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杓型”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活动和睡眠-觉醒昼夜节律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洁霞 周江宁 刘荣玉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6-46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的静息活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情况。方法对42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同时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和静息活动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和静息活动监测,动态血压监测24h,而静息活动监测... 目的研究不同血压节律的高血压患者的静息活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情况。方法对42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同时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和静息活动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和静息活动监测,动态血压监测24h,而静息活动监测48h。结果本次研究发现,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活动水平(L5)显著增高(P<0·05),睡眠效益(SE)显著下降(P<0·05),夜间觉醒点数(WB)显著增多(P<0·05),睡眠觉醒破碎指数(FI)显著增高(P<0·05)。结论与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静息活动、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发生了变化,即夜间活动增多,睡眠效益下降,夜间觉醒点数和睡眠节律破碎性增加,活动与睡眠可能是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静息-活动 睡眠-觉醒 血压昼夜节律 高血压患者 静息活动 非杓型 动态血压监测仪 夜间活动
下载PDF
次声刺激诱导大鼠延髓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FOS的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邢晓辉 王凌 +1 位作者 陈景藻 饶志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实验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暴露于8Hz,120dB的次声2h后,延髓F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延髓内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N... 实验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暴露于8Hz,120dB的次声2h后,延髓F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延髓内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N),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在抗FOS和抗TH的双重免疫染色切片上,见到大约50%的TH阳性神经元的胞核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阳性,主要分布在腹外侧网状核和孤束核内侧亚核,说明在延髓内脏带有半数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对次声刺激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刺激 基因表达 酪氨酸单氧化酶 儿茶酚胺能
下载PDF
脊髓NMDA受体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曼 孙娜 +1 位作者 刘晓华 杜剑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的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NMDA及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对心包内注射缓激肽(BK)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探讨脊髓水平的谷氨酸受体亚型-NMDA对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方法: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BK组(n=8)、BK+NMDA组(n=6)、BK+MK801组(n=6)及BK+MK801+NMDA组(n=6),观察大鼠心包内注射BK诱发的CMR及鞘内注射药物后CMR的变化,CMR以背斜方肌肌电(EMG)反应为观测指标。结果:心包内间隔40min重复4次注射BK诱发的CMR无明显改变(P>0.05);鞘内注射NMDA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49.86±8.54)%,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MK801后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减少到(96.22±2.31)%,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联合注射MK801和NMDA,EMG由基础对照的100%增加到(103.09±4.13)%,但注射前后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内注射BK诱发的CMR具有可靠的重复性,脊髓水平的NMDA受体参与了CMR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N-甲基-D-天门冬氨酸 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谷氨酸诱发的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保建 王志安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5-60,共6页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了L-精氨酸(L-arg)、N-硝基L-精氨酸(L-NNA)及SIN-1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发的CA1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旨在了解L-精氨酸:NO通路在谷氨酸诱发的海马放电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 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海马脑片上观察了L-精氨酸(L-arg)、N-硝基L-精氨酸(L-NNA)及SIN-1对谷氨酸(glutamate,Glu)诱发的CA1区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旨在了解L-精氨酸:NO通路在谷氨酸诱发的海马放电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如下:(1)用Gln(0.5mmol/L)灌流海马脑片1min,12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痛样放电;(2)预先用含Glu(0.5mmol/L)的人工脑脊液(ACSF)灌流脑片,继而应用L-arg(10mmol/L)灌流海马脑片2min,10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均明显降低;(3)预先用含Gln(0.5mmol/L)的ACSF灌流脑片,再用一氧化氮供体SIN-1(5mmol/L)灌流海马脑片1min,12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明显减少;(4)在预先用含Glu(0.5mmol/L)的ACSF灌流脑片基础上,应用L-NNA(0.15mmol/L)灌流脑片2min,12个放电单位放电频率均明显增加,并有一些神经元最终突然停止放电。