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隆安县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学燕 李国坚 +8 位作者 董柏青 陈钦艳 方孔雄 杨进业 黄坚 韦少超 方钟燎 Caroline A Sabin Tim J Harrison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了解肝癌高发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HBV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我们隆安县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研究对象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66例标本中9例出现前S... 目的了解肝癌高发区隆安县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流行情况。方法HBV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从我们隆安县研究队列中选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研究对象血清HBV前S基因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在66例标本中9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占13.6%(9/66)。9例缺失突变均为框内突变,其中7例突变发生在或涉及前S2区的5'末端。男6例、女3例出现前S基因缺失突变,但男女间突变率(12.0%,6/50与18.8%,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9,P>0.10);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在基因型B、基因型C和重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5)。结论肝癌高发区隆安县居民HBV无症状携带者前S基因缺失突变率较高,这种突变与肝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 前S基因缺失突变 隆安县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韦西鲁 蒙涛 莫韦敏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529-1530,共2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6 g/d)肌注或静滴。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素(0.6 g/d)肌注或静滴。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周、48周时治疗组ALT复常率和HB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HBeAg阴转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苦参素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乙肝患者自然杀伤细胞G2D受体差异表达的研究
3
作者 刘春水 王继绪 朱英斌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G2D受体在乙肝患者体内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0例慢性肝炎患者,21例重型肝炎患者及非乙肝对照18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G2D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G2D...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细胞G2D受体在乙肝患者体内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0例慢性肝炎患者,21例重型肝炎患者及非乙肝对照18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G2D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G2D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及非乙肝对照肝组织G2D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3.33%、42.86%和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0.05);重型肝炎患者G2D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慢性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慢性肝炎患者G2D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非乙肝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重型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患者及非乙肝对照外周血G2D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2.32±3.43)%、(17.22±5.43)%和(11.1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2D阳性细胞百分率与非乙肝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G2D高表达,可能与肝炎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G2D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远 宋海燕 +6 位作者 张骏飞 董静 潘劲劲 陈照林 陈曦 刘波 陈从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0-243,278,共5页
目的 评价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治疗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随访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5年随访的169例近期应答者。记录患者临床及实验... 目的 评价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治疗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随访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5年随访的169例近期应答者。记录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方案和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复发率,χ^2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2、3、4、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9%、28.4%、32.0%、33.1%、34.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线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水平、停药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停药时血清HB-sAg较基线下降程度、HB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程与复发相关。Cox回归显示,干扰素疗程与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RR(95%CI)分别为0.640(0.413-0.991)和1.789(1.218-2.629),是影响IFN-ɑ治疗近期应答者复发的主要指标。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2lgIU/ml所得复发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49.5%和90.6%。结论 IFN-ɑ疗程过短和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仍高是近期应答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延长IFN-ɑ疗程可以降低复发风险,血清HBsAg定量有助于决定IFN-ɑ个体化治疗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 复发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