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1篇文章
< 1 2 1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患者冷热实验荚形图的结果可靠性分析
1
作者 李淑静 王东海 +4 位作者 王郁 杜一 刘兴健 任丽丽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冷热实验荚形图类型,了解冷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前庭系统功能评估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总结分析眩晕诊疗中心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528例眩晕患者的冷热实验结果,按照荚形图形态及单侧反应减弱(unilater...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冷热实验荚形图类型,了解冷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为前庭系统功能评估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方法总结分析眩晕诊疗中心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528例眩晕患者的冷热实验结果,按照荚形图形态及单侧反应减弱(unilateral weakness,UW)分为荚形图冷热对称组、左右对称组、单值显著异常组、双侧数值减下组以及荚形图形态不能分类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别UW的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及归纳,来辨识不可靠数据,从而减少不可靠数据对临床诊疗的干扰。结果冷热对称的荚形图(439例)表现为双侧前庭功能对称(273例)及一侧前庭功能减低(166例),同侧耳双温刺激冷热气刺激慢相角速度(S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侧别对称荚形图(14例)包括双侧前庭功能对称(11例)和一侧减低(13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值显著异常荚形图(36例)包括一侧前庭功能减低(25例)和双侧前庭功能对称(11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数值减低荚形图(34例)可表现为双侧前庭功能对称(25例)及一侧减低(9例),同侧耳双温刺激S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荚形图形态不能分类(5例)提示干扰因素较多。结论冷热实验显示双耳外周前庭功能对称且正常时,要警惕荚形图中温度效应的存在,需考虑对灌注器的检视及灌注温度的校准;冷热实验提示一侧前庭功能减低时,要注意荚形图中单个数值显著增高或减低的情况,建议重复灌注,仍无改变时,建议重复另一耳此温度下的灌注,甚至重复整个冷热实验;冷热实验荚形图提示双耳外周前庭功能减低时,UW值不能真实反应双侧前庭功能的状态,可改用水灌注重复,并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做出正确判断。荚形图的形态结合UW值来综合判断冷热实验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实验 荚形图 可靠性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李霞 杨慧 李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 观察眩晕患者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两组患... 目的 观察眩晕患者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86例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脂与血管内皮素-1(ET-1)、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耳鸣、头痛、眩晕、听力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ET-1和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司汀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调节血脂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倍他司汀 脑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赵娟 《大医生》 2024年第20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 目的分析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盱眙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VBIV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眩晕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证、次证、舌苔脉象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增加,且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内皮素-1水平、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脑血流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疾病所致眩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俊花 姜晓蕊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VBIV)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2例VBIV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WBV)、血浆黏度(PV)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眩晕、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及平衡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DHI评分及HWBV、PV、EA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患者效果显著,可加快症状缓解,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用倍他司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症 倍他司汀 天麻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下载PDF
双侧前庭病临床诊治新进展
5
作者 戴晴晴 +2 位作者 刘兴健 郑虹 吴子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89,共3页
上世纪初,Bárány等发现聋哑患者双侧前庭温度试验反应减弱;随着前庭功能评估手段的丰富,1989年正式提出“特发性双侧前庭病”,即患者有失衡和振动幻视,症状在黑暗环境中加重,无听力下降和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1]。2004年,... 上世纪初,Bárány等发现聋哑患者双侧前庭温度试验反应减弱;随着前庭功能评估手段的丰富,1989年正式提出“特发性双侧前庭病”,即患者有失衡和振动幻视,症状在黑暗环境中加重,无听力下降和其他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1]。2004年,吴子明等[2]率先对双侧前庭病进行病因及预后分析;2017年,Bárány协会发布了双侧前庭病的诊断标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功能 诊断标准 双侧前庭病 诊治新进展 神经系统症状 听力下降 温度试验 黑暗环境
下载PDF
虚拟现实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6
作者 赵雅楠 韩世范 +4 位作者 李莹 周丽媛 杨捷 吴佳鑫 陈钢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72-1677,1684,共7页
背景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康复治疗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研究。目的观察常规前庭康复训练、VR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 背景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康复治疗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缺乏研究。目的观察常规前庭康复训练、VR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在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常规前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VR技术辅助的前庭康复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7、14 d,分别使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最终81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组别与时间对DHI-功能(F)、DHI-情绪(E)、DHI-躯体(P)评分及DHI总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 d后,两组患者DHI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7、14 d后,观察组患者DHI各项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组别与时间对HADS-焦虑量表(A)、HADS-抑郁量表(D)评分及HADS总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别及时间分别对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主效应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 d后,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均较组内干预前降低(P<0.05)。干预7、14 d后,两组患者HADS各分项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疗效确切,VR技术辅助下的前庭康复训练可更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眩晕 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 前庭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胡珍 刘梅 +1 位作者 龚丽梅 王建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35-4438,4445,共5页
