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内皮素测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石志芸 施赛珠 +2 位作者 陈剑秋 李晓明 许小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9-240,共2页
本文以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内皮素(ET)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指标。观察病种为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及Ⅱ型糖尿病。结果显示:3种疾病组的血浆GMP—140、ET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0.001)。证实上述3... 本文以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内皮素(ET)为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指标。观察病种为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及Ⅱ型糖尿病。结果显示:3种疾病组的血浆GMP—140、ET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0.001)。证实上述3种疾病组中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现象,并发现3种疾病中的血瘀证患者其GMP—140、ET值升高尤为明显,其值均显著高于无血瘀证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血小板 膜糖蛋白类 内皮素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血瘀证兔血清中游离阿魏酸 被引量:13
2
作者 文爱东 黄熙 +1 位作者 蒋永培 樊亚萱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762-767,共6页
建立了一个用于测定正常及血瘀证兔血清中游离阿魏酸(FA)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法简便、快速、灵敏而准确。以香豆素为内标,取0.2mlFA的血清,加入含有内标的乙腈沉淀蛋白,上清液挥干,残渣定容于60μl乙腈中。... 建立了一个用于测定正常及血瘀证兔血清中游离阿魏酸(FA)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法简便、快速、灵敏而准确。以香豆素为内标,取0.2mlFA的血清,加入含有内标的乙腈沉淀蛋白,上清液挥干,残渣定容于60μl乙腈中。以DuPontZorbox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0.10mol·L-1磷酸缓冲液(pH2.5)(3:7v/v),紫外检测波长320nm,最小检出量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ng和97.0±1.8%,血清中FA的线性范围20~800ng·ml-1(r=0.9986),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本法被用于正常及血瘀证兔体内FA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通过本实验发现FA在正常及血瘀证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与证治药效学假说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药代动力学 血瘀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国贤 鄢毅 +2 位作者 袁景珊 李晴 李冰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72-475,共4页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征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 通过6种标准对781例患者的诊断研究,提示在诊断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总和积分值等方面,中国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最优,血瘀证目征和日本瘀血证诊断标准次之,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和中山氏瘀血压痛点更次之。各种标准各有其独特优点,应相互取长补短,同时,探讨了导致各种标准不足之处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目征 血瘀证 诊断标准
下载PDF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辨证微观指标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袁肇凯 杨运高 黄献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57-559,共3页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β]、h_3/h_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襻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_4—t_1]/t、t_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I)都明显低下,微血管襻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辩证 血瘀 诊断 气滞 气虚
下载PDF
血瘀证诊断标准修订研究构想 被引量:15
5
作者 史载祥 谷万里 +2 位作者 杜金行 贾海忠 李格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1期1037-1039,共3页
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中医病证诊断体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病证,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活跃、最深入、最见成效的领域之一,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中医病证诊断体系,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药科技竞争力的关键。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病证,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是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活跃、最深入、最见成效的领域之一,198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目前标准)在血瘀证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标准距今已21年,在生命科学、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该标准已很难适应目前临床实际,并已成为血瘀证研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现有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专家共识,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体征难以量化表述,采用的检测技术相对陈旧、缺少规范,修订血瘀证标准已经成为临床和科研的重要迫切需求。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应按照中医临床思维规律,以循证医学理念,依照现代医学疾病诊断标准的修订,大多依据大规模临床试验结局,以及中医"以药测证""证效相应"的研究思路,选用古今大量临床各科有效案例,建立结构化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荟萃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通过多元信息数字整合,对诊断血瘀证的症状、体征等进行量化分析,并根据各症状、体征等诊断血瘀证的准确度给予赋分,为血瘀证量化提供依据,并在进一步血瘀证研究专家咨询、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判别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筛选、权重修订标准中的实验室指标,同时分析血瘀证症状体征积分与实验指标间的关系,为血瘀证诊断提供更为客观量化的证据。最终制定出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综合的血瘀证标准量化的修订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对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与现标准进行验证,比较其敏感度、准确度及相关指标的特异性,使修订后的血瘀证诊断标准进一步系统完善。血瘀证诊断标准的修订技术研究具有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修订的共性技术特点,本研究在建立中医病证诊断结构化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人机融合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工程、计算机智能数据挖掘技术,可探索出以充分临床疗效证据支撑的科学实用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为中医病证诊断标准的修订研究提供有益的可通用技术。此外,有关国家也已开展血瘀证标准的制定,我国制定血瘀证诊断标准最早、影响最大,目前尚具先导地位,为继续巩固我国在该领域的主导权,本研究成果将发挥难以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诊断标准 微循环 修订
