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热病1667例证治分析
1
作者 时永华 符为民 杨廷光 《中国中医急症》 1993年第6期251-252,共2页
本文通过大宗急诊留观病例分析了1667例急性热病病例,以测量体温为主要依据,凡感受六淫或疫疠之气而致急性发热,体温在38℃以上者均归属急性热病范畴。这些病例涉及中医时病、温病、五脏各系19个病种,西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 本文通过大宗急诊留观病例分析了1667例急性热病病例,以测量体温为主要依据,凡感受六淫或疫疠之气而致急性发热,体温在38℃以上者均归属急性热病范畴。这些病例涉及中医时病、温病、五脏各系19个病种,西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内分泌等系统)共20多个病种。通过总结证治规律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急性热病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原因,解剖了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病 急症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孙伟正治疗内伤发热验案3则 被引量:3
2
作者 雍彦礼 孙凤 孙伟正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52-54,共3页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 内伤发热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以低热为主,有时高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内伤发热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辨证候之虚实,但内伤发热属虚者居多,临证时可针对病情补益气血阴阳,以促进脏腑功能及阴阳平衡的恢复,切不可一见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热 名医经验 验案 中医药疗法 孙伟正
下载PDF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高热72例总结 被引量:3
3
作者 邓碧珠 《中国中医急症》 1993年第6期257-258,共2页
本文报道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高热72例(治疗组),与氨苄青霉素治疗50例(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治愈率80.5%,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率82%,总有效率94%,p均>0.05。对病毒感染性高热,治疗组治愈率为91.83%,对照组为70%,p<0.05;... 本文报道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高热72例(治疗组),与氨苄青霉素治疗50例(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治愈率80.5%,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率82%,总有效率94%,p均>0.05。对病毒感染性高热,治疗组治愈率为91.83%,对照组为70%,p<0.05;治疗组对病毒感染性高热治愈率为91.83%,对细菌感染性高热治愈率为56.52%,p<0.05。提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高热效果与氨苄青霉素相同,其抗病毒力优于抗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病毒性 细菌性 双黄连 粉针剂
下载PDF
老年危重病发热验案2则
4
作者 郑开明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39-41,共3页
老年危重病发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状,是老年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后虽然部分患者有效,但有些病人效果不太理想.笔者近来运用前贤所创之方治愈2例发热危重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病 发热 中医药疗法 验案
下载PDF
中医治疗急难病证系列讲座 第十二讲 急性发热的中医诊治(上)
5
作者 钟孟良 《中级医刊》 1992年第7期55-59,共5页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医疗急救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钟孟良同志业医近30年,用中医方法治疗过数以千计的急、难病证,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均有完整的病...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在医疗急救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钟孟良同志业医近30年,用中医方法治疗过数以千计的急、难病证,取得明显的效果,而且均有完整的病例记载。鉴于当前中医临床实际和读者的要求,我刊特邀请钟大夫对常见的急、难病证,就中医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系统介绍,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症 发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运用经方治疗小儿不明原因发热验案3则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朝远 张喜莲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61-64,共4页
小儿发热是常见的儿科疾病,若持续发热超过2周,体温37.5℃以上,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仍不能明确者,可确诊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1]。部分患儿除体温升高外未见其他明显症状、体征,易被误诊误治而延误病情。
关键词 发热 柴胡桂枝汤 大承气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运用仲景方治验急症热病2例
7
作者 张咸才 《中国农村医学》 1989年第6期34-35,共2页
笔者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随证选方,每奏良效.兹选录急性热病验案2例,报道如下: 一、太阳少阳并病(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患者张某,女,58岁。1980年8月11日初诊。素患咳嗽之疾,半月前沐浴后受凉,遂致发热怕冷,头痛鼻塞,咳嗽加重。... 笔者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随证选方,每奏良效.兹选录急性热病验案2例,报道如下: 一、太阳少阳并病(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患者张某,女,58岁。1980年8月11日初诊。素患咳嗽之疾,半月前沐浴后受凉,遂致发热怕冷,头痛鼻塞,咳嗽加重。初在院外治疗,医谓“体虚”,投以参芪温补之品达10余剂,证反增剧,出现往米寒热如疟,一日二三发,汗出不解,乃由其子抬来门诊。症见:精神萎顿,重病容,岁值暑夏,重棉叠衾,犹凛然形寒,自觉烦热,口苦口渴,泛漾欲呕,纳谷不馨,咳嗽痰稠。望其舌红苔薄白,切其脉浮滑,按其肌肤灼热,湿润有汗。测体温38℃,查血白细胞偏高,X线透视提示:右肺支气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病 急症 支气管炎 胆囊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