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后间隙孤立肿块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1
作者 高峻 李玉标 +3 位作者 吴航 葛艳明 李嫣然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2-666,674,共6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腹膜后间隙孤立性肿块的淋巴瘤的CT特点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40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表现为腹膜后间隙孤立性肿块的淋巴瘤的CT资料,探究其影像解剖学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的淋巴瘤有两种类型:单纯肿块型(n=13)和单发肿块伴... 目的探讨表现为腹膜后间隙孤立性肿块的淋巴瘤的CT特点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40例病理诊断明确的表现为腹膜后间隙孤立性肿块的淋巴瘤的CT资料,探究其影像解剖学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的淋巴瘤有两种类型:单纯肿块型(n=13)和单发肿块伴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型(n=27),两种类型肿块在有无包绕血管(P=0.004)、主动脉漂浮征(P=0.001)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其短径(P=0.230)、解剖位置(P=0.427)、CT强化程度(P=0.184)、强化均匀度(P=0.933)、肿块边界(P=0.408)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T对腹膜后间隙孤立肿块型淋巴瘤的诊断及其解剖学细节的显示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腹部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孤立性肿块 腹膜后间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肝静脉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梁长虎 李振平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 目的为MRI和多层螺旋CT在冠状断面上诊断肝疾患及肝外科手术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成人躯干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10例成人腹部MRI冠状图像及5例成人肝内管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观测了肝左、中、右静脉及其重要属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肝门静脉的关系。结果依左外叶的外形特征,将肝左静脉的回流形式分为4型。来自段Ⅷ腹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中静脉,来自段Ⅷ背侧部的静脉全部汇入肝右静脉。而位于段Ⅷ腹侧部和背侧部之间的静脉(V8i),其回流形式可分为3型。肝右静脉的主干多出现于下腔静脉及其稍后层面,在冠状断面上可分为4型。结论冠状断面在显示肝静脉及其属支的上、下走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V8i为标志,将段Ⅷ分为腹侧和背侧两个亚段。这种亚段划分有利于探讨一种新的和更加安全的肝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 下腔静脉 断层解剖学 冠状断面
下载PDF
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4 位作者 李振平 侯金文 刘汉明 马祥兴 丁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2,共5页
目的 为膈下间隙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 在 30例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 2例尸体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上 ,研究了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 结果在冠状断层上 ,膈下间隙分为肝周间隙... 目的 为膈下间隙病变的断层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 在 30例成人尸体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和 2例尸体腹部磁共振冠状图像上 ,研究了膈下间隙的冠状断层解剖。 结果在冠状断层上 ,膈下间隙分为肝周间隙和脾周间隙 ;胃胰襞左部前缘和小网膜左部 (肝胃韧带 )后层之间的间隙构成网膜囊上、下隐窝间的唯一直接交通 ,其交通形式在冠状面上可分为 3型。胃膈韧带右层与小网膜的后层相续 ,左层与膈脾韧带右层及胃脾韧带后层相续 ,向下左、右层靠拢而续为胃胰襞左部。胃裸区居胃膈韧带的左、右层之间 ,其存在率为 10 0 %。脾裸区居膈脾韧带、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之间 ,在脾肾韧带处最宽 ,脾裸区可分为脾门部和脾肾部 ,其最大值分别为 :2 6 4± 1 16cm ,4 16± 2 2 4cm。 结论 冠状断层是显示胃胰襞左部及网膜囊上、下隐窝间通连关系的优势断层。