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水系东方次睾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朱玉霞 孙恩涛 +1 位作者 李朝品 秦志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5,共2页
本文报道东方次睾吸虫可在纹沼螺、麦穗鱼和雏鸭体内完成生活史。淮河水系是东方次睾吸虫的自然疫源地。
关键词 东方次睾吸虫 淮河水系 自然疫源地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多部位寄生与宿主转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严涛 周宪民 董苌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2-205,共4页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大鼠23d,从体腔、肺、肝、肌肉等部位均检出虫体,57.5%于肌肉,23.8%于肝脏。40d后,除肌肉中的虫体,其它部位检出的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60d后,大鼠的肺、肝、纵隔、腹后壁等处,均有虫囊形成。90d时,85.0...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口感染大鼠23d,从体腔、肺、肝、肌肉等部位均检出虫体,57.5%于肌肉,23.8%于肝脏。40d后,除肌肉中的虫体,其它部位检出的虫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60d后,大鼠的肺、肝、纵隔、腹后壁等处,均有虫囊形成。90d时,85.0%虫体成熟。将大鼠体内40d虫龄发育较小的童虫60条,经口感染另一大鼠,70d时在其肺部查见6个虫囊,9条虫,其中4条成熟含卵。结果表明,斯氏狸殖吸虫在大鼠体内多部位寄生且能发育成熟;发育较小的童虫在大鼠间宿主转换后,部分虫体亦可进一步发育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 寄生虫 并殖吸虫 大鼠
下载PDF
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原性分析(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娟 闻晓波 +3 位作者 冉旭华 李树东 王春仁 朴范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FhCL),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Fh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肝片吸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FhCL基因编码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通过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 目的克隆和表达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基因(FhCL),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FhC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肝片吸虫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FhCL基因编码序列,PCR产物经TA克隆,通过EcoR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MD18-T/FhCL,并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经PCR,以及BamHⅠ、HindⅢ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FhCL,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pLysS,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以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对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及免疫的SD大鼠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PCR和BamHⅠ、HindⅢ双酶切均可见约1000bp的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FhCL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Mr42000(含6个组氨酸标签),与目的蛋白相符,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FhCL可被感染肝片吸虫的山羊血清和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在目的条带Mr42000处见单一特异性条带,而阴性对照血清则无反应带。结论克隆及表达了肝片吸虫组织蛋白酶L编码基因,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组织蛋白酶L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叶巢外睾吸虫幼虫期在湖北钉螺体内的发育及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崇惕 王云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83-87,共5页
叶巢外睾吸虫(ExorchisovariolobularisCao,1990)是寄生在福建闽江口的鲶鱼(Parasilurusasotus)的肠道中。在闽江两岸的图氏窄口螺(StenothyratoucheanaHe... 叶巢外睾吸虫(ExorchisovariolobularisCao,1990)是寄生在福建闽江口的鲶鱼(Parasilurusasotus)的肠道中。在闽江两岸的图氏窄口螺(StenothyratoucheanaHeude)虽曾见到此类吸虫的幼虫期,但其生活史未经研究。本文报告在实验室内用湖北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作为实验贝类宿主所进行的感染试验,并观察了本吸虫的全程生活史各阶段发育的情况。此类吸虫毛蚴到贝类宿主体内只经过一代胞蚴,一代雷蚴和尾蚴的发育,而后期尾蚴在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小鱼体中发育形成囊蚴。全程生活史从秋天到翌年初夏历时需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巢外睾吸虫 湖北钉螺 生活史 发育
