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胸部扫描及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窦科妮 张敏刚 +2 位作者 张亚军 李笑石 吴永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90-93,共4页
目的探究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扫描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急诊科就诊进行胸部CT检查的青少年110人,年龄范围12-18岁,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按照性别... 目的探究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扫描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呼吸科、急诊科就诊进行胸部CT检查的青少年110人,年龄范围12-18岁,其中男性72人,女性38人。按照性别匹配分为两组,每组性别比例相等(男36人,女19人),A组采用超低剂量胸部扫描,使用ASIR算法重建技术,B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使用常规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对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进行双盲法主观评价(4分制)并在相同层面肺窗下测量噪声值(SD),计算对比信噪比(CNR)及信噪比(SNR),最后记录两组患者辐射剂量。结果A、B两组图像质量在主观评分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客观评价中,SD值、CNR值及SNR值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GE Optima 128层CT配合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CT扫描应用中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大幅度减低辐射剂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低剂量 胸部CT 迭代重建
下载PDF
自适应图像接收线圈应用于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研究
2
作者 李华玲 曹晓乐 柳秋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06,共5页
目的: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图像接收(AIR)线圈在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纳入53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仰卧位检查时采用AIR线圈,与常规俯卧位乳腺线圈成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包括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 目的:本文探讨了自适应图像接收(AIR)线圈在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的可行性。方法:纳入53例乳腺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仰卧位检查时采用AIR线圈,与常规俯卧位乳腺线圈成像进行图像质量对比,包括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比度、图像伪影、清晰度和整体评分。同时,对不同体位图像病灶显示能力进行评估,对比不同体位图像病灶SNR、CNR、病灶边缘清晰度;并比较病灶的最大长径、病灶距乳头和胸骨中点的距离。结果:仰卧位T_(2)WI图像的对比度高于俯卧位(0.59±0.02 vs.0.54±0.01),DWI图像脂肪SNR高于俯卧位(12.08±2.95 vs.9.31±0.91,T_(2)WI图像病灶的SNR大于俯卧位(120.41±31.86 vs.34.25±4.60),且仰卧位病灶距离胸骨中点的距离大于俯卧位(113.99±2.03 vs.86.64±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位图像在伪影、清晰度和整体评分与俯卧位无统计学差别。病灶边缘的显示两种体位无差别。结论:采用AIR线圈的仰卧位乳腺磁共振成像与常规俯卧位图像质量、病灶的评估效能大致相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仰卧位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作用观察
3
作者 魏梦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88-0191,共4页
对综合性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与综合性护理法对比组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合并症发生情... 对综合性护理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与综合性护理法对比组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性护理模式干预下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合并症发生率(5.00%)远低于对照组(27.5%),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模式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改善自闭性气胸患者预后治疗,在减小合并症发生率的同时,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具有一定可行性,因此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 自发性气胸 护理效果 影响作用
下载PDF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吴文斌 胡雨田 +7 位作者 代琳曦 吕旺轩 吕丰均 尹袁杰 杨红梦 畅君达 李文奇 郭义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椎神经节出... 目的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椎神经节出现率为83.33%,测得椎神经节长,右侧:男(5.06±2.64)mm,女(4.72±2.56)mm,左侧:男(4.43±2.76)mm,女(4.28±2.43)mm;宽,右侧:男(3.31±1.57)mm,女(2.86±1.96)mm,左侧:男(3.14±0.93)mm,女(3.08±1.56)mm;厚,右侧:男(1.52±1.07)mm,女(1.88±1.56)mm,左侧:男(1.57±0.98)mm,女(2.14±1.21)mm,左右侧椎神经节的长、宽、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椎神经节的形态多为椭圆形(50%),其主要位于椎动脉起始部稍上方,发出分支与颈胸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共同分布于相应部位。两侧椎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神经节为颈部交感神经节的一部分,可能为低位颈中神经节,是颈胸神经节的辅助神经节,与其共同发出节后纤维至靶器官,颈胸神经节阻滞时的不完全阻滞和副反应可能与椎神经节的纤维联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麻醉 椎神经节 应用解剖
下载PDF
