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24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窦永行 葛宝和 陈日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252-252,共1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24例取大椎、上印堂、风池、肺俞、神阙、肾俞等穴进行热敏灸治疗。结果: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83%。结论:热敏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热敏灸 治疗观察
下载PDF
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13
2
作者 薛愧玲 贾淑丽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经临床确诊的CSA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4周,... 目的:观察采用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经临床确诊的CSA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活血通络汤治疗4周,研究组60例采用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颈椎活动度的变化,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cervical vertigo symptoms 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s,ESCV)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的差异,并对两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和颈椎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增加明显(P<0.05)、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降低幅度更大(P<0.05),ESCV积分提高幅度更显著(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侧旋、右侧旋角度改善程度更大(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推拿手法对CSA患者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供应、颈椎功能改善更加显著,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活血通络汤 针灸疗法 推拿疗法 椎-基底动脉血流参数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被引量:28
3
作者 冉维佳 于洋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2454-245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经筋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经筋组患者先进行足太阳经筋触诊,确定结筋病灶点部位后按照毫针针刺的流程施治,常见结筋病灶点为环跳次、志室次、肓门次、腰椎横突、白环俞次、中膂俞次、膀胱俞次、小肠俞次、关元俞次、大肠俞次等;对照组选择腰眼、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为主穴辨证施治。两组均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记录0周、2周、4周、8周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评估,病例完成情况、安全性评价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筋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自第2疗程开始两组VAS、RMDQ、腰部静动态肌耐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治疗方案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说明时间因素发挥的作用在两种方案上有差异,经筋组随着疗程延长(尤其在4周后),评分改善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部功能,且持续治疗时间超过4周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经筋 结筋病灶点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巧风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对颈椎病眩晕症状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经穴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对颈椎病眩晕症状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经穴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敷贴,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眩晕症状、疼痛情况、颈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眩晕症状与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痛量表评分(northwick park,NPQ)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敷贴联合经穴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眩晕症状,减少疼痛,进而改善颈椎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眩晕 穴位敷贴 经穴推拿
下载PDF
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6
5
作者 梁永瑛 郭艳明 +2 位作者 周帅亮 李德华 岑珏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02-206,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并探索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 F 1α,6-Keto-PGF1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并探索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rostaglandin F 1α,6-Keto-PGF1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针刺及西药治疗,对照组以牵引及西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症状、功能积分量表变化情况及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积分比较,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在颈肩痛、日常生活及工作方面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TXB2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6-Keto-PGF1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TXB2含量,升高血浆6-K-PGF1α的含量,通过纠正异常的血管舒缩功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眩晕 血栓素B2/TXB2 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
下载PDF
针刀联合颈椎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6
6
作者 席世珍 范亚朋 宋永伟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692-2695,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颈椎复位手法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椎优值牵引法与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椎复位手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 目的:探讨针刀联合颈椎复位手法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颈椎优值牵引法与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颈椎复位手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临床疗效、颈椎曲度(弓弦值)改善情况。结果:在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活动度(前屈40.89°±4.71°、后伸39.59°±4.55°、左旋76.37°±4.21°、右旋75.48°±5.01°、左侧屈38.64°±4.59°、右侧屈39.78°±4.73°)基本正常,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弓弦值(10.85±3.21)m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7±3.79)mm(P<0.05);且治疗组有25例患者颈椎曲度恢复正常,恢复率为83.33%,对照组恢复率为2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联合颈椎复位手法不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以明显恢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疗法 颈椎复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