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细胞因子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光荣 周小玉 +5 位作者 陆化 周建伟 李爱萍 徐卫 李建勇 汪承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了研究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中的生物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分析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造血因子的表达 ,以及氢化考的松对BM MSC表达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 ,体外传代培养的正常人、白... 为了研究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中的生物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分析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造血因子的表达 ,以及氢化考的松对BM MSC表达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 ,体外传代培养的正常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人BM MSC均能表达SCF ,Flt3 ligandTPO ,LIF ,IL 6和IL 11等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 ,但不表达G CSF ,GM CSF和IL 3。不同代数的BM MSC细胞 ,造血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同。BM MSC经氢化考的松作用 7- 2 1天后 ,可诱导G CSFmRNA表达 ,但不诱导GM CSF的表达 ,细胞在形态学上也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本组血液病病人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细胞因子 表达 生物作用 氢化考的松 白血病 淋巴瘤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体外造血(英文) 被引量:38
2
作者 郭子宽 唐佩弦 +4 位作者 刘晓丹 杨靖清 李秀森 陈小三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 ,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 ,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结果显示 :①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 ,表明MSCs可形成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体外造血微环境 ;②共培养 5周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 ,说明MSCs具有维系LTC IC的能力 ;③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体外培养 5周后约 1%悬浮细胞表达CD34,15 %细胞CD4 1a阳性 ,提示MSCs促进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下载PDF
趋化素样因子(CKLF1)对骨髓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韩文玲 芮珉 +5 位作者 张颖妹 陈英玉 钟英成 狄春辉 宋泉声 马大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 1(CKLF1)对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 MTT法,检测 CKLF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上清在液体培养基中,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集落... 目的 研究趋化素样因子 1(CKLF1)对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利用 MTT法,检测 CKLF1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上清在液体培养基中,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观察其对人低密度骨髓细胞集落形成的刺激作用。结果 COS-7细胞表达的 CKLF1能明显促进人和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并能促进人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与 GM-CSF有协同刺激作用。结论 CKLF1能促进人和小鼠骨髓造血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样因子1 造血干细胞 集落形成 骨髓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三七皂苷对人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小红 高瑞兰 +2 位作者 郑智茵 钱煦岱 徐卫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43-346,共4页
本文研究观察三七皂苷(PNS)对造血细胞促进凋亡相关蛋白(Daxx、Fas)和抑制凋亡的核转录因子(NFkB、c-Rel)表达的影响,探讨PNS促进造血细胞增殖,支持生长存活的作用机制。采用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PNS对人骨髓红系、粒系祖造血细胞(CFU-G... 本文研究观察三七皂苷(PNS)对造血细胞促进凋亡相关蛋白(Daxx、Fas)和抑制凋亡的核转录因子(NFkB、c-Rel)表达的影响,探讨PNS促进造血细胞增殖,支持生长存活的作用机制。采用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PNS对人骨髓红系、粒系祖造血细胞(CFU-GM、CFU-E)的增殖作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细胞的存活率,涂片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状况。同时,用PNS处理粒系HL-60、红系K562、巨核系CHRF-288和Meg-014种细胞株后,提取胞浆蛋白和核蛋白,Western免疫印迹观察Daxx、Fas、NFkB和c-Re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①PNS能够刺激人骨髓红系、粒系祖细胞和HL-60等4种细胞株增殖。②HL-60等4种株细胞经PNS和饥饿处理后,活性良好,镜下未观察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AnnexinⅤ分析也未见凋亡的阳性细胞。③Westernblot结果显示,经PNS处理的4株细胞Dax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3.3%-61·5%;HL-60细胞本身表达Fas蛋白低下,PNS处理后也无明显下降,而K562、CHRF-288和Meg-01细胞Fas蛋白表达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3.3%-71.4%。④NFkB、c-Rel蛋白除HL-60细胞对PNS诱导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加,分别提高了2.0-2.7倍和1.5-2.3倍。结论:PNS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抑制Daxx、Fas蛋白表达,而相应减少造血细胞的凋亡,同时也能通过上调NFkB、c-Rel转录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并阻止半胱天冬酶(caspase)连锁链的活化而抑制造血细胞凋亡,这为PNS应用于临床治疗凋亡过度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造血细胞 DAXX Fas NFKB C-REL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5
5
