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8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手术室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维 钱蒨健 +2 位作者 钱文静 陈沅 吴莉萍 《上海护理》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目的 调查手术室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预防管理现状,为构建手术室IPH预防管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42家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上海地区手术室IPH预防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手术室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预防管理现状,为构建手术室IPH预防管理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1月,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42家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行设计的《上海地区手术室IPH预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2家(52.38%)医院未建立手术室患者体温管理质量标准,15家(35.71%)医院未制订针对手术室各类护理人员的预防患者IPH培训计划,18家(42.86%)医院未使用相同的体温测量方式全程监测患者围术期体温,36家(85.71%)医院手术室护士未在术前采用IPH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20家(47.26%)医院手术室患者体温数据无法实现保存与追溯。结论 IPH的风险评估、主动保温的规范性、体温测量的方式、手术室体温管理相关制度以及预防IPH培训等亟须手术室管理者关注与着重加强。需要以循证为依据构建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统一的适用于上海手术室IPH预防管理的标准,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 手术室 预防 管理
下载PDF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建慧 赵光玲 申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探究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和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间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探究其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和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5月到2022年6月间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急诊服务模式,患者被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其中常规组按照传统急诊模式进行处理,试验组则采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急诊工作效率、抢救成功率、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数据显示,试验组的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此外,试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复发率和致残率都低于常规组(P<0.05);而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试验组也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快速通道不仅能缩短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间,还能显著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长期后遗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值得在更多的医疗机构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脑卒中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救治时间 抢救效果
下载PDF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吴林珂 张琦婉 +4 位作者 俞颖 吕利杰 毛山 谷伟 叶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访视的11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门诊访视的112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个案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呼吸功能[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版英国医院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SRAHP)]。结果干预后,两组SGRQ、m MRC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RAH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个案管理模式提高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 个案管理模式 呼吸功能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弹性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初步应用研究
4
作者 曹英华 江萍 +3 位作者 付迪 周艳 宁玉萍 杜锦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6月,采... 目的构建基于Kumpfer心理弹性框架理论与国际心理弹性研究计划项目组(the International Resilience Research Project,IRRP)心理弹性训练策略的心理弹性培训方案,探讨其在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1-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医院的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和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弹性培训方案。评价并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及应急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的心理弹性、应急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弹性培训方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水平,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心理弹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能力
下载PDF
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曹岚 张丽娜 +5 位作者 邓露茜 刘琪 孙杨 田盾 钟平 杨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瞳孔评估是重症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可克服传统瞳孔评估存在的误差,为由于创伤性脑水肿致眶周软组织水肿而无法睁眼的患者提供准确的瞳孔评估,有助于及时、精确地进行病情观察,更客观地监测镇痛水平。本文对超声... 瞳孔评估是重症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可克服传统瞳孔评估存在的误差,为由于创伤性脑水肿致眶周软组织水肿而无法睁眼的患者提供准确的瞳孔评估,有助于及时、精确地进行病情观察,更客观地监测镇痛水平。本文对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在ICU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危重症护理 超声 瞳孔 综述
下载PDF
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管理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
6
作者 王婷婷 傅巧美 +2 位作者 黄莹 马超 程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76-8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管理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1年1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弹性量表、疼痛管理自我效能量表... 目的 探讨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管理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2021年1月至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心理弹性量表、疼痛管理自我效能量表及老年生活质量评定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法行中介效果验证。结果 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弹性与疼痛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456、0.478,P<0.05)。心理弹性在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2.1%。结论 老年慢性疼痛患者心理弹性及疼痛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偏低,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可影响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管理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建议医院、社区及家庭可给予患者鼓励及支持,以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老年慢性疼痛 疼痛管理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影响的系统评价
7
