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潘智敏“五积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群江 奚淑芳 《河南中医》 2014年第5期813-814,共2页
潘智敏教授在承继古典"五积"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瘀、痰、食、脂、气"致病的新五积理论,并据此研制出"五积方",在指导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五积理论 五积方 潘智敏
下载PDF
茵陈五苓散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魏爱生 叶建红 +3 位作者 蒋开平 陈苹 刘天 郎江明 《山东中医杂志》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及茵陈五苓散治疗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46例MS患者为观察组,3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的变化及茵陈五苓散治疗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筛选46例MS患者为观察组,3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46例MS患者采用茵陈五苓散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特征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MS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状态,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治疗12周后,三酰甘油(TG)水平与2 h血糖(2hPG)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MS患者存在明显的非特异性炎症状态,茵陈五苓散治疗可以缓解炎症,减轻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茵陈五苓散 炎症 血清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降糖饮”药理研究──降脂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仲一 郭辉 +7 位作者 胡觉民 阎金海 高岚 严曰仁 唐本琏 胡维明 李力 顾建栩 《天津中医》 1996年第2期37-38,共2页
降糖饮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提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升高载脂蛋白AI水平,降低载脂蛋白B水平,减少主动脉脂质含量,且使血清LPO含量降低,... 降糖饮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提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升高载脂蛋白AI水平,降低载脂蛋白B水平,减少主动脉脂质含量,且使血清LPO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降脂作用明显优于安妥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饮 高脂血症 糖尿病
下载PDF
痰瘀同治治疗高脂血症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思法 《河南中医》 2012年第4期491-492,共2页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70例采用烟酸肌醇酯治疗,每次0.4 g,日3次;治疗组70例用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结果:对照组70例,显效24例,有...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70例采用烟酸肌醇酯治疗,每次0.4 g,日3次;治疗组70例用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结果:对照组70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65.72%;治疗组70例,显效3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3%。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有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痰瘀同治 二陈汤 血府逐瘀汤
下载PDF
中药当归配伍丹参复方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自成 王瑞绵 +1 位作者 严四新 曹茂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1-364,共4页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当归配伍丹参)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中药复方制剂(当归配伍丹参)对兔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和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结果表明,当归配伍丹参有增加SOD活性、升高PGI2、cAMP水平和PGI2/TXA2比值、降低LPO和TXA2水平、抑制球囊内皮剥脱术后血小板粘附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0.01)。结果为中药用于临床防治PTCA后急性血栓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等并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粘附 冠心病 并发症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