作者 舒晓春 刘君静 +1 位作者 朱丹华 庞天骄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通过在体外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实施干预诱导,探寻骨碎补总黄酮对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及不同浓度下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BMSCs进行鉴... 目的:通过在体外条件下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实施干预诱导,探寻骨碎补总黄酮对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及不同浓度下可能存在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对BMSCs进行鉴定,再通过设立含不同浓度骨碎补总黄酮条件培养基,分组对BMSCs进行干预,观察各组7d和14d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同时通过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用全骨髓贴壁法成功分离获得了均一稳定的BMSCs,各浓度骨碎补总黄酮作用BMSCs7d和14d后,诱导不同程度的ALP表达,经10-5g/L骨碎补总黄酮诱导,ALP染色及矿化结节染色均阳性。结论:低浓度骨碎补总黄酮能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其ALP生成量随着骨碎补总黄酮浓度的降低大致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被引量:24
6
作者 孙嫣 段芳龄 +4 位作者 陈香宇 孙艳 李玉龙 曾艳丽 王豪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特异性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骨髓标本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胸骨,年龄2~35岁,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分离人MSCs,并分别采用HGF、FGF4、HGF+FGF4以及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培养及特异性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的能力。方法 骨髓标本来源于健康志愿者的胸骨,年龄2~35岁,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077)分离人MSCs,并分别采用HGF、FGF4、HGF+FGF4以及无生长因子四种处理因素体外诱导第三代人MSC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MSCs的纯度,于诱导培养的0、7、14、21、28天时留取细胞检测CK18、AFP和白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糖原染色验证细胞功能。结果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的人MSCs纯度可达90%,采用HGF、FGF4及HGF+FGF4三种处理因素均可在体外诱导人MSCs特异分化为具有肝细胞样细胞表型和功能的细胞。结论 人MSCs能在体外扩增并定向诱导为肝细胞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分化 肝细胞样细胞 MSCS 淋巴细胞
下载PDF
3种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全 冯吉 +7 位作者 王军 熊吉 樊丽琳 胡辂 兰春慧 杨敏 孙文静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组(n=8)、肝动脉移植组(n=8)、尾静脉移植组(n=8)。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利用CM-DiI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通过3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术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布及数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结果通过3种途径移植MSCs到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4周后发现移植组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胆红素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减轻(P<0.05)。3种途径移植MSCs对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移植肝硬化模型大鼠,移植后4周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3种移植方法治疗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大鼠 移植途径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示踪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何秀华 李东良 +2 位作者 江军 程变巧 杨才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5、CD90),分别用BrdU、DAPI以及GFP 3种方法标记干细胞,DAPI和GFP标记率直接通...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标记和示踪方法,优化示踪技术。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5、CD90),分别用BrdU、DAPI以及GFP 3种方法标记干细胞,DAPI和GFP标记率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率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法鉴定,比较3种示踪技术的优缺点。结果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显示MSCs CD29、CD90表达阳性,CD34、CD45表达阴性。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终浓度10μmol/L BrdU标记48h、终浓度1μg/ml DAPI标记12h分别为其最佳标记浓度及时间。感染复数MOI=8时,GFP慢病毒感染MSCs 12h,感染率可达90%以上。结论 GFP基因转染是一种稳定、可靠、安全的标记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细胞 培养的 生物学标记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本斯 王凡 +2 位作者 邓力 羊惠君 李瑞祥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方法 ,分析其部分表型特点。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 ,测定生长曲线 ,形态学观察 ,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测...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方法 ,分析其部分表型特点。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传代扩增 ,测定生长曲线 ,形态学观察 ,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测定细胞表面抗原和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SCs属骨髓中单个核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MSCs在含 10 %小牛血清的L DMEM中生长性状相对稳定 ,1、 3、 5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一致 ,增殖速度快。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 ,均一表达CD4 4、CD5 4、纤维粘连蛋白 (Fibronectin ,FN)、Ⅰ型胶原 (CollagenⅠ )。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一种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MSCs的方法 ,MSCs稳定表达CD4 4、CD5 4、FN、Collagan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纯化 表型
下载PDF
