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
1
作者 温建芸 陈丽白 +6 位作者 何岳林 冯晓勤 刘璇 徐肖肖 李秀 刘秋君 吴学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4899-4906,共8页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找到相合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同胞来源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移植治疗的一种潜在造血干细...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找到相合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同胞来源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移植治疗的一种潜在造血干细胞替代来源。目的: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48例,男28例,女20例,中位年龄4岁,均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脐血移植前均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预处理方案,脐血移植后均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与结论:(1)48例患儿输注的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8.17×10^(7)/kg,输注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2.40×10^(5)/kg,脐血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44例植入成功,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8 d和31 d,其中37例移植后植入证据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7例移植后早期检测为供受者稳定混合嵌合;(2)44例植入成功患儿中,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为Ⅰ级(n=2)和Ⅱ级(n=2),受累器官均为皮肤,均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脐血移植后,48例患儿中5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激活,12例发生败血症,3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21例发生口腔炎,8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4)48例患儿中,47例存活,1例在移植后28 d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死亡,43例无病存活,3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发生移植后全血细胞减少,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和89%,1年时移植相关死亡的累计发病率为2.1%;(5)结果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效果良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新鲜脐血移植 β重型地中海贫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儿童
下载PDF
以血栓弹力图为导向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
作者 郝秋丽 刘丹丹 白雪 《贵州医药》 2025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 探讨以血栓弹力图(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输血方案)和研究组(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方案)各41例。比较两... 目的 探讨以血栓弹力图(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对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输血方案)和研究组(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方案)各41例。比较两组术中用血量、细胞因子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术中浓缩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CD3^(+)、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TEG为导向的成分输血可有效减少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用血量,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成分输血 胃肠肿瘤 用血量 细胞因子 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邵荣梅 《大医生》 2025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洗涤红细胞...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和观察组(25例,接受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指标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均升高,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AIHA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纠正患者贫血状态,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洗涤红细胞输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为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输注后CCI值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对应抗原方法及HLAMatchmaker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素青 徐筠娉 +4 位作者 罗畅如 李大成 彭龙 刘通 邹琼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49,共8页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 目的:建立分级规避HLA抗体MFI阈值对应抗原方法,联合应用HLAMatchmaker表位计算法,选择供患者表位最小错配评分值,评估两种方法为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mmune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IPTR)患者选择HLA相容性血小板供者,在提升血小板输注后校正增加值(CCI)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PRCA法完成51例IPTR患者的7807次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判断其免疫反应阴/阳性结果。采用Luminex单抗原流式微珠法检测患者的HLA-I类抗体,获得不同特异性抗体对应HLA-I类抗原MFI值,并将其分组及分级,强阳性组(MFI>4000,1级)、中阳性组(1000中阳性组>弱阳性组)。强阳性和中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弱阳性位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的SPRCA实验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检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设置强阳性组为相应特异性HLA位点对应抗原1级规避阈值,中阳性组为2级规避阈值,弱阳性组为3级规避阈值,在供者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不需要规避弱阳性组。规避1和2级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及选择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血小板供者策略,24 h内CCI值均>4.5×109/L,均可获得临床血小板输注有效。结论:在为IPTR患者选择HLA-I类相容性供者时,分级规避HLA-I类抗体对应供者抗原,综合选择供受者HLAMatchmaker表位错配评分数≤7,经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确认为阴性结果的供者选择策略,对提升IPTR患者血小板计数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 表位 HLAMATCHMAKER
