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李文峰 邓秋云 +1 位作者 熊伟 何斌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分析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FA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诊断结果分为FAI组(41例)和非FAI组(29例)。比较两组MR...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分析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FA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最终诊断结果分为FAI组(41例)和非FAI组(29例)。比较两组MRI检查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I检查参数对FAI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FAI组α角(AA)、1点钟方向髋臼前倾角(AV1)、后方髋臼区域角(PASA)大于非FAI组,偏心距(FHNO)短于非FA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影像检查参数联合指标对FAI诊断价值的敏感度为91.17%,特异度为86.25%,AUC为0.913。结论MRI影像检查对FAI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MRI检查,以提高FAI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定量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
2
作者 庄伟强 张亮 +2 位作者 吴竑鹏 谢文吉 陈晓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睡眠及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医院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同时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受,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睡眠障碍(POSD)及术后谵妄(POD)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PSQ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POSD发生率和POD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在老年THA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降低POSD、POD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并减轻了术后疼痛,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老年患者 髋关节置换术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术后谵妄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黄晓辰 彭鹏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内、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63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外侧入路组(31例)、内侧入路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6、12、24 h静息、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应激指标,术后24 h的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 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更短,镇痛泵按压次数更少;术后6、12、24 h两组患者静息、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皮质醇(Cor)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术后24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总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中,相较于外侧入路,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更有利于减轻疼痛刺激与术后应激反应,且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疼痛 应激
下载PDF
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的数字化解剖研究
4
作者 郑益钒 陈嘉楠 +4 位作者 裴璇 周唯 方志勋 程翼鹏 刘曦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面M、D、E和N,切割低位髋臼后壁区形成断面F、G、H、I和J。在断面上测量进钉角度和进钉长度。结果在断面M、D、E和N上距臼缘5.0mm的进钉点,男女螺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不应超过80°、70°、60°与50°,男女进钉长度分别不应超过40.0与35.0 mm。在断面F、G、H、I和J上,男女距臼缘5.0、10.0、20.0与30.0 mm的进钉角度应分别小于50°、60°、80°和90°。断面F至J中,男性进钉点螺钉长度应分别小于40.0、35.0、30.0、30.0与40.0 mm;女性应分别小于35.0、30.0、25.0、25.0与35.0 mm。结果在髋臼后柱壁不同进钉位点,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与长度以防螺钉误入髋关节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 后壁 数字化 解剖测量
下载PDF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5
作者 张翔亚 成国印 +2 位作者 张斌青 杨静 郭琼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月至2023.05月经临床确诊为RDHD的患者13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RDHD患者,男5例,女8例... 目的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2月至2023.05月经临床确诊为RDHD的患者13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RDHD患者,男5例,女8例,其中10例病人有3次的影像学检查,首次检查表现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股骨头外形及轮廓光整8例,MRI显示股骨近端及髋臼的骨髓水肿5例,其中2例出现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第2次检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8例,CT显示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溶解,关节间隙变窄4例;MRI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5例;第3次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大部分吸收破坏,8例合并髋臼骨质破坏。3例患者进行了2次影像学检查,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破坏进展迅速,最后股骨头及髋臼大部分骨质溶解吸收,髋关节半脱位。结论RDHD早期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股骨头关节面光整,中晚期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进行性骨质吸收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 临床特点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内侧与外侧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孙大贺 闫玉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神经阻滞情况、疼痛情况及炎症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9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持续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神经阻滞情况、疼痛情况及炎症应激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9例接受THA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行超声引导下FICB麻醉,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外侧入路组(39例)、内侧入路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观察48 h。