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
1
作者 王宾 林志东 +3 位作者 王爱珠 文宠佩 王勇 严阳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 目的观察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腹直肌鞘血肿(RSH)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CT和/或超声证实Ⅲ型RSH并接受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患者资料,分析RSH影像学表现,记录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观察12个月随访期间病变复发状况。结果16例Ⅲ型RSH临床均表现为腹痛,部分伴膀胱刺激症状;其中8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活动性出血。共栓塞19支出血责任动脉,包括每例1支患侧或血肿较大侧腹壁下动脉及3例外伤侧髂内动脉主干各1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7.50%(14/16)。13例接受随访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置管引流治疗Ⅲ型RSH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 血肿 栓塞 治疗性 腹壁动脉 引流
下载PDF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潇 熊然 +2 位作者 李涛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具(3男2女),同一尸体右侧腹壁行大体解剖,熟悉入路周围的解剖结构,左侧应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模拟术中操作,显露骨盆环,进行解剖学观察,重点测量记录死亡冠血管相关解剖学参数。结果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的显露范围包括:耻骨联合至骶髂关节在内的真性骨盆环、髂骨翼、髋臼方形区和坐骨体内侧的髋臼后柱大部分。(2)根据对5具10侧骨盆的死亡冠统计分析发现,死亡冠的出现率为80%(8侧),直径为(2.1±1.9)mm,长为(4.7±0.5)cm,距离耻骨联合的距离为(4.9±0.4)cm。男女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能够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条件下,经腹膜外间隙对包括骶髂关节在内的大部分骨盆环结构进行显露。尤其方便显露结扎死亡冠,对髋臼后柱及髋臼内侧方形区的显露较传统入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切口 手术入路 髋臼骨折 死亡冠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吕衡发 李幼琼 +1 位作者 吴德昌 李富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了给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资料,对40具成人尸体的腹壁下动脉乃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腹壁下动脉在起始处,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和脐下1.0cm处,外径分別为2.8,2.2,2.0mm。腹壁下动脉平均长(起点—脐下1.0cm)为16.5cm,用... 为了给腹壁下动脉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解剖资料,对40具成人尸体的腹壁下动脉乃冠状动脉进行了观测。腹壁下动脉在起始处,与腹直肌外缘相交处和脐下1.0cm处,外径分別为2.8,2.2,2.0mm。腹壁下动脉平均长(起点—脐下1.0cm)为16.5cm,用于游离移植足以桥接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分支。本文讨论了腹壁下动脉在旁路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冠状动脉 旁路术
下载PDF
成人下腹壁厚度测量及其对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剑火 侯春林 魏春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6,410,共4页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下腹壁厚度,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其对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意义。方法应用B超连续测量l00例成人的下腹壁及其浅层和深层的厚度,膀胱的前后径、上下径及左右径,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测量点到脐部的距离,计... 目的了解正常成人下腹壁厚度,并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其对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意义。方法应用B超连续测量l00例成人的下腹壁及其浅层和深层的厚度,膀胱的前后径、上下径及左右径,并测量身高、体质量、测量点到脐部的距离,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膀胱容量,分析影响下腹壁厚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成人的下腹壁厚度(23.4±6.6)mm,95%可信区间为22.1~24.7mm,与下腹壁深层厚度、浅层厚度和BMI、体质量、测量点到脐部的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膀胱容量、膀胱的上下径和左右径呈负相关(P<0.05),而与性别、身高、年龄、膀胱的前后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用超声测量的成人下腹壁厚度为(23.4±6.6)mm,营养状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为根据指南针原理设计的排尿报警装置的可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对该装置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壁厚度 膀胱 超声 排尿报警装置
下载PDF
以旋髂深血管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腹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5
作者 洪志坚 曹文建 +1 位作者 邱大学 陈一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5-167,共3页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 在12具灌注红色乳胶和墨汁的成人尸体的显微解剖发现,旋髂深动脉的腹壁主要升支为腹前外侧壁层腹膜的主要营养血管。腹壁主要升支大多起于旋髂深动脉的腹股沟段,走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模肌之间,并向深面发支营养壁层腹膜。腹壁主要升支起始处动脉口径1.4±0.4mm,伴行静脉口径2.0±0.6mm,长为9.0±3.4cm。结果提示:以旅髂深动脉或腹壁主要升支为蒂可形成腹膜组织瓣,可局部转位或游离移植用于修复尿道、输尿管、肝外胆道和中等口径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瓣 旋髂深动脉 腹壁主要升支
