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的宁夏产地枸杞子品种鉴别研究
1
作者 徐荣 敖冬梅 +5 位作者 徐鑫 王占林 胡颖 刘赛 乔海莉 徐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6-1391,共6页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宁夏传统道地中药材,因其良好的药食两用价值,已引种至甘肃、新疆、青海等省区。因长期引种和改良,宁夏枸杞品种繁多,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宁夏中宁产地的宁杞1号、4号、5号、7号、0909号、10号共6个品种的枸杞子进行测定,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范围均为4000~650cm^(-1),得到图谱后进行图谱解析;采用谱带较密集的指纹区(1800~650cm^(-1))计算红外光谱图的相似系数;然后结合SMICA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红外指纹图谱进行聚类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子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较为相似,峰的位置、峰高和峰形都较为接近,其共同吸收峰较多,仅在3282~3288、1239~1242和1143~1147 cm^(-1)附近的吸收峰强度、峰位置、峰形状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中多糖类、苷类、蛋白质类、脂类和黄酮类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二阶导数光谱中,宁杞1号、4号、7号在2880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0909号在969 cm^(-1)处吸收峰不明显。不同品种枸杞子的相似度范围在0.9489~0.9928之间,说明不同品种枸杞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宁杞7号与其他品种的平均相似度系数最小,为0.9640,说明其成分特异性最高。0909号与宁杞10号相似系数为0.9928,相似度最高。采用Assure ID软件以各药材吸收波数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宁杞1号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均较小,类间距在2.17~2.97范围内;0909号与其他品种间的差异最大,类间距在2.97~8.06范围内。聚类模型中,不同品种枸杞子的识别率均为100%,仅宁杞1号的拒绝率较低,为66%,易与其他品种枸杞子混淆,0909号的拒绝率和识别率均为100%,最易区分。类模型图中,0909号与宁杞5号、0909号与宁杞7号两两分开,可以明显鉴别出不同品种的样品。采用已知品种的枸杞子对聚类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其识别率和拒绝率与聚类分析模型相同。不同品种枸杞子类模型图与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图谱、相似度、类间距、识别率和拒绝率结果相互印证,佐证了宁杞1号为大多数宁杞系列品种的来源品种,而09系列品种0909号与其他品种有较大差异。因此,红外光谱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快速、无损地鉴别不同品种枸杞子,对枸杞子药材生产和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聚类分析法 枸杞子 不同品种 鉴别
下载PDF
商陆提取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徐静 李晓亮 +3 位作者 高宁 王宇 匡海学 梁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2-278,共7页
商陆是我国传统峻下逐水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入药部位为根部,具有利尿泻下、抗炎、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乳腺增生、银屑病等疾病。通过对商陆提取物和化学成分药理作... 商陆是我国传统峻下逐水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入药部位为根部,具有利尿泻下、抗炎、抗肿瘤、祛痰镇咳平喘等药理活性。临床多用于治疗肾炎、肝硬化腹水、乳腺增生、银屑病等疾病。通过对商陆提取物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为今后商陆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 药理作用 三萜皂苷 多糖 抗炎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
下载PDF
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现状及供给侧问题与对策
3
作者 郁红礼 李林 +8 位作者 金传山 杜伟峰 马恩耀 张伟 季德 张兴德 彭瑞潭 申诺 陆兔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39-446,共8页
分析了中药饮片产业及市场规模现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从供给侧剖析产业发展瓶颈,解析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及产品创新不足,缺少协调供需平衡的宏观统筹问题,提出加强炮制理论基础研究、提高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 分析了中药饮片产业及市场规模现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从供给侧剖析产业发展瓶颈,解析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技术及产品创新不足,缺少协调供需平衡的宏观统筹问题,提出加强炮制理论基础研究、提高中药饮片生产标准化水平的对策措施,包括提高中药炮制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完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等级标准等,倡导提高产业规模化水平、实施大品种战略、鼓励科技创新、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中药饮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管理研发及新产品研发,并从调控供需平衡角度提出了推进中药饮片区域化生产与流通的措施等,以期构建以高品质中药饮片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探寻振兴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产业 发展现状 标准化 规模化 供需平衡 创新生产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Hippo信号通路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
4