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骨髓IL-6、IL-6受体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天舒 陈璐璐 +2 位作者 夏文芳 周慜 黎慧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骨髓细胞IL-6、IL-6受体以及gpl30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3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30只经腹手术去卵巢。分别于去卵巢后2,4,6,8,12周取去卵巢... 目的 观察大鼠去卵巢后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骨髓细胞IL-6、IL-6受体以及gpl30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 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30只作为假手术对照组,30只经腹手术去卵巢。分别于去卵巢后2,4,6,8,12周取去卵巢组和对照组各6只大鼠骨髓细胞作细胞培养和提取RNA。培养的第6天分别作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以胞核3个或3个以上以及TRAP(+)为破骨细胞标志,计数细胞数。骨髓细胞提取总RNA进行逆转录PCR。结果 术后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即多于对照组(P<0.05);第4-6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达高峰,明显多于2周(P<0.01);去卵巢后的8周,较峰值下降,直至12周去卵巢组破骨细胞形成数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破骨细胞的变化相对应,术后2周,骨髓细胞IL-6及IL-6R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第4周时,IL-6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保持至第6周,IL-6R表达则在第6周达最高;第8周,IL-6、IL-6R基因表达水平较峰值下降,但直至第12周仍高于对照组。去卵巢后全程未见gp130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骨髓干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明显增加,呈时间相关动态过程,第6周达高峰,这一过程与骨髓细胞IL-6、IL-6R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一致,提示去卵巢后骨髓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卵巢 骨髓 破骨细胞 白介素6受体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子宽 刘晓丹 +2 位作者 候春梅 李秀森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92,共2页
Recent report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one marrow cells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cell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in the bone marrow cell population. It is well kn... Recent report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bone marrow cells can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suggesting the existence of cells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capacity in the bone marrow cell population. It is well known tha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s well a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an be transplanted and therefore, alternative of them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was addressed whether marrow MSCs could be coaxed into neuron-specific antigen bearing cells and if so, whether 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possess the cytochemical features seen in neurons. The report here show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2-mercaptoethanol (2-ME) could induce some of the MSCs into neuron-like cells expressing neurofilament (NF)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 The neuron-like cells were alkaline phosphotase positive while the others MSCs were kept negative. Cells treated with 2-ME were positive for α-naphthylacetate esterase and glycogen and negative for acetylchonlinesterase, which were similar with the results seen in untreated cells. Furthermore, Nissel body was not observed in treated cells shown by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Therefore, it is likely that the cells described here seem not belong to the neuronal lineage. These findings, however, reveal that human MSCs could alter their committed fates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下载PDF
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柳东 王静凤 +3 位作者 张小哲 龙腾腾 王玉明 薛长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17-322,共6页
目的:探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建立IDA模型,用鱿鱼墨黑色素铁灌胃30d,观察其对IDA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 目的:探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大鼠造血调控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尾静脉定期放血建立IDA模型,用鱿鱼墨黑色素铁灌胃30d,观察其对IDA大鼠外周血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的影响;分别制备大鼠肺条件培养液(LCM)、脾条件培养液(SCM)和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PMΦCM),采用MTT法检测其对正常大鼠骨髓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单层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其对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和巨核系祖细胞(CFU-Meg)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检测IDA大鼠骨髓细胞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和血小板生成素(TPO)mRNA的表达。结果:鱿鱼墨黑色素铁能提高IDA大鼠RBC、Hb、HCT、MCV值,增加血清EPO含量;经鱿鱼墨黑色素铁体内诱导所制备的LCM、SCM条件培养液可促进正常大鼠骨髓细胞增殖,增加CFU-GM、CFU-E的集落形成;鱿鱼墨黑色素铁上调骨髓细胞GM-CSF和EPOR mRNA的表达。结论:鱿鱼墨黑色素铁可能诱导机体产生GM-CSF、EPO等造血细胞因子,促进粒单系、红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鱿鱼墨黑色素铁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 血小板生成素(TPO)
下载PDF