下载PDF
观察舌脉变化对诊断门脉高压性血淤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淑英 李乃民 +3 位作者 张永丰 林晓东 张宏 封秋雁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临床舌诊研究中,发现舌脉的迂曲扩张,侧支形成,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微循环淤滞等变化,与门脉系统的血淤,压力增高有明显关系。为了证实这一发现,从1985年开始,我们对10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血淤证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舌脉... 在临床舌诊研究中,发现舌脉的迂曲扩张,侧支形成,管径增宽,血流速度减慢,微循环淤滞等变化,与门脉系统的血淤,压力增高有明显关系。为了证实这一发现,从1985年开始,我们对10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门脉高压性血淤证患者进行了系统的舌脉有关变化的观察研究,发现二者有其明显的相关性因果关系,为临床诊断门脉高压性血淤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情况:101例中,男75例,女26例,年龄20岁1例,21~30岁9例,31~40岁31例,41~50岁50例,51~60岁10例。其中有明显肝病史者96例,肝病史<5年者2例,≤10年者30例,<20年者59例,<30年者5例。101例术前检查均有明显脾大,食道有明显静脉曲张89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淤证 门脉高压 舌诊
下载PDF
瘀血腹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阶 陈可冀 +6 位作者 宋小华 王怡 汪小芳 李涛 刘剑刚 衷敬柏 马晓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726-729,共4页
为使瘀血腹诊用于临床更加客观定量化,本研究从临床入手,对瘀血腹证患者的客观指标作了综合定量分析。通过对152例瘀血腹证患者主要依据相关性的统计发现,瘀血腹证与血瘀证主要依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逐步回归分析及... 为使瘀血腹诊用于临床更加客观定量化,本研究从临床入手,对瘀血腹证患者的客观指标作了综合定量分析。通过对152例瘀血腹证患者主要依据相关性的统计发现,瘀血腹证与血瘀证主要依据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筛选出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体外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及粘附,血栓弹力图以及肌电图异常等指标。研究认为,上述指标可考虑作为瘀血腹诊的客观指标。瘀血腹证结合客观指标,将使瘀血腹诊的研究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血 腹诊 回归分析 血瘀
下载PDF
血瘀证及中风病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概述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大嵘 赖世隆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17-20,共4页
关于血瘀证的研究近年来较活跃,基本上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辨证是根据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1],宏观辨证则是以四诊为手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搜集有关的临床信息,判断出病因、病位、病性等的辨证过程。而后者对于血瘀证的实... 关于血瘀证的研究近年来较活跃,基本上是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入手。微观辨证是根据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1],宏观辨证则是以四诊为手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搜集有关的临床信息,判断出病因、病位、病性等的辨证过程。而后者对于血瘀证的实质的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中风病血瘀证 诊断标准 辨证分型
下载PDF
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袁著忻 张道杰 吴玉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6期47-50,共4页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 为了比较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为血瘀证的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11项血细胞参数和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4项血细胞参数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的阳性率分别为91.7%和87.5%,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敏感性血细胞参数好于血液流变学指标,表明血细胞参数可作为诊断血瘀证的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参数 血液流变学 血瘀 诊断
下载PDF
血淤证古典辨证诊断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阶 陈可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14,共3页
血瘀证的古典辨证诊断由来已久,在《内经》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活血化瘀治法,但使血瘀确立为一个证、脉因证治、理法方药成为一体,是《伤寒杂病论》的成就。
关键词 血淤证 辨证诊断 古代医家
下载PDF
血淤证症状体征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阶 陈可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5-48,共4页
症状体征诊断,是血瘀证古典辨证诊断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广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症状体征的分类及其研究(一)舌质紫暗(舌上淤斑、淤点)是血瘀证最重要的体征之一,现代研究较多,归纳有三。1.观察... 症状体征诊断,是血瘀证古典辨证诊断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广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症状体征的分类及其研究(一)舌质紫暗(舌上淤斑、淤点)是血瘀证最重要的体征之一,现代研究较多,归纳有三。1.观察所见血瘀的舌质肉眼观察青紫而暗,扪之潮湿不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淤证 症状体征 诊断
下载PDF
MCV、ROW-CV、PDW、MPV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道杰 吴玉生 +2 位作者 彭立义 迟英欣 张春萍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33,共2页
MCV、ROW-CV、PDW、MPV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济南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张道杰,吴玉生,彭立义,迟英欣,张春萍(250031)血细胸多参数的分析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祖国传统医学方面的应... MCV、ROW-CV、PDW、MPV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济南军区总医院检验科张道杰,吴玉生,彭立义,迟英欣,张春萍(250031)血细胸多参数的分析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祖国传统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却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诊断 白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