作者 王海珍 程鹏飞 +5 位作者 郭璐瑶 王美玲 许赫 顾培培 吴金晶 杨旻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结局指标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3687例ECPR患者。与非目标体温管理组比较,目标体温管理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OR=1.37,95%CI 0.89~2.13,P=0.16)和出院生存率(OR=0.98,95%CI 0.82~1.15,P=0.77),且两组出血、下肢缺血、肾损伤和感染等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 0.91~1.68,P=0.17)。结论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的神经结局和出院生存率无显著改善作用,但不会加重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肺复苏(ECPR) 心脏骤停 目标体温管理 生存率 神经功能 体外膜氧合(ECMO)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于OBE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POCUS技术辅助内瘘管理的培训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洁婷 梁玉婷 +3 位作者 李敬辉 赵代鑫 李茵 魏爽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床边实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辅助内瘘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培训对象,采用基于OBE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设置POCUS技术在... 目的探讨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床边实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POCUS)辅助内瘘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招募培训对象,采用基于OBE的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设置POCUS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管理中应用的培训框架和内容,对来自57家血液透析中心的70例护士实施培训并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培训后,护士对使用POCUS进行内瘘管理的信心得分为39.00(38.00,41.00)分,高于培训前的21.00(20.00,25.00)分(Z=7.278,P<0.001)。考核结果显示考核通过率为90.00%,考核总成绩为82.50(69.73,89.78)分,其中55.71%良好,34.29%中等,10.00%较差。结论基于OBE和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血液透析护士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POCUS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床边实时超声 血液透析
下载PDF
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麻醉复苏期的影响
9
作者 汤可香 胡巧 +2 位作者 蒋丽丹 康欣 杜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探讨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麻醉复苏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湖南省儿童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拟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 目的 探讨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小儿麻醉复苏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湖南省儿童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6例拟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随机双盲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即刻(L1)、入复苏室即刻(L2)、麻醉清醒时(L3)患者麻醉复苏期体征水平;两组麻醉复苏情况及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点麻醉复苏期体征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出复苏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麻醉护理一体化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有助于稳定小儿麻醉复苏期体征水平,促进小儿麻醉复苏期恢复,且可降低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复苏期 预见性护理 一体化模式 全程麻醉护理
下载PDF
染色测试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鼻肠管定位中的诊断应用
10
作者 周君桂 刘瑜 +2 位作者 陈迎 蓝娈 周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测试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鼻肠管定位中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在某医院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康复科重症康复病房的床边盲插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在鼻肠管盲插置管... 目的:探讨染色测试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鼻肠管定位中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在某医院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康复科重症康复病房的床边盲插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在鼻肠管盲插置管后逐一采用导丝拔插试验、回抽负压试验、腹部听诊及染色测试4种方法初步判断肠管末端位置。在初步判断鼻肠管已达幽门后,行X线腹部拍片确定肠管的位置,分别判断4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应用一次性检验(Kappa检验)确定4种方法与金标准的Kappa系数。结果:染色试验的诊断符合率最高,为97.6%,其次为导丝拔插试验、负压试验,腹部听诊诊断符合率最低,为63.4%。4种定位方法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比较,染色试验的Kappa值最高,为0.886,其次为导丝拔插、负压试验,腹部听诊一致性最低。结论:染色试验针对床边判断鼻肠管位置与金标准一致性好,结果最为接近,在神经重症康复病房应用减少了因鼻肠管置管后床边初步定位的不准确导致的患者反复置管及拍X线片,且操作简单易学,有助于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管饲营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测试 重症康复 鼻肠管定位
下载PDF
手术沙滩椅体位摆置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及应用
11
作者 赵洁 吴彦 +5 位作者 成伟男 肖鹏飞 许惠春 张强 纪阴心 陈振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6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手术沙滩椅体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摆置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对等原... 目的研究手术沙滩椅体位(beach chair position,BCP)摆置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0—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对等原则选取2021年1—3月收治的1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手术体位摆置;观察组按BCP摆置SOP实施摆置。比较2组摆置时间、团队协作熟悉度及医生满意度,并就对手术BCP摆置SOP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体位摆置时间为(471.81±52.41)s,短于对照组的(719.13±66.94)s(P<0.05);观察组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手术团队协作熟悉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队成员对手术BCP摆置SOP评价认可度均较高。结论手术BCP摆置SOP的建立及应用使手术体位护理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沙滩椅体位 手术体位 肩关节镜手术 标准作业程序 体位管理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雷火灸摆阵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痛的临床护理效果
12
作者 李凤连 谭春妮 +3 位作者 杨蕊瑚 杨世朋 朱锦容 麦强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盆腔肌筋膜疼痛患者58例,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雷火灸摆阵疗法... 目的观察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盆腔肌筋膜疼痛患者58例,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29例。所有患者均应用雷火灸摆阵疗法配合电刺激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2组疼痛评分、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不同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1、2周,疼痛评分分别为(4.2±1.0)分、(3.5±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1.2)分、(4.2±1.1)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护理满意度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P<0.05)。护理3周后盆腔功能障碍评分为(9.2±1.4)分,低于对照组(15.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摆阵联合电刺激是治疗盆腔肌筋膜疼痛的有效方案,在治疗中配合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盆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肌筋膜疼痛 中医疗法 雷火灸摆阵疗法 电刺激 临床护理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肌肉质量与维持性透析患者便秘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张留平 谢庆磊 +1 位作者 王越 李梦婷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在透析患者中发病率很高。众所周知,影响透析患者便秘的因素很多,但肌肉质量是否影响便秘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透析患者肌肉质量与便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个院区的透析... 目的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在透析患者中发病率很高。众所周知,影响透析患者便秘的因素很多,但肌肉质量是否影响便秘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透析患者肌肉质量与便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个院区的透析中心,428名透析患者参加横断面研究。便秘通过便秘评估量表(constipation assessment scale,CAS)进行评估;肌肉质量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测定L1椎体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肌肉质量对便秘的影响。结果共有428名透析患者参加本研究。透析患者平均年龄(56.09±15.17)岁,便秘患病率为62.38%。在CAS评分结果中,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透析龄(OR=0.942,95%CI:0.910~0.976,P<0.001)和低肌肉脂肪浸润(low attenuation muscle,LAM)密度(OR=0.825,95%CI:0.771~0.961,P=0.008)是影响便秘的保护因素,糖尿病史(OR=2.331,95%CI:1.290~4.212,P<0.001)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在性别亚组分析中,男性透析患者,较短的透析龄(OR=0.946,95%CI:0.903~0.990,P=0.017)和较低的LAM密度(OR=0.868,95%CI:0.777~0.970,P=0.014)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女性透析患者,较短的透析龄(OR=0.934,95%CI:0.884~0.987,P=0.015)和较低的LAM密度(OR=0.784,95%CI:0.675~0.911,P=0.002)是便秘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表明透析患者便秘的发生率较高,LAM密度是透析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为了解透析患者便秘易感性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计算机断层扫描 低肌肉脂肪浸润密度
