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鉴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赖卓胜 韩宇晶 +2 位作者 刘思德 王亚东 姜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4-937,共4页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传代至 70代进行细胞鉴定 ,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 ,并与... 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人LST组织进行肿瘤细胞建株及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 ,传代至 70代进行细胞鉴定 ,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染色体分析和免疫组化分析等 ,并与非LST细胞作对比。结果 LST细胞为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 ,多形性上皮细胞占大多数 ,其有近似肿瘤细胞的生长特性 ,群体倍增时间为 36h ;染色体数量为 4 2~6 6 ,85 %在三倍体范围内 ,并具有异常染色体核型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ESA、CK2 0均呈阳性 ;超微结构具肿瘤细胞样表现和特征。结论 成功建立了 1个LST细胞株 ,并命名为LST R1细胞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LS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发育型肿瘤 大肠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组织化学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北京等我国四个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和VP7型别的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袁丽娟 钱渊 +10 位作者 刘军 张又 熊朝晖 关德华 刘长清 邓琳菲 郭玉茹 谢若男 张振华 赵慧欣 王之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6-144,共9页
收集了北京、邢台、长春、汕头四个地区1991年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550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334例,阳性率为60.7%。用32P标记的各型特异性VP4和VP7基因cDN... 收集了北京、邢台、长春、汕头四个地区1991年秋冬季节婴幼儿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共550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到A组轮状病毒334例,阳性率为60.7%。用32P标记的各型特异性VP4和VP7基因cDNA探针,通过改进的Northern印迹杂交方法,确定了其中250例阳性标本的VP4、VP7型别。结果表明我国上述地区1991年秋冬季流行的轮状病毒的主要型别为VP41A、VP71型(66.4%)和VP41B、VP72型(29.2%),VP41A、VP73型标本仅在北京地区发现。各种型别毒株之间的混合感染占2.8%。本研究首次报告了北京及我国部分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VP4、VP7型别及其组合,为我国轮状病毒感染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婴幼儿 腹泻 分型
下载PDF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36
3
作者 钱渊 袁丽娟 +4 位作者 熊朝晖 张又 刘军 关德华 王之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钱渊,袁丽娟,熊朝晖,张又,刘军,关德华,王之梁(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套式PCRA组轮状病毒是严重婴幼儿... 在我国腹泻患儿中发现G9型轮状病毒感染钱渊,袁丽娟,熊朝晖,张又,刘军,关德华,王之梁(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套式PCRA组轮状病毒是严重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的病毒病原[1],在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婴幼儿腹泻
下载PDF
我国G9型轮状病毒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国华 靖宇 钱渊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76-381,共6页
我国G9型轮状病毒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李国华靖宇钱渊(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序列分析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 我国G9型轮状病毒VP7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李国华靖宇钱渊(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市感染与免疫中心实验室,北京100020)关键词轮状病毒,VP7,序列分析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的最重要病原,也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轮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VP7 序列分析 编码基因
下载PDF
上海市人群Echo30病毒性脑膜炎隐性感染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洁 赵雅男 姜庆五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1-124,共4页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 为了了解上海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Echo30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及IgG抗体阳性率分布。采集上海市412份不同年龄组人群血清,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Echo30IgG抗体。发现受检普通人群血清中Echo30IgG抗体阳性率为25.8%。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中未见抗体阳性者,15岁以下儿童抗体阳性率较低(10%~16.7%),15岁以上人群抗体阳性率水平明显升高(45.0%~46.7%)。孕妇与普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上海市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者,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保护,15岁以下儿童为Echo30感染及发病的高危人群,母体传递给婴幼儿的抗体水平较低,不能为婴幼儿提供先天性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30型(Echo30) 无菌性脑膜炎 肠道病毒 隐性感染
