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心循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艳 吴效明 陈丽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730-732,716,共4页
将左心模型与四元件的动脉系统Windkessel模型耦合,构成左心-动脉系统交互的左心循环系统模型。模型包括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动脉瓣和动脉系统,实现了对左心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应用状态空间法和SIMULINK框图模型法两种技术... 将左心模型与四元件的动脉系统Windkessel模型耦合,构成左心-动脉系统交互的左心循环系统模型。模型包括左心房、左心室、二尖瓣、动脉瓣和动脉系统,实现了对左心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应用状态空间法和SIMULINK框图模型法两种技术和MATLAB工具,进行了数学建模和数值计算,具有模型直观、容易实现、方便调节参数等优点。应用这一仿真模型,可以对左心室容积、血压及主动脉血压和血流等进行动态模拟。仿真结果与生理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模 时变弹性 左心循环 MATLAB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的表面纳米划擦性能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立业 徐可为 吕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04-1008,共5页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纳米压入仪及其附件研究了薄膜与纳米划擦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其硬度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弹性模量没有明显的相应规律;薄膜在划擦过... 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薄膜,利用纳米压入仪及其附件研究了薄膜与纳米划擦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其硬度略有增加,但增幅较小,弹性模量没有明显的相应规律;薄膜在划擦过程中,随载荷增加,先后经历薄膜变形、薄膜与基体共同变形及薄膜剥离三个阶段;在薄膜变形阶段,划擦对薄膜的损害较小;当压头进入薄膜一定深度后,划擦后薄膜与基体的变形不同步,造成薄膜沿划痕向两边形成整齐排列的小裂纹,呈鱼骨状;达到临界载荷值时,薄膜在界面处发生脆性剥落;随膜厚增加,薄膜的临界载荷增大,因其残余应力的相应增大而发生大面积脆性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纳米压入 纳米划痕 生物材料 钛合金 生物力学性能
下载PDF
新型纳米基因载体(PEI/Mn_(0.5)Zn_(0.5)Fe_2O_4)的制备、表征及体外实验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秋莎 张东生 +3 位作者 顾宁 丛小明 万美玲 金立强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8-1272,共5页
采用改良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利用XRD、EDS、TEM、SEM、FTIR、XPS、UV-vis、Ze-ta电位仪、电泳仪、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形貌、物象、成份、表面包覆功能团、元素组成、表面电... 采用改良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利用XRD、EDS、TEM、SEM、FTIR、XPS、UV-vis、Ze-ta电位仪、电泳仪、荧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形貌、物象、成份、表面包覆功能团、元素组成、表面电位、磁响应性、DNA结合保护、体外释放及转染能力进行表征。体外加热实验验证其升温恒温能力。XRD及EDS确认已成功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修饰后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磁响应性及升温恒温能力。红外光谱及XPS分析验证了PEI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修饰后磁性纳米粒子的等电点由pH=7.0移至pH=11.0。具有良好的DNA结合保护转染能力。有利于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锰锌铁氧体 基因载体
下载PDF
基于局部C-V水平集的CT肝脏病灶提取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朝辉 吴效明 +1 位作者 欧陕兴 岑人经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1期4-5,127,共3页
本文针对肝脏CT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局部C-V模型水平集算法对肝脏病灶进行分割。该算法首先在肝脏内部选择包含病灶的局部图像,再采用局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预分割,根据最佳阈值确定初始水平集,最后采用局部C-V模型对初始轮廓曲线进行... 本文针对肝脏CT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局部C-V模型水平集算法对肝脏病灶进行分割。该算法首先在肝脏内部选择包含病灶的局部图像,再采用局部最大类间方差法进行预分割,根据最佳阈值确定初始水平集,最后采用局部C-V模型对初始轮廓曲线进行演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取出肝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图像 肝脏病灶 水平集 局部C-V模型 最大类间方差
下载PDF
拟骨细胞水平力学感知机理的骨再造自适应法
5
作者 张春秋 朱兴华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4,共7页
骨再造自适应法是结合细胞水平的力学感知、传输机理尝试建立的一种符合骨生理特征的骨再造方法。此方法体现了骨内细胞直接或间接接受力学激励的生理过程及骨再造整体调控、局部适应的生理特点。同时把骨结构内最大应变控制在生理限定... 骨再造自适应法是结合细胞水平的力学感知、传输机理尝试建立的一种符合骨生理特征的骨再造方法。此方法体现了骨内细胞直接或间接接受力学激励的生理过程及骨再造整体调控、局部适应的生理特点。同时把骨结构内最大应变控制在生理限定应变以下 ,以此维持骨组织内部力学环境的稳定。此方法把骨结构宏观上的定量描述建立在细胞水平的力学感知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此方法预测一种松质骨结构 ,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限定应变 整体调控 松质骨 细胞水平 力学感知机理 骨结构 骨再造自适应方法
下载PDF
Study on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condyle
6
作者 胡敏 周继林 +2 位作者 洪民 马和中 田晓玲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0期76-78,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human condyles an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biomechanics. Methods Six male volunteer...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human condyles an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 biomechanics. Methods Six male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to perform CT examination of the TMJ with 1.5 mm thick sections at 1.5 mm intervals. Three 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was performed in the SUN workstation and the CT data were converted into the decimal system. The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mesh generation resulted from 1188 elements and 264 nodes in each condyle. Stress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with SAP V program, and the results were converted into mechanical density scalar. During the study,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on each side condyle in every subject was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loading on the anterior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condyle. Results Stress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anterior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condyle and was highest at the loading point. The condylar cortical bone was the main load bearing area. The level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ancellous bone of the condyle was very low. Near condylar neck stress was well distributed on the cortical.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was essentially symmetrical on the same cuts of both side condyl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ay indicate the internal state of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ondyle, suggesting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nd the three dimensional imaging technique may be a useful mea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MJ diseases.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