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探讨西黄丸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陶蕊 王婧瑞 +5 位作者 王俊亮 马学莉 孙娟霞 高广淼 范琪瑞 韩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1-1648,共8页
目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明确西黄丸抗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中乳腺组织的差异蛋白并验证,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肌注雌孕激素建立HMG大鼠模型... 目的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明确西黄丸抗乳腺增生(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HMG)中乳腺组织的差异蛋白并验证,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西黄丸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肌注雌孕激素建立HMG大鼠模型,为期30 d。给药西黄丸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表观形态变化,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各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表观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大鼠乳头高度直径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程度明显缓解。定量蛋白质组学鉴定出乳腺组织4299个DEPs,对西黄丸组与空白组相对模型组变化一致的14个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DNA复制和DNA复制启动前过程有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西黄丸组大鼠乳腺组织ACLY与ALDO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西黄丸可能通过调控BIN1、ACLY及ALDOC蛋白水平,调控DNA复制、DNA复制启动前和肌肉系统过程的调节、肌肉收缩调节等途径发挥抗HM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黄丸 蛋白质组学 乳腺增生 BIN1蛋白 ACLY蛋白 ALDOC蛋白
下载PDF
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英 克德娜 +2 位作者 张立秋 郭谱珍 周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 评价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 (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对 42位女性患者双侧84例乳腺进行CR检查 ,并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者 30例 ,乳腺增生者 48例 ,良性占位者 1例 ,检出率与传统X线... 目的 评价计算机X线成像技术 (CR)系统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对 42位女性患者双侧84例乳腺进行CR检查 ,并与传统X线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CR检查检出乳腺正常者 30例 ,乳腺增生者 48例 ,良性占位者 1例 ,检出率与传统X线平片无差异 ;但在 5例乳腺癌中有 3例在传统X线片未能确诊 ;CR在显示乳腺层次及微小病变及降低X线照射剂量方面优于传统X线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CT X线平片 应用
下载PDF
成年女性乳头乳晕神经复合体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绍龙 罗盛康 +4 位作者 汪海滨 孙中生 徐翔 陈贵宗 聂云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成年女性乳头乳晕区神经来源及其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实践,尽可能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方法对8具成年女性尸体的15侧乳房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应用显微手术器械对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源、分布进行追踪探查。结果肋间神经前皮... 目的研究成年女性乳头乳晕区神经来源及其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实践,尽可能保留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方法对8具成年女性尸体的15侧乳房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应用显微手术器械对乳头乳晕区的神经来源、分布进行追踪探查。结果肋间神经前皮支和外侧皮支共同构筑了乳头乳晕区神经网。15侧标本乳头乳晕区神经支配均由第3及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及第4和第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共同支配,其中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占据整个乳晕区神经分布约75%。结论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广泛,呈现互补性,当第3或第5肋间神经受损时,乳头乳晕仍保留有大部分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乳晕 神经分布 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女性乳房神经分布解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名 辛时林 +1 位作者 张一鸣 周文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97-100,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乳房的神经来源、走向及分布 ,为乳房整形美容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 :对 7具尸体 13例乳房进行大体与显微解剖 ,并对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进行组织学研究。 结果 :第 2~ 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与前皮支都到达并支配乳房 ,未发... 目的 :研究乳房的神经来源、走向及分布 ,为乳房整形美容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 :对 7具尸体 13例乳房进行大体与显微解剖 ,并对乳头乳晕区神经分布进行组织学研究。 结果 :第 2~ 6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与前皮支都到达并支配乳房 ,未发现锁骨上神经分支到达乳房。肋间神经皮支分深、浅两支进入乳房 ,走向呈“立体发散”模式到达乳房腺体及皮肤。乳头和乳晕区的神经主要来自于第 3~ 5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与前皮支 ,以第 4肋间神经占主导地位 ,有少量神经伴随乳腺导管走行到达乳头。 结论 :乳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乳头 乳晕 神经支配 解剖学 乳房整形美容手术
下载PDF
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全切加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 被引量:3
