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须癣毛癣菌致Majocchi肉芽肿
1
作者 孙敏 任虹 胡文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6-418,共3页
报告1例须癣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35岁。面部反复红斑、鳞屑伴肿痛半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红色结节、斑块及脓疱,可见环形鳞屑。多次真菌镜检结果均阴性,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 报告1例须癣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患者男,35岁。面部反复红斑、鳞屑伴肿痛半年。皮肤科检查:面部多发红色结节、斑块及脓疱,可见环形鳞屑。多次真菌镜检结果均阴性,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须癣毛癣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及毛囊周围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多核巨噬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染色(PAS)示真皮内可见孢子。诊断:Majocchi肉芽肿。治疗:予口服伊曲康唑0.2 g,每日2次,治疗1个月后皮损消退。随访1年皮损未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cchi肉芽肿 须癣毛癣菌
下载PDF
警惕印度毛癣菌感染在中国的流行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维达 梁官钊 +2 位作者 李筱芳 孔雪 谢文婷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89-290,309,共3页
近年来,已有多国报道发现印度毛癣菌感染引起难治性复发性皮肤癣菌病,该菌常对特比萘芬或多种抗真菌药耐药。现对印度毛癣菌感染现状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
关键词 印度毛癣菌 耐药 特比萘芬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联合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佟盼琢 王冰心 +3 位作者 冯琴 杨晓亮 杨云 谢红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不同浓度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M38-A2方案和相关文献对临床分离的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其中盐酸小檗碱的MIC值定义为与生长对照相...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不同浓度抗真菌药物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颁布的M38-A2方案和相关文献对临床分离的30株红色毛癣菌进行体外药敏实验。其中盐酸小檗碱的MIC值定义为与生长对照相比,肉眼观察出现80%生长抑制的最低药物浓度。采用分数抑菌浓度(FIC)评定两药联合效果。FIC≤0.5,两药为协同作用;0.5<FIC≤4,两药为无关作用;FIC>4,两药为拮抗作用。结果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伊曲康唑联合,主要为无关作用。盐酸小檗碱和不同浓度特比奈芬、伏立康唑联合,均为拮抗作用。16.0μg/mL氟康唑组与盐酸小檗碱联合时FIC≤0.5所占比例为83.33%,协同作用最强;2.0~8.0μg/mL卡泊芬净组与盐酸小檗碱联合时,FIC≤0.5所占比例最高,均为63.33%,协同作用最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与高浓度氟康唑、卡泊芬净联合,体外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抗真菌药物 红色毛癣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真菌胞内蛋白质提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爽 姜兰香 +5 位作者 张宇 贺丹 田庄 高嵩 横山耕治 王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白假丝酵母和茄病镰刀菌胞内蛋白质浓度、种类及数量的影响,为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真菌胞内蛋白质提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白假丝酵母菌和茄病镰刀菌为研究对象,培养时间为36、48和72h,超声波工作时间为... 目的: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白假丝酵母和茄病镰刀菌胞内蛋白质浓度、种类及数量的影响,为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真菌胞内蛋白质提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白假丝酵母菌和茄病镰刀菌为研究对象,培养时间为36、48和72h,超声波工作时间为20s、3min、5min,10min,超声波功率为332.5和475.0 W,通过蛋白质浓度检测和SDS-PAGE蛋白质电泳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提取的蛋白质浓度、种类及数量,观察不同因素对蛋白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2株真菌均在培养36h时提取胞内蛋白质的浓度最大,白假丝酵母在功率332.5W、超声3min时得到胞内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茄病镰刀菌在功率332.5W、超声10min时得到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最多。结论:使用超声波法与玻璃珠研磨法结合提取胞内蛋白质,从菌株的培养时间、超声波工作时间和功率3方面建立了真菌胞内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 茄病镰刀菌 超声波 培养时间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英 陈剑 +5 位作者 万苗坚 赖维 郑跃 李美荣 陈荣章 李晓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红色毛癣菌的免疫应答及其机制。方法红色毛癣菌孢子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共... 目的研究红色毛癣菌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式识别受体TLR-2,TLR-4,Dectin-1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角质形成细胞对红色毛癣菌的免疫应答及其机制。方法红色毛癣菌孢子与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株HaCaT细胞共培养,采用Real time PCR检测共培养后HaCaT细胞TLR-2,TLR-4,Dectin-1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不同时间段HaCaT细胞TLR-2,TLR-4及Dectin-1平均荧光强度;采用蛋白芯片抗体阵列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36种不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急性时相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6 h后,TLR-2,TLR-4,Dectin-1mRNA表达上调;共培养量明24显h增后加TL。