综合上述结果,似可以认为,Glu与海马神经元上的NMDA受体结合后,不仅引发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而且激活L-arg:NO通路而生成NO,再通过负反馈机制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一氧化氮 海马脑片
下载PDF
L-NNA及NO供体对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丽明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0-328,共9页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静注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NO供体──硝普钠(SNP)和SIN-I对血压、心率和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L-arg:NO通路对动脉血压...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静注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NO供体──硝普钠(SNP)和SIN-I对血压、心率和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L-arg:NO通路对动脉血压调节的中枢作用部位。所得结果如下:(1)静注L-NNA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心率(HR)加快,11个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这些变化发生于给药后5min,持续时间达30min以上。(2)静注SNP后,MAP降低,HR加快,23个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降低,且有剂量依赖性。SNP作用发生快,持续时间短。为了排除脑缺血的影响,还特意向一侧颈动脉内注射相同剂量SNP,结果引起MAP轻度降低,而HR无明显改变,但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仍显著降低。(3)静注另一NO供体SIN-I后,MAP降低,11个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降低.与SNP的效应基本一致。以上结果提示,RVLM是L-arg:NO通路实现动脉血压调节的一个中枢作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外侧 头端区 一氧化氮 硝基左旋精氨酸
下载PDF
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L-NNA和SNP对大鼠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丽明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8-376,共9页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向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硝普钢(SNP)对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如下:... 在麻醉大鼠观察了向延髓腹外侧区微量注射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和硝普钢(SNP)对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旨在探讨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在动脉血压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如下:(1)向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VLM)注射L-NNA后,平均动脉压(MAP)升高,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增强;心率(HR)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MAP和RSNA的变化持续30min以上;此效应可被预先静注左旋精氨酸所逆转。(2)向RVLM微量注射SNP,MAP降低,RSNA减弱;但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向延髓腹外侧尾端区(CVLM)注射L-NNA,MAP降低,HR减慢,RSNA减弱。(4)向CVLM微量注射SNP,MAP升高,RSNA增强,而心率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中枢左旋精氨酸-NO通路对延髓腹外侧部的神经元活动有调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外侧区 血压 硝基左旋精氨酸 硝普钠
下载PDF
PGE2及其EP3受体在PAG脑区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牮 李佳睿 刘铜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炎性疼痛组PAG... 目的检测炎性疼痛大鼠PAG脑区PGE2浓度及EP3受体的表达。方法大鼠左后爪注射CFA诱导炎性疼痛模型,微量透析技术收集PAG脑区透析液,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透析液PGE2浓度,免疫组化结合抗体荧光标记观察EP3受体表达。结果炎性疼痛组PAG脑区透析液PGE2浓度较对照组高四倍,免疫组化见EP3受体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AG脑区PGE2及其EP3受体参与炎性疼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区 炎性疼痛
下载PDF
二氯乙酸对胎鼠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童小萍 姬艳丽 冀元棠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二氯乙酸 胎鼠 中脑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致畸性
下载PDF
