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ApoEε4等位基因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华静 徐鹏 +2 位作者 王坚苗 夏星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CdSe为核心的量子点与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ApoEε4-PT7-PL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荧光材料量子点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确定基因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CdSe为核心的量子点与ApoEε4基因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反应合成探针,对ApoEε4-PT7-PL质粒和正常人标本进行Southern blot检测,并与地高辛标记方法作相应比较。结果量子点与地高辛标记显影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量子点在Southern blot检测成像中表现出优良特性,可望替代传统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ApoEε4等位基因 寡核苷酸探针 Southern印迹法
下载PDF
ESAT-6刺激结核患者CD4^+ 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IFN-γ mRNA差异表达及信号通路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焰 王晓玮 +1 位作者 程筱雯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27-1732,共6页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γ-干扰素(IFN-γ)mRNA进行检测,并对mRNA在刺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例初诊结核患者外周静脉血各10 ml... 目的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刺激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前后释放γ-干扰素(IFN-γ)mRNA进行检测,并对mRNA在刺激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3例初诊结核患者外周静脉血各1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SAT-6刺激PBMC,6 h后磁珠法分选CD4^+T淋巴细胞,提取细胞总RNA,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检测刺激前后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分析对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功能分类,KEGG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ESAT-6刺激后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2 297条,相对高表达的mRNA有1 071条,相对低表达的mRNA有1 226条(>2倍变化且P<0.05)。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RNA参与了17条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5条信号通路与结核释放IFN-γ关系密切。结论 ESAT-6刺激后的CD4^+T淋巴细胞有大量mRNA发生差异表达,其在多个与结核释放IFN-γ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 Γ-干扰素 基因芯片 信号通路 结核
下载PDF
利用双杂交系统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常宏 徐东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78-380,F0002,共4页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为GPR30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GPR30,与人卵巢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菌AH109,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利用哺乳... 目的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为GPR30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GPR30,与人卵巢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菌AH109,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利用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验证GPR30与候选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从人卵巢cDNA文库中筛选出4个与GPR30结合的蛋白基因,分别是小G蛋白Rab8a、Rab40a、NM23-H2和TACC3。其中,小G蛋白Rab8a、Rab40a与GPR30的相互作用在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中得到验证。结论小G蛋白Rab8a和Rab40a可能参与了GPR30细胞内转运或与GPR30参与的信号转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雌激素 双杂交系统技术 卵巢
下载PDF
人肠三叶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鉴定
4
作者 王林 孙勇 +4 位作者 王臻 张勇 吴炜 吕尚军 彭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7-959,共3页
目的构建人肠三叶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验证其自激活作用。方法以pET32a-hIT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TF成熟肽cDNA片段,SalI和EcoRⅤ双酶切后连接到pENTR3c载体,通过λ噬菌体臂同源重组反应(LR重组反应)将hITF片段连接到酵母双杂交诱... 目的构建人肠三叶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验证其自激活作用。方法以pET32a-hITF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TF成熟肽cDNA片段,SalI和EcoRⅤ双酶切后连接到pENTR3c载体,通过λ噬菌体臂同源重组反应(LR重组反应)将hITF片段连接到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DEST32,获得诱饵质粒pDEST32-hITF,测序后与酵母双杂交空质粒pDEST22共转化到酵母菌株Mav203,经营养缺陷培养基筛选后,观察在含不同浓度3-氨基三唑(3AT)的营养缺陷培养基中pDEST32-hITF的自激活作用。结果成功克隆hITF基因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DEST32-hITF,其与酵母双杂交空载体pDEST22共转化到酵母菌株Mav203后,可在3AT浓度为0、10、25mmol/L的营养缺陷培养基上生长,而在3AT浓度为50、75、100mmol/L的营养缺陷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结论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经验证50mmol/L及以上浓度的3AT营养缺陷培养基可以抑制其自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三叶因子 双杂交系统技术 自激活作用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潜在致病肺炎衣原体蛋白Cpn01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
5
作者 贾晓晖 田颖新 +2 位作者 田敏 韩小东 贾天军 《神经药理学报》 2012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构建Cpn01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获得Cpn0147基因片段,克隆入pGBKT7载体,鉴定构建是否成功,确定构建成功... 目的:构建Cpn01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获得Cpn0147基因片段,克隆入pGBKT7载体,鉴定构建是否成功,确定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载体pGBKT7-Cpn0147转入AH109及Y187酵母中,进行诱饵载体的毒性及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Cpn0147诱饵载体构建成功,且该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对两种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结论:诱饵载体pGBKT7-Cpn0147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为进一步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衣原体 包涵体膜蛋白 酵母双杂交 诱饵载体 自激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