作者 曾华 郑勇 +4 位作者 周林 冯上新 唐俊 孙妍婧 罗玮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成功建立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涂抹100μL等渗盐水)、阳性药物组(PD组,涂抹100μL的京万红软膏)、苦参碱组(MT组,涂抹浓度为...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在48只大鼠中成功建立全层皮肤切除创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涂抹100μL等渗盐水)、阳性药物组(PD组,涂抹100μL的京万红软膏)、苦参碱组(MT组,涂抹浓度为200 ng/mL的苦参碱混合液100μL)、苦参碱+维替泊芬组(MT+VP组,涂抹苦参碱混合液100μL后,腹腔注射100 mg/kg维替泊芬),每组12只。各组每日给药1次,持续7 d。比较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病理组织损伤情况、CD31阳性染色细胞比例,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Western blot)Hippo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 d时,与模型组创面愈合率[(14.02±1.87)%、(36.23±3.62)%、(65.53±3.85)%]相比,PD组[(21.36±2.51)%、(61.86±3.13)%、(94.26±0.26)%]和MT组[(21.57±2.24)%、(54.35±3.66)%、(94.18±3.13)%]均明显升高(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创面愈合率[(18.35±2.03)%、(43.68±3.54)%、(74.26±3.55)%]均明显降低(P<0.05)。造模后7 d,与模型组(186.75±18.53、85.73±10.15、57.96±5.85)相比,PD组(89.75±9.75、43.12±5.75、8.76±1.13)和MT组(92.57±23.62、46.62±6.54、12.36±1.06)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D31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MST1、LAST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YAP核移位明显降低(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IL-1β、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CD31阳性染色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MST1、LAST1和YAP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而YAP核移位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皮肤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6.33±0.94)d]和瘢痕厚度[(0.58±0.11)mm]相比,PD组[(19.50±0.82)d、(0.24±0.04)mm]和MT组[(19.00±0.50)d、(0.25±0.04)mm]明显减少(P<0.05);与MT组相比,MT+VP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2.33±0.94)d]和瘢痕厚度[(0.41±0.04)mm]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加速全层皮肤切除创伤大鼠的皮肤创面愈合,这一过程可能涉及苦参碱对Hippo-Yap通路的激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创面愈合 苦参碱 炎症 血管生成 Hippo通路
下载PDF
中药材种业创新与金融投资——中药材种业发展基金的设立与思考
5
作者 程蒙 周修腾 +4 位作者 李晓琳 杨成民 曾燕 李颖 杨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中药材种业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性核心产业之一,具有产业规模小、行业效益较低、公益性强等特殊的行业属性。近10年来,中药材种业在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合规企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商品种子,但其产业发展... 中药材种业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的基础性核心产业之一,具有产业规模小、行业效益较低、公益性强等特殊的行业属性。近10年来,中药材种业在品种选育、标准制定、合规企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商品种子,但其产业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农作物种业30年以上。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为种业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为了加快推进中药材种业创新发展,推动解决其结构分散、市场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参考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模式设立中药材种业发展投资基金,以期发挥政策性基金的优势,重构我国中药材种业金融创新体系,赋能中药材种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种业 上市公司 投资基金 设立模式
下载PDF
外来植物资源土圞儿健康价值挖掘及产业化前景展望
6
作者 肖平 麦麦提敏·麦提萨伍尔 +5 位作者 张明旺 袁宗涛 郭盛 宿树兰 王岱杰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47-456,共10页
土圞儿是一种外来资源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健康价值。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土圞儿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较少,在其种质资源培育、生产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专利数据的全面分析,深入剖析土... 土圞儿是一种外来资源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健康价值。然而,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土圞儿的开发和利用研究较少,在其种质资源培育、生产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及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相关经验。通过对文献资料和专利数据的全面分析,深入剖析土圞儿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种植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健康价值和应用前景。针对性地提出土圞儿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对策,构建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旨在为土圞儿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拓宽其应用领域,为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其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圞儿 罗汉参 外来资源 药食两用 开发利用 特色产业
下载PDF
鸡血藤纤维样物质药用价值的研究与评价
7
作者 吴国学 武天坤 +6 位作者 李小霞 杨书婷 刘栋 董靖 张思森 郝义彬 王一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86-590,共5页