下载PDF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贺韦东 戎志全 +7 位作者 肖晨 黄均磊 呼娜 梁雪峰 蒋丽玥 李彩娜 魏炜 刘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和上线调试等多个方面,建立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并将其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及时、全面地记录从采血到供血全过程的业务流程关键指标信息,通过手机APP的方式进行展示和管理,于2023年投入血站使用后对2023年和2022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总供应量,以及检验不合格报废率和非检验不合格报废率(不含乳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手机APP,实现了“移动办公”式监督管理,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后,2023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和总供应量均高于2022年,分别增长5.88%(13 247/225 454 U)、4.73%(24 156/510 698 U)、6.70%(34 814/519 914 U),检验报废率(0.54%,2 868/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60%,3 047/510 698 U)(P<0.01),非检验报废率(不含乳糜)(0.12%,649/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19%,991/510 698 U)(P<0.01)。结论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满足血站不同管理者不限时间和地点的标准化管理服务需求,实现对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还可以持续提升血站业务工作和血站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障血液资源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流程 监督管理
下载PDF
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满姣 马璐璐 +1 位作者 王锐颖 张秀华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65,共4页
目的建立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的25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在其进修期间实施“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于进修学习前、后分别进行测... 目的建立麻醉科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进修学习的25名医师为研究对象,在其进修期间实施“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于进修学习前、后分别进行测试(包括基础知识、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比较进修医师两次测试的答题成绩,评价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收集进修医师对教学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进修学习前、后试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4%和100%;学员进修学习后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进修学习前[(10.1±1.1)分比(5.6±1.8)分,P<0.01];92%的学员给予了积极反馈。结论“导师制⁃知识更新⁃临床实践”的临床教学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进修医师的基础知识、临床思维和沟通技巧,学员满意度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案例教学法 导师制 继续医学教育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和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涛 杨桂林 +5 位作者 张宏鹏 吴盈盈 李胜蓝 万块 祁海峰 李春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36,共6页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 目的:明确不规则抗体在孕产妇人群中的血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孕产妇151471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部分抗体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1%(1375/151471),其中0.23%(355/151471)在孕早期检出,0.05%(71/151471)在孕中期检出,0.63%(949/151471)在孕晚期检出,孕晚期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孕早期和孕中期,且孕晚期新增阳性例数明显高于孕中期新增例数;分析1375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的凝集强度,其中凝集强度为弱阳性占比最高,为50.11%(689/1375),可疑阳性占18.69%(257/1375),阳性占31.20%(429/1375),孕中期凝集强度分布与孕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孕晚期可疑阳性和弱阳性的比例低于孕早期,阳性比例高于孕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中,妊娠≥2次孕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1次者;进行抗体鉴定的60例孕产妇中,Rh系统占25.00%(15/60),Lewis系统占43.33%(26/60),Kidd系统占3.33%(2/60),MNS系统抗体占16.67%(10/60),P1PK系统抗体占1.67%(1/60),自身抗体占1.67%(1/60),4例无法确认特异性占6.67%(4/60);特异性抗体中以抗-Lea(30.00%)最为常见,其次是抗-E(16.67%)和抗-M(16.67%)。结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孕产妇人群的不规则抗体血清学特征存在差异,掌握本地区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的特征,对保证孕产妇输血安全、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不规则抗体 抗体鉴定 血清学特征
下载PDF
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总体编制说明和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蓉 何庆南 +17 位作者 黑明燕 杨明华 竺晓凡 卢俊 徐晓军 袁天明 张蓉 王旭 刘晋萍 王静 邵智利 赵明一 郭佳 吴心音 陈佳睿 陈琦蓉 桂嵘 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39-844,共6页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儿童与成人的血液成分输注策略存在显著区别。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本文在... 儿童与成人在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儿童与成人的血液成分输注策略存在显著区别。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本文在介绍有助于《指南》理解的若干标准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指南》的编制过程,“范围”“总则”和“需考虑的因素”的编写给出总体说明和解读,希望对《指南》理解和贯彻实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输血 指南 卫生健康行业标准 编制说明
