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发性溶血反应致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异常与输血策略
1
作者 邱芳 张凤青 朱颖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后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制定输血策略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Rh血型系统分型,结合患儿输血史、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症状等资料综合分析1例地中海贫血患... 目的 探讨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后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结合其它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制定输血策略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Rh血型系统分型,结合患儿输血史、血清胆红素变化、临床症状等资料综合分析1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以明确其是否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并制定适宜的配血策略。结果 入院时患儿血型为B型DccEE,血红蛋白(Hb)38 g/L,网织红细胞比率(Ret%)2.92%,总胆红素(TBil)65.8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2.0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53.8μmol/L,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与B型DCcEe供者交叉配血主次侧均无凝集无溶血,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阴性,乳酸脱氢酶(LDH)1 05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3 U/L,尿潜血2+,尿胆原4+,入院5 d前有红细胞输注史。结合以上结果及对比既往实验室数据,明确患儿发生了迟发性溶血反应,随即筛选B型DccEE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给予输注,输血后各项指标趋好。结论 地贫患儿输血前应综合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和临床其它资料制定合适的配血策略,以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相容性检测 迟发性溶血反应 地中海贫血
下载PDF
抗-M、抗-Jk^(a)序贯产生致2次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应对策略
2
作者 龙红惠 牛迎迎 +1 位作者 王丹婷 黄春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 通过追踪1例因输血后回忆反应连续产生意外抗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探讨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群体的输血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1例连续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患者进行ABO、Rh、MN及Kid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 目的 通过追踪1例因输血后回忆反应连续产生意外抗体导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探讨有输血史、妊娠史患者群体的输血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1例连续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患者进行ABO、Rh、MN及Kidd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意外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鉴定后用相应红细胞检测其抗体效价,同时筛选合适的红细胞供患者后续治疗使用。结果 患者血型为B型RhD(+)、CCDee,第1次输血前抗筛阴性,交叉配血相合,输血后d8患者血红蛋白降至57 g/L,抗筛阳性,抗体鉴定结果为抗-M,患者输入的血液表型为M+N+,实验室结果表明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溶血。患者在输入M抗原阴性血液后,实验室检查结果仍提示有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发生,抗体鉴定显示患者产生了新的抗-Jka,而输入的红细胞表型为M-N+、Jk(a+b-)。此后选择B型、RhD(+)、M-N+、Jk(a-b+)的红细胞输注有效。结论 患者输血后初次检测出的同种抗体大多数会在几年内消失,当患者再次输血,则可能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为已产生同种抗体输血患者建立输血管理档案、制作卡片供患者保存,在下次需要输血时告知医生和输血科人员,可大大减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回忆反应 应对策略
下载PDF
2020—2023年某省部分血液监测指标的调查
3
作者 陈姿颖 林丽苹 +1 位作者 朱文钦 陈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某省采供血机构采供血现状.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2023年某省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数据,包括献血者血液采集情况、献血前筛查情况、血液样本实验室检测情况和献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某省近4年的无偿献血率为8.79‰~9.04‰.相较2020年... 目的探讨某省采供血机构采供血现状.方法收集并分析2020—2023年某省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数据,包括献血者血液采集情况、献血前筛查情况、血液样本实验室检测情况和献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某省近4年的无偿献血率为8.79‰~9.04‰.相较2020年的献血前筛查不合格率5.73%,2023年的献血前筛查不合格率升高至10.40%,ALT和HBsAg检测结果异常是导致血液筛查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相较2020年献血血液样本实验室检测的不合格率1.98%,近年逐步下降至1.60%,但HBsAg、HIV血液检测反应性在不合格原因中的占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020—2021年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1.40%,某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且各地市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结论未来需加大对全省采供血机构的投入和发展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对群众的献血教育和科普工作.此外,采供血机构的献血前筛查、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化建设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采供血 筛查
下载PDF
711名儿童患者输血反应回顾性分析
4
作者 付宏煜 朱志宸 +2 位作者 冯立 高雨晴 凌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78-68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输血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2023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反应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 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输血反应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2023年接受输血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期间输血反应发生率、反应类型、发生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19—2023年本院共计输血69926人次,发生输血反应711例,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02%。2019年(1.89%)至2022年(0.50%),输血反应发生率在逐年降低。按输注的血液成分来看,输注单采血小板、冰冻血浆、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6%(551/25565)、0.50%(92/18277)、0.25%(65/25679)和0.74%(3/405),且相比于其他血液成分,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输血反应类型来看,过敏反应占比86.22%(613/71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FNHTR)占比13.08%(93/71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占比0.70%(5/711),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注单采血小板是发生过敏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是发生FNH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输血反应发生时间来看,相比于单采血小板和冰冻血浆,输注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引发的输血反应的发生时间更晚(单采血小板P<0.05,冰冻血浆P<0.05)。