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初步方案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克 祖茂衡 +4 位作者 苏洪英 赵金旭 崔进国 冯博 杨学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技术操作规范
下载PDF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总结 被引量:43
2
作者 顾永良 姚亮 +1 位作者 谢文瑾 张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9-300,共2页
目的 :观察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 5例患者采用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另 5 2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 :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成本仅 ( 2 16 .0± 4.4)元 ,操作时间( 5 .0± 3.5 ) min,... 目的 :观察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5 5例患者采用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另 5 2例采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结果 :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成本仅 ( 2 16 .0± 4.4)元 ,操作时间( 5 .0± 3.5 ) min,明显优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3 0 11.0± 5 .3)元 ,( 10 .0± 6 .9) min〕,有极显著性差异( t=2 3.6 0、4.76 ,P均 <0 .0 0 1) ,而术中出血及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 P均 >0 .0 5 )。结论 :改良法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快速、价廉、愈合快及疤痕小的优点 ,利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 ,可完全替代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及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临床疗效 改良法 抢救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勇 李彦豪 +7 位作者 曾庆乐 赵剑波 王江云 韦传军 许小立 刘战胜 李凯滨 骆良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 目的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 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胃造瘘术 空肠造瘘术 经皮穿刺胃造瘘术 SELDINGER技术 和胃 恶性肿瘤患者 技术成功率 上腹部疼痛 置入导管
下载PDF
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技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4
作者 孙洁 凌斌 +2 位作者 李冰沁 顾云帆 何蕾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19,共2页
目的回顾我科四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91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技巧。方法我科自2001年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共9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术82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难点及解决技巧,为临床开... 目的回顾我科四年来经皮气管切开术91例的经验及教训,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技巧。方法我科自2001年以来经皮气管切开术共91例,与常规气管切开术82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优点、难点及解决技巧,为临床开展经皮气管切开术提供借鉴。结果经皮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且创伤小。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快速建立长久人工气道的好方法,是气管插管困难者的最佳选择,可完全取代常规气管切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气管切开术 常规气管切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胃镜辅助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 被引量:38
5
作者 欧希龙 孙为豪 +8 位作者 曹大中 俞谦 俞婷 产松苗 陈国胜 颜芳 张有珍 吴自英 刘顺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 目的:探讨胃镜下放置鼻胃管和空肠营养管建立肠内营养途径的方法.方法:11例鼻胃管,其中8例患者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鼻胃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胃腔,3例在胃镜下放入导丝,通过导丝放入鼻胃管.46例空肠营养管,在胃镜下用异物钳钳夹胃腔内空肠营养管,推送胃镜将其送至Treitz韧带以下.结果:胃镜下11例鼻胃管全部放置成功.通过改良胃镜直接置管方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成功率例为100%,其中鼻肠管29例,三腔鼻肠管17例.鼻肠管弯曲,折回,打圈7例,后退鼻肠管头端重新放置成功,退出胃镜后鼻肠管脱出3例,改进方法后,2例2次,1例3次放置成功.1例胰腺炎置管后血淀粉酶增高.结论:对常规放置困难的鼻胃管,胃镜下放置简单可行.改良方法后可一次使空肠营养管头端到达空肠,此方法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空肠营养管 鼻胃管 置管方法
下载PDF
卧床时间对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金笑平 黄米武 +7 位作者 陈秋月 蒋辉华 柯绍发 周元林 王恩 张丹红 屈铁军 黄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腰椎穿刺术 卧床时间 术后头痛 腰穿后头痛 去枕平卧 医患双方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雪敏 费勇 贾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 临床应用 穿刺置管失败 体表解剖标志 穿刺方法 颈总动脉损伤 操作技术
下载PDF
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0
8