背景前庭功能检查项目种类众多,各检查项目靶点及阳性率各有不同,临床上眩晕患者如何恰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有不同观点。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外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眩晕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 背景前庭功能检查项目种类众多,各检查项目靶点及阳性率各有不同,临床上眩晕患者如何恰当合理选择检查项目有不同观点。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在外周眩晕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眩晕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诉就诊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眩晕门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在起病7d内完成纯音测听(PTA)、温度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摇头试验(HST),比较不同眩晕疾病的前庭功能及听力学检查的异常率。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的眩晕患者共120例,其中突发性聋伴眩晕(SDV)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组、前庭性偏头痛(VM)组各40例。SDV组患者PTA均为感音神经性聋,温度试验异常25例(62.50%),vHIT异常16例(40.00%),HST异常28例(70.00%)。BPPV组患者PTA异常9例(22.50%),其中7耳为感音神经性聋,2耳为传导性聋;温度试验异常18例(45.00%),vHIT异常21例(52.50%),HST异常20例(50.00%)。VM组患者PTA异常21例(52.50%),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其中26耳为高频听力轻中度下降,7耳为低频轻中度下降,温度试验异常16例(40.00%),vHIT异常17例(42.50%),HST异常27例(67.50%)。三组患者PTA检查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01);三组患者温度试验、vHIT、HST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联合听力学检查有助于周围性眩晕的定位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听力学检查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对颈源性眩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何雷 黄谦 +1 位作者 张磊 李志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17-921,927,共6页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速... 目的观察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就诊的颈源性眩晕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用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由斜方肌起点部条索状痛性结节进针,刺向枕骨和寰椎之间的寰枕筋膜,隔天1次,与推拿治疗交替进行,各治疗7次;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每晚口服,连续服用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并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DHI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各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加快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P均<0.05),且试验组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患者,试验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速刺法联合推拿治疗对颈源性眩晕患者平衡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可实现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双向调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具备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毫针速刺法 推拿 椎-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9
作者 姚羽 张丽娟 +3 位作者 祁雷磊 庞然 刘瑞 陈月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高荣林教授门诊眩晕患者的病案,根据诊断标准制订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Excel 2021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R 4.2.1语言统计软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高荣林教授门诊眩晕患者的病案,根据诊断标准制订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Excel 2021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R 4.2.1语言统计软件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功效等进行分析,运用R 4.2.1、Rstudio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30味,频次≥35的中药共20味,高频药物主要包括天麻、半夏、茯苓、白芍、牡丹皮、酸枣仁等;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平肝息风等为主;药物关联规则显示,置信度达98%的角药为陈皮+茯苓-半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陈皮、半夏;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6类。结论高荣林教授治疗眩晕主要从肝、脾入手,以平肝健脾、调气化痰、清热安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高荣林 眩晕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
10
作者 郭健 常学辉 +3 位作者 刘志勇 康常园 韩博闻 何华 《中医研究》 2024年第8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疗效。方法:将106例PCI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口服。... 目的:观察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疗效。方法:将106例PCI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定眩方(药物组成:黄芪、天麻、当归、党参、赤芍、川芎、桃仁、升麻、红花、陈皮、白术、菊花、柴胡、甘草片),1剂/d,水煎400 mL,早晚各空腹温服200 mL。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判定疗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情况、脑血流速度、血清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23%(51/5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3.02%(44/5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残障评定量表和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评分,以及神经肽Y、白细胞介素-1β、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加快(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快(P<0.05或P<0.01)。结论:定眩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缓解PCIV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脑血流速度,调节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定眩方 脑血流速度 眩晕残障评定量表
