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促醒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明良 谭波 冯蓓蓓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7期15-18,共4页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患者的增多,昏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重度意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家庭负担增加。如何促进昏迷患者尽快苏醒已成了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昏迷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疾病及脑外伤患者的增多,昏迷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重度意识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家庭负担增加。如何促进昏迷患者尽快苏醒已成了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昏迷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昏迷的常用方法和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促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昏迷 促醒 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邓烈华 姚华国 邵义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和血浆乳酸浓度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诱导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狗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和血浆乳酸浓度的影响。结果:内毒素注入后两组实验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脏指数(CI)均显著升高(P均<0.05)。经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后,MAP、每搏量(SV)均明显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必净组的CI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呈进行性下降,并显著低于血必净组(P<0.05)。两组的CVP、MPAP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血浆乳酸浓度明显高于血必净组(P<0.05)。结论:应用大肠杆菌内毒素静脉注射可成功制备狗内毒素休克模型;血必净注射液具有改善内毒素休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血必净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炎症介质
下载PDF
床旁瞳孔评估对急诊昏迷患者病因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娟 刘宇 +4 位作者 周荣斌 王新华 周高速 程霞 王玉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63-1864,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瞳孔评估对急诊昏迷患者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进行床旁瞳孔评估和病因诊断。结果130例患者中代谢性昏迷78例(60%),结构性昏迷52例(40%)。126例(97%)患者最... 目的探讨床旁瞳孔评估对急诊昏迷患者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130例昏迷患者进行床旁瞳孔评估和病因诊断。结果130例患者中代谢性昏迷78例(60%),结构性昏迷52例(40%)。126例(97%)患者最终明确具体病因,代谢性昏迷原因依次为药物中毒、乙醇中毒、低血糖、脓毒症和肺炎等;结构性昏迷原因依次为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光反射消失OR=4.9,95%CI(2.1,7.3)、瞳孔不等大OR=8.3,95%CI(3.1,12.9)是结构性昏迷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床旁瞳孔评估可作为急诊昏迷患者病因鉴别诊断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不等 昏迷 诊断 鉴别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脑康Ⅱ号对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玉静 黄小波 +3 位作者 陈文强 王宁群 刘妍 吴犀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口服脑康Ⅱ号和地西泮。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 [目的]观察脑康Ⅱ号对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地西泮治疗,观察组口服脑康Ⅱ号和地西泮。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8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用药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在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康Ⅱ号能改善肾虚精亏、痰瘀内阻型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老年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国荣 李旗 +1 位作者 田福玲 郑德松 《中医药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B组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C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清hs-CRP、FIB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口服逐瘀通脉胶囊;B组静脉输入长春西汀注射液;C组采用逐瘀通脉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三组都采用常规用药(抗血小板、营养神经,脑细胞活化剂)为基础治疗。观察比较各组血清hs-CRP、FIB水平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C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与A组、B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A组治疗后血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西药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联合长春西汀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浆中hs-CRP,FIB含量,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瘀通脉胶囊 长春西汀注射液 慢性脑供血不足 hs—CRP FIB
下载PDF
鼻肠管肠内营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亚东 肖虹 高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手术昏迷患者78例,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鼻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鼻肠管组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白蛋白(Alb... 目的探讨鼻肠管肠内营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手术昏迷患者78例,随机分为鼻胃管组与鼻肠管组。鼻胃管组给予鼻胃管肠内营养,鼻肠管组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4 d,2组Alb、Hb、PA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鼻肠管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鼻胃管组(P<0.01)。鼻肠管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1);2组误吸和返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肠内营养 白蛋白 血红蛋白 前白蛋白 并发症
下载PDF
动态脑电图监测评估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秦晓云 张占普 +1 位作者 窦长武 高乃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动态脑电图是(AEEG)能长期、连续、动态记录患者的脑电图活动,是重要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手段。动态脑电图的变化与脑部功能损伤程度紧密相关,且其变化要早于临床症状,昏迷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 动态脑电图是(AEEG)能长期、连续、动态记录患者的脑电图活动,是重要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手段。动态脑电图的变化与脑部功能损伤程度紧密相关,且其变化要早于临床症状,昏迷患者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探讨动态脑电图监测评估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脑电图监测 神经外科 昏迷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性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四新 崔国胜 刘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1029-1031,1036,共4页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性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性昏迷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性昏迷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性昏迷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GCS评分、NIHSS评分、5-HT、DA和Ach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2组GCS评分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GCS评分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5-H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DA和Ach治疗后升高(P<0.05);观察组DA和Ach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性昏迷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厥阴经电刺激 醒脑静注射液 脑性昏迷 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12
9
作者 丰广魁 奚肇庆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1期2294-2296,共3页
P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昏,特征是睁眼若视,貌似清醒,静卧不动,不识人事,中医无此病名,应命名为"神呆"。其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邪热犯脑,情志失调,颅脑损伤,毒邪入中,髓海不足;病位在脑,病性本虚标实,因实致虚,以虚为主;其气... P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昏,特征是睁眼若视,貌似清醒,静卧不动,不识人事,中医无此病名,应命名为"神呆"。其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邪热犯脑,情志失调,颅脑损伤,毒邪入中,髓海不足;病位在脑,病性本虚标实,因实致虚,以虚为主;其气血亏虚,痰瘀阻窍,神明闭阻贯穿始终。病理关键是虚、瘀、痰三端。因此,宜益气养血、化痰祛瘀、开窍醒神,药宜温而动;自拟益神启窍方,方用黄芪、当归、麝香、桃仁、石菖蒲、白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病因病机 神呆 益神启窍方
下载PDF