结论输注的血液成分是患儿输血反应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影响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反应类型和发生时间,为临床应对和预防输血反应提供了案例参考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输血反应 影响因素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抗G与抗D/抗C的特异性识别策略及其在RhD阴性孕妇同种免疫妊娠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1 位作者 穆士杰 赵静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建立完善的抗D、抗C和抗G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及鉴别策略,对已产生抗G并且存在产生抗D风险的孕妇注射Rh免疫球蛋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给与证据支持,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 对不规则抗体鉴定初检为抗D和C阳性的RhD阴性孕妇,根据抗G可... 目的 建立完善的抗D、抗C和抗G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及鉴别策略,对已产生抗G并且存在产生抗D风险的孕妇注射Rh免疫球蛋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给与证据支持,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方法 对不规则抗体鉴定初检为抗D和C阳性的RhD阴性孕妇,根据抗G可与D、 C抗原反应及与C抗原的结合性强于D抗原的特性,从献血员中随机选择ABO同型dCcee悬浮红细胞作为第一次吸收细胞,与待检血清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分别检测其吸收后血清及放散液,以确定待检血清中是否存在抗D、抗G;再随机选择ABO同型DccEE悬浮红细胞作为第二次吸收细胞,与待检血清进行反应,吸收完全后上清液与C+D-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待检血清中是否存在抗C。结果 使用两次吸收放散方法,鉴定8例待检标本,结果显示1例标本存在抗D、抗C及抗G;2例标本存在抗D及抗G;2例标本存在抗C及抗G;3例标本经吸收放散试验鉴定为存在抗D及抗C。结论 通过两次吸收放散试验,即可有效区分抗D、抗C及抗G,这有利于更好的管理RhD阴性孕妇妊娠期间的同种免疫反应,并有助于产前有针对性地注射Rh免疫球蛋白,有效预防Rh阴性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 抗D 抗C RhD阴性孕产妇 同种免疫 妊娠
下载PDF
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增加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6
作者 李娜 魏华 +2 位作者 杨世明 任冬霞 卫国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 目的研究妊娠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其特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15名无输血史的孕产妇,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结果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为8.84%,其中妊娠1次组(2.83%)与妊娠2次组(13.85%)及妊娠≥3次组(15.91%)相比,孕产妇血小板抗体产生率明显增加;与O型孕妇相比,A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升高。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年龄无关。孕妇的血小板抗体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HLA-Ⅰ)类抗体占比83.3%,HLA-Ⅰ和人血小板抗原5b(HPA-5b)抗体占比5.6%,HPA-5b抗体占比11.1%。结论妊娠次数及孕产妇血型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孕产妇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以抗HPA-5b为主。应对有多次孕产史或异常分娩史的孕产妇,尤其是A型孕产妇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次数 孕产妇血型 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异性
下载PDF
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斌 夏克明 韩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目的调查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ATR)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病房接受输血治疗的1812例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ATR发生情况,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 目的调查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ATR)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科病房接受输血治疗的1812例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ATR发生情况,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及可能的风险因素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T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812例患者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032例(56.95%)、悬浮红细胞620例(34.21%)、新鲜冰冻血浆98例(5.41%)、冷沉淀47例(2.59%)、血小板制剂15例(0.83%);共发生ATR 82例,其中发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49例,占比59.76%;过敏反应33例,占比40.24%,在不同的血液制剂中,新鲜冰冻血浆的ATR发生率最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ATR发生率最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R组与非ATR组年龄、性别、过敏史、输血次数、发血至输血时间、输血成分及输血前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过敏史(β=1.127,OR=3.086,95%CI:2.260~4.215)、输血次数≥3次(β=0.892,OR=2.440,95%CI:1.728~3.445)、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β=0.673,OR=1.960,95%CI:1.348~2.850)、输血成分为新鲜冰冻血浆(β=1.315,OR=3.725,95%CI:2.454~5.655)、输血前CRP(β=1473,OR=4.362,95%CI:2.376~8.009)均为骨科创伤性失血输血患者发生AT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创伤性失血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ATR风险,且ATR的发生与过敏史、输血次数、发血至输血时间、输血成分及输血前CRP水平均独立相关,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创伤性失血 输血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急诊急救输血中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椿慧 李智猛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输血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98例拟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和临床输血治疗情况。结果对不规...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输血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98例拟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和临床输血治疗情况。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4898例拟输血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所占比例为1.47%(72/4898)。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65(90.28%)例患者有妊娠史,6例(8.33%)有输血史,28例(38.89%)患者合并肿瘤疾病,26例(36.11%)患者合并血液疾病,11例(15.28%)患者合并其他疾病。