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情况,术后24、48 h静息、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24 h炎症应激指标,术后24、48 h神经阻滞满意度。结果与外侧入路组比,内侧入路组患者导管再固定发生率降低,导管放置时间缩短,导管放置深度延长,术后48 h罗哌卡因用量减少;术后24、48 h两组患者静息、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均降低,且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升高,但内侧入路组均低于外侧入路;术后24、48 h内侧入路组股外侧皮神经满意度均高于外侧入路组(均P<0.05)。结论在THA中,相较于外侧入路,应用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持续FICB方案可减少罗哌卡因用量,置管更具优势,且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及疼痛,同时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髋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下载PDF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张璐 王漠 《临床研究》 2024年第8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TH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A组(n=42,采用CSEA)与GA组(n=42,采用GA),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在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TH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EA组(n=42,采用CSEA)与GA组(n=42,采用GA),对两组麻醉相关指标、认知功能、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较GA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药物用量少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SEA组MMSE评分高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30 min(T_(1))、缝合切口时(T_(2))、入麻醉苏醒室30 min(T_(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高于麻醉前(T_(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在T_(1)、T_(2)、T_(3)时刻的MAP、HR低于G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较GA组(26.19%)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应用于THA患者中,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伤,保持MAP、HR水平平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个体化定制3D打印导板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姗姗 牛俊巧 +3 位作者 王佳 李小娟 洪悦 王利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患有髋关节疾病且须行THA的患者,将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截骨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传统方法截骨患者纳入对照组(16例),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3D)打印的个性化截骨导板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6例患有髋关节疾病且须行THA的患者,将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截骨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传统方法截骨患者纳入对照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和术后HGB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8,t=6.447,t=5.175;P<0.05)。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修复效果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0,P<0.05);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89,x^(2)=5.400;P<0.05)。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的个体化导板有较高的截骨精确性和判定假体大小的准确性,用于THA手术中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三维(3D)打印 个性化导板 快速精确成型 辅助应用
下载PDF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平 邱玲 苏燕芬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829-2832,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采用Harris髋关节评估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该护理模式有利于优化髋关节功能,促进情绪控制,可降低疼痛感,提升睡眠质量、生活能力,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洪丽红 林秋凤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23-725,728,共4页
目的: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对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厦门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手术治疗,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从疼痛、功能、畸形情况、活动度4方面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状态,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HHS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可缩短OP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好转,缓解疼痛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阶段递进训练策略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骨折 睡眠质量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反重力跑台减重设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璐怡 郄淑燕 +3 位作者 李瑛琦 王丛笑 刘晓磊 刘文辉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反重力跑台减重设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 