下载PDF
HBsAg ELISA+/HBV DNA NAT-献血者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媛媛 范云 +3 位作者 郭燕 张文娟 段勇 冯娜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sAg ELISA检测结果与HBV DNA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相关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2022年11月1日—2023年4月30日陕西省血液中心HBsAg ELISA+/HBV DNA NAT-(ELISA+/NAT-)标本共计71份,对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复检巢式PCR扩增HBV S区和C区基因片段。结果 双ELISA+/NAT-标本(n=30)巢式PCR检测阳性率远高于单ELISA+/NAT-标本(n=41)(60%vs 24.40%,P<0.05)。前者献血者100%为初次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100%,血清学模式以1、4、5此3项阳性(80%)为主;后者献血者中31.7%为重复献血者,血清抗-HBc阳性率仅为19.51%,血清学模式以单2项阳性(43.90%)和全阴(36.58%)为主。结论 单ELISA+结果存在较多假阳性,导致不必要的血液报废;而NAT-标本可能存在低水平的HBV DNA,产生漏检风险。建议针对单HBsAg ELISA+/NAT-献血者,采用多套系统多种方法追溯检测,提高献血者HBV筛查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偿献血者 巢式PCR HBV DNA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开 王澜 +4 位作者 陈璐瑶 鲍晓晶 袁晓妮 吴小津 何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 目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血液病患者中,探究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间本院1008名血液病患者在移植前采用Luminex技术平台进行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及临床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8名患者的抗HLA抗体总体阳性率为24.08%。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抗HLA抗体产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P=0.046,OR 1.467,95%CI 1.007-2.136)、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的时间≥41d(P=0.000,OR 1.830,95%CI 1.306-2.565)、初诊PLT计数<20×109/L(P=0.020,OR 1.543,95%CI 1.072-2.220)、有妊娠史(P=0.000,OR 5.187,95%CI 3.689-7.293)、入院前有输血史(P=0.001,OR 1.762,95%CI 1.257-2.470)和入院后PLT输注总量≥30U(P=0.000,OR 2.352,95%CI 1.638-3.376)。其中年龄≥30岁(P=0.023,OR=1.839,95%CI 1.088-3.108)、妊娠史(P=0.042,OR=5.258,95%CI 1.062-26.038)分别与抗HLA-Ⅰ类、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疾病确诊至抗体检测时间≥41d(P=0.000,OR=2.873,95%CI 1.612-5.119)、初诊PLT计数<20×109/L(P=0.008,OR=2.164,95%CI 1.225-3.822)、妊娠史(P=0.002,OR=6.734,95%CI 1.993-22.751)、入院前的输血史(P=0.001,OR=2.746,95%CI 1.531-4.925)、入院后PLT输注>30U(P=0.006,OR=3.459,95%CI 1.416-8.451)与抗HLA-Ⅰ+Ⅱ类抗体的产生有关。结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PLT计数较低、有妊娠史和输血史、PLT输注总量较多,均是影响抗HL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对移植前血液病患者宜根据情况检测抗HLA抗体,这对于指导供者选择、监测抗体变化和改善移植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学 输血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估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出血风险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俊 林婉颐 周振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5-1229,12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时出血的风险。方法研究成人AL患者PTR组与非PTR组TEG参数的特点,比较PTR组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TEG参数的差异。结果58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A...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对评估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PTR)时出血的风险。方法研究成人AL患者PTR组与非PTR组TEG参数的特点,比较PTR组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及TEG参数的差异。结果58例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AL患者发生PTR的比例为48.28%。PTR患者采用输注大剂量丙球共20例,输注有效率为40%,PTR患者采用输注配型血小板共26例,输注有效率为42.62%。分析41例PTR组与59例非PTR组的TEG参数,PTR组血小板输注前与输注后PLT值、R值、K值、α角、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PTR组血小板输注后PLT值、MA值显著高于输注前(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TR组与PTR组比较,输注后PLT值、MA值均明显高于PTR组(P<0.05)。PTR组患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PLT值及TEG相关参数比较,PLT值、TEG的R值、K值、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出血组的MA值明显高于出血组(P<0.05)。结论发生PTR的AL患者单纯血小板计数不能准确反映患者发生出血风险,TEG MA值可以有助于评估AL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2012—2022年广州地区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人群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也 李仲平 +4 位作者 廖芬芳 谢君谋 杨穗群 戎霞 王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0-184,208,共6页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 目的调查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群信息,分析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探讨新形势下保障用血安全的措施。