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宏强 马少波 +5 位作者 卞志远 李江 邹泓 张示杰 彭心宇 陈孝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假手术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0.1 ml泡型棘球蚴混悬...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假手术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0.1 ml泡型棘球蚴混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和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和泡型棘球蚴病灶周围单核细胞的凋亡。结果感染6个月后,实验组小鼠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团块状的泡型棘球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为45.0%(9/20)。HE染色后观察发现,实验组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TNF-α和cas-pase-3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5%、100%,与对照组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检出率(5%和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单核细胞发生凋亡,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泡型棘球蚴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引起TNF-α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诱导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宿主单核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棘球蚴病 单核细胞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重组BCG-EgG1Y162菌株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祖力皮也·吐尔逊 德力夏提·依米提 +7 位作者 曹春宝 马海梅 李玉娇 周晓涛 朱明 马秀敏 温浩 丁剑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构建和表达细粒棘球绦虫重组卡介苗(BCG)菌株rBCG-EgG1Y162。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gG1Y162的编码基因与大肠埃希菌(E.coli)-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载体pMV361重组,并转化E.coli后进行扩增。重组质粒pMV-EgG1Y162... 目的构建和表达细粒棘球绦虫重组卡介苗(BCG)菌株rBCG-EgG1Y162。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细粒棘球绦虫抗原EgG1Y162的编码基因与大肠埃希菌(E.coli)-分枝杆菌穿梭表达质粒载体pMV361重组,并转化E.coli后进行扩增。重组质粒pMV-EgG1Y162经PCR和双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将鉴定正确的rpMV-EgG1Y162通过电穿孔技术转化至感受态BCG菌株中,构建rBCG-EgG1Y162。经PCR和双酶切鉴定正确后,扩增培养2周,并于45℃放置30 min,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并以兔抗原核表达重组蛋白EgG1Y162血清为一抗进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重组质粒rpMV-EgG1Y162经PCR扩增和双酶切后,均获得约360 bp的EgG1Y162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片段长度一致,测序结果表明插入序列正确。将其通过电穿孔转化BCG菌株后,rBCG-EgG1Y162生长良好,经酶切和PCR鉴定正确。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的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71 000。结论构建和表达了细粒棘球绦虫rBCG-EgG1Y162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EgG1Y162 重组卡介苗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诱导小鼠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叶艳菊 李文桂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免疫小鼠被Eg原头节攻击感染后体内棘球蚴囊重减少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和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绦虫(Eg)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免疫小鼠被Eg原头节攻击感染后体内棘球蚴囊重减少率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热絮凝法提取转基因苜蓿叶蛋白,同时提取转空质粒(pBI121)苜蓿叶蛋白和正常苜蓿叶蛋白作对照。32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4组,A和B组分别用转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0μl灌胃和10μl滴鼻免疫小鼠,C组用转空质粒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μl滴鼻免疫小鼠,D组用正常苜蓿叶蛋白提取液100μl灌胃免疫小鼠。各组小鼠每3d免疫1次,连续免疫2个月。末次免疫后第8周,各组小鼠用Eg原头节腹腔注射攻击感染(50个/只),感染后第24周剖杀小鼠,分离并称重细粒棘球蚴囊,计算囊重减少率;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g粗抗原(EgAg)、伴刀豆球蛋白A(ConA)或脂多糖(LPS)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常规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2(IL-12)、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A、B、C和D组小鼠的棘球蚴囊重分别为(28.0±36.0)、(41.0±33.0)、(72.0±36.0)和(78.0±57.0)mg,A组低于D组(P<0.05),囊重减少率为64.1%。A组的IFN-γ、1L-12和TNF-α水平高于D组(P<0.01),分别为(925.0±88.6)、(22.5±2.7)和(82.5±11.7)pg/ml,IL-10水平低于D组(P<0.01),为(125.0±26.7)pg/ml;B组小鼠脾的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D组(P<0.01),分别为(750.0±100.0)和(80.0±13.1)pg/ml,IL-12和IL-10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脾细胞因子水平与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用EgAg、ConA或LPS刺激时,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相应的未刺激组(P<0.05或P<0.01),ConA或LPS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gAg刺激组(P<0.05或P<0.01)。结论转细粒棘球绦虫Eg95-EgA31融合基因苜蓿叶蛋白提取液可诱导免疫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以对抗Eg原头节的攻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转基因植物 苜蓿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用合成多肽分析细粒棘球蚴AgB抗原亚单位的反应性表位 被引量:3
4
作者 江莉 李雄 +4 位作者 张耀光 马晓疆 牛新玲 何艳燕 冯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09,共6页
目的通过合成多肽分析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的主要反应性表位区域。方法用ELISA法分析来源于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亚单位基因序列的5个人工合成多肽KK36、RK30、B4-1、B4-2和B4-3,及上述3个亚单位重组抗原... 目的通过合成多肽分析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等3个亚单位抗原的主要反应性表位区域。方法用ELISA法分析来源于细粒棘球蚴AgB1、AgB2和AgB4亚单位基因序列的5个人工合成多肽KK36、RK30、B4-1、B4-2和B4-3,及上述3个亚单位重组抗原在血清抗体检测中的反应性,共检测细粒棘球蚴病(115例)、多房棘球蚴病(54例)、囊尾蚴病(22例)患者和健康人(18例)血清209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合成多肽和重组抗原在血清检测中的诊断效率。结果多肽KK36和RK30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9.2%和85.0%,特异性为62.5%和59.4%,诊断效率分别为84.8%和80.4%,与AgB1(84.5%)和AgB2(81.2%)抗原诊断效率相近,拟合AgB1和AgB2重组抗原的ROC曲线。来源于AgB4抗原的3个多肽B4-1、B4-2和B4-3检测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诊断效率分别为49.4%、57.9%和77.4%。其中,B4-3的反应性最佳,B4-2也有一定的反应性。结论 KK36和RK30完整地包含了AgB1和AgB2抗原的反应性表位区域。B4-2和B4-3多肽均含有AgB4抗原的部分表位区域,推测AgB4抗原的表位区域位于序列的中后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AgB基因家族 抗原亚单位 合成多肽 表位分析
下载PDF
棘球蚴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齐颜凤 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棘球蚴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类疾病是多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遏制和消除该类疾病。本文主要概述了该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棘球蚴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