下载PDF
青蒿琥酯治疗家犬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邢文鸾 方周溪 +13 位作者 陈旭丹 刘启真 谭峰 郑晓云 秦茜 金永国 诸葛青云 谢开婿 邹珊玮 姚孜栋 胡芸 朱金昌 梁韶晖 潘长旺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65-367,F0003,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规病理检查,取出的虫体作电镜观察。结果1)5 mg/kg组体外培养24 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2)两治疗犬体内虫体萎缩,厚壁囊肿数分别为28和35个,对照犬为1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成虫变化与体外培养试验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氏并殖吸虫 青蒿琥酯 治疗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成虫体壁超微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彭德华 沈浩 倪永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在透射电镜下,正常斯氏狸殖吸虫成虫体壁包括:体被、体被细胞、肌肉层、肌细胞以及胞质通道等。
关键词 狸殖吸虫 成虫 体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亚显微结构的研究Ⅱ.消化系统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素芳 张宝栋 +2 位作者 张羽忠 徐敏 周贞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9-11,T001,共4页
消化系统包括咽、食道和肠管。咽由上皮层、间质层构成,肌层位于间质中,且围绕上皮层呈放射状排列,肌束之间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食道的上皮层与咽相似,但间质并不突入上皮内。肌束自上皮之下为环肌束、放射状肌束、纵肌束。间质中有... 消化系统包括咽、食道和肠管。咽由上皮层、间质层构成,肌层位于间质中,且围绕上皮层呈放射状排列,肌束之间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食道的上皮层与咽相似,但间质并不突入上皮内。肌束自上皮之下为环肌束、放射状肌束、纵肌束。间质中有一种特征性细胞。肠壁上皮无明显的细胞界限,并向肠腔内伸出繁多的树支状突起。核常位于突起基部,核质及胞质中均发现病毒样晶状体。上皮中细胞器丰富,有内质网、游离型多聚核糖体、线粒体及溶酶体。间质为胶原纤维样,其中有环肌束及纵肌束交杂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超微结构 食道
下载PDF
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ITS和28S rDNA-LSU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仇建华 李利 +3 位作者 王春仁 陈佳 陈爱华 翟延庆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3-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方法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 目的探讨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turkestanicum)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8S核糖体大亚基序列(rDNA-LSU)的差异。方法粪便检查、剖杀自然感染东毕吸虫的绒山羊、山羊、绵羊和黄牛,收集虫体,形态学鉴定为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抽提成虫基因组DNA,扩增其ITS(包括ITS-1、5.8S rDNA和ITS-2)和28S rDNA-LSU序列,测序并分析以上序列,以及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结果牛、羊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ITS-1、5.8S rDNA、ITS-2和28S rDNA-LSU序列分别长384、159、331和1304bp。牛源和羊源的ITS-1和5.8S rDNA序列完全相同;黄牛源、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ITS-2序列完全相同,与山羊源存在1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完全相同,与牛源和山羊源分别有2个碱基的差异。绵羊源和绒山羊源的28S rDNA-LSU序列RNA二级结构相同,与山羊源存在微小差异,但牛源与羊源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不同终末宿主源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核糖体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羊源28S rDNA-LSU序列的RNA二级结构相同或相似,但与牛源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 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 5.8S核糖体DNA 28S核糖体DNA大亚基序列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3 位作者 邰燕 倪仕钢 唐海凤 秦志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感染率2=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感染率2=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大小 毛毕吸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淮河水系东方次睾吸虫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朝品 王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东方次睾吸虫及其孳生特性。 