网膜囊上、下隐窝相通的约占观察总例数的 7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间隙 网膜囊 断层解剖学 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右半肝内门静脉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5 位作者 林祥涛 刘学静 李振平 汤煜春 马刚 娄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 目的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走行、分布规律及门静脉肝裂和肝静脉的关系,进而为肝段的划分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30例上腹部连续断层标本(10例横断面、20例冠状面)以及2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和三维图像,探讨右半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常见变异以及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标本和图像中,右半肝内门静脉均可分为前上和后下两组分支。76%(38/50)的门静脉右前支的分支向后分布至肝右静脉后方的部分区域。40%(20/50)的门静脉右后支的起始部向尾侧发出的第一分支分布至肝右静脉前的部分区域。门静脉右前支的分布区域,越过肝中静脉偏向左侧,在15例无门静脉右支主干的标本和图像中尤其明显。肝右前叶无明显横裂存在。门静脉的亚段分型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且无优势分支类型。结论右半肝可分为右前上叶和右后下叶,两叶之间为一弯曲的"裂隙"。肝右前上叶有一恒定的纵裂存在。肝右静脉不是右叶间裂的准确定位标志,尤其在其上份和下份。肝中静脉不是正中裂的准确识别标志,尤其在门静脉右支主干缺如的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门静脉 肝段 断层解剖学
下载PDF
几丁糖预防腹膜粘连抑制胶原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刚 刘生光 +2 位作者 刘金新 刘瑞林 李仕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74-476,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几丁糖在胶原基因表达及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回肠浆膜均一缺损的腹膜粘连模型 ,关腹前注入乳酸Ringer液或几丁糖 ,术后 14天进行粘连评分。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各粘连... 目的 :探讨几丁糖在胶原基因表达及预防大鼠腹膜粘连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回肠浆膜均一缺损的腹膜粘连模型 ,关腹前注入乳酸Ringer液或几丁糖 ,术后 14天进行粘连评分。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各粘连组织标本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 ;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来观察和分析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在粘连组织中的分布及染色表达面积。结果 :与正常腹膜和乳酸Ringer’s液组相比 ,几丁糖组大鼠的粘连显著减轻 ,Ⅰ型胶原基因mRNA的表达减弱 ,Ⅰ型胶原形成减少 (P <0 .0 1) ,Ⅲ型胶原在各组间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胶原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在粘连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几丁糖能抑制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减少Ⅰ型胶原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粘连 几丁糖 胶原 基因 苦味酸天狼猩红
下载PDF
腹膜外剖宫产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惠池 关婷 +2 位作者 银铎 柏树令 李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研究避免腹膜外剖宫产副损伤的方法;方法:作者对89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反折腹膜缘和膀胱顶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进行了测量。结果:孕妇年龄26.9±4.1(20~40)岁;孕周39.5±1.1(37~42)周。结果... 目的:研究避免腹膜外剖宫产副损伤的方法;方法:作者对89例晚期妊娠孕妇的反折腹膜缘和膀胱顶的位置及体表投影进行了测量。结果:孕妇年龄26.9±4.1(20~40)岁;孕周39.5±1.1(37~42)周。结果显示反折腹膜缘与脐和耻骨联合上缘间距分别为15.8±4.0cm和5.7±1.9cm;膀胱顶与脐和耻骨联合上缘间距分别为13.7±3.6cm和7.2±2.2cm。结论:在腹膜外剖宫产术时,应按反折腹膜缘及膀胱顶的位置与体表投影进行腹膜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反折缘 膀胱顶 腹膜外剖腹产 解剖学
下载PDF
胰的冠状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振美 刘树伟 +4 位作者 林祥涛 李振平 吕伯实 王政 王光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为胰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例成人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及2例尸体腹部和5例健康成人上腹部磁共振(MRI)冠状图像上,研究冠状断面上胰的分部、毗邻和大小。结果在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断面(A... 目的为胰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例成人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及2例尸体腹部和5例健康成人上腹部磁共振(MRI)冠状图像上,研究冠状断面上胰的分部、毗邻和大小。结果在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断面(A10)上胰颈首先出现,胰尾消失在经左右肾窦后份和脾门的断面(A20)上。