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钩逍遥散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患者血浆ET-1、CGRP及NP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红霞 王庆全 +2 位作者 盛国强 邹广华 汪常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口服,联合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DHI评分、SAS评分和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中药组的82.76%和对照组的66.67%(P<0.05)。3组治疗前DHI、SAS评分、ET-1、CGRP和NPY含量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后DH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的D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中药组和联合组DHI、SAS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3组治疗后ET-1、NP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中药组、联合组ET-1、NPY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中药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CGRP含量高于中药组(均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便秘,中药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联合组出现1例便秘,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菊钩逍遥散治疗RD疗效确切,能够缓解焦虑而改善残余头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菊钩逍遥散 手法复位 残余头晕
下载PDF
眩晕的经络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婕 姜敏 冯兴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77-1080,1145,共5页
目的观察眩晕患者的中医经络检测仪能量值的变化,探讨中医经络能量值与眩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0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受试者117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2组受... 目的观察眩晕患者的中医经络检测仪能量值的变化,探讨中医经络能量值与眩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06例眩晕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健康受试者117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2组受试者十二正经原穴经络能量值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经络能量值和眩晕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及十二正经原穴中冲阳(胃经)、太白(脾经)、神门(心经)、腕骨(小肠经)、太溪(肾经)、大陵(心包经)、阳池(三焦经)、丘虚(胆经)、太冲(肝经)能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太渊(肺经)、阳溪(大肠经)、束骨(膀胱经)能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膀胱经能量偏低为眩晕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57,95%CI:0.923~0.991,P=0.014)。结论眩晕患者膀胱经能量低(束骨),肺经(太渊)及大肠经(阳溪)能量亢进,其他经络能量变化无规律可言,提示该病症的发生可能与膀胱经能量值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经络 中医经络检测仪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王立忠治疗眩晕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常学辉 王冬莲 张良芝 《国医论坛》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立忠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用药特点,探究其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门诊收治的眩晕病病案为数据来源,将病案资料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立忠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用药特点,探究其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教授门诊收治的眩晕病病案为数据来源,将病案资料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规范化处理,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病案410例,处方410首,涉及中药181味。证候类型以痰湿中阻证、痰火上扰证、痰瘀滞络证居前3位;高频中药36味,以甘草、山茱萸、法半夏、茯苓等药物为主;擅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用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主要归经为脾、肺、胃、肝经;关联规则分析获得陈皮-半夏、黄连-半夏、黄芪-当归等3组核心中药组合;聚类分析获得3组核心组合方。结论:王立忠教授治疗眩晕主要以健脾燥湿祛痰、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消痰为法,体现了以“痰”为核心,以病为本,从脏而治,擅用清法、和法,谨慎使用补法的治疗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病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沈文红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目的:探讨眩晕(肝阳上亢型)患者治疗中天麻钩藤饮加减的作用。方法:共计对象98例入组本研究,均为眩晕(肝阳上亢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西药(倍他司汀)与中西医结合(倍他司汀+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与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DHI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无差异(P>0.05)。结论:眩晕(肝阳上亢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眩晕残障程度,从而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副作用,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肝阳上亢型 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
下载PDF
社区老年头晕/眩晕辨治浅识 被引量:1
5
作者 方静 白东海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629-1632,共4页
头晕/眩晕是社区门诊老年就诊的常见主诉,属中医学的症状性疾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文从头晕/眩晕的中医辨治溯源入手,对常见老年头晕/眩晕的社区诊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老年头晕/眩晕的社区诊治应中西互参,优... 头晕/眩晕是社区门诊老年就诊的常见主诉,属中医学的症状性疾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此文从头晕/眩晕的中医辨治溯源入手,对常见老年头晕/眩晕的社区诊治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老年头晕/眩晕的社区诊治应中西互参,优势互补;中医辨治不离风、火、痰、虚,五脏主责肝、脾与肾。在社区老年头晕/眩晕的中医辨治中,尤需分辨证候的标本虚实、邪之所生及与脏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老年病 辨证论治 验案
下载PDF
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明波 付高勇 +5 位作者 陈晓英 卿帅 刘婷 罗渊 张健豪 余泽芸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治疗;B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C组采用手法推拿椎枕肌治疗。治疗2周后将各组治疗前后的颈源性眩晕...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群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采用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治疗;B组采用毫针针刺治疗;C组采用手法推拿椎枕肌治疗。治疗2周后将各组治疗前后的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进行组间与组内的对比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各组ESCV、SF-36评分,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2周后A组ESCV、SF-36评分,LVA、RVA及BA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松解椎枕肌群治疗颈源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快速缓解颈源性眩晕,且治疗方法精准、安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超声引导 针刀 椎枕肌群 精准治疗
下载PDF
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黄昊 王兆民 +7 位作者 程小娟 胡高文 魏伟 熊振开 胡志刚 孙军 谢强龙 张荣珍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晕止吐、改善循环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定眩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8例周围性眩晕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止晕止吐、改善循环等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定眩颗粒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耳穴埋豆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障碍量表(DHI)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和血管阻力指数(RI)、血一氧化氮(NO)、神经肽Y(NPY)、血管内皮素1(ET-1)以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DHI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ADL评分较对照组回升明显(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VM较对照组增快明显(P<0.05),治疗组基底动脉RI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NP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ET-1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随访半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联合定眩颗粒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显著,可调节NO和ET-1水平,提高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指数,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眩晕 耳穴埋豆 定眩颗粒