Poland综合征多层螺旋CT影像解剖学分析及鉴别
5
作者 叶茜 彭洋 +3 位作者 唐广磊 叶州 李瑞希 关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Poland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22年1月9例Poland综合征患者(男8例、女1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特征。患者年龄18~83岁,中位年龄37(27,56)... 目的探讨Poland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2014年10月至2022年1月9例Poland综合征患者(男8例、女1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特征。患者年龄18~83岁,中位年龄37(27,56)岁,平均(42±20)岁;1例因明显胸廓异常就诊,余8例为胸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结果9例均为单侧发病(右侧5例、左侧4例),均有患侧胸小肌缺如,胸壁软组织变薄、塌陷,均无同侧短指或/和并指畸形;胸大肌发育不良7例,完全缺如2例。MSCT表现为原胸肌区域未见正常的肌肉组织密度灶,仅有轻度下陷的均匀低密度脂肪组织,胸壁皮肤连续。重组图像表现为患侧胸部稍下陷,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对侧胸壁形态正常。其中1例复杂胸廓畸形CT表现为胸壁多重畸形,包括左侧胸大肌发育不良、胸小肌与前锯肌缺如、骨性胸廓塌陷以及第3、4肋与乳头发育不良,胸壁皮下软组织变薄,心右偏。结论Poland综合征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通过MSCT横轴位图像结合重组图像逐层观察胸壁肌肉及骨的发育解剖,明确诊断该病并作出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ND综合征 先天畸形 胸壁异常 胸大肌发育不良 MSCT
下载PDF
双侧胸骨肌变异1例
6
作者 龙美仪 刘环宇 朴成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42,共1页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双侧胸骨肌变异1例(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身长约179cm,胸骨肌位于胸前壁,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两侧胸骨肌对称,呈“八”字形分布。左、右侧胸骨肌的肌腹呈片状上宽... 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双侧胸骨肌变异1例(图1),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身长约179cm,胸骨肌位于胸前壁,胸骨两侧,胸大肌浅面。两侧胸骨肌对称,呈“八”字形分布。左、右侧胸骨肌的肌腹呈片状上宽下窄。左侧胸骨肌长17.5 cm,最宽径3.5 cm,厚0.3 cm。右侧胸骨肌长18.0 cm,最宽径5.0 cm,厚0.4 cm。左、右侧胸骨肌上端均起自胸骨角前面,肌腱与胸大肌的深筋膜融合在一起,下端均以腱膜止于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和肋弓的中、内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胸大肌 胸骨肌 尸体标本 腹外斜肌腱膜 腹直肌前鞘 内侧部 胸骨角
下载PDF
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1
7
作者 杨尚文 何健 +2 位作者 杨献峰 周科峰 朱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 目的:研究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MSCT(GE Discovery CTHD 750HD)胸部扫描中的应用,探讨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将100名拟行宝石CT胸部平扫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名。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A组预设噪声指数(NI)为15HU,B组预设NI为25HU,并采用不同权重的ASiR进行图像重建。记录两组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三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结果:A组CTDIvol为4.22mGy,ED为2.51mSv,B组CTDIvol为1.51mGy,ED为0.89mSv,分别比A组降低了64.22%和64.54%。A、B两组的图像质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结论:使用ASiR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宝石CT胸部扫描,可以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噪声指数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3 位作者 李树林 赖正 刘启宇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在40套正常腰椎MRI片上测量与TLIF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手术切口旁开中线距离(m)、手术路径长度(n)、手术通道倾斜角(α)。根据测量结果在5具人尸体标...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在40套正常腰椎MRI片上测量与TLIF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手术切口旁开中线距离(m)、手术路径长度(n)、手术通道倾斜角(α)。根据测量结果在5具人尸体标本上模拟微创通道下TLIF,切除上下关节突后显露硬膜囊及上位出口神经根,用卡尺测量硬膜囊边缘以外的椎间盘宽度(a)及神经根下缘到人字缝顶点的距离(b)。结果:手术切口距中线距离为3.78±1.38cm,手术通道内倾斜角平均15.8°±3.3°,不同腰椎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路径长度为5.89±2.14cm(4.98~7.62cm)。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存在疏松软组织肌肉间隙,通过该间隙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微创通道放置到小关节突附近。在微创通道下切除小关节突进入椎间孔获得的"矩形区域"可显露椎间盘的有效宽度分别为:L3/411.3±3.1mm,L4/513.1±2.6mm,L5/S114.1±3.8mm;各腰椎上位出口神经根下缘与同节段腰椎人字缝的距离分别为:L3/417.7±3.5mm,L4/516.7±3.8mm,L5/S115.6±4.0mm。结论:在椎膀肌存在一个天然的组织间隙,可以很容易将工作管道放置到小关节附近,在上下小关节下方有一个安全的椎间盘"矩形区域",在该区域内切除椎间盘和置入融合器时不需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手术 解剖学
下载PDF
上胸段交感干切断术的微创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18
9
