric balloon and changes of gastric motility induced by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activity before any stimulation. Gastro-vagal or splanchnic-sympathetic nerves were recorded or cut respectively for investigating the involvement of autonomic nerve pathways. Spinalization experiment was also performed.RESULTS: Acupuncture-stimulation by exciting Aδ and/or C afferent fibers, could only modulate gastric motility. Acupuncture-stimulation on fore- and hind-limbs evoked a moderate gastric motility followed by increased vagus discharges with unchanged sympathetic activity, while the same stimulus to the acupoints in abdomen resulted in reversed effects on gastric motility and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ies. The inhibitory gastric response was completely abolished by splanchnic denervation, but the facilitative gastric response to stimulation of acupoints in limbs was not influenced, which was opposite to the effect when vagotomy was performed. The similar depressive effects were pro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at the acupoints homo-segmental to the gastric innervation in the animals with or without spinalization. However, the facilitation induced by the stimulation at the acupoints hetero-segmental to the gastric innerva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spinalized animals.CONCLUSION: Facilitative effects of stimulating hetero-segmental acupoints are involved in the intact preparation of vagal nerves and spinal cord, while the inhibitory response induced by stimulating homo-segmental acupoints is involved in the intact preparation of sympathetic nerves. Only the acupuncture-stimulation with intensity over the threshold of Aδ and/or C afferent fibers can markedly modulat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motility Acupuncture-stimulation Intensity of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δ-fiber C-FIBER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Supraspinal circuit
下载PDF
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中硫化氢含量及胱硫醚β-合酶、胱硫醚γ裂解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美 张新芳 +3 位作者 江传玮 王媛 项水英 刘自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25-28,3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硫化氢(H_(2)S)含量及其合成酶胱硫醚β-合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6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硫化氢(H_(2)S)含量及其合成酶胱硫醚β-合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6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重(200±10)g,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8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香烟烟雾联合脂多糖法构建COP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采用电针针刺双侧肺俞和足三里,连续2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干预结束后,检测三组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_(0.1))、FEV_(0.3)、呼气流量峰值(PEF)。观察三组肺部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肺组织和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肺组织H_(2)S、CBS、CSE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三组肺组织CBS、CSE蛋白表达,进一步分析肺组织IL-1β、TNF-α与H_(2)S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FEV_(0.1)、FEV_(0.3)、FEV_(0.1)/FVC、FEV_(0.3)/FVC、PE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肺部病理结果显示炎症细胞浸润,肺间质增厚。模型组肺组织及血浆IL-1β、TNF-α均高于对照组,肺组织H_(2)S、CBS、CSE含量及CBS、CSE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FEV_(0.1)、FEV_(0.3)、FEV_(0.1)/FVC、FEV_(0.3)/FVC、PEF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肺部病理表现减轻。电针组肺组织及血浆IL-1β、TNF-α均低于模型组,肺组织H_(2)S、CBS、CSE含量及CBS、CSE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鼠肺组织IL-1β、TNF-α与H_(2)S呈正相关(r>0,P<0.01)。结论电针针刺肺俞和足三里可下调COPD大鼠肺组织H_(2)S及CSE、CBS含量及表达,H_(2)S可能参与针刺的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电针 肺俞 足三里 硫化氢
下载PDF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astric motii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被引量:26
8