下载PDF
腹壁浅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头颈部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敏 马士崟 +1 位作者 张凯 孟中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 目的探讨腹壁浅动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头颈修复中的意义。方法住10例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察并测量腹壁浅动、静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蒂长及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果腹壁浅动脉的出现率为90%(18侧),管径为(1.48±0.44)mm(0.85~2.43mm),蒂长为(4.8±1.18)cm(2.56~7.02mm),腹壁浅静脉恒定,管径为:(2.33±0.71)mm(1.46~4.05mm),蒂长为:(5.45±1.2)cm(4.03~8.42cm),当腹壁浅动脉缺如或管径细小、位置靠内侧时,外侧旋髂浅动脉上升支代偿性增粗。结论腹壁浅动脉皮瓣血供可靠,面积充足,供区损伤小,可选择性的应用于头颈部的多种软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浅动脉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头颈修复重建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赖伟强 陈楚群 +3 位作者 黄启治 缪海雄 邵晏清 钟锡鸿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490-492,共3页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评价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髋臼前柱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解剖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43.3%(P<0.05)。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视野显露充分,复位良好,有利于术后临床功能的更好恢复,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类型的首选入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骨折 腹直肌外侧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大鼠膈腹膜间皮通透性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柏春枝 王云祥 海力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6,共4页
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中国墨汁后,用电镜观察了大鼠膈腹膜间皮对示踪剂血细胞和碳颗粒的通透性。在膈腹膜隐窝区,示踪剂经三种途径通过膈腹膜间皮。(1)间皮孔的吸收作用:示踪剂由腹膜腔经间皮孔直接进入膈毛细淋巴管,或被成纤维细胞的... 腹膜腔内注射兔血液和中国墨汁后,用电镜观察了大鼠膈腹膜间皮对示踪剂血细胞和碳颗粒的通透性。在膈腹膜隐窝区,示踪剂经三种途径通过膈腹膜间皮。(1)间皮孔的吸收作用:示踪剂由腹膜腔经间皮孔直接进入膈毛细淋巴管,或被成纤维细胞的突起包绕。(2)间皮细胞的吞噬作用。(3)示踪剂通过间皮细胞间裂隙或细胞间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 通透性
下载PDF
即刻DIEP皮瓣移植在乳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中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颜蕴文 王本忠 +3 位作者 张敬杰 徐晓军 许骏 徐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IEP)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结果20例再造乳腺均成功,所有病例随访2~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 目的探讨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DIEP)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重建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结果20例再造乳腺均成功,所有病例随访2~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重建乳房外形丰满,与健侧对称性尚可,弹性良好,患者自我满意度高。结论即刻DIEP皮瓣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乳房重建,具有皮瓣血运良好、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达到腹壁塑形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一种理想术式之一。术后综合治疗不影响皮瓣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肌/移植 乳房成形术 外科皮瓣
下载PDF
高频超声与64层螺旋CT检测腹壁下动脉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瑞敏 朱月香 杨海江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8期2416-241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inferiore pigastfic artery,IEA)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高频超声检测的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检测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IEA)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腹壁下动脉(inferiore pigastfic artery,IEA)的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高频超声检测的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检测腹壁下动脉(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I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选取100例正常成人(20-69岁),对IEA进行MSCTA及高频超声检测。