作者 石献忠 刘彦国 +3 位作者 王俊 赵靖 汪亚晴 于恩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索胸交感干及其周围的显微解剖,为交感干切断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8例成人胸腔标本,在放大5×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交感干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逐层显微解剖、观察及测量。结果:星状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及T2 ̄T5神经节的长径... 目的:探索胸交感干及其周围的显微解剖,为交感干切断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8例成人胸腔标本,在放大5×25倍手术显微镜下,对交感干及其周围组织进行逐层显微解剖、观察及测量。结果:星状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及T2 ̄T5神经节的长径依次是(21.5±3.2)、(10.6±2.8)、(8.5±3.1)、(8.2±2.7)和(7.1±1.8)mm。T2 ̄T5神经节出现在相应肋间水平的发生率依次是92.7%、85.5%、40.0%、36.4%。旁路纤维只在T1或T2及T2或T3之间发现,出现率分别是69.1%、49.1%。结论:针对手汗症、头面多汗症治疗以及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症的交感干切断手术,只需切断节间束纤维及其旁路上传纤维即可,其余交感干的相关结构应尽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交感干 应用解剖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下载PDF
颈胸段脊柱椎体周围重要脉管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烽 王素春 +3 位作者 段广超 陈兵乾 居建文 金国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6-238,242,共4页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 目的:为颈胸段脊柱选择合理的前方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上,观察颈胸段脊柱周围重要脉管的解剖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①胸导管在T5水平由椎体右侧越中线向左移行,在T4椎体左前方上行到T2水平,再行向左上方,80%在C7~C7/T1水平呈弓状注入左静脉角或锁骨下静脉内侧段。②70%的主动脉弓顶点对应T3椎体水平。胸主动脉中轴线到椎体前正中线(PVM)距离在T4水平大于在主动脉弓顶点和T5水平。③63%的上腔静脉(SVC)起点对应T3椎体水平。SVC起点到PVM及SVC中轴线分别在T4、T5水平到PVM的距离逐渐增大。左右头臂静脉与PVM的夹角分别为:59.35°±5.40°和33.62°±5.59°。左侧大于右侧(P<0.05)。奇静脉在SVC的注入点87%位于T3/4~T4水平。结论:应根据不同的病变节段选择合理的颈胸段脊柱前方手术入路,上位椎体应选经左侧低位下颈椎前方入路或偏左侧部分劈开胸骨柄入路,下位椎体应选择右侧经胸腔入路或偏右侧劈胸骨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脊柱 脉管 应用解剖学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儿童胸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参数的探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向葵 干芸根 +2 位作者 李荫太 徐大勇 梁国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8-209,共2页
CT检查存在着辐射损伤,儿童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是成人的2-3倍,儿童与成人接受相同的辐射剂量,儿童产生癌症的风险敏感性是成年人的十多倍。因此对儿童行CT检查时.既要保证图像质量,也应将放射损伤减到最小。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 CT检查存在着辐射损伤,儿童对辐射损伤的敏感性是成人的2-3倍,儿童与成人接受相同的辐射剂量,儿童产生癌症的风险敏感性是成年人的十多倍。因此对儿童行CT检查时.既要保证图像质量,也应将放射损伤减到最小。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CT检查已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腹股沟区解剖与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萧金丰 贺轲 +2 位作者 向国安 王汉宁 陈开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5-2717,共3页
目的研究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IIPOM)提供准确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尸体18具,男11具,女7具,共36侧,解剖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结构,测量该区域神经及血管与相应解剖学。结果髂腹... 目的研究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IIPOM)提供准确的临床应用解剖。方法尸体18具,男11具,女7具,共36侧,解剖腹股沟区以及内环周边结构,测量该区域神经及血管与相应解剖学。结果髂腹下神经髂前上棘内侧(4.10±0.89)cm处穿越腹内斜肌,在距耻骨联合上缘(5.02±1.46)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髂腹股沟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3.09±0.81)cm处穿过腹内斜肌,于耻骨结节上方距耻骨联合上缘(3.84±0.89)cm处穿过腹外斜肌腱膜;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结论量化测量腹股沟区重要结构以及建立内环周边局部解剖学模型对减少TPIPOM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解剖 腹腔镜 疝修补术 脐内侧襞
下载PDF
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志宾 徐远 +4 位作者 施瑜 郑波 李洁 陈殿森 高万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 研究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作为模拟X线平片,通过CT图像测量右侧... 目的 研究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与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的位置关系,分析其作为PICC术后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胸部16排CT平扫的体检者213例,以CT定位相作为模拟X线平片,通过CT图像测量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影像解剖结构与CAJ的位置关系及其作为PICC定位标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右侧第6、7后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分别为(19.446±14.4981)mm、(28.232±16.7217)mm、(13.741±11.1473)mm,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93.793,P=0.000);实测距离分析,位于0~20mm理想位置和〈0mm危险位置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5.5%、14.6%,31.9%、4.2%,43.2%、39.4%,各组资料间存在统计学差异(2=11.040,P=0.000)。