下载PDF
柴陈泽泻汤加减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苏猛润 赖江龙 +2 位作者 张治三 谢志敏 刘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加减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88例,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异丙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陈泽... 目的观察柴陈泽泻汤加减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市中医院收治的眩晕患者88例,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异丙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柴陈泽泻汤随症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眩晕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量表[眩晕障碍量表(DHI)、眩晕评定量表(DAR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椎动脉[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2.73%(χ^(2)=6.510,P=0.011);观察组眩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DHI评分、DARS评分和视物旋转、胸闷心悸、头痛耳鸣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RVA、LVA、BA血流速度和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vs.6.82%,P=1.000)。结论柴陈泽泻汤加减联合异丙嗪治疗眩晕的效果良好,可纠正患者眩晕等症状,改善患者眩晕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并促进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柴陈泽泻汤 异丙嗪 眩晕症状量表 中医证候积分 血流速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名老中医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经验撷萃
12
作者 安成飞 宁静 +3 位作者 黄偲崟 边明真 李华南 谭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45-347,共3页
颈源性眩晕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我国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此病经验丰富,笔者以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经验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名中医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手法治疗原则、特色手... 颈源性眩晕在中医上属“眩晕”、“项痹”、“头痛”等范畴,我国当代名老中医手法治疗此病经验丰富,笔者以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相关经验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名中医针对此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手法治疗原则、特色手法操作等学术思想,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手法治疗此病进行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推拿 手法 名中医 经验
下载PDF
辨证眩晕论治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3
作者 姜金鹏 梁颖茵 +1 位作者 牛媛媛 陈松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8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眩晕理论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ntracta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I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0例IBPPV患者辨证分为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浊内蕴证和肝阳上亢证型,予以...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眩晕理论对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Intractabl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I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30例IBPPV患者辨证分为瘀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肾精不足证、痰浊内蕴证和肝阳上亢证型,予以相应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14天、28天,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估患者躯体(Physical,P)、功能(Functional,F)和情绪(Emotional,E)状态,观察对照治疗疗效。由于西医对IBPPV无有效治疗方法,无法设立西医治疗对照组。我们依据患者年龄、病程和合并症分组,比较组间DHI、P、F、E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不同患者组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钙离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4天、28天,总DHI、P、F、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55岁组、合并症≤1个组、病程≤1年组,分别与>55岁组、合并症>1个组、病程>1年组比较,在治疗14 d DHI评分下降较快(P<0.05);而中医证型≤2个组和>2个组,在治疗第14天、28天,疗效恢复无差异(P>0.05)。治疗28 d,与治疗前比较,各组DHI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三组间血清维生素D和雌激素有差异(P<0.05)。结论:辨证眩晕治疗IBPPV疗效确定。年龄≤55岁或合并症≤1个或病程≤1年的患者恢复较快。IBPPV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雌激素异常特异性不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辨证论治 疗效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张世豪 梁丰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眩晕相关疾病发病率高,涉及全身多系统,致病机制复杂,诊断困难,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逐渐成为现代眩晕相关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助力之一。该文分别着眼于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 眩晕相关疾病发病率高,涉及全身多系统,致病机制复杂,诊断困难,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逐渐成为现代眩晕相关疾病临床诊疗的重要助力之一。该文分别着眼于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诊断、评估和治疗中的应用,综述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中的进展和前沿,剖析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诊疗中的优缺点,并展望人工智能在眩晕相关疾病诊疗中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15