急性酒精中毒致低血糖昏迷救治体会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弘锦 祁进亮 +3 位作者 宋莉 赵彦珍 闫书彩 王荣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02-403,共2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群愈来愈多,使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指1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兴奋而抑制的状态。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因而急诊;中对急性酒精中毒致低血糖昏迷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群愈来愈多,使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酒精中毒指1次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兴奋而抑制的状态。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因而急诊;中对急性酒精中毒致低血糖昏迷的及时救治尤为重要。急性酒精中毒性低血糖昏迷除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快速静脉推注外,还联合应用醒脑静及纳洛酮,临床观察神志恢复快,无并发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酒精中毒 急性 醒脑静 纳洛酮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高健生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探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欣璐 高健生 +2 位作者 张丽霞 杨薇 魏彬彬 《陕西中医》 2018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总结名中医高健生研究员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营养视神经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视功能损伤较大,对于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阐述名中医高健生对缺血性视神... 目的:总结名中医高健生研究员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营养视神经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不良性疾病,视功能损伤较大,对于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阐述名中医高健生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认识、辨证思路、临证用药,并列举临床典型医案。结果:高健生研究员在长期的临床基础上总结出"高健生益气温阳通络法",自拟益气通脉方,联合大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静脉点滴,用以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改善视野,提高视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疾病 中医师 @高健生
下载PDF
急诊内科抢救327例昏迷患者的急救体会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欢 杨江涛 涂亚丽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552-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2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抢救方法。结果 327例患者中,各类中毒共60例,占18.3%,代谢性疾病共72例,占22.0%,颅脑疾病...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327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抢救方法。结果 327例患者中,各类中毒共60例,占18.3%,代谢性疾病共72例,占22.0%,颅脑疾病共117例,占35.8%,心血管疾病共58例,占17.7%,物理性损害20例,占6.1%。经抢救后,病情好转81例,稳定166例,恶化65例,死亡15例,病死率为4.6%。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早期明确诊断以及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提高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急诊内科 急救
下载PDF
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翟荣霞 武元丽 +1 位作者 苗京亚 邹丽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2期169-169,180,共2页
本研究通过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照顾者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乐于接受的宣教方式,为有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 昏迷 颅脑损伤 照顾者 护理知识
下载PDF
救脱Ⅱ号注射液对家兔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模型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学平 张世玮 金妙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造成休克模型,观察救脱Ⅱ号注射液的药效学。结果提示本品能迅速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家兔的血压,降低死亡率;并能明显降低休克家兔心、肝、肾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轻休克家兔心、肝、肾组织线粒体、...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法造成休克模型,观察救脱Ⅱ号注射液的药效学。结果提示本品能迅速升高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家兔的血压,降低死亡率;并能明显降低休克家兔心、肝、肾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减轻休克家兔心、肝、肾组织线粒体、溶酶体损伤,保护重要脏器细胞超微结构。说明救脱Ⅱ号注射液对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型休克家兔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初步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脱II号 注射液 休克 线粒体
下载PDF
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5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建立 张波 +3 位作者 李贞杰 史彦芳 方川 崔增学 《河北中医》 2010年第6期816-817,836,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3个... 目的观察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清醒例数及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5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浅昏迷患者苏醒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患者苏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转醒例数、转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昏迷 脑损伤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昏迷患者内科急救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芳 田勇 +3 位作者 李少波 常智忠 刘琼 李明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21-2622,共2页
昏迷是急诊急救中最常见临床危重症状,约占急诊患者的20%,病因多种多样,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昏迷患者的初步诊断和采取最恰当的治疗措施,减少误诊,争分夺秒,为收入病房专科治疗提供方便,一直是急诊医学探讨和研究的科题[1]。
关键词 昏迷 急救 内科
下载PDF
厥证中医证型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南 余锋 赵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1-602,608,共3页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分析及对当前厥证证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综述,提出厥证中医证型的研究思路与设想如下:(1)规范厥、脱概念;(2)寻找能指导厥证辨证分型的特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3)摒弃一些不太常见的厥证证型使之更具实用性;(4... 通过对经典文献的分析及对当前厥证证型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的综述,提出厥证中医证型的研究思路与设想如下:(1)规范厥、脱概念;(2)寻找能指导厥证辨证分型的特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3)摒弃一些不太常见的厥证证型使之更具实用性;(4)在统一证型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协作攻关,适时吸纳现代科学成果,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证 中医证型
下载PDF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春娟 程佩杉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73-74,共2页
关键词 昏迷 神经外科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颅脑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的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其指导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凡菊 陈莉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其指导意义。方法:行开颅手术后仍昏迷而送ICU监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进行24 h BIS监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ICU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作用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对其指导意义。方法:行开颅手术后仍昏迷而送ICU监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并进行24 h BIS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强呼吸道、导管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不同预后患者BIS值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分析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反应水平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经半年随访,观察组预后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预后良好患者的BIS值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少于预后不良者(P<0.01)。相关分析显示,BIS值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正相关关系,BIS值与反应水平分级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BIS监测可有效反映患者脑功能障碍程度和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血肿清除术 脑电双频指数 干预
下载PDF
血瘀窍闭说 被引量:4
20
作者 倪祥惠 李宝京 单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72,共2页
结合文献和临床研究 ,并分析了脑血管意外性昏迷和颅脑损伤性昏迷的病理变化 ,提出了血瘀窍闭是脑血管意外性昏迷和颅脑损伤性昏迷的关键病理变化。
关键词 血瘀 窍闭 昏迷 颅脑损伤 病理学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