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40例获得匹配的血液制品,顺利完成急诊急救输血治疗,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0例因交叉反应导致筛查结果呈现出假阳性;12例未找到合适配血者,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急诊急救输血治疗中,对拟输血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及时掌握患者情况,为临床血液的选择提供参考,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急救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多次输血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谢小红 张蕾 崔文君 《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多次输血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有大量输血可能的200例住院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在多次输血住院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有大量输血可能的200例住院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观察组采用常规凝血功能联合血栓弹力图检查。比较两组输血成分和输血量指标,评估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凝血功能。观察两组患者使用血制品的情况以及输血前后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角度以及最大振幅(MA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中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红细胞悬液平均使用量低于对照组,血小板、冷沉淀平均使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R值、K值均低于输血前,α角度大于输血前,MA值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在多次输血住院重症患者的血液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患者的合理用血提供参考,并对输血效果进行检验,为临床中血液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多次输血 住院重症患者 临床合理用血
下载PDF
2019—2021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玉红 王娜 +1 位作者 刘玉振 成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641-644,共4页
目的 探究2019—2021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83 927例血液样本的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 目的 探究2019—2021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符合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83 927例血液样本的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分布特点;对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 83 927例患者中,过敏总发生率(0.63%)高于体温过高(0.35%)、溶血(0)与其他(0)(P<0.05)。在83 927例输血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者825例,发生率为0.98%,其中2019年输血不良反应总数232例,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总数271例,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总数322例;输血不良反应中,以过敏为主,共530例,占比0.63%;输血类型中,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2019年各类输血的过敏发生率、红细胞类输血中体温过高的发生率均高于2020、2021年(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输血史、过敏史、原发性血液疾病史、血制品是否滤除白细胞均为影响患者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中心输血不良反应多以过敏为主,女性、老年人、存在输血史、过敏史及原发性血液疾病史以及血制品未滤除白细胞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临床需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关注,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不良反应 调查 影响因素 血液中心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联合hs-CRP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陈雪梅 贺小艳 +3 位作者 邓文斌 赵小燕 肖潇 姚力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对照组(没有出现...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对照组(没有出现输血后不良反应)与研究组(出现输血后不良反应),分别有44和41例。两组接受输血治疗,比较两组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差值,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差值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输血次数>2次、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2次[OR=3.589(95%CI:1.477,8.724)]、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OR=3.881(95%CI:1.597,9.431)]、输血前后血清EOS差值升高[OR=2.765,95%CI:1.138,6.720)]、输血前后血清hs-CRP差值升高[OR=3.050,95%CI:1.255,9.411)]是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输血前后血清EOS差值、输血前后血清EOS差值及两者联合预测发生不良反应的敏感性分别为70.73%(95%CI:0.419,0.753)、73.17%(95%CI:0.428,0.783)、70.73%(95%CI:0.405,0.772),特异性分别为75.00%(95%CI:0.469,0.851)、68.18%(95%CI:0.434,0.725)、88.64%(95%CI:0.573,0.912),AUC分别为0.679(95%CI:0.569,0.776)、0.644(95%CI:0.533,0.745)、0.823(95%CI:0.726,0.898)。结论输血前后血清EOS、hs-CRP差值可用于预测输血后不良反应,且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后不良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超敏C反应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娇雅 刘自强 +2 位作者 胡建超 张耀明 袁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初步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折手术治疗、符合输血指征且骨科手术输血后出现不良...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初步构建预测模型,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行骨折手术治疗、符合输血指征且骨科手术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随机纳入同期该院行骨折手术治疗且需要骨折手术输血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身体质量指数、病史、麻醉分级、输血史、过敏史、发血至输血时间、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水平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根据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初步构建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预测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骨折类型、血型分布、输注血制品类型、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体质量指数、病史、麻醉分级、H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史、过敏史、发血至输血>0.5 h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RP、TNF-α、ICAM-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NF-α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均最高,分别为0.900(95%CI:0.883,0.915)、92.7%(95%CI:0.685,0.749)、90.9%(95%CI:0.629,0.7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O^R=2.856(95%CI:1.185,6.883)]、过敏史[O^R=4.334(95%CI:1.423,13.200)]、发血至输血时间>0.5 h[O^R=3.020(95%CI:1.329,6.863)]、CRP≥12.980 mg/L[O^R=4.699(95%CI:1.478,14.940)]、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93.512 pg/mL[OR=3.124(95%CI:1.171,8.334)]、TNF-α≥103.434 ng/mL[O^R=2.983(95%CI:1.501,5.928)]、ICAM-1≥225.901 ng/mL[O^R=2.275(95%CI:1.210,4.277)]和MMP-9≥401.915 ng/mL[O^R=3.962(95%CI:1.521,10.32)]是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临床相关指标CR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TNF-α、ICAM-1、MMP-9纳入预测模型,Logit(P)=-32.180+1.547×CRP+1.13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1.093×TNF-α+0.822×ICAM-1+1.377×MMP-9。