下载PDF
基于Delphi法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4
作者 王维 钱蒨健 +1 位作者 钱文静 陈沅 《上海护理》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目的 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参考相关文献拟定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手术室护理管理、院内感染、麻醉领域的2... 目的 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2年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框架,参考相关文献拟定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手术室护理管理、院内感染、麻醉领域的23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优序图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6和0.934,各项指标变异系数(CV)均<0.25,Kendall’s W值分别为0.419和0.359(均P<0.001),最终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53项三级指标的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手术室围术期低体温预防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有利于临床开展科学、规范、统一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围术期 低体温 预防 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护理管理 指标体系 德尔菲技术(Delphi法)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预防
15
作者 李芳 王娟 +1 位作者 邢丽娜 彭晓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对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谵妄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7月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采用重症监护谵妄筛查量表评估两组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记录谵妄首次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术后7 d内,对照组共发生谵妄26例,占比52%;观察组共发生谵妄16例,占比32%。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首次发生时间、谵妄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四级早期活动可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减少谵妄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活动 心脏瓣膜置换术 谵妄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李桂芳 贾雪萍 +4 位作者 杨红晓 张桂珍 王亮 王金聪 杨星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入住ICU A区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方案;入住ICU B区的38例患...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入住ICU A区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方案;入住ICU B区的3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标准化5问题问卷、ICU活动量表评估研究对象镇静程度、配合程度及ICU活动能力,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活动。观察2组患者肌力及握力水平、ICU活动能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第4 d及出科前实验组肌力、握力及出科前的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活动能力,缩短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未来可进一步随访,探究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的远期效果,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理论 早期活动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机械通气 短期预后 肌力
下载PDF
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静 宋思霖 许露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与术后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量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情况,并观察尿管拔除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流率、排尿间隔时间、每次尿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夜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24 h内、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排尿及控尿能力,降低排尿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量化排尿训练 盆底肌电刺激 排尿障碍
下载PDF
PDCA循环在缩短日间手术术前等待时间中的效果评价
18
作者 饶春梅 陈小芳 +3 位作者 张美琴 卓玉双 李燕萍 陈付红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程序缩短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等待时间,进而符合院感防控的管理模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精准安排患者入院时间、合理规划术前等待区域等改进方案。2022年1月8日—21日的日间手术患者31... 目的探讨运用PDCA程序缩短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等待时间,进而符合院感防控的管理模式。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以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精准安排患者入院时间、合理规划术前等待区域等改进方案。2022年1月8日—21日的日间手术患者316例为对照组,2022年3月26日—5月8日,实施PDCA改善后的日间手术患者为PDCA组。对2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患者术前等候期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日间手术患者平均等待时间由对照组的184.36 min,降低至PDCA组的47.64 min,满意度由81.01%提升至96.1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日间手术短平快的运作方式与感染控制理念相融合,需要各医院根据业务区域特点及患者需求做有效的患者术前分流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降低院感发生率、护患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术前准备 等待时间 医院感染 人员密度 满意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张庆来 章莹 +2 位作者 孙倩美 金美玲 何雯雯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腔健康的状况并探讨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睡眠、饮水、负性情绪对患者口腔状况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4─8月便利选择1186名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MHD患者口腔健康状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口腔健康的状况并探讨患者人口社会学特征、睡眠、饮水、负性情绪对患者口腔状况的影响。方法于2023年4─8月便利选择1186名MH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MHD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得分范围为8~22分,平均(12.54±2.63)分;②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婚姻状况(F=4.536,P=0.004)、吸烟(F=10.768,P<0.001)、饮水情况(F=10.565,P<0.001)、医疗花费占比(F=5.308,P<0.001)、高胆固醇血症(t=-2.767,P=0.00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t=-2.291,P=0.023)与MHD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存在差异;③多因素方差显示:焦虑(F=6.7634,P=0.010)、睡眠质量(F=9.374,P<0.001)、高胆固醇血症(F=4.197,P=0.041)、医疗花费占比(F=2.758,P=0.017)、吸烟(F=4.190,P=0.006)、饮水量(F=5.345,P=0.001)对口腔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影响。结论MHD患者口腔健康不佳,血液透析护士应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问题保持关注,并提高MHD患者对预防性口腔保健的认识,建议针对CKD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口腔健康问题组建多学科专业团队进行管理,以进一步改善MHD患者总体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口腔健康 影响因素 护理
下载PDF
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王霞 袁红 高丽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81-184,189,共5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究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4例,应用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行动功能、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整体分析发现:两组疼痛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行动功能评分及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行动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疼痛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快速康复训练 老年股骨颈骨折 疼痛程度 行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