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凤斌 唐可欣 +2 位作者 姜红心 管英俊 王亚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7-29,33,共4页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 (A组 )、雌二醇组 (B组 )和假手术对照组 (C组 )。A组和B组大鼠卵巢切除后 10天起 ,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0 .1ml/d、17 β雌二...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组 (A组 )、雌二醇组 (B组 )和假手术对照组 (C组 )。A组和B组大鼠卵巢切除后 10天起 ,分别皮下注射等渗盐水 0 .1ml/d、17 β雌二醇 2 0 μg/ (kg·d) ;C组只剖开腹膜 ,不切除卵巢。手术后 10天起 ,皮下注射等渗盐水0 .1ml/d。各组动物连续用药 6周后观察结果。 结果 :①血清雌二醇的浓度 :A组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B组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而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电镜观察 :A组延髓毛细血管有明显的损伤表现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断裂 ,血管内皮外基膜增厚 ,部分结构不完整 ;B组的毛细血管损伤明显减轻 ;C组延髓毛细血管形态正常。 结论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延髓毛细血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毛细血管 超微结构 卵巢去势
下载PDF
小鼠胚胎中脑区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立 彭超华 +1 位作者 梁鹏 戴冀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666-4669,共4页
目的:在已成功分离培养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上,体外分离培养鼠胚中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建立细胞培养平台。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7在武汉工业学院完成。①选取孕12~13d昆明小鼠1只,处... 目的:在已成功分离培养皮质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上,体外分离培养鼠胚中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并进行鉴定,为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建立细胞培养平台。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7在武汉工业学院完成。①选取孕12~13d昆明小鼠1只,处死后无菌条件下分离胚胎腹侧中脑,胰酶消化和机械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B27存在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扩增,机械分离法传代,观察细胞生长状况。②将传至第2代的神经球以20~30个/cm2接种于置有预先经左旋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加任何生长因子)诱导分化。③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传代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①孕12~13d的鼠胚中脑细胞体外培养36h后,可见2~5个细胞的团块;48h后有明显球状团块产生,胞间界限不很清楚,出现神经细胞球;培养6d后传代,少部分单细胞于传代2d后出现分裂相,随后渐形成细胞团及神经球,生长性状基本同原代。②将培养的神经细胞球转入有血清培养时,约1周球体可完全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神经球细胞表达巢蛋白,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染色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孕12~13d鼠胚胎腹侧中脑区存在神经干细胞,这些细胞在B27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存在的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成功的在体外培养和传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中脑 细胞培养 神经干细胞
下载PDF
耳针对兔急性实验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木丽仙 韩毅 周文琪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观察耳针对兔急性实验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于股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制作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针刺耳廓"胸肺区"(TPA),观察是否有降压作用,采用中枢双侧旁巨细胞外侧核(PGL)... 目的观察耳针对兔急性实验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机制.方法于股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制作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针刺耳廓"胸肺区"(TPA),观察是否有降压作用,采用中枢双侧旁巨细胞外侧核(PGL)微量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探讨其可能的中枢机制.结果(1)股静脉匀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可造成稳定的高血压状态;(2)双侧旁巨细胞外侧核内分别微量注射生理盐水(NS)、阿片受体阻断剂纳络酮(NAL),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无明显影响;(3)耳针TPA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具有显著的降压效应,mAP、mLVSP显著下降,HR有所下降.而PGL内微量注射纳络酮后耳针TPA能显著削弱耳针TPA引起的降压作用,使耳针后mAP、mLVSP及下降幅度显著减小,但不能完全阻断耳针TPA引起的降压作用.结论耳针兔耳廓"胸肺区"对急性实验性高血压具有降压效应,这种调整作用可能与包括PGL在内的头端延髓腹外侧区心血管中枢神经元内阿片肽的介导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高血压 耳针 耳廓“胸肺区” 旁巨细胞外侧核 内源性阿片肽 纳络酮
下载PDF
大鼠中央灰质Fos蛋白与甲啡肽的共存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晓平 周敬修 何莲芳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9-22,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福尔马林脚掌皮下注射和足三里穴电针后清醒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快速反应基因c-fos在含甲啡肽神经元中的表达。实验中看到福尔马林注射组和电针刺激组动物的PAG内均有Fos样免疫阳性反...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福尔马林脚掌皮下注射和足三里穴电针后清醒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快速反应基因c-fos在含甲啡肽神经元中的表达。实验中看到福尔马林注射组和电针刺激组动物的PAG内均有Fos样免疫阳性反应(FLI)标记神经元及FLI与甲啡肽样免疫阳性反应(MELI)双标记神经元,它们在PAG的腹侧腹外侧部分布较多,对照动物FLI标记神经元很少,共存现象极为少见。实验组与对照组神经无计数经统计处理差异非常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都能诱导PAG中含脑啡肽神经元内(c-fos的表达,提示伤害性刺激及针刺均可激活PAG的腹侧腹外侧部这一重要的中枢镇痛部位。神经元中FLI与MELI的并存提示PAG中Fos可能对前脑啡肽原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啡肽 快速反应 基因 中脑导水管周围 灰质