R结-2,论T L人R角-4,质D形ec成tin细-1胞平对均红荧色光毛强癣度菌增的高免,细疫胞识因别子和I应L-答8,,I在-30一9,定IF程N-度γ,上IL可-6通,IL过-1上3调在红Ha色Ca毛T癣细菌胞刺中激模后式分识泌别受体TLR-2,TLR-4及Dectin-1后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HaCaT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阻抑正常骨髓基质SDF-1作用对HL-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魏立 孔佩艳 +7 位作者 陈幸华 彭贤贵 常城 曾东风 刘红 刘林 王庆余 张怡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58-2161,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抗CXCR4 单克隆抗体 12G5抑制趋化因子SDF 1的生物活性 ,观察HL 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变化 ,探讨SDF 1在维持HL 60细胞生存、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L 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采用 12G5阻断SDF 1生物... 目的 本研究通过应用抗CXCR4 单克隆抗体 12G5抑制趋化因子SDF 1的生物活性 ,观察HL 60细胞生物学性质的变化 ,探讨SDF 1在维持HL 60细胞生存、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HL 60细胞并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 ,采用 12G5阻断SDF 1生物作用 ,孵育 2h后观察对照组及单抗组HL 60细胞在骨髓基质层上的粘附情况 ,2 4h后测定细胞粘附率 ;2、4、6、8h应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MTT法检测HL 60细胞活力 ,流式细胞术观察HL 60细胞增殖周期变化。结果 ① 12G5孵育后 2 4h ,骨髓基质对HL 60的粘附率为 (19 1± 8 6) % ,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单抗孵育后HL 60细胞存活率下降 ,且随单抗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③细胞活性下降。④ 12G5孵育 2、6h后 ,处于增殖周期中G0 G1 期的细胞分别为 (5 4 7± 6 3 7) % ,(5 5 1± 7 0 4) % ,而S期的细胞分别为 (3 8 4± 4 5 1) % ,(3 7 1± 4 0 8) %。结论  12G5可改变HL 60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影响细胞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CXCR4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性质 白血病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红色毛癣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佟盼琢 杨云 +3 位作者 谢红霞 杨晓亮 冯琴 王冰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观察红色毛癣菌在盐酸小檗碱作用下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美国CLSI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采用MTT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制率。将盐酸小檗碱作用前后的红色毛癣菌制成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 目的观察红色毛癣菌在盐酸小檗碱作用下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美国CLSI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采用MTT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对红色毛癣菌的体外抑制率。将盐酸小檗碱作用前后的红色毛癣菌制成标本,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盐酸小檗碱作用于红色毛癣菌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表面变粗糙,菌丝萎缩、皱瘪、粗细不一,出现多处破损、断裂和小的破坏性孔洞。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变形,呈不规则形;细胞壁粗糙,厚薄不均;细胞浆结构模糊,细胞核凝固、破碎。结论盐酸小檗碱使红色毛癣菌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红色毛癣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皮肤癣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永军 张瑞 +1 位作者 王鑫 赵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2-893,共2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RES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分别是0.128 g/L、0.032 g/L、0.064 g/L、0.256 g/L和0.128g/L。结论 RES对上述常见5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表皮癣菌属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犬小孢子菌胞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敬先 胡沙沙 +1 位作者 高顺强 林元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8-459,463,共3页
目的 观察感染不同部位的犬小孢子菌胞外酶活性。方法 将 2 0株犬小孢子菌临床株按采集的部位分为头癣株和体癣株 ,分别进行胞外酶丝氨酸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检测。结果 犬小孢子菌头癣株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体癣株 (P <0 .... 目的 观察感染不同部位的犬小孢子菌胞外酶活性。方法 将 2 0株犬小孢子菌临床株按采集的部位分为头癣株和体癣株 ,分别进行胞外酶丝氨酸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检测。结果 犬小孢子菌头癣株丝氨酸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体癣株 (P <0 .0 1) ,而两者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感染部位的犬小孢子菌存在着种内差异 ,其致病活性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小孢子菌 体癣株 头癣株 丝氨酸蛋白酶 脂肪酶