在连续冠状断面上,胰集中出现于下腔静脉后缘前54 mm和后12 mm的范围内。在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面(A12)上,胰颈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0.93±3.61 mm和10.09±3.31mm。在经肝门静脉主干的断面(A13)上,胰头位于肝门静脉主干右下方和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前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46.58±6.44 mm和35.56±6.57 mm。在经下腔静脉前份和左肾静脉的断面(A15)上,胰体的左侧份位于脾静脉前方和左肾血管的上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8.16±5.31 mm和51.27±11.80 mm。在经下腔静脉后份和主动脉裂孔的断面(A17)上,胰尾位于左肾外上方、脾门和胃底之间,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1.13±2.06 mm和34.11±6.03 mm。结论在冠状断面上,肠系膜上静脉是识别胰颈的标志,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分别是识别胰头和胰体的标志,脾动、静脉和左肾是识别胰尾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解剖学 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人体腹膜孔淋巴引流单位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继承 陈肖波 +2 位作者 章成伟 钟灵健 俞寿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1-104,T018,共5页
用电镜和锇酸-二甲基亚砜-锇酸(OsO_4-DMSO-OsO_4,ODO)冷冻断裂技术观察了人体腹膜孔淋巴引流单位的超微结构。淋巴引流单位位于腹膜孔内,由3种结构组成,即立方形间皮细胞、淋巴陷窝内皮细胞和两者之间的结缔... 用电镜和锇酸-二甲基亚砜-锇酸(OsO_4-DMSO-OsO_4,ODO)冷冻断裂技术观察了人体腹膜孔淋巴引流单位的超微结构。淋巴引流单位位于腹膜孔内,由3种结构组成,即立方形间皮细胞、淋巴陷窝内皮细胞和两者之间的结缔组织。上述3种结构相互并置,但其间无特殊的连接结构。立方形间皮细胞常伸出瓣膜状胞质突起,使腹膜下小管呈蜿蜒曲折状。间皮下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的胞质突起可与淋巴陷窝内皮细胞相贴,而结缔组织的纤维层则横跨腹膜孔,形成腹膜孔的底和淋巴陷窝的顶。在这些纤维层中,纤维相互交织构成一个三维的结缔组织网。通过结缔组织网孔,使立方形间皮细胞与淋巴陷窝的内皮细胞相连,形成腹膜下小管。借助于腹膜下小管,腹膜腔与淋巴陷窝相通。腹膜孔淋巴引流单位位于腹膜腔物质吸收的必经之处,对物质的吸收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引流单位 腹膜孔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左上腹腹膜腔的矢状断面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树伟 王永贵 +3 位作者 王凡 刘汉明 王政 尹群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切锯并观察了36例躯干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结果表明:左上腹腹膜腔的连续矢状断面解剖有3种表现形式,左肝上后间隙与网膜囊之间隔以小网膜和胃底。讨论了经左肾矢状断面上腹膜腔的典型表现。
关键词 腹膜腔 网膜囊 左上腹 断面解剖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隋海晶 闫成功 +1 位作者 赵振国 谢秀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0期105-10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高级职称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学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的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两名高级职称影像医生在不知病理学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转移癌患者的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影像学资料,判断患者是否为腹膜转移癌,对膈下、道格拉斯窝、右结肠旁沟、左结肠旁沟、网膜及系膜进行重点观察,进一步比较常规MRI扫描和常规MRI联合DWI扫描对腹膜癌转移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果常规MRI、常规MRI联合DWI图像对腹膜转移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0%与71.43%、96.77%与78.57%。常规MR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73.33%)明显低于常规MRI联合DWI对腹膜转移癌的诊断符合率(91.11%),差异具有统计学(χ2=4.865,P<0.05)。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可以有效提高腹膜转移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假阳性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联合 弥散加权 成像 腹膜转移癌
下载PDF