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和1种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2—2022年广州地区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抗原抗体检测和HIV RNA筛查,检出反应性的血液标本送至广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HIV确证实验(蛋白免疫印迹法),并对确证抗-HIV阳性的献血者进行人群特征分析。结果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共3351596份献血者标本。抗-HIV确证阳性有708份,总阳性率为21.12/10万,抗-HIV阳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1)不同年龄段的抗-HIV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25~34岁组、35~44岁组、18~24岁组、≥45岁组(P<0.05);2)初次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9.23/10万)显著高于重复献血者(10.78/10万)(P<0.05);3)男性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0.45/10万)显著高于女性(3.46/10万)(P<0.05);4)个体献血者抗-HIV阳性率(32.18/10万)高于团体献血者(9.10/10万)(P<0.05)。结论2012—2022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确证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无偿献血及艾滋病预防系列政策落实呈显著正相关性。青年人群仍然是HIV高危人群集中区,应多渠道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初次献血者的抗-HIV阳性率远高于重复献血者,建议进一步优化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和体检过程,多措施筛查高危行为人群的献血行为。加强固定献血者的艾滋病预防等宣传教育,坚持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并加强献血后保密性弃血途径告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HIV 宣传
下载PDF
ABO血型变异的分子基础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雷航 王学锋 +2 位作者 程晓文 张慧 蔡晓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5-391,共7页
目的 对临床ABO血型变异标本进行ABO亚型、类孟买血型与基因型关联性研究,以探讨这2种血型产生的可能分子背景,为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与预判提供精确的基因检测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2年2—12月瑞金医院2.42万名血型鉴定患者,以及期... 目的 对临床ABO血型变异标本进行ABO亚型、类孟买血型与基因型关联性研究,以探讨这2种血型产生的可能分子背景,为ABO血型的准确鉴定与预判提供精确的基因检测靶点和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2年2—12月瑞金医院2.42万名血型鉴定患者,以及期间来自外院送检10例ABO疑难标本(疑似ABO亚型3例,疑似类孟买血型7例)进行血清学分析,对血清学鉴定为ABO亚型、类孟买血型的行DNA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ABO、FUT1、FUT2基因序列。结果 在共计2.42万血型鉴定患者中检出7例ABO亚型;外院送检的10例疑难标本检出2例ABO亚型、1例正常A型、7例类孟买血型。我们共鉴定出:1)9例ABO亚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例A_(el)(AEL.02/O.01.02)、1例A_(el)B(AEL.05/B.01)、3例B_(3)(2例B3.03/O.01.01、1例B3.03/O.01.02)、1例B(A)(BA.02/O.01.01)、1例AB_(weak)(A1.02/BW.07)、1例B_(weak)(BW.31/O.01.02)、1例A_(2)B_(weak)(A2.05/BW.31);2)7例类孟买血型,表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分别为:1例AB_(m)^(h)(FUT1^(*)01N.13/FUT1^(*)01N.13)、4例A_(m)^(h)(3例FUT1^(*)01N.06/FUT1^(*)01N.13、1例FUT1^(*)01N.13/FUT1^(*)01N.13)、2例B_(m)^(h)(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06/FUT1^(*)01N.13),7例类孟买的FUT2基因型均为FUT2^(*)01/FUT2^(*)01。结论 ABO血型变异标本需联合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方能提高对血型变异标本的鉴定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安全输血、器官移植、胎母免疫性溶血病的预测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类孟买血型 基因突变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术中追加使用氨甲环酸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及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丽坤 曹爽 +3 位作者 刘东梅 尹倩 胡小艳 李微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 目的探讨术中追加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8名腰椎管狭窄症拟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TXA组、追加组,各36名。对照组围手术期不应用TXA;TXA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 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追加组麻醉成功后、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含1g TXA的生理盐水混合液100 mL,输完后3 h,再静脉追加10 mg/kg体重的TXA。记录3组围术期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于术前及术后d3分别测定3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数量(BP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等指标。术后追踪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追加组分别与对照组和TXA组比较,总失血量(mL)[(968.7±209.6)vs(1369.8±276.3),(968.7±209.6)vs(1273.9±250.2)]、显性失血量(mL)[(590.5±164.3)vs(876.4±235.9),(590.5±164.3)vs(789.3±221.7)]、术中失血量(mL)[(318.7±120.7)vs(457.8±146.6),(318.7±120.7)vs(423.9±162.3)]、术后引流量(mL)[术后1d:(164.6±25.0)vs(262.3±51.7),(164.6±25.0)vs(219.8±37.1);术后3d:(107.2±18.6)vs(156.3±37.6),(107.2±18.6)vs(145.3±22.3)],均低于对照组和TXA组(P<0.05),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3组隐性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3组Hb、Hct、BPC下降(P<0.05),D-D、FIB、CRP升高(P<0.05),但TXA组、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追加组Hb、Hct、BPC、D-D、CRP的变化程度小于TXA组(P<0.05)。3组间及组内术前、术后的PT-INR、PT、APTT、ALT、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所有患者术后追踪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癫痫、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术中追加TXA可有效减少短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血量,但不增加凝血障碍、血栓形成、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氨甲环酸 失血量 术中追加
