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昏迷病人的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学东 郭照江 +1 位作者 王洪典 魏东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2期65-66,共2页
昏迷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机症状之一,诊断复杂,涉及多学科、多系统,搜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扩充背景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对昏迷患者的诊断。
关键词 昏迷 诊断 症状
下载PDF
创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辨证施护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静 杨喜忠 +1 位作者 郝璐 李小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83-83,共1页
0引言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程长,轻则导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重则危及生命.尤其到了后遗症期,患者因瘫痪长期卧床,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易产生一些抑郁、悲观、消... 0引言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病程长,轻则导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重则危及生命.尤其到了后遗症期,患者因瘫痪长期卧床,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易产生一些抑郁、悲观、消极等不利于治疗的因素,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特点,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护理措施,对恢复患者的健康将会收益不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基于SAPSO优化三维Otsu方法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白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4380-4384,共5页
医学图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特征丰富、多尺度等特性,因此对医学图像的分割比一般图像的难度更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三维Otsu方法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由于三维Otsu方法计算量大,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搜索阈值向量... 医学图像具有内容丰富多样、特征丰富、多尺度等特性,因此对医学图像的分割比一般图像的难度更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三维Otsu方法的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由于三维Otsu方法计算量大,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搜索阈值向量,每个粒子代表一个可行的阈值向量,通过粒子群之间的协作来获得最优阈值。由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的缺点,提出了模拟退火的粒子群优化方法,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得到整体最佳解,还能保持粒子群算法求解速度快的优点。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得出了结论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而且计算量大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OTSU方法 模拟退火粒子群算法 图像分割 数字医学
下载PDF
慢性腹痛 被引量:3
4
作者 黄莚庭 《医学与哲学(B)》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慢性腹痛病史较长,性质不定。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很多,除器质性疾病外,一些功能性疾病也引起,如最终找不出具体原因,则可称之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诊断比较困难,也容易误诊,甚至误治,外科医生应特别慎重。误诊的思维原因包括对引起慢性... 慢性腹痛病史较长,性质不定。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很多,除器质性疾病外,一些功能性疾病也引起,如最终找不出具体原因,则可称之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诊断比较困难,也容易误诊,甚至误治,外科医生应特别慎重。误诊的思维原因包括对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认识不全面,思维惰性,辩证思维不周密和思维简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痛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开腹探察
下载PDF
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珊珊 刘建芝 +7 位作者 刘烈军 邱卉 赵传华 李志强 王岩 葛飞娇 林莉 徐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观察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7个中心中、重度癌痛患者64例。分为2组:A组第1次给予硫酸吗啡栓10mg同时口服硫酸吗啡... 目的观察10mg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自身交叉对照研究的方法,入选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7个中心中、重度癌痛患者64例。分为2组:A组第1次给予硫酸吗啡栓10mg同时口服硫酸吗啡模拟片;第2次口服硫酸吗啡片同时给予硫酸吗啡栓模拟药。B组给药顺序与A组相反。分别纳入病例33例和31例。评价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均衡性良好,2组用药前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12±0.89)和(6.16±0.90),疼痛评分等级分别为(2.27±0.45)和(2.35±0.4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第1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2.93±27.30)min和(40.21±24.42)min,第2阶段疼痛起效时间分别为(40.80±23.63)min和(51.04±46.44)min,2组疼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1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0.07±72.92)min和(104.89±73.40)min,第2阶段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分别是(112.33±82.08)min和(129.86±102.67)min,2组疼痛最佳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及有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共5例发生8次不良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等。