正常成人门腔间隙前后径的CT测量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倩倩 王雅琴 +1 位作者 杨春波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运用CT技术,对成人门腔间隙(PCS)的前后径进行测量并探讨及其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4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而无腹部病变的病例,分别测量、记录:PCS的起始端、终末端和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的门腔间隙前后径的最小值;取脐部正中水平轴位C... 目的运用CT技术,对成人门腔间隙(PCS)的前后径进行测量并探讨及其解剖学特点。方法收集41例行腹部增强CT扫描而无腹部病变的病例,分别测量、记录:PCS的起始端、终末端和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的门腔间隙前后径的最小值;取脐部正中水平轴位CT图像,测量、记录脐部脂肪层最厚处的厚度。结果门腔间隙的起始端、终末端和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的门腔间隙前后径的平均最小值分别为0.427、0.529、0.344 cm。门腔间隙肝脏尾状叶下缘平面的前后径的最小值与腹壁脂肪厚度具有相关性(r=0.387,P<0.05);门腔间隙的起始端、终末端前后径的最小值与腹壁脂肪厚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可充分显示门腔间隙的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腔间隙 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隙的微机三维图形重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苏明 高贤华 +1 位作者 雷清芳 周德明 《广东解剖学通报》 CAS 1995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从图形处理的方式成功地建立了微机三维图形重建的方法,研制了DGT和预处理软件(ZZH6和ZZHS),对主要用于机械设计的GCD和Micro CADDS Surface软件功能作了进一步开发,使它们能用于医学生物学领域中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用上述软件... 本研究从图形处理的方式成功地建立了微机三维图形重建的方法,研制了DGT和预处理软件(ZZH6和ZZHS),对主要用于机械设计的GCD和Micro CADDS Surface软件功能作了进一步开发,使它们能用于医学生物学领域中复杂结构的三维重建;用上述软件作支撑,在IMB PC—AT机上完成了腹膜后隙内器官和结构的三维重建重建厘建图形全彩色显示,以形态直观逼真、层次分明和质地细腻提供立体图形,利于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隙 微机 三维图形重建 解剖
下载PDF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捷 马兆龙 王万利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为腹股沟斜、直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肉眼观察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 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腹股沟镰各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65cm,宽0.58cm;髂耻束... 目的 为腹股沟斜、直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用肉眼观察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腹股沟区有关结构。结果 腹内斜肌起始有四种类型,肌腱移行处呈现三种类型;腹横肌起始、腹股沟镰各有三种类型。腹股沟韧带平均长11.65cm,宽0.58cm;髂耻束平均长6.94cm,宽0.53cm。髂耻束并不恒定存在。腹内斜肌起于髂耻束者3侧,占1.17%;腹横肌起于髂耻束者占10.7%。结论 观测值为临床疝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管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镰 髂耻束 解剖学
下载PDF
创伤性闭合性腹膜腔外肠破裂的临床诊断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浩 俞世安 +2 位作者 罗建生 陈凯 郑樟栋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4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腹膜腔 肠破裂 闭合性 临床诊断 创伤性 腹部空腔脏器损伤 症状和体征 其它脏器损伤 腹部闭合伤 回顾性分析 2004年 1993年 十二指肠 剖腹探查 延误诊断 治疗结果 腹膜外 结直肠 腹膜炎 特征性 解剖学 器官
下载PDF
腹膜腔内注入兔血液后大鼠膈腹膜间皮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柏春枝 李玉兰 海力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4期256-258,319,共3页
将兔血液注入大鼠的腹膜腔内,以戊二醛-锇酸固定法固定膈,用扫描电镜观察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变化和间皮细胞对红细胞等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间皮细胞变形,大部分细胞表面未发现大孔,少数细胞表面出现大孔,红细胞等被间皮细胞部分或完全... 将兔血液注入大鼠的腹膜腔内,以戊二醛-锇酸固定法固定膈,用扫描电镜观察膈腹膜间皮细胞的变化和间皮细胞对红细胞等的吞噬作用。结果表明,间皮细胞变形,大部分细胞表面未发现大孔,少数细胞表面出现大孔,红细胞等被间皮细胞部分或完全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腹膜 间皮细胞 扫描电镜 红细胞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钙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岩 李军 +3 位作者 彭佑铭 刘虹 刘映红 叶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钙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体外培养,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钙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腹膜间皮细胞株体外培养,用乳酸脱氢酶(LDH)和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来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钙均可促进HPMCs增殖(P<0.01),而以1.25 mmol/L及1.0 mmol/L钙作用最明显,且呈时间依赖关系。