作者 Ya-Ping Lin Shou-Xiang Yi Jie Yan Xiao-Rong Ch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2229-2233,共5页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 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MBF), gastric motil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norma...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t Foot- Yangming Meridian on 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 (GMBF), gastric motility and brain-gut peptide. METHODS: Six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6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group with gastric mucosal damage, GMD), Sibai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Sibai point + GMD), Tianshu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Tianshu point + GMD), Zusanli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Zusanli point + GMD) and non-acupoint group (with acupuncture at non-acupoint + GMD). The GMD model group was induced by infusing pure alcohol into gastric cavity. H2 Gas Clearance Test (HGCT) was used to measure GMBF,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ere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aerocyst, the content of brain-gut peptide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ere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ere shown in model group, and the rates of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changes were remarkably different from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19.41 ± 17.21 vs-4.71 ± 10.32, P 〈 0.05; -51.61 ± 29.02 vs 1.81 ± 14.12, P 〈 0.01).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the GMBF was 0.52 ± 0.161 mL vs 1.03 ± 0.255 mL per 100g tissue/min, P 〈 0.01, the content of motil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as 63.04 ± 7.77 pg/mL vs 72.91 ± 8.42 pg/mL, P 〈 0.05 and 50.96 ± 8.77 pg/mL vs 60.76 ± 8.05 pg/mL, P 〈 0.05, but the content of somatostat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as 179.85 ± 43.13 ng/g vs 90.54 ± 40.42 ng/g, P 〈 0.01 and 532.86 ± 122.58 ng/g vs 370.91 ± 76.29 ng/g, P 〈 0.05,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model group, the amplitude of gastric motility was 1.52 ± 20.13, -6.52 ± 23.31, 6.92 ± 25.21 vs -51.61 ± 29.02, P 〈 0.01 and GMBF was 0.694 ± 0.160 mL vs 0.893 ± 0.210 mL, 1.038 ± 0.301 mL vs 0.52 ± 0.161 mL per 100g tissue/rain, P 〈 0.01, respectively in Tianshu, Sibai and Zusanli groups, the content of motil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medullae was 71.64 ± 9.35 pg/mL vs 63.04 ± 7.77 pg/mL, P 〈 0.05; 58.96 ± 6.69 pg/mL vs 50.96 ± 8.77 pg/mL, P 〈 0.05 in Zusanli group and 72.84 ± 8.62 pg/mL vs 63.04 ± 7.77 pg/mL, P 〈 0.05 in Sibai group, while the content of somatostatin in bulbus medullae in Tianshu, Sibai and Zusanli groups was 480.62 ± 151.69 ng/g, 388.53 ± 155.04 ng/g, 365.76 ± 143.93 ng/g vs 532.86 ± 122.58 ng/g, P 〈 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acupoints of Foot-Yangming Meridian could enhance the gastric motility, improve GMBF, and regulate the content of motUin and somatostatin in sinus ventriculi and bulbus.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GMBF and gastric motility may be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brain-gut pept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Foot-Yangming Meridian Gastric motility MOTILIN SOMATOSTATIN
下载PDF
经络信息系统穴位及传导区结构特征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华彬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70-2675,共6页
目的:现代科学技术实验初步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但无法得到明确专一的经络生物组织结构支持,经络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经络的特征结构。方法:基于符合物理化学原理和生物遗传变异信息原理的经络信息产生传导方程,... 目的:现代科学技术实验初步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但无法得到明确专一的经络生物组织结构支持,经络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经络的特征结构。方法:基于符合物理化学原理和生物遗传变异信息原理的经络信息产生传导方程,及经络通过的生理组织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理论表明经络必须存在穴位和信息传导区,经典经络理论中的感传一体为感传交替过程。经络穴位之间的传导区域大小主要决定于经络物质信息在经络组织侧面渗漏率。相同或相似生理组织区域,经络穴位间距相近。而不同生理组织区域,经络穴位之间的尺度变化明显。经络中的生物信息传感器高密度集中于穴位的近点状区域,而传导线上的密度极低。结论:本研究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经络结构的基本特征。同时建立了穴位之间尺度的定量变化规律。证明及修正了传统的经络信息产生传导假说。这也从理论上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特征结构 穴位 传导区 信息产生传导方程 信息流方程 穴位间距尺度 传感器 感传交替过程
下载PDF
LECTURES ON ACUPUNCTURE Part I  Clinical Acupuncture Lecture Twenty-one MELANCHOLY
10
作者 尚秀葵 付娟 董红英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1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忧郁症 精神疾病 治疗方法 中医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经典针灸身体构建思想探微与理论表达
11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5 位作者 曹颖 周梦情 张幼安 邱文轩 赵译奇 周立群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74-177,197,共5页