结论10mg硫酸吗啡栓经直肠给药对于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吗啡栓 癌症镇痛 双模拟 临床试验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玉峰 王士雯 +2 位作者 赵玉生 卢才义 薛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记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81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规律运动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等运动量运...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记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81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1例和规律运动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等运动量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3个月后,常规治疗组与规律运动组患者的收缩压分别为(166±3.6)mmHg和(152±3.5)mmHg,舒张压分别为(93±4.2)mmHg和(83±4.3)mmHg;空腹血糖分别为(7.4±2.4)mmol/L和(6.3±1.9)mmol/L;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3±2.2)%和(21.5±3.3)%,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6.3±2.3)%和(20.2±2.9)%;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8.4±4.5)%和(69.7±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密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老年人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玉峰 王士雯 +2 位作者 赵玉生 卢才义 薛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影响。方法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规律运动组25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栓素B2(T...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影响。方法门诊就诊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6例,规律运动组25例,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流式细胞技术(FCM)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测定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运动疗法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比较,TXB2明显降低(P<0.05);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1);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及、CD61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规律运动降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密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减轻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栓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有氧运动 2型糖尿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
下载PDF
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峰 王士雯 +2 位作者 赵玉生 卢才义 薛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4-566,共3页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实验组(37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分子标志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及实验组(37例),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等量的运动疗法3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分子作为探针,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小板膜上CD62P、CD61的阳性百分率(%)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运动疗法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4h平均心率(次/min)分别为75±4.6及70±4.3(P<0.01);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3.5±4.4及56.3±3.6(P<0.05);收缩压(SBp,mmHg)分别为160±4.6及156±4.5(P<0.05),舒张压(DBp,mmHg)分别为92±4.2及88±2.3(P<0.01);血小板膜上CD62P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7.3±2.2及22.5±3.1(P<0.05),CD61阳性百分率(%)分别为26.3±2.4及21.2±2.3(P<0.05);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7.4±4.6及72.3±3.4(P<0.05)。结论规律运动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者的血小板表面活化受体分子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并发房颤患血栓性疾病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有氧运动 心房颤动 血小板膜糖蛋白 老年人
下载PDF
热性惊厥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9
作者 刘智胜 林庆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5期272-273,共2页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简称FC)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5%,在小儿发作性疾病中,FC约占30%。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 热性惊厥 预后 癫痫
下载PDF
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rCBFM与BAEP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维善 游国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对30例轻微椎—基底动脉(VBA)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了rCBFM与BAEP检查的对比观察,认为前者在显示VBA系统缺血方面可以直接明确诊断,阳性率高,可直观地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且可了解颈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情况,但不... 对30例轻微椎—基底动脉(VBA)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了rCBFM与BAEP检查的对比观察,认为前者在显示VBA系统缺血方面可以直接明确诊断,阳性率高,可直观地显示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且可了解颈动脉系统代偿供血情况,但不能完全取代BA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眩晕 脑干 听觉诱发电位
下载PDF