采用日本Toshiba公司(Aquilion64)螺旋CT机,选取主动脉弓为感兴趣区,注射对比剂同时对感兴趣区域CT值进行跟踪监测,重建容积数据,分析软件Vitrea,Version 4.0进行三维重组,包括三维容积再现(VR),探针技术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高频超声检测方法:应用高频分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检测正常人200条腹壁下动脉走行内径及各项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MSCTA成像表明:MSCTA对IEA全程主干及分支显示清晰,ITA内径由起始段至末端逐渐变细,左右侧IEA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显示:ITA内径由起始段至末端逐渐变细,Vmax、Vmin、逐渐变慢,形成逐渐下降的速度梯度,但RI、PI无明显变化。左右侧IEA各段内径、Vmax、Vmin、RI、PI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TA Vmax、Vmin较女性快,RI、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测IEA结构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有效方法。MSCT对完整清晰全程显示IEA主干及分支具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使用,显示率高,对于全面了解IEA的走行与血管质量具有更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动脉 移植术 螺旋CT
下载PDF
上海市区99例女性脐形态的观测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嬿娴 侯明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女性的脐外形,并测量其大小,总结出脐的大致类型。为临床脐整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量99例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脐的大小、外形。对脐外形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其受生育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脐的形状及脐的大... 目的:通过观察女性的脐外形,并测量其大小,总结出脐的大致类型。为临床脐整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量99例成年女性的身高、体重,脐的大小、外形。对脐外形进行观察和统计,对其受生育史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得到了脐的形状及脐的大小的均值,及各种形状在女性中分布情况。结论:一般脐主要由脐檐和脐皱折所形成的凹陷组成,通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T型、π型、卵圆型、垂直型及扭曲型。而水平型、乳突型和巨大型较少见。未育女性多为T型和垂直型。脐檐的平均大小为1.36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女性 解剖学 美学 形态学
下载PDF
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华彬 叶尔明 +2 位作者 莫军 孙东原 陈骥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67,369,共2页
目的 :探索腹壁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设计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 ,随访 1~ 6年 ,局部外形功能良好 ,无一例术后发生腹壁疝。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 ,血管解剖恒定 ,... 目的 :探索腹壁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设计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 ,随访 1~ 6年 ,局部外形功能良好 ,无一例术后发生腹壁疝。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 ,血管解剖恒定 ,切取容易 ,带蒂转移成功率高 ,宜修复中下腹部腹壁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筋膜瓣 腹壁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组织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衡发 李幼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87-288,共2页
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已用于冠脉旁路术。用组织学方法观测了10条腹壁下动脉,结果表明,腹壁下动脉壁的营养血管仅存在于外膜,未穿入中层。这一结果提示动脉中层营养完全来自管腔内血液渗透,说明用腹壁下动脉作游离移植不会使动脉壁发生缺... 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已用于冠脉旁路术。用组织学方法观测了10条腹壁下动脉,结果表明,腹壁下动脉壁的营养血管仅存在于外膜,未穿入中层。这一结果提示动脉中层营养完全来自管腔内血液渗透,说明用腹壁下动脉作游离移植不会使动脉壁发生缺血损伤,进一步证实腹壁下动脉游离移植适用于冠脉旁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 动脉 旁路术
下载PDF
人体腹膜壁层间皮细胞微绒毛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继承 俞寿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1-133,共3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冷冻复型技术对16例人体腹膜壁层间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腹膜间皮细胞表面均有微绒毛,但不同部位微绒毛的长短、疏密和排列的方式不同。有的绒毛具有一些特殊形态:(1) 鼓槌状微绒毛;(2) 分叉状微绒毛;(3)...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冷冻复型技术对16例人体腹膜壁层间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腹膜间皮细胞表面均有微绒毛,但不同部位微绒毛的长短、疏密和排列的方式不同。有的绒毛具有一些特殊形态:(1) 鼓槌状微绒毛;(2) 分叉状微绒毛;(3) 一根微绒毛主干上有多根次级微绒毛;(4) 微绒毛内含有吞饮小泡;(5) 微绒毛根部或其边缘有吞饮小泡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细胞 微绒毛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脐疗为主治疗妇科经腹手术后尿潴留23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彦 《河北中医》 2006年第6期433-433,共1页