下载PDF
整合分析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康乐 杨树龙 +3 位作者 雷蕾 王玮蓉 冯惟萍 潘登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17-520,527,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为检索词,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6个研究,包括了32622名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为1.4%(95%CI[0.8%~2.2%])。西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最低,为0.4%(95%CI[0~1.3%]),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4%(95%CI[0.3%~6.6%])和2.3%(95%CI[0.9%~4.3%]),东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尚无相关调查研究文献。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内地献血者的B19主要是基因型1。结论:中国献血者B19 DNA的合并阳性率>1%,存在输血传染B19的风险,建议重点对中国华东和中南地区献血者的血液进行筛查,并明确这两个地区基因型,以降低B19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B19 DNA 中国献血者 阳性率 基因分型
下载PDF
《血液储存标准》修订的思考与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伟 王拥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近正式批准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 399-2023《血液储存标准》是WS 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的最新修订版本,主要规定了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血浆、辐照血等的储存要求,适用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是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近正式批准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WS 399-2023《血液储存标准》是WS 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的最新修订版本,主要规定了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血浆、辐照血等的储存要求,适用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是安全用血的基础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储存 保存期 输血 标准
下载PDF
抗-E、抗-c、抗-M、抗-S多重抗体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娃 李冰 +1 位作者 班凤禹 王秋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11-515,533,共6页
目的对1例存在多重抗体的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合并休克老年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微柱凝胶法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酶法,抗体吸收法协助判断患者的抗体特异性;盐水试管法检测患者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MNS血型... 目的对1例存在多重抗体的肾积水伴输尿管结石合并休克老年患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微柱凝胶法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酶法,抗体吸收法协助判断患者的抗体特异性;盐水试管法检测患者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MNS血型。结果患者血型:O、CCDee、NNss,患者体内检测出抗-E、抗-c、抗-M、抗-S联合抗体。结论反复输血可能引起患者存在1种或者多种意外抗体,体内多种或高频率抗体的患者,可能引起鉴定困难和用血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抗体 抗体鉴定
下载PDF
国家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中新生儿输血的编制说明与解读
19
作者 桂嵘 黄蓉 +17 位作者 杨明华 竺晓凡 卢俊 徐晓军 袁天明 张蓉 王旭 刘晋萍 王静 邵智利 赵明一 郭永建 陈佳睿 陈琦蓉 郭佳 吴心音 黑明燕 何庆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9-1254,共6页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考虑到新生儿时期的生理特殊性,新生儿的输血实践较其他儿童更为错综复杂,因此该指南独立设置新生儿输血一章。该文对新生... 为了指导儿童患者的临床输血实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标准《儿科输血指南》(WS/T 795-2022)。考虑到新生儿时期的生理特殊性,新生儿的输血实践较其他儿童更为错综复杂,因此该指南独立设置新生儿输血一章。该文对新生儿输血条款内容的编制背景和证据作出解读,希望对该指南的新生儿输血部分的理解和贯彻实施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耶氏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夏晶 蒋军红 +4 位作者 赵晔 马骁 吴德沛 陈苏宁 陈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3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诊断的21例allo-HSCT后PJ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在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为36(15-62)岁,移植后并发PJP的中位时间为225 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和发热;实验室检查发现15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9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200/μl,20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4例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患者的1,3-β-D葡聚糖试验水平升高;胸部CT表现分为磨玻璃型、结节型、混合型3种,其中磨玻璃型发生率最高(18/21),结节型2例、混合型1例。通过mNGS技术均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序列数在15-57570之间,11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予以TMP-SMX、卡泊芬净、甲基强的松龙等个体化治疗,17例患者病情获得好转,4例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PJP是allo-HSCT后危急重症,诊断不易,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取得更好的预后。mNGS诊断PJP的敏感性高,为临床提供早期精准诊断治疗可能,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氏肺孢子菌 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