下载PDF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ECHO11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桂艳 许文波 +5 位作者 纪峰 张勇 王海岩 李岩 严冬梅 徐爱强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30,共9页
该文首次分析了我国ECHO11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1999~2004年,ECHO11病毒是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优势毒株,2003年从山东省482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到11株ECHO11病毒,其中相关的10例病例分布跨越山东省大部分... 该文首次分析了我国ECHO11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1999~2004年,ECHO11病毒是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优势毒株,2003年从山东省482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到11株ECHO11病毒,其中相关的10例病例分布跨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但发病日期集中在7月和12月。该研究试图通过对VP1编码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为探讨ECHO11病毒与AFP之间的病因关系提供线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1株ECHO11毒株都位于同一传播链,核苷酸同源性为97.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其中7月和12月的分离株之间相层8~9个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一致。这说明山东省2003年7月和12月分别发生了ECHO11病毒流行,但这些毒株与AFP的病因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11株病毒组成了A基因型中的一个新亚型,在进化树上单独呈密切相关的一簇,与同基因型内的其它亚型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2%~84.7%,氨基酸同源性为94.8%~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ECHO11病毒 基因特征
下载PDF
EV71型病毒驯化与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窦建琳 安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2,共4页
手足口病好发于幼儿,通常是自限性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但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易于出现伴有神经症状的严重病例。EV71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从而妨碍了疫苗的研发。建立良好的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 手足口病好发于幼儿,通常是自限性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但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易于出现伴有神经症状的严重病例。EV71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从而妨碍了疫苗的研发。建立良好的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发病机制,而建立动物模型的关键是通过病毒驯化获得EV71的神经细胞适应毒株。本文简要综述EV71的病毒驯化及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病毒 病毒驯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PCR方法用于我国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方肇寅 晋圣瑾 +2 位作者 秦树民 赵宪法 吴狄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6-321,共6页
A组轮病毒(RV)是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当RV感染时,组成病毒外壳的两个蛋白VP7和VP4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本文采用套式PCR方法对我国河北、河南1989-1990年141份RV阳性便样进行了... A组轮病毒(RV)是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当RV感染时,组成病毒外壳的两个蛋白VP7和VP4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本文采用套式PCR方法对我国河北、河南1989-1990年141份RV阳性便样进行了分型研究。便样悬液中的病毒经硫氰酸胍裂解,玻璃珠吸附、洗脱,提取RNA。分别选择编码VP7和VP4基因的高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先经逆转录cDNAPCR一次放大后,再分别选择基因内不同血清型的特征序列设计一组分型引物,与另一端的保守序列引物配对,经PCR二次放大,从放大产物的特征分子量大小,区别RV样品的不同血清型。结果表明,河北、河南两省流行的RV以(G1、P1)型为主,其次为(G2、P2)型,个别为(C3、P1)型和(G4、P1)型,未发现其它P型毒株。G型PCR分型与McAbELA分型结果比较,符合率为97.7%。毒株G型和P型的关系与文献报道的一些规律相比,符合率为97.1%。个别毒株型别特殊,与RNAPAGE结果亦不能对应,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结果对研制轮状病毒疫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侵袭基因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程伯鲲 徐建国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比较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Entero-SLTs-ProducingandInvasiveEscherichiacol-i,ESI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侵袭基因,阐明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 目的比较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Entero-SLTs-ProducingandInvasiveEscherichiacol-i,ESIEC)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侵袭基因,阐明它们之间的异同。方法使用质粒酶切图谱分析,侵袭性基因ipaB、i-paC、ipaD的PCR和Southernblot杂交实验,以及利用EIEC8401菌株的侵袭性大质粒酶切产物作为探针与ESIEC大质粒进行Southernblot杂交等方法。结果发现ESIEC菌株不具有EIEC、志贺氏菌所特有的ipaB、ipaC、ipaD基因;ESIEC菌株质粒与EIEC、志贺氏菌质粒同源性很小。结论ESIEC菌株编码侵袭力的基因与EIEC及志贺氏菌的侵袭基因是完全不同的,证明对ESIEC的分类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IEC 侵袭基因 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样毒素