结论右侧第7后肋至CAJ的距离最近且波动性最小,但作为PICC置管定位标志安全性较低,综合比较右侧第6、7后肋间隙作为PICC术后胸片上导管头端定位标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隙 后肋 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定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乳房固定结构的解剖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向义 钟纯 +3 位作者 聂云飞 易少波 易光华 彭庆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639,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乳房的固定结构及乳房后间隙的形态与大小。方法:对6具新鲜尸体共12个乳房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典型部位行组织切片,观察乳房固定结构与乳房后间隙。结果与结论:在成人女性乳腺基底边缘有一周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连于乳... 目的:进一步认识乳房的固定结构及乳房后间隙的形态与大小。方法:对6具新鲜尸体共12个乳房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典型部位行组织切片,观察乳房固定结构与乳房后间隙。结果与结论:在成人女性乳腺基底边缘有一周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连于乳腺周缘的皮肤和胸肌筋膜以及浅筋膜浅深两层的融合处,作者称其为乳腺周缘韧带。此外,乳腺浅筋膜深层纤维疏松并含脂肪,乳腺深面的Cooper韧带穿经此层,并将其分隔为许多小房,这些小房构成的疏松间隙为乳房后间隙。Cooper韧带穿浅筋膜把乳腺固定于皮肤与胸肌筋膜,且有部分乳腺周缘韧带加入浅筋膜浅深两层融合处。乳腺周缘韧带对乳房形态及乳房后间隙大小影响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韧带 乳腺周缘韧带 乳房后间隙
下载PDF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15
作者 毛海蛟 尹维刚 史增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血管造影,观测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趾底内侧动脉浅支... 目的:为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8侧成尸足标本,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5侧新鲜足标本血管造影,观测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外径、分布及其之间的吻合,并对趾底内侧动脉浅支进行分型。结果:横动脉与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第1跖底动脉远侧段吻合形成动脉环。横动脉外径(1.3±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3)mm,多为1条,占91.6%,偶见两条,占8.4%。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为(1.1±0.2)mm,伴行静脉外径(1.1±0.2)mm,多为1条,占95.8%,偶见2条,占4.2%。趾腓侧趾底固有动脉外径为(1.5±0.3)mm,伴行静脉外径(1.3±0.3)mm,多为1条,占93.7%,偶见2条,占6.3%。结论: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可设计两种术式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以横动脉为血管蒂或以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的双血管蒂,使该岛状皮瓣旋转点前移,血管蒂延长,临床应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拇横动脉 第1跖底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姜黄素减轻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慧婷 林文前 +3 位作者 谭红鹰 操隆辉 李靖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组Ⅰ)和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Ⅱ),每组6只。于实验前7 d开始灌胃给药,组Ⅰ给予对照剂,组Ⅱ给予姜黄素40 mg/kg,每天早晚各1次。两组动物...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组Ⅰ)和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Ⅱ),每组6只。于实验前7 d开始灌胃给药,组Ⅰ给予对照剂,组Ⅱ给予姜黄素40 mg/kg,每天早晚各1次。两组动物均气管切开插入单腔气管导管(ID:3.5 mm)建立右侧单肺通气模型,采用容量通气模式(潮气量12 mL/kg,呼吸频率40 min-1,I∶E=1∶2)并模拟左侧开胸手术。先双肺通气30 min,再单肺通气3 h,恢复双肺通气30 min。监测两组兔血气及气道峰压,计算氧合指数(OI,PaO2/FiO2)。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别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评分,测定左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并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测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与组Ⅰ相比,组Ⅱ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1)、双侧肺损伤评分、肺组织中NO及MDA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力升高(P<0.05)。同组内左侧肺损伤评分、NO、MDA水平高于右肺(P<0.05),SOD活力低于右肺(P<0.05)。【结论】单肺通气可导致兔肺氧化应激损伤,且非通气侧肺损伤程度较通气侧肺严重;姜黄素预先给药可减轻单肺通气所致的双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机械通气 单肺通气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物
下载PDF