下载PDF
传代对红色毛癣菌表型和核糖体基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国玲 杜迎春 +2 位作者 张明莉 李文利 安利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传代前后红色毛癣菌表型和核糖体基因的分析,探讨传代对表型变异和核糖体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方法鉴定原代及传代后的5株红色毛癣菌临床菌株及1株标准菌株;对原代及20代的菌株核糖体保守区(5.8S和ITS2)和非转录间隔区(N... 目的通过对传代前后红色毛癣菌表型和核糖体基因的分析,探讨传代对表型变异和核糖体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传统方法鉴定原代及传代后的5株红色毛癣菌临床菌株及1株标准菌株;对原代及20代的菌株核糖体保守区(5.8S和ITS2)和非转录间隔区(NTS)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比较原代与传代后表型及核糖体基因有无变化。结果红色毛癣菌菌株在传代过程中发生多次表型变异,且变异可逆转。同一菌株的原代与20代PCR扩增指纹图一致,基因序列亦基本一致,其中20代标准株菌株在TRS-1区可见个别碱基的突变。结论红色毛癣菌传代过程中表型极易发生变异和逆转,而核糖体基因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传代 表型 核糖体基因 稳定性
下载PDF
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学苹 王晓红 +4 位作者 王爱平 万哲 余进 刘伟 李若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在特比萘芬作用下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美国CLSI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进行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测定MIC值,将特比萘芬作用前后的皮肤癣菌制成标本,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 目的观察皮肤癣菌在特比萘芬作用下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美国CLSI制订的标准M38-A方案进行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测定MIC值,将特比萘芬作用前后的皮肤癣菌制成标本,分别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特比萘芬作用于皮肤癣菌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变的弯曲、短粗,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的弯曲、短粗、干瘪,顶端和局部出现膨大,有不规则分枝,表面粗糙,有大小不等的凹陷。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菌丝变得皱缩,有凹陷,双层细胞壁结构消失和不完整,细胞膜不连续,皱缩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及胞浆内出现许多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细胞器也变得不清晰。结论特比萘芬使皮肤癣菌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比萘芬 皮肤癣菌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鲍迎秋 万哲 +4 位作者 常建民 王晓红 王玲玲 金奇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在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情况,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①大培养: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皿,27℃、35℃黑暗培养,测量菌落直径,绘成生长曲线.②小培养(钢圈法):采用...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在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和产孢情况,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①大培养:采用沙堡葡萄糖琼脂(SDA)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皿,27℃、35℃黑暗培养,测量菌落直径,绘成生长曲线.②小培养(钢圈法):采用SDA、PDA、溴甲酚紫乳固体葡萄糖琼脂(BCP-MSG)、乳蜜琼脂(M)和复合维生素B(VitB)培养基,27℃、30℃黑暗培养,观察镜下菌丝生长、孢子产生情况.③进行rDNA 18S和ITS序列测定.结果 在SDA,PDA上,27℃条件下菌落生长速度较35℃快;在5种培养基上,SDA、PDA产孢较快较多,复合维生素B培养基产孢较慢,但产生大分生孢子较多.30℃产孢更丰富.对部分菌株rDNA ITS、18S 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比对、分析,相似度为98%~100%,均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结论 SDA、PDA均为鉴定和分离红色毛癣菌的合适培养基.5种培养基均可用来刺激红色毛癣菌产孢,其中SDA、PDA产孢较早、较丰富.红色毛癣菌rDNA 18S和ITS序列测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红色毛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生长曲线 产孢特点 RDNA序列分析
下载PDF
经皮肤损伤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力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栋华 谭升顺 +1 位作者 梁伶 刘晓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4-326,358,共4页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经皮肤损伤途径感染小鼠致病力情况。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孢子悬液分别注入鼠尾皮内,观察接种后发病情况,于第15,50 d分批处死、解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导致小鼠皮肤感染发病率为100%,而85%... 目的研究马尔尼菲青霉菌经皮肤损伤途径感染小鼠致病力情况。方法将马尔尼菲青霉菌野生株和人感染株孢子悬液分别注入鼠尾皮内,观察接种后发病情况,于第15,50 d分批处死、解剖。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导致小鼠皮肤感染发病率为100%,而85%小鼠皮损可自行消退痊愈,15%小鼠出现皮肤播散性感染;组织病理示:皮损处细胞性炎症反应在皮损中显著。