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历史学、训诂学等多学科方法,在中国学术传统科学与哲学“道术相合”及“虚实结合”视域下,系统考掘、分析了居于经典针灸理论底层的“中国式”身体构建思想,并推进相关经典理论的现代表达研究。打破现代语境下的... 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历史学、训诂学等多学科方法,在中国学术传统科学与哲学“道术相合”及“虚实结合”视域下,系统考掘、分析了居于经典针灸理论底层的“中国式”身体构建思想,并推进相关经典理论的现代表达研究。打破现代语境下的身、体不分,对身部与体部分别从整体与重点、实体与抽象等多维度进行考察,阐述了身部整体性的“双筒”观与重视膈、脐的横向观,探索了体部经筋、经脉的虚实相合,以及经络、腧穴设立的纵横互用。进而结合人体运动模式和“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探讨了“形气统一”的身体之合,并触及和展望了与身体扣合的“神体”层面。在考探身体构建视角过程中,结合中西医互鉴,涉及了奇经大络、六经五体、巨刺缪刺等针灸经典理论的考释与现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构建 身体观 经典针灸 现代表达
下载PDF
基于“经脉”内涵的“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之“脉”解
12
作者 赵志恒 赵曼霖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9期88-91,共4页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出自《灵枢经·九针十二原》,是针刺的重要原则。对于所诊之“脉”目前临床中多从脉诊的角度认识,“脉诊”的解释忽视了“脉”作为“经脉”本义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灵枢经》作为“针经”以经脉理论...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出自《灵枢经·九针十二原》,是针刺的重要原则。对于所诊之“脉”目前临床中多从脉诊的角度认识,“脉诊”的解释忽视了“脉”作为“经脉”本义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要意义,以及《灵枢经》作为“针经”以经脉理论为核心的针灸纲领性内容。本研究从此句话及其前后文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古典医籍中“脉”“血脉”“经脉”的认识,认为《灵枢经》中“脉”当有两种解释:作“经脉”解,以候气血之虚实;作“脉象”义,以探五脏之盛衰。因此,认为“凡将用针,必先诊脉”之“脉”当有“经脉”之义,针刺时必须细审“脉”之气血虚实,同时也强调临床实际应用针刺操作时要重视诊脉,即“爪切”经络和腧穴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 九针十二原 诊脉 经脉 脉象
下载PDF
日立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Real-time Elastoqraph Imaging)
13
《常规医疗装备》 2005年第6期52-52,共1页
临床病理学的研究证明,脂肪、乳腺、纤维化组织.非浸润性癌变和浸润性癌变组织的弹性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不同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也会不同。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就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经回波接受获得受压后组织位... 临床病理学的研究证明,脂肪、乳腺、纤维化组织.非浸润性癌变和浸润性癌变组织的弹性系数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在外力作用下不同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也会不同。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就是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经回波接受获得受压后组织位移情报,并通过计算机超高速处理后用彩色信号编码将其显示出来的成像手法。众所周知,现行的阻抗回波信号接受所获得的图像难以鉴别声阻抗相同的不同组织,而组织弹性成像则可以弥补了这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弹性 REAL-TIME 成像技术 实时 回波信号 癌变组织 临床病理学 弹性系数 组织发生 弹性成像
下载PDF
点刺“委中”放血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髓核组织白细胞介素-1α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常小荣 封迎帅 +2 位作者 易受乡 曾祥伯 林亚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19-3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家兔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ciatic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水平变化,探讨点刺"委中&qu...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家兔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ciatic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和髓核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水平变化,探讨点刺"委中"放血治疗LIDP的机制。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LIDP模型组、点刺委中组和点刺非穴对照点组。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造实验性LIDP病理模型,三棱针点刺"委中"或对照点放血治疗,左右交替,连续7 d。采用BL-410生理信号记录系统记录SNCV,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1α的含量。结果:点刺委中组治疗后SNCV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其治疗前后SNCV的差值显著高于模型组和非穴对照组(P<0.05);点刺"委中"放血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组织中IL-1α含量,与模型组和非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结论:点刺"委中"穴可明显增快LIDP家兔的SNCV,减少IL-1α等炎症因子含量以减轻炎症反应可能是点刺"委中"放血治疗LIDP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传导速度 白细胞介素-1Α
下载PDF
《针灸大成》中阳陵泉的应用浅析
15
作者 杨秀娟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0期73-76,共4页
《针灸大成》是针灸学总结性专著,本文对书中关于阳陵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阳陵泉定位、操作以及治疗疾病的规律。通过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阳陵泉的定位、操作方法、主治疾病等三方面。研究发现,阳陵泉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 《针灸大成》是针灸学总结性专著,本文对书中关于阳陵泉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阳陵泉定位、操作以及治疗疾病的规律。通过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阳陵泉的定位、操作方法、主治疾病等三方面。研究发现,阳陵泉定位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针刺深度为六分,也可进行温针灸、直接灸等,主治疾病主要为中风、手足挛急等筋病,以及痹症等方面。