目的:探讨反重力跑台减重设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反重力跑台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巴塞尔(Barthel)指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Barthel指数、Harris评分明显升高,治疗后3个月明显高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Barthel指数)=2.970,t=3.234;t_(Harris评分)=3.433,t=2.0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t=2.327;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41,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0,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反重力跑台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运动功能,减轻疼痛感和慢性疼痛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重力跑台减重设备 髋关节置换术 运动功能 慢性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预警风险护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妹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7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析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应用预警风险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编序后以随机数表法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围手... 目的探析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应用预警风险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及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编序后以随机数表法原则分组,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后联合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警风险护理干预)。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方面对护理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FBG指标高于对照组,APTT以及D-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价量表(HHS)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警风险护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安全性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预警风险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功能恢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髋部骨折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13
作者 陈苗苗 刘叶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索并分析近20年髋部骨折护理领域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髋部骨折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获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有关髋部骨折护理研究的数据,同时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 目的探索并分析近20年髋部骨折护理领域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为国内髋部骨折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获取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有关髋部骨折护理研究的数据,同时使用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并采用可视化结果呈现。结果共1615篇文献纳入研究,近20年来有关髋部骨折护理发文量呈现波动递增趋势。美国和澳大利亚发文量位居众多国家前列,中国排名第5位;发文机构主要是高校科研机构。关键词聚类和突现分析直观展现研究热点和前沿集中在髋部骨折风险因素、研究群体老年女性、护理方法与医疗费用、居家长期康复护理预后等方面。结论通过热点和前沿提示,得出长期护理工作中护理、居家设备与预后恢复的关系,以及捆绑支付模式下资源与成本的关系,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者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护理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下载PDF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颈的解剖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振光 罗维富 +7 位作者 彭建强 余国荣 蔡林 窦忠新 陈秀清 张发惠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通过60侧解剖标本观测了供应大转子后部的应供来源.我们设计了以旋股内侧动脉深支或臀下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以修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已施行20例均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关键词 大转子 骨瓣 股骨头 解割
下载PDF
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数字技术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宋军 梅益彰 +4 位作者 吴增城 李明君 阮玉婷 李鉴轶 林荔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及手术模拟中的应用。方法采集1例髋臼骨折患者的骨盆CT图像,在Mimics 14.01软件上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Geomagic Studio 11.0软件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模拟,提出手术指导方案。术后三月... 目的探讨数字医学技术在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及手术模拟中的应用。方法采集1例髋臼骨折患者的骨盆CT图像,在Mimics 14.01软件上进行三维重建,并利用Geomagic Studio 11.0软件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的手术模拟,提出手术指导方案。术后三月再次采集患者骨盆CT图像,三维重建后与术前设计进行比较,评价应用数字技术开展复杂髋臼骨折的术前设计的效果。结果根据Tile分型:该病例为C2-3型。Mimics软件重建的骨盆三维模型可准确反映复杂性髋臼骨折的三维立体结构,利用Geomagic软件移动骨折碎片,进行骨折复位,并精确测量出相关的各项数据和进行内固定的放置设计。术后随访钢板与螺钉非常接近术前设计的位置。结论应用数字医学技术有助于直观地显示骨盆内部情况并明确分型,并能实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模拟等操作,实现复杂髋臼骨折的术前设计,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髋臼骨折 术前设计 手术模拟 数字医学技术
下载PDF