下载PDF
纳洛酮在延髓腹外侧加压区加强P物质引起的升压效应 被引量:3
13
作者 符史干 邓子夫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延髓腹外侧加压区(VSMp)的升压效应是否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方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人工呼吸,暴露延髓腹侧面,VSMp 敷贴SP等药物。结果:VSMp 敷贴SP可使血压呈剂量效应关系的...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延髓腹外侧加压区(VSMp)的升压效应是否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方法: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人工呼吸,暴露延髓腹侧面,VSMp 敷贴SP等药物。结果:VSMp 敷贴SP可使血压呈剂量效应关系的明显增高,但心率无明显变化;在VSMp 给纳洛酮进行预处理,可显著增强SP的升压效应;应用神经元细胞体兴奋剂L谷氨酸钠到VSMp 可使血压显著升高。结论:SP 在VSMp 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VSMp 对SP升压效应起拮抗作用,SP的升压效应可能是兴奋VS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腹外侧加压区 P物质 纳洛酮 血压
下载PDF
颈动脉注射17β-雌二醇对去缓冲神经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升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4,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 17β 雌二醇 (E2 )对雄性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 (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在切断双侧缓冲神经的麻醉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上 ,同步记录血压、心率和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颈动脉内注射E2 ( 10ng/kg) ,3 0... 本研究旨在观察 17β 雌二醇 (E2 )对雄性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 (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在切断双侧缓冲神经的麻醉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上 ,同步记录血压、心率和RVLM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颈动脉内注射E2 ( 10ng/kg) ,3 0个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单位中有 2 5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 14 4 6± 0 4 7降至 9 73± 0 3 3spikes/s (P <0 0 5 ) ,与此同时血压和心率无明显改变。E2 的抑制效应在 1min内起效 ,持续时间长于 5min。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 ( 5mg/kg)不能阻断E2 的抑制效应。预先给予一氧化氮 (NO)合酶阻断剂L NAME ( 2 7μg/kg)能明显阻断E2 的抑制效应。应用NO供体SIN 1( 0 5 μg/kg)可增强E2 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E2 可通过非基因组效应激活RVLM神经元的NOS而引发NO释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延髓腹外侧头端区 自发放电 一氧化氮 神经元 颈动脉注射 血压 心率
下载PDF
损毁中缝大核对大鼠胃酸排出量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林嵩 伍忍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本实验观察了损毁中缝大核对大鼠胃酸排出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实验表明:损毁中缝大核可增加胃酸排出量和血清胃泌素水平。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干可以消除这种作用,去除腹腔交感神经节及肠系膜上交感神经节只能部分减弱这种作用。
关键词 胃泌素 胃酸排出量 中缝大核
下载PDF
微量注射L-精氨酸及L-NMMA至延髓头端腹外侧区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大年 李鹏 《神经科学》 SCIE CAS 1997年第2期81-85,共5页
微量注射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至用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麻醉的雄性SD大鼠的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可引起血压(BP)和心率(HR)的快速明显下降.电刺激中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侧部(dPAG)诱发的防御性升压反应受到明显抑... 微量注射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至用乌拉坦和氯醛糖混合麻醉的雄性SD大鼠的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可引起血压(BP)和心率(HR)的快速明显下降.电刺激中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背侧部(dPAG)诱发的防御性升压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相反,微量注射NO合成抑制剂L-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至rVLM,则引起BP和HR的快速明显升高,电刺激dPAG诱发的防御性升压反应明显增强。结果提示,NO参与rVLM神经元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信息传递过程,并在其中起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延髓头端 腹外侧区 血压 心率 精氨酸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学文 章翔 张剑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 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探讨雌激素的量对帕金森病防治 效果的差异.