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患者效果评估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琳 静媛媛 +3 位作者 郑宏伟 马鑫 夏瑞明 余力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 目的研究内淋巴囊减压术治疗Lermoyez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材料来源于我科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Lermoyez综合征病例共6例,均为经保守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眩晕者,术前完善检查,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术后进行随访,评估眩晕、听力、耳鸣、耳闷变化。结果术后66.7%(4/6)患者眩晕完全控制,33.3%(2/6)患者眩晕基本控制,57.1%(4/7)的患耳听力好转,33.3%(2/6)的患耳耳鸣减轻,80%(4/5)的患耳耳闷胀感减轻。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术能有效控制Lermoyez综合症患者的眩晕发作,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moyez综合征 眩晕 内淋巴囊减压术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兵 宋建琼 +1 位作者 陈俊霖 郑小雪 《西部医学》 2015年第9期1377-1378,1381,共3页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经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的28例患者,经行患侧支气管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起选择性插管...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经内科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的28例患者,经行患侧支气管动脉、胸廓内动脉、肋间动脉、膈下动脉及对侧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行起选择性插管栓塞治疗.结果 28例患者均一次性完全处理出血动脉后而止血,共栓塞动脉44支,以上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扭曲、分枝增多、血管丛形成,所有病例均未见造影剂外溢征象,随访1~12个月无复发,有效率100%,除栓塞术后早期胸背部疼痛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控制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小量咯血患者中,仍不失为一种微创、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 反复咯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时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丽 罗晓斌 龙瀛 《西部医学》 2011年第6期1039-1040,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病员时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咯血并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90例出现了腹痛及便意增加;21例出现了胸闷、心前区紧...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治疗咯血病员时常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咯血并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90例出现了腹痛及便意增加;21例出现了胸闷、心前区紧束感;18例患者出现了低钠血症;9例患者出现了心动过缓。结论垂体后叶素作为止血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咯血的治疗,疗效确切,但在使用过程中可有多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治疗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处理,以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咯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miR-125b、miR-331和miR-365在疼痛中的表达变化及其miRNA靶标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志强 朱丽娇 +2 位作者 杨俊霞 郝凌云 曹君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7期18-20,24,共4页
目的:在慢性疼痛、神经病理痛和急性痛3种模型中定量检测和分析神经特异性miR-125b、miR-331和miR-365的表达,并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差异较大的miRNA的靶标基因。方法:从疼痛模型SD大鼠的脊髓和背根中分别提取miRNA,用实时定量PCR(RT... 目的:在慢性疼痛、神经病理痛和急性痛3种模型中定量检测和分析神经特异性miR-125b、miR-331和miR-365的表达,并结合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差异较大的miRNA的靶标基因。方法:从疼痛模型SD大鼠的脊髓和背根中分别提取miRNA,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靶标基因。结果:miR-125b、miR-331和miR-365在不同的疼痛模型中脊髓和背根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差异并不一致,其中miR-125b表达差异最显著。miR-125b在慢性炎性痛、神经病理痛和急性炎性痛动物的脊髓中分别被下调0.9倍、上调0.89倍和下调2.57倍;在背根中分别被下调1.78倍、上调0.54倍和上调0.47倍。信息学分析表明miR-125b作用的可能靶标基因为核孔蛋白210(NUP210)多梳基环指蛋白6(Pcgf6),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4(Tnfsf4),Bcl2蛋白修饰因子(BMF),可溶性载质转运蛋白35成员4(Slc35a4)和液泡蛋白质分选因子4B(VPS4B),它们可能与疼痛发生和维持相关。结论:miR-125b可能与疼痛发生和维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MIRNA 靶标
下载PDF
布托啡诺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多中心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明 吴明 +2 位作者 孟启勇 余宝军 施学志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15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4家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Hunt-Hess分级为Ⅱ~Ⅳ级.其中,55例患者接受布托啡诺经静脉泵入(观察组),并设立同期、未使用布托啡诺镇痛的20例患者...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4家医疗中心收治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Hunt-Hess分级为Ⅱ~Ⅳ级.其中,55例患者接受布托啡诺经静脉泵入(观察组),并设立同期、未使用布托啡诺镇痛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使用布托啡诺1 h后再次开始记录各项指标,时限3 h,届时试验观察结束.对照组被观察并记录了6 h的病情,以试验开始后的第4小时为分界,将观察时间定义为观察"前期(T0)"和"后期(T1)".观察患者疼痛评分、心率、呼吸频率、动脉氧分压、乳酸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对于能应答的患者而言,对照组T0和T1时的疼痛评分未显著改变.T0时,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能应答的患者NRS评分在使用布托啡诺后显著下降了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于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的患者而言,也观察到类似的现象.