从发病时间和早期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野生株致病力显著强于人感染株(P<0.05);但是从后期病变严重程度和自行痊愈率比较,野生株和人感染株致病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可以经皮肤损伤引起小鼠致病,其引起机体剧烈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致病力重要因素之一;野生株和人感染株感染早期致病力有差异,预后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致病力 动物 模型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体外抑制作用和超微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瑞 秦永亮 +3 位作者 李姣 郭玉楷 张曼娜 李永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3-55,60,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集的15株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T.mentagrophytes)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药物敏感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推测白藜芦醇可能的抑菌机理。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 目的体外研究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集的15株须癣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T.mentagrophytes)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的药物敏感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推测白藜芦醇可能的抑菌机理。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38-A2方案,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体外抗须癣毛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透射电镜下菌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的MIC_(50)和MIC_(90)分别为0.064mg/ml,0.128mg/ml;实验组的菌体结构在透射电镜下较正常对照组变化明显:细胞壁剥离、缺如,质壁分离现象严重,且明显肿胀、变形,细胞膜严重皱缩,核膜暴露并膨大,断裂、溶解消失,细胞器完全消失,呈空泡化改变。结论白藜芦醇对须癣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治疗皮肤癣菌病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须癣毛癣菌 抑制作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类几丁质酶3蛋白1在申克孢子丝菌刺激巨噬细胞的表达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丽林 张静 +4 位作者 高文超 李玉哲 袁立燕 何泰龙 黄怀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在申克孢子丝菌刺激后的表达和作用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巨噬细胞与申克孢子丝菌共孵育时杀菌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的类几丁质酶3蛋白1mRNA表达水平,同时体外实验检测类几丁质酶...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在申克孢子丝菌刺激后的表达和作用研究。方法通过测定巨噬细胞与申克孢子丝菌共孵育时杀菌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的类几丁质酶3蛋白1mRNA表达水平,同时体外实验检测类几丁质酶3蛋白1对申克孢子丝菌的抑菌作用,同时采用空白对照和白念珠菌阳性对照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巨噬细胞可吞噬杀灭申克孢子丝菌分生孢子,也可吞噬阳性对照白念珠菌酵母相细胞。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mRNA表达水平在申克孢子丝菌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作用于阳性对照的白念珠菌组的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体外实验显示类几丁质酶3蛋白1对申克孢子丝菌分生孢子的无明显抑制作用,对白念珠菌繁殖却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申克孢子丝菌未能诱导巨噬细胞表达类几丁质酶3蛋白1抑制其增殖从而逃逸清除,而白念珠菌感染可上调巨噬细胞类几丁质酶3蛋白1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减轻感染,这可能是申克孢子丝菌特有的致病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白念珠菌 分生孢子 类几丁质酶3蛋白1
下载PDF
参照CLSI M38-A方案测定皮肤癣菌临床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剑 张静 +2 位作者 易金玲 陈荣章 黄怀球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测定并比较临床分离的皮肤癣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CLSIM38-A方案用于皮肤癣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菌株为31株临床近期分离的皮肤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14株,须癣毛癣菌14株,犬小孢子菌1株,铁锈色小孢子菌1株,... 目的测定并比较临床分离的皮肤癣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CLSIM38-A方案用于皮肤癣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实验菌株为31株临床近期分离的皮肤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14株,须癣毛癣菌14株,犬小孢子菌1株,铁锈色小孢子菌1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4种抗真菌药物为益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伏立康唑。采用M38-A方案微量稀释法,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对以上4种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犬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对所有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都低于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结论M38-A方案经过调整适用于皮肤癣菌药敏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药敏试验 CLSI M38-A方案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红色毛癣菌麦角甾醇的含量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治建 古力娜·达吾提 +2 位作者 斯拉甫·艾白 安惠霞 肖威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红色毛癣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后定量测定。