方法 采集家鸭粪便 ,以透明厚涂片法查找东方次睾吸虫卵 ;取麦穗鱼肉压片和研细、水洗、沉淀、镜检 ,分离麦穗鱼体内囊蚴 ,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 ;解剖人工感染的雏鸭 ,... 目的 调查淮河水系是否存在东方次睾吸虫及其孳生特性。 方法 采集家鸭粪便 ,以透明厚涂片法查找东方次睾吸虫卵 ;取麦穗鱼肉压片和研细、水洗、沉淀、镜检 ,分离麦穗鱼体内囊蚴 ,并将分离获得的囊蚴感染雏鸭 ;解剖人工感染的雏鸭 ,从胆总管及肝胆管内分离成虫。取纹沼螺经压片、镜检 ,分离雷蚴和尾蚴。 结果 家鸭粪便中东方次睾吸虫卵阳性率为 17.17% (10 3/6 0 0 ) ;家鸭胆总管和肝胆管内成虫的检出率为 18.33% (11/6 0 ) ;经囊蚴感染的雏鸭肝脏内可分离出成虫。麦穗鱼中囊蚴检出率为 6 .6 7% (8/12 0 )。纹绍螺体内雷蚴和尾蚴阳性率为 0 .6 0 % (6 /10 0 0 )。 结论 淮河水系存在东方次睾吸虫 ,其可在纹绍螺、麦穗鱼、雏鸭体内孳生、繁殖 ,完成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水系 东方次睾吸虫 家鸭 麦穗鱼 纹绍螺 生态学研究
下载PDF
安徽和县陈桥洲人体藐小棘隙吸虫流行区的发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天平 肖祥 +5 位作者 吕大兵 高剑峰 徐连发 吴维铎 梅继德 徐伏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33,共2页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主要寄生于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人体感染的报道。1991年春我们在安徽和县陈桥洲作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粪便普查时,查见大量棘口科吸虫卵,经药物驱虫,虫体和虫卵送...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主要寄生于犬、猫、鼠等哺乳动物和鸟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未见人体感染的报道。1991年春我们在安徽和县陈桥洲作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粪便普查时,查见大量棘口科吸虫卵,经药物驱虫,虫体和虫卵送安徽医科大学刘昌威、杨兆莘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汪溥钦教授鉴定为藐小棘隙吸虫及其虫卵。现将流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藐小棘隙吸虫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并殖吸虫病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鲍群丽 王文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了多种治疗并殖吸虫病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谨此作一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各种药物治疗并殖吸虫病的疗效。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药物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皮内试验诊断人、鼠肺吸虫病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明华 朱名胜 《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应用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对 5 2例临床诊断斯氏肺吸虫病人和实验感染小白鼠作皮内试验 ,阳性率均达 10 0 % ,其它对照组除 1例健康人为阳性反应外 ,均为阴性反应。同时以小白鼠感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试验 ,结果在感染后第 1周即出现阳性反... 应用斯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对 5 2例临床诊断斯氏肺吸虫病人和实验感染小白鼠作皮内试验 ,阳性率均达 10 0 % ,其它对照组除 1例健康人为阳性反应外 ,均为阴性反应。同时以小白鼠感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试验 ,结果在感染后第 1周即出现阳性反应 ,第 3周后为 10 0 %。表明此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供斯氏肺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皮内试验 斯氏肺吸虫病 成虫抗原 阳性反应 鼠肺 不同时间 小白鼠 实验感染 敏感性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精子形成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德华 倪永晖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5-57,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斯氏狸殖吸虫精细胞的变化和精子的主要形态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该虫精子形成的过程。证实了斯氏狸殖吸虫的精细胞和精子有顶体结构。成熟的精子可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质充满,核质可延伸至精子尾部中段的前端。头尾之间为连接段。尾部又由中段和末段组成。尾部的中段起始部的两侧各有一条轴丝。每条轴丝各由9对外周微管和2个中央微管组成,在每2条中央微管的外围,均由一个纤维鞘包绕,其间形成一个车轮样的9+2微管系统结构,其腹侧排列着线粒体。尾部的末段,主要为2条紧靠的轴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狸殖吸虫 超微结构 精子形成
下载PDF
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本文报道毛毕属吸虫(Trichobilharzia)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其生活史,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
关键词 毛毕属吸虫 自然疫源地 尾蚴性皮炎
下载PDF