作者 毛秀莲 冼乐武 +2 位作者 王晓琼 杨燕群 李爱花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 :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 :30例经口气管插管 ,设为A组 ,30例经鼻气管插管 ,设为B组。记录插管操作时间、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 :A组平均操作时间 4 0 2 7s,B组为 1 0 ... 目的 :比较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在ICU患者治疗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 :30例经口气管插管 ,设为A组 ,30例经鼻气管插管 ,设为B组。记录插管操作时间、留管时间、主要并发症及优缺点。结果 :A组平均操作时间 4 0 2 7s,B组为 1 0 8 1s ,P <0 0 1 ;A组平均留管时间 2 35d ,B组为 1 4 76d ,P <0 0 1 ;A组并发症为 1 6 7% ,B组为 36 6 7% ,P <0 0 1。结论 :经口插管A组较经鼻插管B组操作简单、快 ,创伤小 ,排痰容易 ,并发症少 ,在ICU患者抢救中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但经鼻插管B组病人易耐受 ,留置时间长 ,易固定 ,便于口腔护理 ,清醒病人不影响进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术 经口插管 经鼻插管 护理 ICU 慢性呼吸疾病 人工气道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与鼻胃管置入并发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召军 石丽红 +2 位作者 汪晓红 王金臣 王艳斌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71-372,共2页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于1980年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本研究对PEG与常规鼻胃管置人进行比较,旨在进一步探讨PEG的优越性。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并发症 胃管置 PEG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测定技术无创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鹏 朱金如 +5 位作者 李树军 李玮 苏立伟 邱立成 董继红 刘庆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11-711,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测定技术 无创化 研究 周围静脉压 无创测定 腕背静脉压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位置与新型静脉内心电图 被引量:14
11
作者 莫平 卢振和 +3 位作者 何荣芝 郑志远 钱耀亮 赵雾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69-57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方法6头猪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CVC)并开胸,记录4个标志点的NVECG和导管尖端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A点,导管尖端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代... 目的观察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下新型静脉内心电图(NVECG)的波形变化。方法6头猪颈外静脉入路中心静脉置管(CVC)并开胸,记录4个标志点的NVECG和导管尖端深度,并与置管前常规体表心电图(O点)作对照(A点,导管尖端位于胸廓入口水平,代表外周深静脉;B点,位于心包反折水平,代表中心静脉1;C点,位于右心房入口水平,代表中心静脉2;D点,到达右心房入口再深入4cm,代表右心房内)。比较这5个标志点的P波主波方向、振幅、波形特点及A、B、C、D四点导管置入的深度。结果O、D点P波主波方向全为正向,A、B、C三点P波主波方向全为负向。A点与O、B、C、D点P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点P波振幅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VC导管尖端分别位于A、B、C、D点时导管平均深度为8、12.8、15.2、19.2cm。结论NVECG法引导CVC时出现的特征性宽大负向P波反映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而细小振幅的负向P波标志导管尖端位于外周深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心电图 静脉内心电图
下载PDF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叶强 郑家平 +4 位作者 汝复明 张家兴 童乾纲 奚顺法 顾伟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44-947,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 目的 回顾性分析锁骨下静脉第 2段X线解剖特点 ,探讨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要点。资料与方法 在X线实时监视下 ,采用Arrow中央静脉管 ,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 180例次 ,包括右侧 110例次 ,左侧 70例次。穿刺点取锁骨中点下 1~ 2cm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穿刺针对准锁骨头方向斜向内上、紧贴锁骨后缘穿刺 ,Arrow导管头留置于上腔静脉 ,3M敷贴外固定导管。并记录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第 2段的解剖位置。结果 锁骨下静脉第 2段一般走行于锁骨内侧中下 1/3处 ,占 80 .6 % (14 5 /180 )。其解剖位置在左右和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穿刺成功率 10 0 % ,对准锁骨头中下 1/3处 ,一针穿刺成功率达 95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导引下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术安全、微创 ,成功率高。熟悉锁骨下静脉的X线解剖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向 ,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导引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穿刺方法 置管方法
下载PDF
套囊压力监测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3
作者 尤荣开 蒋贤高 邵朝朝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6-267,共2页
目的 探讨专用套囊测压计监测套囊压力在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 ,对 4 2例入住ICU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套囊压力监测 ,同时对麻醉科和急诊室 5 6例采用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进行对照。结... 目的 探讨专用套囊测压计监测套囊压力在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ortex专用套囊测压计 ,对 4 2例入住ICU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套囊压力监测 ,同时对麻醉科和急诊室 5 6例采用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进行对照。结果 研究组 4 2例Portex专用套囊压力监测 :当气管黏膜受压压力为 2 0cmH2 O时 ,套囊内容积 (7 4 7± 1 2 1)mL。当气管黏膜受压压力为 2 0cmH2 O时应用德尔格Evita 4和Evita 2dura呼吸机监测呼吸机漏气情况 ,36例气道峰压在 30cmH2 O以下时 ,无漏气形象 ,6例气道峰压在 30cmH2 O以上时 ,有少量漏气。对照 1组 :采用手指捏感法 2 8例 ,测定黏膜受压压力为 (5 0 0 7± 6 5 4 )cmH2 O。对照 2组 :因定注气法 2 8例 ,测定黏膜受压压力为 (6 5 2 2± 11 5 6 )cmH2 O。结论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精确维护套囊压力 ,以免气道黏膜损伤 ,采用专用套囊测压计监测套囊压力是唯一理想的选择。手指捏感法和固定注气法均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价值 套囊压力监测 人工气道
下载PDF