《针灸大成》详细地描述了阳陵泉的定位、操作方法及主治疾病,能为现代临床提供较为细致的参考价值,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阳陵泉 定位 操作方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运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心理安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3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徐卫平 单保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1,I0003,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所得图像数据采用S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P<0.001,uncorrected,K>10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与空白对照比较,外关穴针刺激活左侧颞中回(BA22)、颞叶Sub-Gyral(BA21)、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楔前叶(BA7),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激活左侧颞上回(BA22)和右侧颞下回(BA20)、角回(BA39),非穴针刺激活左侧枕叶舌回(BA18)、小脑和右侧颞上回(BA22)、枕叶梭状回(BA18);外关穴针刺与不透皮假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小脑前页和右侧楔前叶(BA19),外关穴针刺与非穴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额下回(BA45)、颞上回(BA22)、顶上小叶(BA7)、楔前叶(BA7)、中央后回(BA40)、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额下回(BA47)、楔前叶(BA7、19)、楔叶(BA18)、中脑。结论: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不是针刺效应的全部,针刺穴位特异性的激活与穴位主治作用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安慰 针刺效应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脑功能成像技术
下载PDF
SAM P10衰老相关性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因素及针刺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明霞 于建春 +4 位作者 于涛 王舒 刘庆忠 董承超 韩景献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8-262,254,共6页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并观察针刺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研究衰老相关基因与针刺的关系。结果 :发现规律性变化的一条cDNA带与多品系小鼠的线粒体DNA、编码小鼠ATPase亚基 6和大鼠ATPase亚基 6和亚基 8的mRNA及编码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Ⅱ、Ⅲ的部分基因序列均有高度同源性。实验表明该cD NA带呈现衰老相关性低表达 ,并可受针刺单穴“水沟”、“内关”和“后三里”的良性干预。结论 :SAMP10的快速衰老与体内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针刺可能从分子水平影响了能量代谢的相关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10 衰老 能量代谢障碍 分子因素 针刺 干预作用
下载PDF
《针灸学研究进展》的“Journal Club模式”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玲 邓海平 +3 位作者 沈雪勇 程珂 郭梦虎 张海蒙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6期701-703,共3页
在开展《针灸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引入"Journal Club模式",提高研究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研究生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其语言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章从Journal Club简介、本课程JC设计、小结3个方面进... 在开展《针灸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方面引入"Journal Club模式",提高研究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研究生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其语言表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章从Journal Club简介、本课程JC设计、小结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有所启示,提高教学效果,为针灸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针灸教学 针灸学研究进展 JOURNAL CLUB 研究生课程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CK、CK-MB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宋春华 孙景明 王聃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0ml//kg,针灸治疗组针双心俞穴,通电,连续波,频率120Hz/min,20min,日1... 目的:观察针刺预处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10ml//kg,针灸治疗组针双心俞穴,通电,连续波,频率120Hz/min,20min,日1次,治疗10日。末次治疗结束30min后,将大鼠麻醉后腹部多点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监测心电图,标测波J点;造模6h后取血测血清CK(心肌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结果:电针治疗组可使心肌缺血后升高的血清CK、CK-MB减低。结论:针刺预处理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为针灸抗心肌缺血损伤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心肌缺血 机理研究
下载PDF
“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在针灸操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蒙珊 王瑜 +5 位作者 梁潇 杜艳 孙萍萍 农秋萍 唐书迪 曾金妮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2期1491-1493,共3页
目的通过在针灸学实验教学的针灸操作技术部分使用"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很好学习到针灸操作技能的理论知识,也能实现充分的操作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学科教学质量。方法按年级将学... 目的通过在针灸学实验教学的针灸操作技术部分使用"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能很好学习到针灸操作技能的理论知识,也能实现充分的操作训练,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学科教学质量。方法按年级将学生随机分为试验组(n=114)和对照组(n=115),两组教学内容一致,试验组采用"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进行多媒体教学后学生自主示范、自我评价、教师点评,再分组自主练习的方法授课;对照组以传统理论教学及实验课示范练习方法进行授课。采用考试以及问卷调查的考核指标,评价"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在针灸操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成效。结果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经统计,试验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是针灸操作技术教学的创新,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针灸技术的操作技能,在实体练习前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是操作熟练的关键,二者结合在一个课堂授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法的开展,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针灸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教育 针灸 “多媒体-主体参与型”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