下载PDF
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赛晓勇 张治英 +1 位作者 徐德忠 闫永平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 对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现状作评价 ,希望对血防工作有所启示。方法 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传统的钉螺监测方法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比较 ,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结果 ... 目的 对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应用现状作评价 ,希望对血防工作有所启示。方法 将卫星遥感技术与传统的钉螺监测方法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比较 ,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的应用现状。结果 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应用主要分为 4个方面 :(1)确定钉螺的可能孳生地 ;(2 )预测血吸虫病潜在的疫区 ;(3)预测钉螺的相应变化 ;(4 )识别影响钉螺分布的危险因素。结论 卫星遥感技术在钉螺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环境监测 钉螺 血吸虫 日本
下载PDF
用cDNA:RNA斑点杂交法检测肠道病毒R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茜 汪美先 章同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用Biotin标记的Coxsackie B3病毒cDNA为探针,以25种肠道病毒标准毒株为检测病毒,建立了检测肠道病毒基因RNA的斑点杂交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为50~80TCID_(50)斑点,操作较简便,试剂稳定安全、可长期保存。所使用的pCB Ⅲ/35.51对肠... 用Biotin标记的Coxsackie B3病毒cDNA为探针,以25种肠道病毒标准毒株为检测病毒,建立了检测肠道病毒基因RNA的斑点杂交方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为50~80TCID_(50)斑点,操作较简便,试剂稳定安全、可长期保存。所使用的pCB Ⅲ/35.51对肠道病毒有很广的杂交谱;pCBⅢ/29在严格条件下,仅与Coxsackie B3病毒RNA反应。因此,这些探针所具有的杂交特性很适合作为临床标本中肠道病毒的检测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 肠道病毒 斑点杂交
下载PDF
PCR制备地高辛素标记的探针检测轮状病毒核酸 被引量:2
12
作者 卓礼梅 徐帆 +1 位作者 陈火胜 严泳楷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5年第1期22-27,共6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制备了轮状病毒第9基因部分片段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DNA-RNA斑点杂交表明该探针具有轮状病毒A组的特异性,可检出10pgHRV-RNA。实验中选择了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点膜和粪便...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制备了轮状病毒第9基因部分片段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DNA-RNA斑点杂交表明该探针具有轮状病毒A组的特异性,可检出10pgHRV-RNA。实验中选择了粪便标本提取核酸后点膜和粪便上清直接点膜进行斑点杂交,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同时将斑点杂交法与PAGE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用PCR技术直接制备地高辛索标记的cDNA探针具有方便、快速、标记率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地高辛素标记 斑点杂交 轮状病毒
下载PDF
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因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伯鲲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9-61,64,共4页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毒力因子 定居因子 毒素
下载PDF
克山病患者心肌中肠道病毒抗原VP1及其基因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延文 杨英珍 +4 位作者 牛存龙 JFMosnier TBourlet BPozzetto ZhangHongyi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肠道病毒感染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克山病患者心肌组织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与其他疾病进行对比。结果 在 11例克山病患者中发现 9例病毒结构蛋白VP1阳性 ,其中 8例同时检测到病毒RN... 目的 进一步探讨肠道病毒感染与克山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克山病患者心肌组织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与其他疾病进行对比。结果 在 11例克山病患者中发现 9例病毒结构蛋白VP1阳性 ,其中 8例同时检测到病毒RNA ;而 8例缺血性心肌病仅 3例VP1阳性 ,其中 2例RNA也阳性。 3例死于其他疾病患者未发现肠道病毒。结论 克山病患者心肌组织中不仅存在肠道病毒基因RNA ,而且也有其表达的结构蛋白VP1,提示肠道病毒感染可能为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病毒 克山病 VP1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在中国和北美的年度流行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家新 潘南胜 龚镇奎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A组轮状病毒每年在北美的流行显示出从南(墨西哥)向北,再由西向东逐步传播的模式。而该组病毒在中国大陆的流行高峰期每年大体上都在10~12月,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没有明显区别。但若将中国与邻近的东南亚及日本综合在一起... A组轮状病毒每年在北美的流行显示出从南(墨西哥)向北,再由西向东逐步传播的模式。而该组病毒在中国大陆的流行高峰期每年大体上都在10~12月,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没有明显区别。但若将中国与邻近的东南亚及日本综合在一起考虑,则轮伏病毒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年度流行模式与北美仍存在某些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流行模式 季节性
下载PDF