5
作者 丘禹洪 周颉 +2 位作者 石剑 郑爱秋 傅建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全切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加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应用于部分临床早期乳腺癌的美学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其他影响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导管原位癌28例,浸润性癌22例)... 目的评价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全切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加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应用于部分临床早期乳腺癌的美学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其他影响美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导管原位癌28例,浸润性癌22例)接受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全切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并即刻用硅胶假体置入行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美学效果和相关的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并与同期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相比。所有患者随访至2008年12月。结果50例患者均存活且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与同期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学效果由体检医师和患者共同评价,良好者40例(80%),中等者6例(12%),较差者2例(4%),2例(4%)评价结论不一致。结论保留皮肤及乳头乳晕的乳腺全切及腋窝淋巴结清除加即刻乳房假体重建术在术后美学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多,可以接受。而在手术安全性方面还需要更多临床长期随访的资料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乳头乳晕复合体 假体 即刻乳房重建 美学效果
下载PDF
成年女性乳头和乳晕神经分布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1
6
作者 谷方 赵琛 龚少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21-322,共2页
目的 剖查乳头和乳晕的神经分布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②方法 利用 2 0具成年女性尸体 ,对其左右共 40侧乳房进行了解剖 ,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用解剖放大镜观察。③结果 成年女性乳头和乳晕神经分布的特点为 :第 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目的 剖查乳头和乳晕的神经分布 ,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②方法 利用 2 0具成年女性尸体 ,对其左右共 40侧乳房进行了解剖 ,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用解剖放大镜观察。③结果 成年女性乳头和乳晕神经分布的特点为 :第 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在乳头外下方与乳头垂线约成 6 0°行向乳头 ,途中分出 5条浅支 ,其中央支支配乳头 ,其余 4支支配乳晕。④结论 分布于乳头和乳晕的神经是第 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且行程较恒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 乳晕 神经解剖学 成年女性
下载PDF
乳腺Paget's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越 王欣 +3 位作者 于治灏 赵颖 宁连胜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980-982,共3页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Paget’s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使该病的诊治更趋合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48例乳腺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56.5岁,以乳头乳晕糜烂结痂为唯一症状...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Paget’s病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情况,使该病的诊治更趋合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的48例乳腺Page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中位年龄56.5岁,以乳头乳晕糜烂结痂为唯一症状者24例,合并乳头溢液者11例,伴有乳头回缩或消失者5例,合并瘙痒者3例,单纯肿物者2例,乳头糜烂伴肿物者3例。38例患者合并有乳腺癌,其中合并导管内癌34例,合并浸润性导管癌4例,单纯Paget’s病10例。3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行全乳+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2例未手术,其中ER、PR阳性7例,HER-2阳性19例。结论:大多数乳腺Paget’s病伴有导管内癌或浸润性导管癌,有乳腺肿块的患者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的可能性更大,预后更差,且浸润性癌多伴有ER、PR阴性,HER-2阳性,预示预后较差,因而治疗应更为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Paget’s病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我国南北方306名女大中专生乳房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德全 吴鸿根 +2 位作者 周明 邓洪强 潘云 《江西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国南北方未婚青年女性乳房形态差异,为其乳房整形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对北方和南方306名在校女生的乳房形态进行测量。对锁乳线,胸乳线。乳房高度,乳房基底横径、乳头直径进行比较。结果 除锁乳线胸乳线外,其余指标均有非... 目的 探讨中国南北方未婚青年女性乳房形态差异,为其乳房整形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 对北方和南方306名在校女生的乳房形态进行测量。对锁乳线,胸乳线。乳房高度,乳房基底横径、乳头直径进行比较。结果 除锁乳线胸乳线外,其余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南北方青年女子乳头位置相同,北方女性乳房大于南方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方 北方 未婚青年女性 女大中专生 乳房形态
下载PDF