结果表明预测模型预测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的临界值为31.764,AUC为0.937(95%CI:0.908,0.967),敏感性为94.2%(95%CI:0.769,0.901),特异性为96.4%(95%CI:0.776,0.925)。预测模型敏感性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CRP、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TNF-α、ICAM-1、MMP-9与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有关,因此临床进行骨科手术时可参考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风险预警作用,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骨科手术输血后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后不良反应 骨科手术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分析及国内文献回顾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欣欣 王秋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调查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鉴别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探索临床检测方法思路及意义,为安全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3个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复查血型,意外抗体筛查,血清及放散液抗体鉴定,同时对国内溶... 目的调查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鉴别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探索临床检测方法思路及意义,为安全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3个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复查血型,意外抗体筛查,血清及放散液抗体鉴定,同时对国内溶血性输血反应病例进行文献回顾。结果病例1诊断为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7d后抗体鉴定为抗-JK^(a);病例2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后d5和d7分别检出抗-Ce和抗-JK^(b);病例3诊断为不明类型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3 d后检出抗-E。2005—2021年国内共报告33例溶血性输血反应,包括14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8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另1例未进行分类。回顾33例溶血反应原因,其中ABO血型系统抗体4例,Rh血型系统抗体17例,Kidd血型系统抗体4例,非免疫因素导致3例,未注明抗体特异性5例。结论多种血型系统抗体均可引起溶血反应。随着临床认识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升,明确溶血原因,鉴定同种抗体类型,抗原同型输血,对用血安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输血反应 意外抗体 AHTR DHTR
下载PDF
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佳栋 王艺媛 张晓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追踪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应对策略,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合适的红细胞,并对输血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查看病历以及检验报告,分析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系由低体温体外循环... 目的:追踪1例迟发性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寻找应对策略,以防今后发生类似事件。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筛选合适的红细胞,并对输血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查看病历以及检验报告,分析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患者系由低体温体外循环引起的IgM性质抗M抗体造成的迟发性溶血反应,经过抗溶血治疗,胆红素逐步下降,最终治愈出院。结论:输血科若发现常温有反应而37℃无反应的抗体,应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输血时应当加温输注,以预防输血相关性溶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低体温 抗M抗体 IGM抗体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疗效监测
下载PDF
低效价抗体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圆圆 马春娅 +3 位作者 付丽辉 杨鑫 于洋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3-508,共6页
目的:建立低效价血型抗体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中的诊断流程。方法:应用酸放散试验、酶法和PEG法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导致溶血的不规则抗体。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 目的:建立低效价血型抗体在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中的诊断流程。方法:应用酸放散试验、酶法和PEG法进行抗体鉴定试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指标,检测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导致溶血的不规则抗体。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清中确定存在抗-Le^(a)抗体,发生输血反应后,使用增强试验检测到低效价抗-E抗体,患者Rh分型为Ccee,所输注红细胞为ccEE,患者新、旧标本用PEG方法与所输红细胞配血,主侧均不相合,找到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证据。结论:血清中低效价的抗体不易被检出,往往会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价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增强试验
下载PDF
FTY720对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初探
16
作者 周亚玲 李玲 +3 位作者 田力 王珏 何芮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03-41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非抗体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刺激,不同保存天数的血小板(platelet,Plt)进...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对非抗体介导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预刺激,不同保存天数的血小板(platelet,Plt)进行二次打击的方法构建TRALI小鼠模型,通过肺组织匀浆中蛋白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et/dry weight ratio,W/D比值)、肺组织损伤评分及病理切片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检测不同保存天数血小板中的神经酰胺和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含量。LPS注射1h后给予不同剂量的FTY720以探讨FTY720在TRALI中的作用。通过WB分析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密闭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的表达水平以研究FTY720的作用机制。