单肺通气导致的肺炎性损伤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慧婷 钟忠健 +4 位作者 刘文杰 谭红鹰 操隆辉 张天华 林文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开胸单肺通气+对照剂组(组1)和开胸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2)。两组兔经腹腔注射分别预先给予对照剂和姜黄... 【目的】探讨姜黄素预先给药对兔单肺通气导致的肺炎性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开胸单肺通气+对照剂组(组1)和开胸单肺通气+姜黄素组(组2)。两组兔经腹腔注射分别预先给予对照剂和姜黄素,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给药7 d后,两组兔均经口插入单腔气管导管行右侧单肺通气,并左胸开一小口模拟手术操作。分别于机械通气前(T0)及实验结束前(T4)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处死动物后,行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取左侧肺组织,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左右侧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左侧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结果】T4时组2氧合指数较组1显著升高(P<0.05)。与组1比较,组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MPO含量、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损伤评分、肺组织匀浆中IL-8、IL-1β、TNF-α、MIP-1含量均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同组内两侧肺比较,组1非通气侧肺炎性损伤更严重(P<0.05),组2无差异(P>0.05)。与组1比较,组2肺组织中NF-κB,MyD88和TLR2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姜黄素预先给药显著抑制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肺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LR2通过MyD88信号通路调节NF-κB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机械通气 单肺通气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动物
下载PDF
侧胸部小切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晓明 应勖 +4 位作者 朱晞 袁张根 胡伟恩 李浒 毛宝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 :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2 3例 (46侧 )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 :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 目的 :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观测 2 3例 (46侧 )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 :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 ,胸背神经横径 :(2 .6± 0 .5 )mm ;暴露长度 (进入背阔肌前 ) :(4.7± 0 .7)cm ;均于第 4或 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 ;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 :(3 .0± 0 .6)mm。胸长神经横径 :(2 .4± 0 .6)mm ;暴露长度 :(4.6± 0 .7)cm ;均于第 4或第 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 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 ,其压径 (2 .7± 0 .4)mm ;暴露长度 :(3 .9±0 .7)cm。结论 :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 ,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 ,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侧胸部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颈襻或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重建呼吸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9
作者 纪荣明 张少成 +2 位作者 姜宗来 冯皓 汪晓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9-320,共2页
目的 :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 ;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 目的 :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 ;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 ;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 :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 (40 .0± 8.2 )mm和 (3 2 .0± 6.8)mm ;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 (1.9± 0 .5 )mm、(0 .8± 0 .1)mm和 (1.6± 0 .5 )mm、(0 .6± 0 .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 (15 .9± 4.2 )mm ;末端宽、厚度分别为 (2 .3± 0 .7)mm和 (0 .9± 0 .2 )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 80 % ,平均间距 (2 0 .2± 6.3 )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2 .1± 0 .5 )mm和 (1.2± 0 .4)mm。结论 :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 ,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襻 副神经 膈神经 神经吻技术 截瘫
下载PDF
密闭舱室内冲击波作用下胸部动态响应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康建毅 彭承琳 +2 位作者 赖西南 黄小龙 赵兴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大鼠胸部对不同大小爆炸冲击波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分析胸壁的粘弹性运动过程及其与伤情间的关系。方法在密闭舱室内用不同当量的点爆源爆炸对大鼠致伤,采用REDLAKE-HE高速摄影机观察胸壁的运动情况,记录冲击波超压,分... 目的探讨密闭舱室内大鼠胸部对不同大小爆炸冲击波的动力学响应过程,分析胸壁的粘弹性运动过程及其与伤情间的关系。方法在密闭舱室内用不同当量的点爆源爆炸对大鼠致伤,采用REDLAKE-HE高速摄影机观察胸壁的运动情况,记录冲击波超压,分析大鼠损伤的伤情。结果胸部变形量、胸壁向内最大速度与损伤严重程度指数ASⅡ有一定的相关性(r=0.96778,P=0.03222;r=0.96881,P=0.03119)。胸壁运动对内部器官造成损伤机制主要是粘性损伤机制。结论胸壁的变形运动过程是造成胸部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密闭舱室内胸壁向内最大速度与损伤严重程度指数ASⅡ有较好的相关关系,是预测冲击伤伤情的可靠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舱室 胸部 高速摄影术 冲击波 动态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