下载PDF
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朱建 王缘 +1 位作者 桑穆惠 范涛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对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收治的81例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7例。其中中药组患... 目的探讨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对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中医收治的81例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各27例。其中中药组患者服用熄风化痰止眩汤,悬灸组患者采用悬灸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熄风化痰止眩汤及悬灸联合治疗。各组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眩晕症状评分[Berg平衡表(BBS)评分、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脑血流速度[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和右椎动脉(RVA)]、中医症状积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60%(25/27),中药组为70.37%(19/27),悬灸组为74.07%(20/27),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BBS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而DARS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联合组BA、LVA、RVA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在联合组明显低于中药组和悬灸组(P<0.05)。结论熄风化痰止眩汤联合悬灸治疗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后循环血流和眩晕症状,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痰上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熄风化痰止眩汤 悬灸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胡珍 刘梅 +1 位作者 龚丽梅 王建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35-4438,4445,共5页
背景前庭功能检查项目种类众多,各检查项目靶点及阳性率各有不同,临床上眩晕患者如何恰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有不同观点。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外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眩晕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 背景前庭功能检查项目种类众多,各检查项目靶点及阳性率各有不同,临床上眩晕患者如何恰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有不同观点。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外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眩晕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眩晕门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起病7d内完成纯音测听(PTA)、温度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摇头试验(HST),比较不同眩晕疾病的前庭功能及听力学检查的异常率。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的眩晕患者共120例,其中突发性聋伴眩晕(SDV)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组、前庭性偏头痛(VM)组各40例。SDV组患者PTA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温度试验异常25例(62.50%),vHIT异常16例(40.00%),HST异常28例(70.00%)。BPPV组患者PTA异常9例(22.50%),其中7耳为感音神经性聋,2耳为传导性聋;温度试验异常18例(45.00%),vHIT异常21例(52.50%),HST异常20例(50.00%)。VM组患者PTA异常21例(52.50%),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26耳为高频听力轻中度下降,7耳为低频轻中度下降,温度试验异常16例(40.00%),vHIT异常17例(42.50%),HST异常27例(67.50%)。三组患者PTA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01);三组患者温度试验、vHIT、HST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有助于周围性眩晕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听力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李锐朋 许佳平 杨志锋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探究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BPPV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探究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2018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BPPV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熄风活血化湿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眩晕及呕吐的发作频次,比较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评分,出现眩晕、呕吐的发作频率,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P<0.0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活血化湿汤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眩晕发生频率,改善负面情绪,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手法复位 熄风活血化湿汤 中医证候 负面情绪
下载PDF
论外感眩晕
11
作者 李丹 张道培 +2 位作者 杨克勤 王永涛 张怀亮 《中医研究》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外感眩晕指眩晕由感受外邪引起,多伴有表证,或在眩晕发病前有外感病史,即外邪是引发眩晕的病因而非诱因。张怀亮教授根据多年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提出外感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法。张怀亮教授认为,风、... 外感眩晕指眩晕由感受外邪引起,多伴有表证,或在眩晕发病前有外感病史,即外邪是引发眩晕的病因而非诱因。张怀亮教授根据多年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结合历代医家的观点,提出外感眩晕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法。张怀亮教授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及疫戾之气均可侵袭机体导致眩晕。眩晕应辨证诊治:风寒型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风热型治疗以疏散风热为主,少阳型治疗以和解表里为主,寒湿型治疗以祛风除湿为主,暑湿型治疗以解暑清窍为主,燥火型治疗以清火润燥为主,疫毒型治疗以解毒祛疫为主。通过探析归纳,并佐以验案分析,传承张怀亮教授的经典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发挥中医药辨治外感眩晕的理论与临床运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眩晕 张怀亮 中医师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验案
下载PDF
基于不同辨证体系的眩晕现代中医病因病机概况
12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2 位作者 饶旺福 郭玥 邱火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30-1832,1804,共4页
眩晕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种症状表现。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古人早有丰富的论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着更深入的探索。本文... 眩晕既是一个病名,也是一种症状表现。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古人早有丰富的论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对眩晕的病因病机有着更深入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眩晕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分析总结,从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个不同维度的辨证体系出发,归纳探讨眩晕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药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脏腑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 三焦辨证理论 中医病因病机
下载PDF
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研究
13
作者 张方 李文杰 +1 位作者 董永书 张权 《中医研究》 2024年第9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 目的:观察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BPPV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先使用手法复位;然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6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固本升清汤(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柴胡、黄芩、白芍、川芎、天麻、制半夏、夜交藤、炒白术、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生姜),1剂/d,水煎服。两组治疗14 d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程度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升清汤联合西医治疗BPPV风痰上扰证有较好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清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固本升清汤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中医证候积分 眩晕残障程度量表 复发率