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2n...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红色毛癣菌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样品经过皂化、提取后定量测定。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2nm,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麦角甾醇的保留时间为8.9min。麦角甾醇在0.93—29.75mg/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添加回收率实验表明,麦角甾醇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4.8%~96.3%;相对标准偏差为1.8%-3.3%;麦角甾醇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8mg/L。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真菌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红色毛癣菌 麦角甾醇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申克孢子丝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红 陈世义 +2 位作者 付爱华 钟淑霞 赵翠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研究申克孢子丝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鉴定方法,从而为临床孢子丝菌病的分子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根据申克孢子丝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分别对26株申克孢子丝菌(包括1株标准株,7株实验室保存... 目的研究申克孢子丝菌的种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鉴定方法,从而为临床孢子丝菌病的分子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根据申克孢子丝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分别对26株申克孢子丝菌(包括1株标准株,7株实验室保存株,18株临床分离株)及6种6株普通真菌(分属于3个菌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扩增产物选择性的从26株申克孢子丝菌基因组DNA中获得,而对念珠菌属、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的6株普通真菌基因组DNA均为阴性。结论采用以申克孢子丝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序列为基础的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申克孢子丝菌特异、简便、快捷,可用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克孢子丝菌 聚合酶链反应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1 DNA引物
下载PDF
我国代表地区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分子鉴定与分型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小平 万喆 +1 位作者 王晓红 李若瑜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年第2期70-76,共7页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 目的对我国代表地区的须癣毛癣菌菌株进行分子再鉴定和分型研究。方法选取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经表型鉴定的须癣毛癣菌菌株47株,通过再培养形态观察、生理试验;PCR扩增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LSU)D1-D2区,测序后利用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进行再鉴定;PCR扩增rDNA非转录间隔区(NTS)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S0、S1和S2区,进行种内分型,并比较不同部位来源菌株型别的差异性。结果我国南北方8个省市地区47株须癣毛癣菌中3株鉴定为断发毛癣菌,6株鉴定为无性型苯海姆节皮菌,其余均鉴定为万博节皮菌中的亲人型趾间毛癣菌;三对不同引物扩增38株趾间型毛癣菌和2株苯海姆节皮菌NTS区,共产生28种特征性带型。带型和菌株来源及发生部位无相关性。结论我国分离自人类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主要组成菌种为趾间毛癣菌;ITS区结合LSU D1-D2区测序有助于鉴定须癣毛癣菌复合体至种水平;NTS区的三个串联重复亚单位所产生的特征性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种内分型方法,可应用于趾间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 rDNA内转录间隔区 核糖体大亚基D1-D2区 rDNA非转录间隔区
下载PDF
氟康唑诱导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产67.5kDa蛋白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栋华 谭升顺 +1 位作者 罗红 刘晓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体外加入氟康唑培养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外分泌蛋白质变化情况。方法1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接种于含8μg/mL和不含氟康唑的30mL沙氏液基(SDB)中,25℃培养1周。E-test法测定不同培养液中菌丝对氟康唑的药敏。同时提取培养... 目的探讨在体外加入氟康唑培养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外分泌蛋白质变化情况。方法1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分别接种于含8μg/mL和不含氟康唑的30mL沙氏液基(SDB)中,25℃培养1周。E-test法测定不同培养液中菌丝对氟康唑的药敏。同时提取培养液中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外分泌蛋白质差异。结果含氟康唑SDB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菌丝悬液均变为玫瑰红色,不含氟康唑SDB中菌丝悬液颜色不变红。含氟康唑SDB中菌丝氟康唑MIC值显著增高(P<0.01),而且分泌67.5kDa蛋白质。结论在25℃沙氏液基中,8μg/mL氟康唑可以诱导马尔尼菲青霉菌产红色色素并分泌67.5kDa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氟康唑 外分泌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