下载PDF
红细胞变形性和外周微循环检测对“病”与“证”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永恒 杨红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本研究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比较的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观察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此二者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 本研究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比较的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观察红细胞变形性、外周微循环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此二者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而“证”正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红细胞变形性 微循环 外周微循环 诊断
下载PDF
论无形之瘀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郑义侯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6-8,共3页
提出无形之瘀的概念 ,指出无形之瘀仍属瘀血范围。凡瘀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通过中医四诊便可发现者 ,称有形之瘀 ;凡瘀血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需借助现代检测手段和运用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来证实者 ,称无形之瘀。进一步对无形之瘀的病因病... 提出无形之瘀的概念 ,指出无形之瘀仍属瘀血范围。凡瘀血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通过中医四诊便可发现者 ,称有形之瘀 ;凡瘀血无临床症状和体征 ,需借助现代检测手段和运用活血化瘀治疗有效来证实者 ,称无形之瘀。进一步对无形之瘀的病因病机、表现及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提出其病因 (寒热虚实皆可致瘀 )及治疗 (活血化瘀法 )与有形之瘀相同 ,其表现则存在于多种疾病之中 ,成为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 ,可运用甲皱微循环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测、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之瘀 诊断 血瘀 微观辩证
下载PDF
F一800血液分析仪对血瘀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道杰 彭立义 +2 位作者 张世国 吴玉生 张春萍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5期325-326,共2页
月下一800血液分析仪,对临床确诊为血瘀证的56例患者进行了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 月下一800血液分析仪,对临床确诊为血瘀证的56例患者进行了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进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一c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测定,并与60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MCV、RDW一cv、MPV及PDW四项指标血瘀证组与健康人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外,其余七项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MCV对血瘀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高达85;7%,而特异性为73.3%。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其阳性率高达92.7%,有助于血瘀证的筛选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分析仪 平均红细胞体积 血瘀证 诊断
下载PDF
老年血瘀证的临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金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7,共4页
老年血瘀证的临床实验研究王金荣(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南京210002)血瘀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证,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转归具有密切的关系。从1989年以来我们对305例老年血瘀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并与... 老年血瘀证的临床实验研究王金荣(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南京210002)血瘀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证,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转归具有密切的关系。从1989年以来我们对305例老年血瘀证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并与100例健康老年组(下称“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老年人 血液动力学 脏腑辨证 舌诊 脉象
下载PDF
瘀血腹证的表浅血流及红外热图象改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载祥 程伟 王伟纲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42,共2页
作为血瘀证诊断的重要依据,瘀血腹诊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但对其客观定量检测研究尚未见系统报道。
关键词 血瘀证 腹诊 表浅血流 红外热图象
下载PDF
中日淤血腹诊研究的比较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阶 陈可冀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4-46,共3页
在血瘀证的诊断中,瘀血腹诊占有一定的地位,日本的研究就认为,腹诊在血瘀诊断中是主导和必备依据。中国在对血瘀证45个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中发现。
关键词 淤血腹诊 血瘀证 腹诊
下载PDF
眼科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汪东生 朱文锋 《承德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04-307,共4页
本文采用“特尔菲法”归纳眼科血瘀证的相关指标,并以此制定调查表,大量收集临床病例后对临床资料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
关键词 血瘀证 诊断标准 特尔菲法
下载PDF
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证若干指标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肇凯 杨运高 黄献平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5年第4期9-11,共3页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 临床观察表明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两证在面、舌、甲、脉诊上各有一定的证候特征。面部血流图、舌甲微循环、脉图及心血管功能检测结果表明两组病人除具有C/HS、h_4/h_1、RT增高,微循环红细胞聚集、瘀阻,流速减慢等血瘀共性之外,气滞血瘀病人出现HD、α/[α+β]、h_3/h_1、W/t等明显升高,AC降低,微血管管袢痉挛,絮状血流等血液及周围血管异常的现象,提示正常心输出量、高外周阻力是气滞血瘀证的病生特征;而气虚血瘀患者多有HS、HS/α、[t_4-t_1]/t、t_1/t及反映心脏功能的4项指标(Sv、Co、Si、Ci)都明显低下,微血管管袢短小、模糊、充盈度差等心功能减退,血液灌注不良的现象,提示低心泵、低心输出量是气虚血瘀证的病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