目的分析鸡血藤饮片粉碎后未过筛网的纤维样物质是否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方法鸡血藤样品粉碎过筛分为细粉与纤维样物质,分别经过不同的药典筛得不同孔径的细粉与纤维样物质,编号后依次经50%甲醇超声提取得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目的分析鸡血藤饮片粉碎后未过筛网的纤维样物质是否具有回收利用价值。方法鸡血藤样品粉碎过筛分为细粉与纤维样物质,分别经过不同的药典筛得不同孔径的细粉与纤维样物质,编号后依次经50%甲醇超声提取得提取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所得样品中儿茶素的含量,以确定鸡血藤中纤维样物质的回收利用价值。色谱条件为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等度洗脱,体积比为10∶90,流速1.3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结果鸡血藤中含有较多的纤维样物质,约占药材总重的15%。纤维样物质浸出物含量均>8%,但与过6号筛的粉末比较,含量较低。纤维样物质中儿茶素含量较少,约为粉末中含量的50%。结论鸡血藤中纤维样物质的粉碎过筛过程较为繁琐,在制剂过程中影响剂型外观和患者口服感受,在临床使用中可直接抛弃,节约时间与制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高效液相色谱 儿茶素 醇浸出物 纤维样物质
下载PDF
防风传统炮制方法与现代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巩丽虹 吴英俊 李孟全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且被誉为上品之药。古书及各朝代名医推崇防风的主要功效有解表和祛风等,对由风寒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头疼、风湿痛等症有治疗效果。李时珍写有“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对其名称的由来进行了解释。防风作为一味... 防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且被誉为上品之药。古书及各朝代名医推崇防风的主要功效有解表和祛风等,对由风寒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头疼、风湿痛等症有治疗效果。李时珍写有“其功疗风最要,故名”,对其名称的由来进行了解释。防风作为一味有悠久应用历史的祛风要药,其炮制的历史也久远且方法众多,除目前仍然采用的炒防风、炭防风和蜜防风外,历代古籍文献记载其他炮制方法还有酒浸、炙制、麸炒、煮制法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古今文献并进行梳理,对防风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概述,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进行总结,有助于规范防风炮制技艺、优化防风炮制工艺,为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炮制方法 炮制工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火绒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高景莘 向海燕 +2 位作者 李瑞 王隽 夏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1-74,共14页
火绒草属植物为高原药用植物,在民间广为使用.火绒草属植物主要有黄酮类、苯丙素类、甾体类、酚酸类及萜类等活性成分,具有保护肝肾、治疗糖尿病、抑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火绒草属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 火绒草属植物为高原药用植物,在民间广为使用.火绒草属植物主要有黄酮类、苯丙素类、甾体类、酚酸类及萜类等活性成分,具有保护肝肾、治疗糖尿病、抑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火绒草属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该类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绒草属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综述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材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溯源与风险评估
10
作者 郭新颖 陈峰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研究4种不同药用部位药食同源中药材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溯源解析与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固相分散萃取前处理技术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串联检测器(HPLC-UV-FLD)同时在线检测技术,对中药材中4种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污染检测、来... 目的研究4种不同药用部位药食同源中药材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溯源解析与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固相分散萃取前处理技术联合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荧光串联检测器(HPLC-UV-FLD)同时在线检测技术,对中药材中4种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污染检测、来源解析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中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水平范围在ND~150.50μg/kg,芘(Pyr)的检出率最高(51.43%),其次为䓛(Chr,45.71%),苯并[a]芘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2~6环中,4环占比最高(41.22%~50.95%),其次为3环(22.23%~49.05%)和2环(ND~36.56%),5~6环均未检出。特征比率分析表明,石油、煤炭和生物质燃烧是药食同源中药材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荧蒽(Flu)的致癌毒性贡献率最高(37.06%),其次为苯并[a]蒽(BaA,23.59%)。药食同源中药材终生致癌风险范围在2.90×10^(-8)~1.75×10^(-7),ILCR值小于10^(-6)。结论35种药食同源中药材中4种不同药用部位普遍存在PAHs污染,但其致癌风险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多环芳烃 药食同源 污染溯源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名老中医临床应用雷公藤经验总结
11
作者 顾恪波 何立丽 程艳玲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126-128,133,共4页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自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与免疫相关的肝脏病、皮肤病、肾脏病、肿瘤等疾病以来,均取得显著疗效并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本文拟通过总结学习领会诸多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临床应用雷公... 卫矛科植物雷公藤自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与免疫相关的肝脏病、皮肤病、肾脏病、肿瘤等疾病以来,均取得显著疗效并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本文拟通过总结学习领会诸多国医大师及名老中医临床应用雷公藤治疗疾病的经验,以更好地掌握其临床用药剂量,并合理运用中药配伍趋利避害,充分把握用药周期与减停规律,而发挥其独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中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
12