结果输注保存5 d Plt(d5 Plt组)的小鼠表现出TRALI的典型症状,肺组织匀浆蛋白浓度(6546.38±409.50)μg/mL、MPO活性(49.38±4.43)U/L、W/D比值4.79±0.21、肺组织损伤评分7.24±0.38与其余各组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小板保存时间的增加,神经酰胺含量逐渐升高,S1P含量逐渐降低,两者的比例失衡。d5 Plt的神经酰胺含量(58.37±5.69)μmol/L、S1P含量(149.81±4.86)nmol/L与其余各组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FTY720预防给药后,1 mg/kg FTY720对TRALI小鼠无明显作用,其肺组织匀浆蛋白浓度(6170.26±545.50)μg/mL、MPO活性(45.97±4.79)U/L、W/D比值4.88±0.25、肺组织损伤评分7.92±0.6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LPS对照组(P<0.01)。低剂量(0.5、0.2、0.1mg/kg)FTY720组则可缓解肺损伤,其蛋白浓度、MPO活性、W/D比值、肺组织损伤评分均显著低于d5 Plt组(P<0.05)。病理切片也呈现相似的结果。在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表达方面,1 mg/kg FTY720组的V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和LPS对照组(P<0.05),低剂量(0.5、0.2、0.1mg/kg)FTY720组VE-cadherin、ZO-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d5 Plt组(P<0.05),趋于正常。结论本研究通过LPS一次打击,d5 Plt二次打击,成功建立了TRALI小鼠模型。低剂量的FTY720(0.5、0.2、0.1mg/kg)对TRALI具有保护作用,高剂量的FTY720(1mg/kg)则可能加重TRALI的症状。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VE-cadherin和ZO-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神经酰胺 S1P
下载PDF
某三甲综合性医院2016—2022年输血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亚纯 王雷萍 +3 位作者 邓桂花 龙馨妍 袁顺玲 孟庆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 目的加强对本院输血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减少医学损害或事故的发生,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7月—2022年12月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原因和持续改进。结果2016—2022年期间上报的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共315例,其中输血反应占比73.97%(233/315),输血不良事件占比26.03%(82/315)。同期输血人次271328,输血反应发生率0.8587‰(233/271328)。同期输血申请单数129887,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0.6313‰(82/129887)。在82次输血不良事件中,人为因素占比82.93%(68/82),非人为因素占比17.07%(14/82)。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份是预测输血反应率的显著指标(P<0.05),但年份在预测输血不良事件方面并不显著(P>0.05)。结论加强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的上报管理,监控其发生率,并利用管理工具对不同类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质量改进,可降低输血医疗风险,是临床输血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监测 输血不良事件 人为因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次输血增加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2 位作者 富文达 魏华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通过对539例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探讨其出现的易感人群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对539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其结果从性别、血型、疾病类型及输血次数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539例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探讨其出现的易感人群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对539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其结果从性别、血型、疾病类型及输血次数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女性组类似,A、B、O、AB四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B组稍高,AB组偏低,但无明显差异;自身免疫性疾病组阳性率高于血液病组,肿瘤组最低;输血5次以上比输血1次组及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及多次输血者,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筛查 易感人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
19
作者 李泽 张嘉懿 +1 位作者 马佳 贺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其预防和提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查找有关国内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其预防和提早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方法,查找有关国内儿童输血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并根据AHRQ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870篇,最终纳入研究文献13篇,总输血病例181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儿童总体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79%[95%CI(0.54%,1.04%)];不同类型血液制品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红细胞0.34%[95%CI(0.15%,0.54%)]、血小板2.94%[95%CI(1.60%,4.28%)]、血浆0.31%[95%CI(0.19%,0.43%)];不同类型输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发热反应0.22%[95%CI(0.13%,0.31%)],过敏反应0.46%[95%CI(0.30%,0.61%)]。结论我国儿童总体输血反应发生率较低,但血小板输注反应率较高,在临床用中需进一步进行预防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反应 儿童 发生率 META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血液成分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检测项目在指导临床成分输血中的区别及联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瑞 王俊芳 +2 位作者 杨齐 刘雪娇 钱存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检测项目在指导临床成分输血中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选取输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凝血检测项目指导输血,B组采用TEG指导输血,C组采用TEG结合传统凝血检测项目...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和传统凝血检测项目在指导临床成分输血中的区别与联系。方法选取输血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凝血检测项目指导输血,B组采用TEG指导输血,C组采用TEG结合传统凝血检测项目指导输血,比较3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液制品用量、术后出血量及术后渗血量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输血后的PT、APTT、TT水平均较输血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PT、APTT、TT的比较,A组>B组>C组,FIB、PLT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液制品用量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或渗血时间、出血或渗血量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EG联合传统凝血检测项目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可优化患者的输血方案,维持患者凝血功能的稳定,降低血液制品用量,且对患者出血量以及预后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 输血 红细胞比容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