关键词 敷脐 尿潴留
下载PDF
人体腹膜壁层间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继承 俞寿民 《科技通报》 1990年第4期237-240,共4页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冷冻断裂技术,对16例人体腹膜壁层间皮细胞作了研究,并作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膈腹膜间皮细胞可区分为立方形细胞和扁平形细胞;(2)在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有腹膜孔;(3)膈腹膜肌性部和中心腱部均有腹膜孔;(4)在腹膜...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冷冻断裂技术,对16例人体腹膜壁层间皮细胞作了研究,并作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膈腹膜间皮细胞可区分为立方形细胞和扁平形细胞;(2)在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有腹膜孔;(3)膈腹膜肌性部和中心腱部均有腹膜孔;(4)在腹膜孔附近,可见由静止型巨噬细胞组成的乳斑;(5)腹膜孔是腹膜腔内物质吸收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腹膜壁 层间皮 扫措电镜
下载PDF
腹壁带状瘤2例报告
17
作者 朱艳清 李笑笑 李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病例1患者女,27岁,于入院时3月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肿块,约7cm×5cm,活动度差,无触痛,与周闱组织界限不明,嘱其屏气后肿块仍叫显。患者两年前在外院行剖宫产术。
关键词 腹股沟区肿块 带状 腹壁 剖宫产术 活动度 患者
下载PDF
败丹黄液鼻腔灌洗对鼻窦炎术后鼻黏膜CD3、CD69的影响
18
作者 张春林 陈新野 +7 位作者 樊韵平 彭晓 洪海裕 廖伟 陈舒琳 冯韶燕 周泽君 林晓燕 《湖北中医杂志》 2010年第11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粘膜CD3、CD69的影响。方法对2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鼻腔灌注抽吸装置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 目的观察败丹黄配方颗粒鼻腔灌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FESS)术后的临床疗效及粘膜CD3、CD69的影响。方法对20例Ⅱ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手术后,采用鼻腔灌注抽吸装置进行鼻腔灌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败丹黄灌洗液,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病变组织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在术中及术后3月进行检测,观察鼻黏膜CD3、CD69水平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90.0%,对照组80.0%;治疗组治愈率60.0%,对照组50.0%。治疗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②鼻腔灌洗3个月后,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3+/CD69+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手术前后CD3+细胞、CD3+/CD69+细胞比例与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绝对值均偏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鼻腔灌洗对鼻窦炎围手术期治疗有积极意义,败丹黄灌洗液能提高鼻窦炎手术愈后疗效。②CD3、CD69能够反映患者鼻腔黏膜的炎症状态,患者术后术腔黏膜炎症长期存在,控制黏膜炎症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③手术后3月治疗组CD3+细胞比例下降,可能和败丹黄灌洗液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鼻腔灌洗 败丹黄灌洗液 流式细胞术 CD3 CD69
下载PDF
腹膜孔
19
作者 李继承 俞寿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78,共3页
1863年Von Recklinghausen在光镜下发现,腹膜表面衬有单层边界清晰的间皮细胞,相邻细胞连接处有小孔。他首先命名这些小孔为腹膜孔,并认为腹膜孔是一种腹膜游离面上小的开口,与腹膜下淋巴管相连接。Recklinghausen提出的腹膜孔的概念,... 1863年Von Recklinghausen在光镜下发现,腹膜表面衬有单层边界清晰的间皮细胞,相邻细胞连接处有小孔。他首先命名这些小孔为腹膜孔,并认为腹膜孔是一种腹膜游离面上小的开口,与腹膜下淋巴管相连接。Recklinghausen提出的腹膜孔的概念,被当时一些研究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不少学者对腹膜孔提出异议,认为腹膜表面被一层紧密连接的细胞所衬里,是完全封闭的,腹膜孔乃是附着子细胞表面或细胞边缘的银盐和浆液的沉淀物所形成的假象。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电镜对腹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其观察结果也不一致。Fukata对大鼠腹膜超微结构的观察,提出间皮细胞以桥粒相互连接,但细胞间并无腹膜孔。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Cotran认为跨间皮的转运,是以孔系统的被动扩散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孔 腹膜孔结构 腹膜孔开放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怀瑞 吴东方 +4 位作者 唐茂林 梅劲 戴开宇 胡斯旺 陈世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 目的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使用新鲜成人整尸标本10具,7具行改良的明胶-氧化铅造影,3具行聚乙烯醇-氧化铋全身动脉造影。血管造影标本先行螺旋CT扫描,应用Mimics进行3D可视化。扫描后10具尸体标本行应用解剖,经外科平面完整地截取腹前外侧壁皮肤及皮下组织并配合X线拍摄,利用Photoshop及Scion image研究DIEP有关数据。5具普通防腐固定的标本用以层次解剖,全程追踪DIEP及其源动脉。结果外径≥0.5 mm的DIEP每侧约6支,内侧穿支约占62%,外侧穿支约占38%。DIEP在腹前正中线两侧存在丰富的横行真性吻合支;脐下4 cm范围内或脐旁两侧,有较恒定的外径≥0.8 mm的穿支。结论腹壁下动脉内侧穿支为优势血管;DIEP皮瓣设计时首选近脐穿支;DIEP皮瓣具备切取跨越正中线横行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血管造影 3D可视化 数字解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