作者 张铁军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233-239,共7页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质量 中药质量标志物 中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 技术策略
下载PDF
细梗香草及近缘种内生真菌的多样性
13
作者 林贵兵 吴少华 +1 位作者 刘勇 章常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研究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及近缘种内生真菌多样性,为开发新微生物药物资源奠定基础。采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不同地点样品内生真菌菌种,提取菌丝DNA,扩增ITS序列,测序后GenBank中Blast对比得到同源相似度较高的菌种... 研究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及近缘种内生真菌多样性,为开发新微生物药物资源奠定基础。采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不同地点样品内生真菌菌种,提取菌丝DNA,扩增ITS序列,测序后GenBank中Blast对比得到同源相似度较高的菌种。获得分离内生真菌共258株;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改良马丁氏培养基(改良MRS)分离内生真菌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32.56%和28.68%,菌种生长速率较快,而水琼脂(WA)培养基分离菌种数最少,占总数的17.05%,菌落生长速率较慢。相似度较高的菌种有27种,占总菌种数的10.47%。PDA和改良MRS是分离培养细梗香草内生菌较好的培养基,分离得到的菌种重复性较高,4种培养基分离的菌种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 近缘种 内生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十八反”药物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探析
14
作者 彭伟 张丰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十八反”作为中药配伍禁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处方用药时难免会遇到。该文追溯反药的应用历史,阐述历代医家对于反药的不同看法,围绕“王道霸道”理论和“相反相激”理论、毒性理论、中病即止理论、体质及耐药性问题,指出反药... “十八反”作为中药配伍禁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处方用药时难免会遇到。该文追溯反药的应用历史,阐述历代医家对于反药的不同看法,围绕“王道霸道”理论和“相反相激”理论、毒性理论、中病即止理论、体质及耐药性问题,指出反药用于治疗儿科疾病的合理性,并举反药治疗儿科病证案例进行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反药 乌头 瓜蒌 贝母 半夏 儿科疾病
下载PDF
蒙药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针刺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卢国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14-117,共4页
目的 评价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针刺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安神补心六味丸+针刺治疗)和对照组(56例,针刺治疗)。比较两... 目的 评价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针刺治疗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57例,安神补心六味丸+针刺治疗)和对照组(56例,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神补心六味丸联合针刺治疗睡眠障碍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补心六味丸 针刺 睡眠障碍
下载PDF
淫羊藿苷调控mTOR/Akt/CREB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明霞 杨谦 +4 位作者 乔海霞 王晓玲 贾丽媛 胡利梅 任卫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凋亡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淫羊藿苷组(30 mmol·L^(-1)葡萄糖+5μmol·L^(-1)淫羊藿苷)、GDC-0349组(30 mmol·L^(-1)葡萄糖+50μmol·L^(-1)GDC-0349)、淫羊藿苷+GDC-0349组(30 mmol·L^(-1)葡萄糖+5μmol·L^(-1)淫羊藿苷+50μmol·L^(-1)GDC-0349)。培养48 h后,噻唑蓝法检测MPC5细胞活力;吖啶橙染色观察MPC5细胞自噬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PC5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MPC5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凋亡[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和mTOR/Akt/CRE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PC5细胞活力、Bcl-2、磷酸化mTOR(p-mTOR)/mTOR、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CREB(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自噬能力增强,自噬体表现出橙色荧光,细胞凋亡率、LC3Ⅱ/LC3Ⅰ、Beclin-1、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淫羊藿苷组MPC5细胞活力、LC3Ⅱ/LC3Ⅰ、Beclin-1、Bcl-2、p-mTOR/mTOR、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自噬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噬体数量增多,自噬体呈现出砖红色荧光(P<0.05),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GDC-0349组MPC5细胞活力、LC3Ⅱ/LC3Ⅰ、Beclin-1、Bcl-2、p-mTOR/mTOR、p-Akt/Akt、p-CREB/CRE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自噬能力减弱,自噬体数量减少,自噬体表现出橙色荧光(P<0.05),细胞凋亡率、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淫羊藿苷+GDC-0349可逆转淫羊藿苷对高糖诱导MPC5细胞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 淫羊藿苷通过激活mTOR/Akt/CREB通路促进高糖诱导的足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蛋白激酶B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高糖 足细胞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肉苁蓉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璐 吴丽娥 贾建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4,共5页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 肉苁蓉(Cistanches)是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又名金笋、地精、大芸。