不同浓度钙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可明显升高LDH水平,其中以1.25 mmol/L钙的LDH水平最低(P<0.01),且呈时间依赖关系。2.0 mmol/L和1.75 mmol/L钙可明显上调FN的表达(P<0.01)。【结论】高钙可明显损伤HPMCs及促进FN合成,其在腹膜纤维化的发生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而浓度为1.25 mmol/L钙可保护腹膜,并在一定程度上有预防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细胞学 间质细胞/药物作用
下载PDF
人胎腹膜孔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继承 俞寿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9-361,共3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图象处理技术对15例胎儿标本的腹膜孔进行了研究。为证明腹膜孔是否为物质吸收的通路,作了动物实验。在膈腹膜上有两类细胞,即立方形和扁平形间皮细胞,腹膜孔仅位于立方形细胞之间,形状多不规则。腹膜孔呈...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图象处理技术对15例胎儿标本的腹膜孔进行了研究。为证明腹膜孔是否为物质吸收的通路,作了动物实验。在膈腹膜上有两类细胞,即立方形和扁平形间皮细胞,腹膜孔仅位于立方形细胞之间,形状多不规则。腹膜孔呈簇状或带状分布。并发现膈肌性部和腱性部腹膜均有腹膜孔,前者的面积为10.43±1.61μm^2,后者为7.93±1.67μm^2。腹膜孔的基底面无基膜,直接开口在薄层结缔组织上,借此与丰富的腹膜下毛细淋巴管相毗邻,这样的位置关系对腹膜腔内的物质吸收更为有利。在动物实验中,我们注意到注入家兔腹膜腔内的台盼蓝颗粒可被腹膜孔吸收。本研究首次证实了人腹膜孔是腹膜腔中物质吸收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 腹膜孔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经腹膜吸收营养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春友 熊叔陶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3-186,共4页
本实验对5只狗经腹腔内插管灌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及电解质混合营养液,观察结果:灌注后12小时,营养液内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三酯的吸收率分别为96.3%、95.2%及77.2%,每日灌注2次,腹膜可吸收葡萄糖23g、氨基酸16g、甘油三酯26... 本实验对5只狗经腹腔内插管灌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及电解质混合营养液,观察结果:灌注后12小时,营养液内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三酯的吸收率分别为96.3%、95.2%及77.2%,每日灌注2次,腹膜可吸收葡萄糖23g、氨基酸16g、甘油三酯26.5g,可提供非蛋白质热量115.2kJ/kg、蛋白质1.33g/kg、水分吸收为41.7ml/kg,营养素和水分吸收量均可满足动物基础代谢需求。表明经腹膜吸收营养有望为一新的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营养 腹膜 营养吸收
下载PDF
几丁糖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新平 姜洪池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 探讨几丁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右旋糖酐组 (B组 ) ,几丁糖组 (C组 ) ,于腹腔内浆膜损伤部位分别注入 1%乳酸液 ,3 2 %右旋糖酐 -70液 ,2 %几丁糖乳酸液各 2ml ,术后 14d处死动... 目的 探讨几丁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右旋糖酐组 (B组 ) ,几丁糖组 (C组 ) ,于腹腔内浆膜损伤部位分别注入 1%乳酸液 ,3 2 %右旋糖酐 -70液 ,2 %几丁糖乳酸液各 2ml ,术后 14d处死动物 ,观察各组腹腔粘连状况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3组粘连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粘连发生率较另 2组为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C组炎症反应轻微 ,纤维增生不明显 ;电镜下C组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能力弱 ,间皮细胞增生活跃。结论 几丁糖可有效地降低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和粘连程度 ,其作用优于右旋糖酐 -70 ,且不影响切口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粘连/预防和控制 几丁糖/治疗应用
下载PDF
腹膜的解剖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雨生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9-362,共4页
关键词 腹膜 解剖学 生理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