圆圃棘口吸虫神经系统的乙酰胆碱酯酶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晓平 罗恩杰 +1 位作者 徐静 朱志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30,共3页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圆圃棘口吸虫成虫神经系统进行整体定位染色观察,结果显示虫体神经系统呈左右对称排列,中枢神经节位于咽上方的两侧,由粗大的神经连合相连。从中枢神经节向前伸出前背、前腹和前侧3对神经干,并分出...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对圆圃棘口吸虫成虫神经系统进行整体定位染色观察,结果显示虫体神经系统呈左右对称排列,中枢神经节位于咽上方的两侧,由粗大的神经连合相连。从中枢神经节向前伸出前背、前腹和前侧3对神经干,并分出细支分布于口吸盘;向后伸出后背、后腹和后侧3对神经干。其中以后腹神经干最为粗大,从中枢神经节中部向体后端伸出,至虫体后部逐渐变细,约在肠支末端稍上方,每条后腹神经干又分成内外两侧支。内侧支与对侧内侧支汇合,并发出细支下行,与后背神经干的分支及许多横向神经纤维在排泄囊处相连,形成螺旋状神经网。而外侧支继续下行,与后侧神经汇合后发出许多细支,在排泄孔周围与内侧的分支连接形成环状神经网。另外,后腹神经干在下行至腹吸盘水平时,分出一对分支沿腹吸盘形成一较粗的神经环。在后3对纵行神经干间,又有许多横向神经联系将其互相连接成神经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圃棘口吸虫 神经细胞 乙酰胆碱酯酶 吸虫
下载PDF
藐小棘隙吸虫尾蚴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祥 李承邰 +3 位作者 方国仁 汪天平 吕大兵 吴维铎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99-204,共6页
本研究在室内及自然条件下对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在其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体内形成、逸出节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尾蚴的行为进行了系列观察。在露天实验池 4~ 5月份投放虫卵感染阴性铜锈环棱螺 ,经 10 3~ 140 d尾蚴从宿主螺体内逸出 ;9~... 本研究在室内及自然条件下对藐小棘隙吸虫尾蚴在其第一中间宿主铜锈环棱螺体内形成、逸出节律及影响因素以及尾蚴的行为进行了系列观察。在露天实验池 4~ 5月份投放虫卵感染阴性铜锈环棱螺 ,经 10 3~ 140 d尾蚴从宿主螺体内逸出 ;9~ 10月份投放虫卵 ,直到第 2年 8月前后才有尾蚴逸出 ,需 30 0多天。在现场对铜锈环棱螺逐月检查结果表明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年周期变化 :每年 7月底尾蚴出现 ,12月初消失 ,检出高峰在 9~11月。 10月份 (平均气温为 2 3.2℃ ) ,每只螺平均每天逸蚴 2 0 92 0 0条。在自然条件下 ,尾蚴逸出数量呈日周期变化 :尾蚴逸出时间主要集中在 8:0 0~ 16 :0 0 ,逸出高峰在 10 :0 0~ 12 :0 0 ,夜晚几乎无逸出。 4× 4拉丁方实验和 2× 2析因实验显示 ,温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尾蚴逸出的主要因素 ,但两者无交互作用。当温度、光照强度恒定时 ,尾蚴原先的逸出节律 (日周期变化 )消失。尾蚴具趋光性 ,新近 (12 h内 )逸出的尾蚴主要分布在水体的上表层 6 cm以内。对尾蚴寿命的观察显示 ,在 6℃、15℃、2 0℃、2 5℃、30℃和 37℃恒温条件下尾蚴的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 2 5 9h、139.7h、10 5 .9h、83.7h、6 9.2 h和 12 .3h;尾蚴寿命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 (r=- 0 .96 8,P<0 .0 1)。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藐小棘吸虫 尾蚴 铜锈环棱螺 感染力 寿命
下载PDF
四川省南充地区毛毕吸虫的发现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天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5-156,共2页
自包鼎成等(1957)[1]在重庆鸭体内发现包氏毛毕吸虫成虫以来,尚无人对四川锥实螺体内的毛毕属吸虫尾蚴进行具体描述,为此,于1988-1991年对南充地区尾蚴性皮炎进行调查。方法和结果1终宿主检查1.1耕牛检查共取... 自包鼎成等(1957)[1]在重庆鸭体内发现包氏毛毕吸虫成虫以来,尚无人对四川锥实螺体内的毛毕属吸虫尾蚴进行具体描述,为此,于1988-1991年对南充地区尾蚴性皮炎进行调查。方法和结果1终宿主检查1.1耕牛检查共取鲜牛肝54个,分别用刀切数下而不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吸虫 南充地区 四川
下载PDF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多种动物及宿主转换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严涛 周宪民 董苌安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12-15,共4页
以不同数量的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囊蚴,经口感染豚鼠、家兔、黑斑蛙、虎纹蛙、雏鸡,不同时期分批解剖。在动物的体腔、肺、肝、肌肉等部位,均检获虫体。豚鼠、家兔体内虫体的发育,出现分化。有发育缓慢、排泄囊内充... 以不同数量的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囊蚴,经口感染豚鼠、家兔、黑斑蛙、虎纹蛙、雏鸡,不同时期分批解剖。在动物的体腔、肺、肝、肌肉等部位,均检获虫体。豚鼠、家兔体内虫体的发育,出现分化。有发育缓慢、排泄囊内充满黑色颗粒的小型童虫,也有部分发育迅速、已具生殖器官雏形的大型童虫。蛙和鸡感染后,虫体多分布于肌肉和肝脏。将上述动物体内不同时期所获得的小型童虫,分别经口感染家犬,70d后均从犬肺部检获成虫。结果表明,转续传播或宿主转换是斯氏狸殖吸虫另一传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殖吸虫属 宿主转换 吸虫
下载PDF
滴瓶遮光法收集毛毕吸虫尾蚴 被引量:14
20
作者 盛似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毛毕吸虫尾蚴 滴瓶遮光法 吸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