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之临床体会 被引量:20
1
作者 邵灿灿 吕久省 +6 位作者 余丹丹 韩青青 胡晓 王萍 刘元炜 潘研 燕树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8-979,1002,共3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现率明显升高,甲状腺癌术后人群也随之显著增多。患者存在诸多西医药无法解决的临床不适症状,临床治疗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改善甲状腺癌术后各种临床不适症状方面优势显著。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甲状腺癌...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现率明显升高,甲状腺癌术后人群也随之显著增多。患者存在诸多西医药无法解决的临床不适症状,临床治疗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改善甲状腺癌术后各种临床不适症状方面优势显著。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甲状腺癌术后的病因有肝气郁结、饮食失调、手术损伤、碘及激素治疗等,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以气郁、痰阻、血瘀、热毒为主,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俱虚。临床证候主要有风热犯表证、肝火旺盛证、气郁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术后 中医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评估甲状腺结节应变率比值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闻宝杰 吴敏 +2 位作者 张捷 金志斌 彭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评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最佳诊断界值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检查的164例患者167个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评估弹性应变率比值(SR)最佳诊断界值点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检查的164例患者167个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SR),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良、恶性结节弹性应变率比值的最佳临界值。所有结节均采取US-FNA检查,排除细胞学无相关诊断(不满意)结果的病例,将入组的163个结节的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结果与病理结果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通过ROC曲线得出SR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50,曲线下面积0.890。US-FNA诊断SR<0.50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7.18%,80.00%,97.18%,80.00%,95.06%。结论US-FNA细胞学检查对SR<0.50的甲状腺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弹性应变率(SR)可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细针穿刺能有效提高恶性结节检出率,并可作为穿刺前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弹性应变率比值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及遗传学特点 被引量:40
3
作者 周庚寅 白艳花 觉道健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4,138,共5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乳头状 鉴别诊断 遗传学
下载PDF
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登元 汪悦 +1 位作者 欧阳彬 苏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 目的探讨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市中心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随机法将入选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甲状腺腺叶手术,试验组实施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指征、血清白细胞(WBC)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指标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WBC计数和血清CRP指标增加,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且在同一时间点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间入路甲状腺腺叶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可减少术后炎性因子的产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中间入路 甲状腺腺叶手术 血清白细胞计数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11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4
5
作者 郭锐 卢玉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9期1909-1910,共2页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氏菌 鉴定 抗生素 敏感性测定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3~4级硬核的超声乳化
6
作者 刘诚 袁红梅 +1 位作者 冯华玉 万桂英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硬核的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超声能量控制技巧。方法:选择3-4级硬核老年白内障手术170例(174眼),年龄65-92岁,其中男92例(96眼),女78例(78眼)。91例(94眼)术中在脚踏板控制超声能量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乳化探头... 目的:探讨白内障硬核的超声乳化手术中的超声能量控制技巧。方法:选择3-4级硬核老年白内障手术170例(174眼),年龄65-92岁,其中男92例(96眼),女78例(78眼)。91例(94眼)术中在脚踏板控制超声能量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乳化探头切面的位置、方向以及超声靶物相对位置对无效超声能量进行控制;另外79例(80眼)是单一脚踏板控制能量输出完成的回顾性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乳化累积能量参数及术后24 h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进行观察,分析无效能量控制的临床效应。结果:相同乳化模式下,无效能量控制组累积超声能量使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角膜组织水肿发生率亦低于使用同等累积超声能量的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乳化探头对乳化过程中无效能量的控制是有效的,可以减轻角膜内皮等非靶组织的损伤。结论:超声乳化探头切面位置、方向调整以及探头与靶物距离的合理控制能有效控制乳化操作过程中的无效超声能量,降低非靶组织的损伤,提高超声能量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能量 疗效
下载PDF
鼠型斑疹伤寒与人口密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07,114,共2页
关键词 鼠型斑疹伤寒 人口密度 相关性
下载PDF
甲状腺实性结节动静脉比例鉴别结节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焦健 宋艳 +2 位作者 邹淑丽 孟玫 毕晓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905-1908,共4页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测甲状腺实性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探讨动静脉比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的81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计算并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动静脉比例有无差异,对比不同观...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观测甲状腺实性结节内血流的动静脉比例,探讨动静脉比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对66例患者的81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计算并对比良恶性结节的动静脉比例有无差异,对比不同观察者测量的动静脉比例的差异,评价动静脉比例对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价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动静脉比例以动脉型为主,良性结节以静脉型或混合型为主。两种结节的动静脉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察者测量的良性结节及恶性结节中混合型的动静脉比例数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不影响对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以结节内动脉型动静脉血流比例作为诊断标准,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76.00%、特异度为89.83%、阳性预测值为88.89%、阴性预测值为94.64%。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甲状腺结节的动静脉血流比例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实性结节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动静脉比例
下载PDF
伤寒菌Vi—外膜蛋白(OMPs)复合菌苗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玉琼 林永根 +1 位作者 陈策 童亦兵 《贵州医药》 CAS 1995年第6期323-327,共5页