肉苁蓉的提取物主要包括肉苁蓉总苷、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多糖、生物碱等。肉苁蓉的传统中药作用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女子不孕、滋补强身等;现代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凋亡、调控自噬、增强体力和抗疲劳、改善学习认知功能。相关研究表明肉苁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发生常伴随着脑水肿、血脑屏障的破坏、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肉苁蓉提取物肉苁蓉总苷可抑制神经细胞炎症及凋亡,减少脑梗死面积,对CIRI模型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通过减少自由基堆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提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肉苁蓉可以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运动行为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肉苁蓉能够抑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兴奋性氨基酸的水平,减轻神经毒性作用,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功能,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目前肉苁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就其药理作用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肉苁蓉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下载PDF
北柴胡及常见伪品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研究
18
作者 张军 戴衍朋 +5 位作者 王世丽 卢琪 朱娟娟 曲珍妮 石典花 苏本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5,I0008-I0010,共6页
目的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 目的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外观性状鉴别、薄层色谱和HPLC指纹图谱系统建立北柴胡、藏柴胡、锥叶柴胡鉴别方法。结果锥叶柴胡横切面为菊花状,北柴胡横切面为年轮状并具有不定程度的裂纹,外部有较薄的黑色外环纹,藏柴胡横切面较平整,外部有较厚的黑色外环纹。薄层色谱显示藏柴胡的荧光斑点强度最强,北柴胡与藏柴胡相似,荧光强度较藏柴胡弱,锥叶柴胡在Rf值约为0.90处具有独特的绿色荧光斑点。HPLC指纹图谱显示,藏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50~0.80,锥叶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约在0.20~0.45,北柴胡与北柴胡野生药材的相似度在0.90以上,可以相似度数值范围区分北柴胡、藏柴胡与锥叶柴胡。结论3种鉴别方法均可用于对上述3种柴胡的鉴别,且各有利弊,因此内外在质控方法联用可更加有效地鉴别柴胡品种,保障临床用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藏柴胡 锥叶柴胡 外观性状 薄层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三七药对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雪梅 李喜香 +1 位作者 宋薇 杨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210,共5页
三七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围绕近年来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七药对、传统三七药对及三七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阐释三七药对在临床应用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三七... 三七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多种药对形式。围绕近年来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七药对、传统三七药对及三七药对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实验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系统阐释三七药对在临床应用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三七药对使用规律、配伍理论、临床应用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药对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的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
20
作者 黄振 慈惠婷 +4 位作者 柳志勇 薛玉前 任秀霞 薛璟祺 张秀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1-280,共10页
为防止品种混杂,筛选药用或茶用菊花的专用品种,以不同产地来源的8个药用菊花品种16个样品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菊花的品质成分含量;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进行... 为防止品种混杂,筛选药用或茶用菊花的专用品种,以不同产地来源的8个药用菊花品种16个样品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菊花的品质成分含量;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产量与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药用菊花品种单株花头数变异系数(39.03%)最大,是构成药用菊花单株花头干重的主要因素(r=0.800),以枣庄红心菊单株花头数(496.50)最多、单株花头干重最高;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总黄酮等药效成分在不同来源的样本中差异显著(P<0.05),上述三种成分在滁州产滁菊中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3.75%、8.07%、16.08%,这与其品质成分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说明滁州滁菊药效较优。13个性状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出药效因子、高产因子、总黄酮因子和花径因子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4.34%;综合评价得分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枣庄引种的红心菊、早小洋菊、滁菊。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判定在原产地,滁州滁菊适于药用;在枣庄引种地,红心菊为优选的高产品种,早小洋菊为综合品质优良的品种。通过建立药用菊花品种产量和品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为我国药茶两用菊花新品种的引种筛选和药食同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菊花 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