各型肝炎患者中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马秀敏 阿曼古丽.牙生 +2 位作者 肖琳 王晓岚 许晏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各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18 例不同型别的肝炎病人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218 例不同肝炎病人中共检出72 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33.0%,不同民族、性别间TTV-DNA 阳...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各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18 例不同型别的肝炎病人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218 例不同肝炎病人中共检出72 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33.0%,不同民族、性别间TT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排除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53.9%,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2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5)。结论:各型肝炎患者中存在TTV感染,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肝炎病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原因不明肝炎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传播病毒 肝炎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湖北省1989~1992年A组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7
作者 潘南胜 严家新 黄鹤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4年第4期6-7,5,共3页
对1989~1992年在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CAT试剂盒和核酸电泳(PAGE)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共检出7种电泳型、3种血清型的... 对1989~1992年在湖北省内收集的249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CAT试剂盒和核酸电泳(PAGE)等3种方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这3种方法各有优点,可基本满足临床检测的需要。共检出7种电泳型、3种血清型的A组轮状病毒,表明近年来该病毒在我省的流行与80年代初相似,仍以血清1型占优势,但有多种电泳型和血清型同时或交替流行。该类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和易变性增加了预防和控制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电泳型 血清型
下载PDF
B组轮状病毒的新成员——大鼠新轮状病毒
18
作者 贾锐胜 魏强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 1992年第2期46-49,共4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许多种幼龄动物发生非菌性腹泻(non—bacterial diarrhea)的主要病原之一。如人、绵羊、山羊、小鼠、羊、羚羊、幼驹、鹿、犊牛、兔、猴、猪、犬、鸡、火鸡、鸭、豚鼠等都有关于RV病原的报道。典型RV的基...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导致许多种幼龄动物发生非菌性腹泻(non—bacterial diarrhea)的主要病原之一。如人、绵羊、山羊、小鼠、羊、羚羊、幼驹、鹿、犊牛、兔、猴、猪、犬、鸡、火鸡、鸭、豚鼠等都有关于RV病原的报道。典型RV的基因组为双链RNA,共有11个分子量范围在2×10~5—2.2×10~6道尔顿片段。这11个片段的分子量总共约10×10~6—14×10~6道尔顿。所有的典型轮状病毒都有相似的RNA电泳型,其基因电泳型呈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大鼠 新轮状病毒
下载PDF
埃可病毒11型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学君 管书慧 +3 位作者 陈国清 李峰 刘秀兰 沈进进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分离株全长VP1区序列的遗传进化规律和流行趋势。方法从GenBank下载全球Echo11型病毒分离株全长VP1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构建进化树、测算序列同源性、预测正向选择位点、计算氨基... 目的分析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cho11)分离株全长VP1区序列的遗传进化规律和流行趋势。方法从GenBank下载全球Echo11型病毒分离株全长VP1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构建进化树、测算序列同源性、预测正向选择位点、计算氨基酸置换熵值。结果合计纳入433株Echo11型病毒分离株,毒株来源于34个国家,时间跨度为1953—2018年;上传地区前3位是中国(143株,占33.0%)、俄罗斯(91株,占21.0%)和日本(36株,占8.3%);基因型A和D为流行优势株。433株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平均同源性分别为81.9%和92.0%。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同源性分别为75.6%~81.1%和86.8%~93.0%。核苷酸碱基总突变数10 844bp,总突变率2.9%;276位氨基酸为正向选择位点,存在34个氨基酸易突变位点,易突变率11.6%。结论全球Echo11型病毒存在不同基因型分离株循环流行,分子亲缘性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11型 分子流行病学 VP1区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SA11VP6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晋圣瑾 方肇寅 +1 位作者 杭长寿 吴狄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从SA11VP6基因全序列克隆开始,设计一对两端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逆转录PCR扩增出VP6全基因cDNA。经酶切后插入pUC19,构建了VP6全基因克隆pRA6。再经酶切后插入痘苗病毒载体质粒pJSA1175中。利... 从SA11VP6基因全序列克隆开始,设计一对两端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逆转录PCR扩增出VP6全基因cDNA。经酶切后插入pUC19,构建了VP6全基因克隆pRA6。再经酶切后插入痘苗病毒载体质粒pJSA1175中。利用Lipofectin寻人TL-143细胞,利用TK基因和Lac基因作为重组病毒的筛选标记。表达产物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发现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都是阳性。Westernblot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大小与天然VP6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SA11 内壳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