方法:对成年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并分组,给 予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液的雌激素水平; 并应用立体定向技...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中脑黑 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探讨雌激素的量对帕金森病防治 效果的差异.方法:对成年雌性大鼠行卵巢切除术并分组,给 予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液的雌激素水平; 并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注射6 羟基多巴胺(6 OHDA)于大鼠中 脑黑质,30d后对中脑进行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 黑质TH阳性神经元进行标记、记数.结果:在给予不同剂量 雌激素的去卵巢大鼠各组间,达到生理剂量雌激素的大鼠中 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没有显著差别;而在生理剂量 以下的大鼠组与其他各组比较,中脑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 目明显减少(减少-87±6,P<0.01).结论:雌激素对雌性 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达到生理剂量 后没有明显的差异;低于生理剂量则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TH阳性神经元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内谷氨酸受体亚型对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晓华 韩曼 杜剑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8-512,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孤束核(NTS)内谷氨酸受体亚型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阐明NT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鹅膏蕈氨酸(IBO)组、谷氨酸组、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 目的:探讨大鼠孤束核(NTS)内谷氨酸受体亚型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影响,阐明NTS对心脏伤害性信息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鹅膏蕈氨酸(IBO)组、谷氨酸组、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亚胺马来酸(MK-801)组、α-甲基,4-羧基苯丙氨酸(MCPG)组、MCPG联合MK-801组和6,7-二硝基喹喔啉-2,3-二酮(DNQX)组;各组大鼠孤束核内分别微量注射13mmol·L-1 IBO100nL,100、200、500mmol·L-1谷氨酸100nL,NMDA受体拮抗剂40和60mmol·100-1 MK-801 100nL,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25和50mmol·L-1 MCPG 100nL,25mmol·L-1 MCPG 50nL联合40mmol·L-1MK-801 50nL,非NMDA受体拮抗剂20和50 mmol·L-1 DNQX 100nL;观察各组大鼠CMR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O组大鼠CMR减少(P<0.05);谷氨酸组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大鼠CMR不断增加(P<0.05);MK-801和MCPG组CMR均减少(P<0.05);MCPG联合MK-801组CMR减少(P<0.05);DNQX组CM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TS对心脏伤害性感受信息有易化调控作用,这种易化调节作用主要由NMDA和mGluRs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谷氨酸 谷氨酸受体亚型
下载PDF
猫延髓嘴侧腹外侧区微量注射内皮素-1对心血管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新良 何振成 +2 位作者 侯钢星 陈建国 富维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76-480,共5页
采用脑立体定向和脑内微量注射技术研究了猫延髓嘴侧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活动(RNA)的影响。结果表明: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 采用脑立体定向和脑内微量注射技术研究了猫延髓嘴侧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内皮素-1(ET-1),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活动(RNA)的影响。结果表明:rVLM内微量注射ET-1(2pmol,0.5μl),可显著升高平均动脉压、增加心率和增强肾交感神经活动,并存在量-效间的正相关关系。双侧颈部迷走神经切断后,不影响上述结果。静脉预先给与α-受体阻断剂(Regitine,5mg/kg),能显著抑制ET-1的上述升压作用。放射免疫观察到,rVLM内微量注射ET-1后,血浆精氨酸升压素(AVP)含量显著升高,其变化与血压变化呈显著一致。以上结果提示,(1)rVLM内ET-1参与心血管活动的中枢调节,并显示有部位特异性;(2)该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改变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实现,而与迷走神经活动无关;(3)rVLM内ET-1还可能激动下丘脑室旁核及视上核的升压素能神经元,从而参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延髓嘴 侧腹外侧区 心血管
下载PDF
延髓中缝核5-羟色胺对清醒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荣 周吕 《生理科学》 CSCD 1989年第6期15-21,共7页
本工作采用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的运动,观察向清醒大鼠延髓中缝核注射1微升生理盐水中含6.25μg、12.5μg和25μg三种不同剂量的5-羟色胺(5HT)以及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或延髓中缝核注射5,6-双羟色胺(5,6DHT)以减少内源性5HT对胃... 本工作采用应力传感器记录胃窦的运动,观察向清醒大鼠延髓中缝核注射1微升生理盐水中含6.25μg、12.5μg和25μg三种不同剂量的5-羟色胺(5HT)以及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或延髓中缝核注射5,6-双羟色胺(5,6DHT)以减少内源性5HT对胃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25μg 5HT有兴奋胃窦运动的趋势,12.5μg和25μg 5HT使胃窦收缩活动加强。将上述三种剂量的5HT注入外周静脉均不影响胃的运动。腹腔注射pCPA后第四天和延髓中缝核注射5,6DHT后第五天,抑制大鼠胃运动。此时,颈髓、延髓、中桥脑、间脑5HT含量均明显下降。提示延髓中缝核5HT参与胃运动的中枢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中缝核 胃运动 5-羟色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