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音葆治疗声音嘶哑185临床观察
- 1
-
-
作者
徐克强
-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0-70,共1页
-
-
关键词
美音葆
中医药疗法
声音嘶哑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76.105
[医药卫生—中医五官科学]
-
-
题名刘炳凡巧用附子治失音
- 2
-
-
作者
许天德
纳猛
-
机构
云南中医学院
开远市人民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2-22,共1页
-
文摘
刘炳凡研究员,行医六十余年,学识俱富,临床辨证丝丝入扣,处方用药圆机活法。对附子一味,运用甚多,颇有心得。寒客会厌致失音者,也多以附子治之,每获良效。
-
关键词
失音
附子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失音证治初探
- 3
-
-
作者
邵荣世
周维镕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
-
出处
《中医函授通讯》
1992年第1期42-43,共2页
-
文摘
“失音”以声音不扬、音嘶不亮,甚至不能出声为主症,《内经》名日“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喉炎、声带麻痹、声带息肉、声带连结等可归其范围。笔者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本病,收效较著,现试探其诊治要点。一、金实窍闭,毋忘风寒痰阻《景岳全书》云::“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用窍门而瘖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
-
关键词
失音症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针刺并语言暗示治疗癔病性失音39例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桂松
袁明华
许玲
-
机构
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
出处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1,共2页
-
-
关键词
癔病性
失音
语言暗示
针刺疗法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246.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针刺配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癔病失语15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许克洋
高先德
-
机构
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
安徽省舒城县中医院
-
出处
《中医外治杂志》
1998年第3期29-29,共1页
-
文摘
针刺配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癔病失语15例许克洋高先德主题词癔病失语/针刺甘麦大枣汤我们自1989年以来运用针刺并配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癔病失语15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28.5岁;...
-
关键词
癔病失语
针刺
甘麦大枣汤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瘖从肝治
- 6
-
-
作者
黄学文
-
机构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
出处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5年第4期45-46,共2页
-
-
关键词
失音
从肝论治
辨证论治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失音证治异见
- 7
-
-
作者
魏陆崚
-
机构
四川省梓潼县人民医院
-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24,共2页
-
文摘
本文根据虚寒型失音证的病机。用温肺益气法,创拟温肺复音汤治疗而获良效。)
-
关键词
失音证
辨证论治
方药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加味牡蛎泽泻汤治疗外感后失音45例
- 8
-
-
作者
李朝栋
-
出处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7-28,共2页
-
文摘
以加减牡蛎泽泻汤为主治疗失音45例,总有效率为88.9%。其中,慢性喉炎、声带息肉和声带结节疗效较好,喉头结核和声带创伤者疗效较差。
-
关键词
失音
牡蛎泽泻汤
玄麦甘桔汤
验方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五苓散加味治疗失音1例
- 9
-
-
作者
饶建新
-
机构
福建省永泰县医院
-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第8期35-35,共1页
-
-
关键词
五苓散
中医药疗法
失音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失音辨治八法
- 10
-
-
作者
郭玉芹
刘祥英
郎子琳
-
机构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
-
出处
《湖北中医杂志》
2001年第2期18-18,共1页
-
-
关键词
失音
中医药疗法
辨治八法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声哑治验
- 11
-
-
作者
关树昆
-
机构
云南省昆阳磷矿职工医院
-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7年第2期43-44,共2页
-
文摘
声哑,又称失音。临床以语音不扬,声音嘶哑的主要症状。卒起者多以外感风邪,肺失宣肃而致,久病延治者则以肺、脾、肾等脏虚损而成,故古人云:'金实不鸣'、'金破不鸣'。笔者根据五脏之病皆可失音之理论,将近年来所治愈3例声哑患者介绍如下。1 中气不足,气虚不鸣马某,女,34岁,工人。
-
关键词
声哑
失音
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6.16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