不同致密度乳腺腺体的表观弥散系数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淑淑 陈文辉 +2 位作者 韩志江 阮梅 单嫣娜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致密度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将50名(100侧乳腺)女性志愿者按腺体致密度分为致密型(40侧)、中间型(36侧)、脂肪型(24侧),分别在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行T2WI-TIRM、DWI检查,并对各期乳腺腺体的ADC值... 目的探讨不同致密度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与月经周期的关系。方法将50名(100侧乳腺)女性志愿者按腺体致密度分为致密型(40侧)、中间型(36侧)、脂肪型(24侧),分别在月经期、增殖期及分泌期行T2WI-TIRM、DWI检查,并对各期乳腺腺体的ADC值进行测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比较各月经周期中不同腺体类型的ADC值及同一腺体类型在不同月经周期ADC值的差异。结果月经期时致密型、中间型及脂肪型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8±0.07)×10-3 mm2/s、(2.09±0.09)×10-3 mm2/s、(1.90±0.35)×10-3 mm2/s;增殖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1.97±0.16)×10-3 mm2/s、(2.00±0.17)×10-3 mm2/s、(1.81±0.54)×10-3 mm2/s;分泌期时各类腺体的ADC值分别为(2.01±0.08)×10-3 mm2/s、(2.02±0.05)×10-3 mm2/s、(1.82±0.21)×10-3 mm2/s;各腺体类型在月经期ADC值与增殖期及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月经周期脂肪型腺体的ADC值与致密型及中间型腺体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进行乳腺DWI检查时应考虑腺体致密度及月经周期对乳腺的影响,尽量选择月经结束后1周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月经周期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下载PDF
0~4岁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蓬伟 周雅芮 +1 位作者 苏永红 于加海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71-71,7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0~4岁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单纯乳房早发育的0~4岁的女童作为试验组,并抽取100例发育正常的0~4岁的女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 目的探讨分析0~4岁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单纯乳房早发育的0~4岁的女童作为试验组,并抽取100例发育正常的0~4岁的女童作为对照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女童出现早乳房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居住靠近污染地区,经常使用塑料制品,怀孕期间经常上网,经常食用动物性、高蛋白及含有防腐材料的食品等都影响0~4岁女童的乳房发育。结论影响0~4岁女童乳房早发育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居住靠近污染地区、经常使用塑料制品,食用高蛋白及色素类食品、较少的给予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早发育 婴幼儿 女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间镂空式敷料在乳房整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萍 杨静 张赛圣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49-449,共1页
目前,乳房整形手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一种整形手术^[1]。但是在常规的乳房整形手术后,常常会出现因手术中压迫、塑性等引起乳头的血液运输障碍,进而出现缺血症状,影响术后乳头塑形,导致丧失原有的挺拔外形,影响美观^[2]。
关键词 乳房 整形 中间镂空式敷料
下载PDF
乳房下皱襞解剖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兵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6-277,共2页
关键词 乳房下皱襞 整形外科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耳穴贴压法配合中药治疗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伟元 邓丽莎 莫珊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法配合耳穴治疗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方法:对52例肝郁痰凝型PT女孩予疏肝法配合耳穴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龄变化(△BA)与生活年龄变化(△CA)之间的差异、以及比较预测身高的变化。结果... 目的:观察疏肝法配合耳穴治疗对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孩预测身高的影响。方法:对52例肝郁痰凝型PT女孩予疏肝法配合耳穴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比较治疗前后骨龄变化(△BA)与生活年龄变化(△CA)之间的差异、以及比较预测身高的变化。结果:患儿治疗后,骨龄差/年龄差(△BA/△CA)值从1.45±0.62下降为0.7±0.32(P<0.01),最终身高的预测值从153.7±3.7增加至157.5±3.8(P<0.01)。结论:疏肝法配合耳穴治疗能有效减慢PT女孩骨龄增长速度,提高预测身高,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性早熟 耳穴贴压法 逍遥散
下载PDF
双套管负压引流微创治疗乳腺脓肿27例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大柱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0期173-173,18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脓肿的新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及局麻下于乳腺脓肿最低处小切口切开脓肿置入自制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结果患者1~2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乳腺脓肿引流液开始转清,3~8dB超显示脓腔消失,5~12d拔管,平均(8.23...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脓肿的新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及局麻下于乳腺脓肿最低处小切口切开脓肿置入自制双套管持续药物灌洗、负压引流。结果患者1~2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乳腺脓肿引流液开始转清,3~8dB超显示脓腔消失,5~12d拔管,平均(8.23±3.12)d。结论此方法治疗乳腺脓肿创伤小、痛苦小、简便易行、恢复快且有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脓肿 双套管 负压引流
下载PDF