本实验研究了伤寒菌Vi-OMPs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免疫原性。此复合物能使小鼠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并对伤寒菌的攻击具有保护作用。皮下一次接种2.5μg蛋白(含2.SμgVi),便能使小鼠耐受15000LD50伤寒活菌的攻击。3名志愿者皮下接种... 本实验研究了伤寒菌Vi-OMPs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免疫原性。此复合物能使小鼠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并对伤寒菌的攻击具有保护作用。皮下一次接种2.5μg蛋白(含2.SμgVi),便能使小鼠耐受15000LD50伤寒活菌的攻击。3名志愿者皮下接种后,未发现有任何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与伤寒Vi菌苗相似。人体对Vi—OMPs的抗体产生良好,一免和二免后NC抗体和Vi抗体均升高4倍以上,二免后3年抗体水平仍保持在免前的8倍和3.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菌 Vi-OMPs 伤寒 复合菌苗 实验
下载PDF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groESL操纵子
10
作者 王祖森 陈锦荣 《生物制品快讯》 2003年第9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斑疹伤寒 立克次体 GROESL 操纵子 序列分析 鼠伤寒病原体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对骨髓造血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性用药的价值研究
11
作者 贾欧 于璟 +1 位作者 孙占华 田爱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77-81,共5页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1个月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以及预防性应用升白、保肝药物的价值。方法: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用药组患者在131I治疗后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和升白细胞药物。分析...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碘治疗后1个月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以及预防性应用升白、保肝药物的价值。方法: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用药组患者在131I治疗后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和升白细胞药物。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计数资料的变化。采用χ2检验比较用药组和非用药组131I治疗后出现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病例数量的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各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变化的差异。结果:共26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纳入研究。预防性应用升白药物的患者治疗后的红、白、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较治疗前略下降,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预防性应用升白药物的患者治疗后白、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检测指标较治疗前下降, 差异较显著(P<0.05)。但将两组变化值进行经t检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应用保肝药,放射性碘治疗前后的肝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预防性用药组及非用药组放射性碘治疗后出现血常规异常和肝生化异常病例的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的DTC患者,放射性碘治疗短期内不会导致严重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伤,是否应预防性应用升白、保肝药物还有待进一步严格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骨髓抑制 肝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中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源 牛彦麟 +8 位作者 刘小波 孟凤霞 岳玉娟 王君 宋秀平 栗冬梅 李贵昌 王雪霜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了解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斑疹伤寒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斑疹伤害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采用... 目的了解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斑疹伤寒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斑疹伤害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7年全国共报告29 211例斑疹伤寒病例,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7 d,92.20%的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集中在0~20 d。男性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女性为7 d,女性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大于男性;学生与散居儿童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河北、广东和山东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短,四川和辽宁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结论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精准诊疗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疹伤寒 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尤爱国 康锴 +1 位作者 陈豪敏 许汴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4-2010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72例,累积...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4-2010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72例,累积发病率0.182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0.0116/10万,2008年最高,为0.038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P<0.05)。各年病例均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7-9月为发病高峰期,10~49岁年龄组高发,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结论河南省斑疹伤寒发病以散发为主,应加强以灭鼠、灭虱、灭蚤、环境卫生整治及宿主动物监测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疹伤寒 圆形分布法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福建省2010—2013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韩腾伟 刘菁 +4 位作者 洪荣涛 何似 陈亮 陈阳 邓艳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福建省恙虫病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恙虫病报告数据,结合综合性医院送检疑似标本检测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10—2013年共报告恙虫病2 529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1.... 目的探讨福建省恙虫病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恙虫病报告数据,结合综合性医院送检疑似标本检测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10—2013年共报告恙虫病2 529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呈散发态势,已波及94.3%的县区;疫情前5位高发县区占病例总数的40.1%;发病高峰为6~10月(81.7%);40~64岁占62.0%,发病率以60~64岁组最高(5.31/10万);发病率男女比为0.92∶1,农民占65.2%。结论福建省恙虫病流行强度逐年增高,有地域集中性和明显季节性。建议加强监测,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的重点人群采取必要防控措施,控制其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特征 发病率 福建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蓉 孙继民 +4 位作者 陆群英 卢苗贵 施旭光 任江萍 龚震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的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为对象,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2005-2014年共报告地方性斑疹伤寒39例,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特征。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的浙江省2005-2014年地方性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为对象,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浙江省2005-2014年共报告地方性斑疹伤寒3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08 6/10万。高发月份在6-9月,病例分布于6个地市,18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农村(87.18%)。男女性别比为1.05∶1,年龄中位数是47岁。临床诊断平均时间是10.0 d,实验室诊断平均时间是14.5 d,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的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06);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3,P=0.256)。