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及其对造血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芳 赵明峰 +4 位作者 朱海波 肖霞 徐新女 穆娟 李玉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本研究通过铁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观察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使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然后检验这一过程中造血细胞... 本研究通过铁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观察其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在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过程中,在培养液中添加枸橼酸铁铵(FAC),使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然后检验这一过程中造血细胞的凋亡水平、造血集落形成(CFU-E、CFU-GM、BFU-E和CFU-mix)和CD34+细胞的计数变化。再用去铁胺(DFO)祛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不同时间加入培养液中不同浓度FAC,骨髓造血细胞内可变铁池(LIP)水平升高,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含400μmol/L FAC的培养液中培养24小时时LIP水平达到最高。骨髓细胞造血功能检测表明,FAC组细胞凋亡比例(24.8±2.99%)较对照组(8.9±0.96%)显著升高(p(0.01);造血集落形成单位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4+细胞比例(0.39±0.07%)与对照组(0.91±0.12%)相比也显著降低(p(0.01)。这些损伤影响可以通过DFO的处理部分消除。结论: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铁能诱导骨髓单个核细胞铁过载,建立铁过载骨髓造血细胞模型,并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而这种损伤作用可以通过祛铁法减轻。本模型为深入研究铁过载对骨髓细胞造血功能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方法,并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的铁过载病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过载 骨髓细胞模型 造血功能 可变铁池
下载PDF
脂肪细胞分化机制与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革修 陈小宇 +1 位作者 祝爱珍 刘成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机制对促进某些疾病过程中造血恢复、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具有一定意义。脂肪细胞的形成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向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其终末分化两个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外基质通过WNT和RHO-family GTPase信号级联通路调节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成脂刺激因素通过PPARγ的表观遗传学途径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的终末分化,以及PPARγ和C/EBP的相互作用维持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分化 骨髓 造血微环境 信号途径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吉成 盛伟华 +4 位作者 李丽娥 童宁征 王红卫 郭瑃 王晓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造血支持功能。方法①采用静置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长期培养胎儿、儿童和成人的骨髓基质细胞。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细胞的表型。③将不同发育阶段的骨...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长期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造血支持功能。方法①采用静置贴壁细胞培养法,体外长期培养胎儿、儿童和成人的骨髓基质细胞。②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析细胞的表型。③将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并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结果①建立了成纤维肌样细胞系,可传至10代,维持6个月,同时还培养出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②儿童骨髓基质肌样细胞的染色特征为:波形纤维蛋白(viementin)呈阳性,第Ⅷ因子呈阴性;儿童骨髓基质细胞的表型为:CD33-、CD34-、CD38-和CDW90+;成人为:CD33-、CD34-、CD38+和CDW90+。③基质细胞能长期维持脐血中LTC-IC的生存。若加入IL-6、IL-3和SCF扩增体系,基质细胞对长期维持和扩增LTC-IC的效果更为明显(P〈0.01),较无基质细胞的对照组所形成的LTC-IC产率高2-4倍。结论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可长期培养,对脐血干细胞具有造血支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造血支持功能 生物学特性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宜分离和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吕铁伟 田杰 +1 位作者 朱静 刘官信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5-717,721,共4页
目的 :寻求适宜有效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nsechymalstemcell,MSCs)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条件 ,为MSCs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分离和纯化MSCs ,并用不同的接种密度、不同的血清浓... 目的 :寻求适宜有效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nsechymalstemcell,MSCs)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条件 ,为MSCs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分别用贴壁筛选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分离和纯化MSCs ,并用不同的接种密度、不同的血清浓度和不同的培养基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 ,绘制出细胞的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生长周期。结果 :细胞贴壁呈纤维状生长 ,以 2× 10 9的浓度接种 ,在含 10 %胎牛血清的DMEM /F12培养基中 ,37℃、5 %CO2 细胞培养箱中 ,细胞生长状况良好 ;细胞在培养的最初几天处于生长的潜伏期 ,而后呈指数级生长 ,随着时间的延伸 ,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 ;而流式细胞仪检测示细胞大多处于G0 G1期。结论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MSCs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 ,增殖速度快 ,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新灿 李胜军 +4 位作者 张晓毅 左亚东 朱翠玲 朱明军 李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HF患者2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2、3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心衰)标准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HF患者2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2、3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心衰)标准治疗;治疗1组给予心衰标准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2组给予心衰标准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3组给予心衰标准治疗+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参麦注射液。