作者 孙家贺 赵艳琴 +2 位作者 李楠 贾晓华 孙庆才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476-478,共3页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头晕。自2015年被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命名为PPPD以来[1],逐步被国内医学界认识和熟知,它是一种包含了以恐惧性姿势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以及慢性主观性眩晕...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功能性头晕。自2015年被世卫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正式命名为PPPD以来[1],逐步被国内医学界认识和熟知,它是一种包含了以恐惧性姿势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以及慢性主观性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40~60岁人群为本病的高发人群,女性多见[2],3/4的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或抑郁。此外,有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睡眠障碍或具有神经质人格特点的人群罹患PPPD的概率更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疾病分类 情绪障碍 知觉性 舒肝解郁胶囊 世卫组织 治疗持续性 睡眠障碍 高发人群
下载PDF
眩晕/头晕症状严重程度和疗效主观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费樱平 郑芸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眩晕/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患病率较高(终身患病率约3%~10%),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2])。眩指产生了运动错觉,晕指头昏脑胀、混沌不清的感觉。眩必兼晕,故称眩晕^([3])。短暂或一次运动错觉以后可有长时间的头昏脑胀,故眩晕... 眩晕/头晕是临床常见症状,患病率较高(终身患病率约3%~10%),且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2])。眩指产生了运动错觉,晕指头昏脑胀、混沌不清的感觉。眩必兼晕,故称眩晕^([3])。短暂或一次运动错觉以后可有长时间的头昏脑胀,故眩晕和头晕常同时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症状 运动错觉 症状严重程度 终身患病率 眩晕 头晕 评估方法研究
下载PDF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平市第一医院诊治的眩晕症患者78例,根据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BTH组和FLU组,每组39例。BTH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FLU组予... 目的观察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南平市第一医院诊治的眩晕症患者78例,根据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BTH组和FLU组,每组39例。BTH组给予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FLU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BTH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FLU组的76.92%(χ^(2)=5.186,P=0.023)。治疗3周后,2组患者PTX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BTH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BTH组PTX3水平低于FLU组、BDNF水平高于FLU组(P均<0.01);2组患者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全血黏度及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BTH组低于FLU组(P<0.05或P<0.01);2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BTH组高于FLU组(P均<0.01)。BTH组与FLU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6%vs.12.82%,χ^(2)=0.126,P=0.723)。结论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PTX3、BDN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注射用盐酸倍他司汀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眼动视频录制系统在基层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18
作者 叶碧军 裘银虹 +2 位作者 徐天波 孙丹峰 王发明 《医药前沿》 2024年第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使用眼动视频录制系统(EMRS)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天台县医共体4家乡镇卫生院(平桥卫生院、街头卫生院、白鹤卫生院、坦头卫生院)确诊的241例BPPV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使用眼动视频录制系统(EMRS)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浙江省天台县医共体4家乡镇卫生院(平桥卫生院、街头卫生院、白鹤卫生院、坦头卫生院)确诊的241例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平桥卫生院、街头卫生院的1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白鹤卫生院、坦头卫生院的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EMRS检查,对照组患者予以裸眼检查法,分析两组BPPV的检出率。结果:EMRS检查法与裸眼检查法在BPPV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2.5%、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BPPV的诊断中,与裸眼检查法相比,EMRS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眼动视频录制系统 裸眼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宣方杰 王碧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胞磷胆碱 血液流变学 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的meta分析
20
作者 岳昊阳 元帆 +1 位作者 卫治 李宝玲 《中医研究》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国际注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协议平台中注册后,在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时间为建库...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国际注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协议平台中注册后,在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中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0日所有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主要选用总有效率、椎基底动脉血流、治愈率、血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指标。由两位研究者通过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后,使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4篇文献,共14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的临床总有效率[OR=5.74,95%CI(3.92,8.40),P<0.00001]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葛根汤及其类方相比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优;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方面[MD=4.08,95%CI(2.61,5.56),P<0.00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血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之间的比较[MD=8.74,95%CI(-0.83,18.31),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单纯葛根汤及其类方对比单纯西药治疗治愈率[OR=2.75,95%CI(1.75,4.33),P<0.00001],表明葛根汤及其类方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方面,只有1项研究描述了出现的不良反应。结论:葛根汤及其类方治疗颈性头晕能显著提高总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相比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葛根汤及其类方在治愈率方面效果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头晕 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汤类方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