结论浙江省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防控工作应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主,需加强旅游人员健康教育,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斑疹伤寒 流行特征 莫氏立克次体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亚红祥 张云智 习严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9-361,378,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累计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0 712例,无死亡病例,... 目的了解云南省斑疹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5-2014年斑疹伤寒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累计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0 71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波及全省106个县(市、区),其中西双版纳州年平均发病率为全省最高,达76.56/10万,累计发病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7.03%,不同地区年平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P<0.05);主要发病于夏秋季(6-11月),占总病例数的65.52%;30~岁年龄组累计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18.51%;男女性发病比为1∶1.44;农民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7.21%;每年不同职业人群发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0,P<0.05)。结论云南省斑疹伤寒发病以散发为主,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应对该地区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疹伤寒 病例资料 流行病学特征 云南省
原文传递
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鼠群斑疹伤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婷婷 富英群 +6 位作者 侯咏 杨宇 徐宝梁 应长青 蔡婧 王建成 赵婷婷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鼠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感染状况。方法于2013-2014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夹夜法捕鼠,无菌取其肝脏组织,提取鼠肝脏总核酸,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对提取的鼠肝脏总核酸中glt A基因的136 bp特...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鼠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感染状况。方法于2013-2014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夹夜法捕鼠,无菌取其肝脏组织,提取鼠肝脏总核酸,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技术,对提取的鼠肝脏总核酸中glt A基因的136 bp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利用Mega 5.0软件与Gen Bank中已知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捕鼠644只,隶属于3目5科8属,其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42.70%(275/644),其次为红背鼠平和东方田鼠,分别占27.64%(178/644)和21.12%(136/644)。共检出31只鼠感染斑疹伤寒,阳性率为4.81%,分属于啮齿目中5种鼠,其中东方田鼠的感染率相对较高,为9.56%(13/136),其他啮齿目鼠形动物感染率相对较低,但各鼠种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雌鼠的感染率(10/168,5.95%)虽高于雄鼠(21/476,4.4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3,P=0.423)。斑疹伤寒感染组体重均值(38.2548 g)与非感染组的体重均值(32.2271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3,P=0.202)。不同捕鼠时间鼠斑疹伤寒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419,P=0.000)。该地区鼠群感染的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在同一进化支上,相似度>99.98%,与美国菌株CP003398在进化上最为相近,相似度>95.83%。结论黑瞎子岛地区鼠群存在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感染,且感染状况存在季节性差异,为科学开发黑瞎子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流行病学 黑瞎子岛
原文传递
不同立克次体DNA的G+Cmol%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香蕊 陈万荣 +3 位作者 陈建龙 胥照平 郭兆彪 汪民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本文以普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为参照,对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代表株 DNA 的 G+C mol%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指出,斑疹伤寒群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 G+C mol%含量不同,分别为29.1和32.05;国内分离的精河株和内-01... 本文以普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斑点热立克次体为参照,对我国斑点热立克次体分离株的代表株 DNA 的 G+C mol%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指出,斑疹伤寒群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 G+C mol%含量不同,分别为29.1和32.05;国内分离的精河株和内-01株分别为32.7和32.4,与参照的斑点热立克次体 Barbash 株(32.5)基本一致,054株的 G+C mol%是30.6,低于斑点热群的 G+C mol%数值,高于斑疹伤寒群的含量,揭示了该株 DNA 的 G+C 含量的特殊性,这是否意味着054株的特殊分类地位或是否是新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体 DNA 含量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和斑疹伤寒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倩 李旭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5-585,589,共2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均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现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和斑疹伤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1年5~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4例新型布尼亚... 新型布尼亚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均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现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和斑疹伤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将2011年5~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1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者和8例斑疹伤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40~8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正布尼亚病毒属 斑疹伤寒
原文传递
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年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衍 江惠娟 +2 位作者 林永添 马晶昱 肖景榕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现状,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评价标准,选取2011年数据质量较好的6个登记处,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等,分析性别、年龄、地区的发...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现状,为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评价标准,选取2011年数据质量较好的6个登记处,计算粗发病(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等,分析性别、年龄、地区的发病差异。结果 2011年甲状腺癌发病率9.76/10万,中标率6.73/10万,占癌症新发病例3.63%;发病率男性4.77/10万(1.45%)、女性14.86/10万(7.11%);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上升,男性65~74岁、女性45~54岁达到高峰;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长乐市发病率最高23.76/10万(占11.4%),永定最低1.25/10万(0.6%)。死亡率较低,0.5/10万,中标率0.3/10万,占癌症死亡病例0.31%。结论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全国发病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应在高发地区对高危人群开展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肿瘤登记 发病率 死亡率 肿瘤流行病学 福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