下载PDF
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邵大飞 于迎春 阮永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41例。常规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中药组在... 目的:观察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常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中药组,每组41例。常规组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中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温中定眩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耳鸣、听力评分、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与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眩晕障碍量表(DHI)与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纯音听力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与THI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纯音听力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温中定眩汤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听力与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疗效明确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中定眩汤 梅尼埃病 痰浊中阻证
下载PDF
熄风活血汤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李锐朋 卞科宇 许佳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熄风活血汤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乐萌治疗)和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熄风活血汤治疗),每组41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熄风活血汤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眩晕肝阳上亢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乐萌治疗)和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熄风活血汤治疗),每组41例。连续治疗2周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证、次证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常规组(73.17%,30/41)(P<0.05)。结论:熄风活血汤治疗眩晕肝阳上亢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活血汤 乐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痰湿证候眩晕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及功能代谢改变相关特征的分析研究
16
作者 向科明 王秀莲 +1 位作者 唐群碧玉 黄超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目的 通过基于16S的二代高通量微生物测序对就诊于医院和社康的痰湿证眩晕患者肠道菌群进行量质及功能代谢差异分析,以期为阐明眩晕发病机制及完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深圳市宝安... 目的 通过基于16S的二代高通量微生物测序对就诊于医院和社康的痰湿证眩晕患者肠道菌群进行量质及功能代谢差异分析,以期为阐明眩晕发病机制及完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收集于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上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和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痰湿证候眩晕患者的大便标本(治疗组,20例),同时搜集同期对照的健康人群的大便标本(对照组,17例)。采用二代高通量16S rDNA微生物测序对粪便中的微生物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较低于对照组样本,且丰度发生降低的菌群主要集中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ia(拟杆菌纲)、Bacteroid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Prevotellaceae(普雷沃氏菌科)、Bacteroides(拟杆菌属)、Prevotella(普氏菌属)、Megamonas(巨单胞菌属),而治疗组中的Proteobateria(变形菌门)、Gamma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目)、Fusobacteriales(梭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目)、Ruminococcaceae(疣微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科)、Lachnospira(毛螺菌属)丰度相对对照组高,此外,研究组患者粪便中出现了丰度显著增高的其他类菌属。研究组的β多样性要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肠道菌群中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原核生物的碳固定途径以及核黄素代谢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治疗组中的氯烷烃和氯烷烃降解、甘油脂质代谢以及其他未分类功能群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痰湿证眩晕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结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这可能是痰湿证发生和中药干预的内在微观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眩晕 16S微生物测序 脑-肠轴 痰湿证
下载PDF
基于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及颈椎活动度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晓玲 王雷 +2 位作者 刘伯辉 范鹏 张蕊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疼痛、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Mulligan手法组和联合针刺组,每组93例。Mulligan手法组采用Mulligan手法进行治疗,联合针刺组在Mulligan手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47%(86/93),高于Mulligan手法组81.72%(7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及椎动脉、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现有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数指数(PR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低于Mulligan手法组(P<0.05);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颈椎右侧屈、右旋转、左侧屈、左旋转度数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针刺组高于Mulligan手法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Mulligan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助于调节患者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颈椎活动度,降低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 Mulligan手法 疼痛 椎动脉-基底动脉 血流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志军 杨文龙 +2 位作者 李典 赵斌 杨凤云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17-120,F0003,共5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以发作性眩晕、颈痛、恶心、耳鸣、耳聋等为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学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安全有效,常作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以发作性眩晕、颈痛、恶心、耳鸣、耳聋等为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中医学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安全有效,常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选择。本文结合同领域的前沿热点,就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潜在作用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性眩晕 椎动脉 发病机制 中医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
19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1 位作者 张卫华 郭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尚存争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颈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颈性眩晕的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颈性眩晕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病机 中医证型 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名中医邓素玲运用“三宝合璧”法治疗颈性眩晕
20
作者 张烜赫 刘嘉华 +3 位作者 杜旭召 韩小飞 马运锋 邓素玲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7期963-966,共4页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 邓素玲教授认为颈性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同时伴有筋伤骨错与气血失和,在治疗颈性眩晕时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动静结合、医患合作”的治疗方针,采用中药、正骨、挑治三宝合璧的治疗方法,内服中药调理脏腑,外以理筋正骨迅速解除颈椎内部压力,使得筋骨平调,眩晕自止,毫针挑治刺激皮部,振奋气血,临床疗效颇丰。总结邓素玲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为本病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中药 正骨 挑治 三宝合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