髂嵴前部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传毅 陈振光 +2 位作者 喻爱喜 张发惠 肖卫东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 :为合理应用带血管蒂髂嵴前部骨瓣转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供应髂嵴前部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髂嵴前部存在着丰富的血供 ,主要由... 目的 :为合理应用带血管蒂髂嵴前部骨瓣转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供应髂嵴前部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髂嵴前部存在着丰富的血供 ,主要由旋髂浅动脉 ,旋髂深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升支 ,臀上动脉深上支构成 ,其分支在髂嵴前缘相互吻合成网 ,每支血管各有特点 ,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合适血管蒂的髂嵴前部骨瓣行移位或移植术 ,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 骨瓣 移位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汪飞 邱麟 +2 位作者 佘国荣 沈思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共31例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而接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1例次中,术后诊断股骨头脱位4例次,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头位于髋臼外;无...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共31例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并发症而接受髋关节翻修术患者,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31例次中,术后诊断股骨头脱位4例次,X线平片表现为股骨头位于髋臼外;无菌性松动22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30mm的透亮带,其中,假体周围慢性肉芽肿性炎CT/MRI表现为骨质破坏并软组织肿块;感染4例次,X线表现为假体周围2~4mm的轮廓与假体形态不一致的透亮带,MRI表现为感染区软组织肿胀,见环形强化病灶;异位骨化1例次,X线表现为髋臼假体周围软组织大量骨化影。结论假体周围透亮带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松动最重要的X线表现,CT/MRI有助于区分无菌性松动中的假体慢性肉芽肿性炎、以鉴别感染性和无菌性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 松动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关节囊切开线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琪 张力成 +6 位作者 杨国敬 蔡春元 汤呈宣 余汝堂 杨新东 董缪武 朱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4-789,共6页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 目的研究髋后方关节囊的解剖特点及胶原纤维的分布差异,探讨能保留最佳力学强度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方法采用10个(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髋标本,男6个,女4个;年龄28~64岁。右侧10髋解剖出髋后方关节囊,将其划分为3区(Ⅰ~Ⅲ区)9部(ⅠA~C、ⅡD~F、ⅢG~I),测量髋后方关节囊各部厚度,观察坐股韧带走行。左侧10髋选取5髋对其较厚的Ⅰ区和Ⅱ区进行Masson染色观察和胶原纤维含量分析。采用自愿捐赠的冰冻新鲜尸体标本2髋与固定标本比较,设计最佳的切口线并临床应用。结果各部髋后方关节囊厚度分别为:ⅠA(2.30±0.40)、ⅠB(4.68±0.81)、ⅠC(2.83±0.69)、ⅡD(2.80±0.79)、ⅡE(4.22±1.33)、ⅡF(2.50±0.54)、ⅢG(1.57±0.40)、ⅢH(2.60±0.63)、ⅢI(1.31±0.28)mm,具有不均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G部和ⅢI部的平均厚度较ⅠB部和ⅡE部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薄弱的两部在Ⅲ区,坐股韧带主干经过较厚的ⅠB部和ⅡE部。Masson染色可见ⅠB和ⅡE部的绿色面积明显较Ⅰ、Ⅱ区其余4部大。各部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ⅠA20.34%±5.14%,ⅠB48.79%±12.67%,ⅠC19.87%±5.21%,ⅡD17.57%±3.56%,ⅡE46.76%±11.47%,ⅡF28.65%±15.79%;各部胶原含量亦具有不均一性(P<0.01),ⅠB部和ⅡE部与其余4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冰冻标本的厚度和坐股韧带分布特点经观察与固定标本无明显差别。在标本上设计并应用包括大部坐股韧带主干且连带部分臀小肌束的髋后方关节囊切开线。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扩大后路软组织修补虽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但术后脱位率仍未完全消除;优化关节囊切开线,保留最佳力学强度部分,使坐股韧带发挥其固有生物力学功能,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后方关节囊 坐股韧带 胶原纤维 全髋关节置换 应用解剖
下载PDF
MR动态增强扫描评估髋部骨髓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牛金亮 王峻 +2 位作者 冯敢生 孔祥泉 苏晋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观察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髋部不同部位骨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生理学意义。方法20例志愿者行髋部FLASH序列DCE-T1WI扫描,以双侧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感兴趣区(RO... 目的观察FLASH序列T1W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髋部不同部位骨髓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生理学意义。方法20例志愿者行髋部FLASH序列DCE-T1WI扫描,以双侧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感兴趣区(ROI),绘制百分比TIC。读取TIC首次峰值(fE_(max))、最高信号强度(E_(max)),比较不同部位ROI各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其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结果人体髋臼、干骺端及股骨头fE_(max)分别是(19.09±3.23、9.50±1.48、4.66±0.68)、E_(max)值分别是(25.30±3.64、19.27±1.38、10.31±1.20),三部位fE_(max)、E_(max)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3.96、235.96,P值均小于0.05)。结论FLASH序列DCE-T1WI可同时评估富血供红骨髓及乏血供黄骨髓微循环的血流灌注。股骨头低血流灌注可能是发生骨坏死的生理学易患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英琦 刘伟 +1 位作者 付小勇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为临床准确观测骶髂关节提供正确的放射解剖学依据。方法:2具成人男性(其中1具带有副骶髂关节)及1具女性干燥骨盆标本,在标记出(副)耳状面的边界和耳状面的范围后,以骶髂关节正位和斜位X线片进行投照,观测骶髂关节(副)耳状面的边... 目的:为临床准确观测骶髂关节提供正确的放射解剖学依据。方法:2具成人男性(其中1具带有副骶髂关节)及1具女性干燥骨盆标本,在标记出(副)耳状面的边界和耳状面的范围后,以骶髂关节正位和斜位X线片进行投照,观测骶髂关节(副)耳状面的边界和范围以及骶髂关节的前间隙和后间隙。结果:骶髂关节位于骶髂间隙的下2/3,耳状面的前边界和后边界分别构成骶髂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的下2/3。骶髂关节正位和斜位均可显示骶髂关节间隙及耳状面,但斜位片可更清晰地显示同侧上半部分的骶髂关节间隙和对侧的(副)耳状面。结论:耳状面走行、骨性凹凸以及副耳状面等因素的存在使得骶髂关节X线观测较为复杂。骶髂关节正位基本可以满足骶髂关节的检查的需要,而骶髂关节斜位更易观察(副)耳状面和部分骶髂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解剖学 耳状面 放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