E-cadherin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晓艳 张蕾 +3 位作者 高冬玲 赵阿红 陶识博 陈妍琼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研究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5例乳腺正常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45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 目的研究E-cadherin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5例乳腺正常组织、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45例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15/15)、86.67%(13/15)、57.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乳腺癌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erbB-2阳性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ER、PR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E-cadherin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肿块大小、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c-erbB-2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CADHERIN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石 何君君 胡华新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 目的比较三种巨乳缩小术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巨乳缩小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行垂直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B组15例行乳房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缩小成形术,C组19例行横双蒂真皮帽乳房缩小成形术,观察3组患者的远期疗效,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伤口裂开、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乳晕感觉缺失、瘢痕增生概率均为25.0%略高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巨乳缩小术远期疗效相同,但无垂直切口的横双蒂瓣乳房缩小成形术术后无明显瘢痕组织,易被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乳缩小术 巨乳症
下载PDF
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苏 武文杰 +3 位作者 王德年 郭盼盼 李韶山 周进学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50... 目的观察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雌二醇、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泌乳素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托瑞米芬 消乳散结胶囊 男性乳房肥大症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亚军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房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在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房按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均干预5d。对比干预前、干预1d、2d、3d、5d时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干预5d时泌乳量。结果观察组干预1d、2d、3d、5d时乳房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5d时,观察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可减轻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乳房疼痛程度,增加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胀痛 低频脉冲治疗仪 乳房按摩 疼痛程度 泌乳量
下载PDF
局部麻醉下隆乳术应用解剖
19
作者 戴景兴 原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为局部麻醉下隆乳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6具成年女性的52例标本胸部进行解剖,观测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LCIN)和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的分支分布.结果: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穿出点横径依次递减,T2为(2.12±0.26)... 目的:为局部麻醉下隆乳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6具成年女性的52例标本胸部进行解剖,观测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LCIN)和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的分支分布.结果: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穿出点横径依次递减,T2为(2.12±0.26)mm,T6为(0.94±0.25)mm;穿出点至前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T2为(8.87±0.57)cm,T6为(10.17±0.83)cm;穿出点至腋前线距离亦逐渐增大,T2为(1.94±0.91)cm,T6为(1.06±0.18)cm.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在胸骨旁穿出点位置恒定.且肋间神经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乳房区的皮肤.结论:乳房的神经支配主要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和T2~6LCIN的乳房支及T2~6ACIN的乳房支.采用阻滞LCIN和ACIN完全可以满足隆乳术的镇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隆乳术 局部麻醉 肋间神经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家明 乔群 +2 位作者 张海林 孙宝东 闫迎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血管走行朝乳头方向集中。胸廓内动脉穿支中以第2肋间穿支为最粗大,胸外侧动脉分支中以乳头外上方分支为最粗大。乳腺主要血供来自深部穿支:上半部来自胸大肌表面的穿支较细小,下半部来自肋间隙的穿支较粗大。这些穿支血管垂直走向皮肤表面与皮肤层血管形成吻合。结论:(1)乳头乳晕的血供主要来自皮肤层,皮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的第2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起始部分支最为粗大;(2)来自深部乳腺的血供较少,为胸壁穿支的细小终末支;(3)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以内上或外上真皮蒂或真皮腺体蒂携带乳头乳晕较单纯腺体蒂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血管构筑 乳房缩小整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