该部分患者中,两组T0时疼痛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的疼痛程度亦较对照组同期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0和T1时患者心率、呼吸均未显著改变.观察组T1时,无论是应答或是无应答的患者,其心率、呼吸频率均较用药前下降.另外,观察组T1时的心率、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同时期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布托啡诺的3h内,观测到与药物明确相关的血压下降4例,未见呼吸抑制、过敏、呕吐、寒战、低氧血症,用药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无显著改变.患者的GCS评分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发生血压下降的患者,3例来自意识水平障碍的患者,但未见休克的情况(如尿量减少,乳酸增高),用药前后患者的乳酸水平未见增高.结论静脉泵入布托啡诺能减轻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应激水平,不良反应少,可能是此类疾病可供选择的镇痛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蛛网膜下腔出血 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纳络酮治疗原因不明昏迷84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桂晨 沈静 郑长青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原因不明 昏迷患者 纳络酮 治疗 2009年 临床资料 昏迷时间
下载PDF
改良经鼻紧急气道建立在呼吸困难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17
作者 石聪辉 蔡艺玲 +2 位作者 郭寿贵 李金雨 康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63-564,567,共3页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非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在呼吸困难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钳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以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耐受率作为评估指标。结果除气管插管常规应用的器械外,仅需气管插...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经济、简便,非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在呼吸困难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钳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以成功率、操作时间、患者耐受率作为评估指标。结果除气管插管常规应用的器械外,仅需气管插管钳作为辅助设备,96例患者均可耐受,气管插管成功率100%,其中一次性成功率98.9%,平均操作时间(90±15)s。结论该方法无需纤支镜辅助,不受气管插管型号限制,使用器材少,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钳 经鼻气管插管 改良 快速
下载PDF
脊髓 GAT-1在大鼠背根节慢性压迫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18
作者 龚琴 彭健泓 +2 位作者 廖荣宗 胡兴国 曾因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1期2114-2117,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在大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4)、CCD组(B组,n =24)、鞘内NO-711+CCD组( C组,n =24),三组... [目的]探讨脊髓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在大鼠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CCD)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24)、CCD组(B组,n =24)、鞘内NO-711+CCD组( C组,n =24),三组再按不同时段分为6个亚组( n =4),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 (T1)、4 h(T2)、8 h(T3)、16 h(T4)、24 h(T5)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脊髓腰段进行GAT-1蛋白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B组T0、T1、T2、T3、T4、T5时间点的GAT-1蛋白含量明显增加( P <0.01),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后,B组的GAT-1蛋白含量无明显改变( P >0.05);与B组和T0相比,鞘内注射20μg NO-711后T1、T2、T3,C组的GAT-1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P <0.01),鞘内给药后T4,GAT-1蛋白含量逐渐回升,与B组同一时间点比GAT-1蛋白含量仍明显降低( P <0.05),至给药后 T5 GAT-1蛋白含量回升到正常水平( P >0.05)。[结论]CCD模型大鼠脊髓 GAT-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GAT 抑制剂 NO-711能明显抑制CCD模型大鼠脊髓GA T-1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但是不能抑制GA T-1蛋白基础表达水平。大鼠脊髓背角GA T-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与大鼠CCD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心肺功能异常症状罕见的原因-漏斗胸(1例报道)
19
作者 刘吉福 张卫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12-112,共1页
1病例 漏斗胸因胸骨向内凹陷致心肺受压,常引起心肺功能异常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会更明显。报告1例57岁患者出现心肺功能异常症状及微创矫治结果。患者xxx男性,57岁,患者始于13岁发现胸骨凹陷,随着年龄增长凹陷渐重,
关键词 漏斗胸 压迫心脏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行咽隐窝粘连分离治疗眩晕
20
作者 杨存礼 郭秀华 《天津医药》 CAS 1996年第1期64-64,共1页
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科在对眩晕发作期病人行鼻内窥镜检查时,发现5例咽隐窝有部分粘连,用咽鼓管通气导管的前端分离粘连带后,病人即感眩晕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该法优于间接喉镜的诊断及手指分离治疗。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为5例... 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科在对眩晕发作期病人行鼻内窥镜检查时,发现5例咽隐窝有部分粘连,用咽鼓管通气导管的前端分离粘连带后,病人即感眩晕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该法优于间接喉镜的诊断及手指分离治疗。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为5例除外了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占位病变而具不同程度的眩晕病人。男2,女3,年龄30~62岁,平均38岁,均在急性发作期就诊。病程1天~3年余,后者每年发作4~5次,每次持续2~7天。发作期不能独立行走,甚者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咽隐窝粘连 鼻内窥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