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茂盛 童林军 +4 位作者 李来友 喻迎星 王小明 王伟 曹志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 (T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ookQC 18、19或 2 0G弹枪式活检针 ,对 12 1例肺部疾病行CT导引经胸肺活检。 10 5例系孤立结节状病灶 ,直径 0 .8~ 9.5cm ,平均 (3.4± 1.9)cm ;另 16例为两个... 目的 探讨CT导引经胸组织芯活检 (T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CookQC 18、19或 2 0G弹枪式活检针 ,对 12 1例肺部疾病行CT导引经胸肺活检。 10 5例系孤立结节状病灶 ,直径 0 .8~ 9.5cm ,平均 (3.4± 1.9)cm ;另 16例为两个以上病灶或弥漫性病变。取材后常规CT复查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12 1例中 ,恶性病变 86例 ,TCNB阳性 79例 ,诊断敏感性为 91.9% ,假阴性7例 ,没有假阳性 ,诊断特异性 10 0 % ,确定组织学类型 70例 ,特异诊断率 81.4 % ;良性病变 35例 ,TCNB诊断准确 32例 ,敏感性 91.4 % ,其中 2 6例做出特异性诊断 ,特异诊断率 74 .3% ;总准确率 91.7% (111/12 1)。并发症有 :少量气胸 2 2例 (18.2 % ) ,肺出血 19例 (15 .7% ) ,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 9例 (占 7.4 % ) ,均未做特殊处理而自愈。结论 CT导引下经胸组织芯肺活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诊断准确率高 ,特别是在非肺癌的恶性病变和良性肺疾病的特异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诊断 肺疾病 CT导引 经胸组织芯活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附58例报告)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安敏 杨西富 +2 位作者 李晓文 周石 黄永祥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5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分析其CT导向下穿刺活检的检出率与并发症。结果 :本组 58例 ,除 1例患者穿刺失败 ,其余 57例...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实质性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 5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分析其CT导向下穿刺活检的检出率与并发症。结果 :本组 58例 ,除 1例患者穿刺失败 ,其余 57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 ,一次成功率 98.3 %。本组并发气胸 3例 (5 .3% ) ,血胸 1例 (1 .7% ) ,咯血 1例(1 .7% )。结论 :此法操作简便、实用、安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CT导向 肺肿瘤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封闭式创面负压引流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4
16
作者 彭建宇 孙秀玲 韩维红 《护理研究》 2002年第12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创面愈合 封闭式创面负压引流技术
下载PDF
胸腔穿刺术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波 聂军 杨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68-1568,共1页
目的:研究改进后的胸腔穿刺术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间分别采用改进前、后胸穿术的两组病例。结果:改进后胸穿术的试抽次数为(1.25±0.73)次,改进前则为(2.16±1.21)次,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目的:研究改进后的胸腔穿刺术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2003年2月间分别采用改进前、后胸穿术的两组病例。结果:改进后胸穿术的试抽次数为(1.25±0.73)次,改进前则为(2.16±1.21)次,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胸穿术操作简单,更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穿刺术 技术改进 2003年2月 1995年 改进后 胸穿术 回顾分析 显著性 组间差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及适应证 被引量:8
18
作者 岑贤友 甘万崇 +3 位作者 徐绍斌 胡红耀 彭昊 饶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423-14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58例患者行PVP治疗,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压缩程度<50%19例、50%~75%14例、>75%5例,骨折急性期8例),椎体转移瘤20例。26例单纯透视定位穿刺,32例CT图像帮助定...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操作方法、适应证及其疗效。方法:58例患者行PVP治疗,其中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压缩程度<50%19例、50%~75%14例、>75%5例,骨折急性期8例),椎体转移瘤20例。26例单纯透视定位穿刺,32例CT图像帮助定位,再在X线透视下穿刺。结果:58例患者共治疗椎体79个,平均注射骨水泥4.5mL。26例单纯透视定位中19例一次穿刺成功(73.1%),7例2~3次穿刺成功;32例CT图像定位中30例一次穿刺成功(93.8%),2例2次穿刺成功。49例疼痛完全缓解(84.5%),9例部分缓解,有效率100%。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肿瘤安全可靠,对于急性和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也可行PVP治疗,并有良好疗效;CT片加电视透视定位穿刺法方便准确,可提高PVP的操作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肿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适应证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1
19
作者 韩新巍 李永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应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孟朋 孟朋(综述) +1 位作者 黄相杰(审校) 毕晓英(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采用特殊材料膜于无菌条件下封闭覆盖创面,并负压持续吸引创面渗出液,从而控制创面感染的技术,由德国Fleischmann[1]等于1992年首创.该技术操作简单,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采用特殊材料膜于无菌条件下封闭覆盖创面,并负压持续吸引创面渗出液,从而控制创面感染的技术,由德国Fleischmann[1]等于1992年首创.该技术操作简单,对促进创面(尤其是慢性创面)的愈合作用在临床上已得到充分肯定,经过10多年的积极发展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问题创面"的标准处理模式[2].本文从该技术的应用方法、临床适应证、作用机制、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以及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 作用机制 适应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