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治疗期间各组患者预后、再住院率、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0例死亡,治疗1、2组各有4例死亡,治疗3组有3例死亡;治疗1、2、3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8%、36%、24%比48%,P<0.05或P<0.01),治疗1、2、3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8%、86%、94%比76%,均P<0.05);3个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3个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同期明显改善,且以治疗3组改善更显著〔LVEF:0.477±0.099比0.396±0.098,FS:(30.0±5.1)%比(26.8±7.5)%,LVESD(mm):40.6±9.1比45.8±9.4,LVEDD(mm):44.9±9.8比52.8±10.1,BNP(ng/L):515±400比1875±400,均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心脏移植治疗RHF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心力衰竭 骨髓干细胞移植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超声微泡促腺病毒载体转染MDR1基因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佚 郭振华 +3 位作者 金先庆 郭玉霞 罗庆 王志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体外促进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加入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将分选的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A)、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B)、腺病毒...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造影剂在体外促进腺病毒载体介导的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并初步探讨其安全性。方法根据是否加入超声微泡造影剂和超声辐照将分选的兔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A)、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B)、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超声辐照组(C)、微泡造影剂+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组(D)、微泡造影剂+腺病毒MDR1基因转染+超声辐照组(E)。收集各组细胞,应用RT-PCR法、流式细胞技术等分别从基因、功能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检测外源性MDR1基因在骨髓单个核细胞内的功能性表达及安全性。结果收获高滴度的Ad5-MDR1腺病毒载体并成功制备腺病毒微泡造影剂;RT-PCR结果显示,除A组外其余4组在194bp处均观察到特异性MDR1电泳条带,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通过腺病毒载体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且E组MDR1电泳条带的光密度比值明显高于B、C、D组(P<0.05);柔红霉素排出实验证实外源性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有药物外排泵功能,且E组P-gp阳性率最高(P<0.05),而柔红霉素阳性率显著降低;一定强度的超声辐照及微泡造影剂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结论低频超声波击碎微泡造影剂,能促进以腺病毒为载体介导的外源性MDR1基因转染兔骨髓单个核细胞的效率,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基因 超声 微泡造影剂 基因治疗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肖英 汪海涛 +2 位作者 孟茜 Remi Quirion 郑文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无血清培养法从孕13~14 d的昆明小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获得NSCs,传至3代后,进行NGF处理,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荧...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无血清培养法从孕13~14 d的昆明小鼠大脑皮质分离培养获得NSCs,传至3代后,进行NGF处理,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MAP-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对MAP-2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同时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考察NGF对TrkA、Akt、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在研究NGF作用的信号转导通路时,预先给予各种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再进行NGF干预,通过MAP-2染色及Western blot考察NGF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信号通路。结果 NGF可以显著促使NSCs分化为神经元并可以促进TrkA、Akt和Erk的磷酸化,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各种通路抑制剂结果显示PI3K/Akt抑制剂可以阻断NGF对Akt的磷酸化作用,同时阻断了NGF对NSCs的促分化作用,MAPK抑制剂处理可以阻断NGF对Erk的磷酸化作用,但未见明显阻断NGF的促分化作用。结论 NGF可以促进NSCs分化为神经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分化 神经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SPIO、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加荣 杨柳 +4 位作者 戴刚 郭林 林肖 王凤玲 蔡长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13-2315,共3页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基因感染第3... 目的研究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双重标记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基因感染第3代猪BMSCs,并用SPIO标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双标记BMSCs,流式分析GFP转染效率,普鲁士蓝染色、透射电镜鉴定SPIO标记效率。MTT法检测标记BMSCs的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双标记BMSCs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GFP在基因转染1 d后开始表达,3 d明显增加,5 d达顶峰,以后稳定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显示SPIO标记的BMSCs内有大量蓝染铁颗粒,细胞标记率达95%以上,透射电镜下细胞质内及部分次级溶酶体内可见高电子密度含铁囊泡和细小颗粒。MTT法检测发现GFP和SPIO双标记、单纯GFP标记、SPIO标记BMSCs的增殖活力与未标记BMSCs相比无改变(P>0.05)。结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和SPIO可以有效地标记猪的BMSCs。双标记BMSCs的活性、增殖能力与未标记BMSCs相比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