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戊肝IgM抗体阳性患者临床基本特征
1
作者 刘新 田树萍 +5 位作者 郭继桥 刘宁 张立丽 冯霞 于艳华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1115-1119,共5页
目的总结长期戊肝IgM抗体阳性患者临床基本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学科的医院)进行戊肝抗体和/或戊肝核酸检测的患者... 目的总结长期戊肝IgM抗体阳性患者临床基本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一家以感染、传染及急、慢性相关性疾病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和重点学科的医院)进行戊肝抗体和/或戊肝核酸检测的患者,了解感染和/或肝病专科就诊人群戊肝感染率,HEV IgM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戊肝患者与6个月内HEV IgM转阴的戊肝患者比较,分析前者临床基本特征。结果近6年(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北京佑安医院HEV IgM、HEV IgG抗体检测的患者共有31912例患者,其中HEV IgM阳性率6.92%(2280/31912),HEV IgG阳性率为24.36%(7775/31912)。近6年HEV 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723,P<0.001),但2018年、2019年和2023年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3年HEV IgM阳性率平均为5.66%。根据戊肝抗体检测情况,将患者分成4组,IgM+IgG+组、IgM+IgG-组、IgM-IgG+组和IgM-IgG-组,4组戊肝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2.791,P<0.001),IgM+IgG+组和IgM+IgG-组核酸检测率较高,核酸阳性率较高。HEV IgM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的戊肝患者与HEV IgM6个月内转阴的患者比较,前者首次就诊基线ALT、TBil和DBil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T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近些年戊肝重点就诊科室就诊患者戊肝感染率比较稳定。长期HEV IgM持续阳性的戊肝患者临床基本特征为首次就诊基线ALT、TBil和DBil低于普通戊肝患者,而TP高于普通戊肝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IGM抗体 IGG抗体 戊肝核酸 长期
下载PDF
2011—2021年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胡莉萍 方钟燎 +3 位作者 王学燕 陈钦艳 张陆娟 蒋智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0,46,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戊肝病例146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5/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3/10万,201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玉林市(5.22/10万)、防城港市(4.23/10万)、梧州市(3.94/10万)、贵港市(3.93/10万)、桂林市(3.48/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1854例,占12.61%),上半年报告病例数(8498例)稍多于下半年(6201例)。男性病例10309例,女性4390例,性别比为2.35∶1;男性、女性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1.73/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发病数最多的是50~59岁组(3507例,占23.86%)。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9726例,占66.17%)。结论近年来广西戊肝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林等地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以降低戊肝对群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耐药结核病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解读
3
作者 杨梁梓 张培泽 卢水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4-876,共3页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4月9日发布了《耐药结核病和丙型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该指南内容的要点,包括耐药结核病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共病治疗管理的背景、指南更新的主要关键证据及主要发现,并总结下一步指...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4年4月9日发布了《耐药结核病和丙型肝炎治疗的联合管理(2024快讯版)》。本文中,笔者介绍了该指南内容的要点,包括耐药结核病与丙型病毒性肝炎共病治疗管理的背景、指南更新的主要关键证据及主要发现,并总结下一步指南更新方向,同时,就该指南在中国临床实践的可行性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考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肝炎 丙型 共病现象 疾病管理
下载PDF
基于配对检验的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丁勇 张蓓蓓 吴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配对检验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提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甲肝传染病月发病数... 目的:探讨基于配对检验的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预测中的应用,提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根据2004年1月—2021年12月我国甲肝传染病月发病数建立ARIMA模型,对2022年1—8月的甲肝月发病数进行预测,通过配对t检验和误差分析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RIMA(1,1,0)(0,1,1)12模型预测的甲肝月发病数与实际月发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3.86%,标准差为3.25%。结论: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我国甲肝的发病趋势;配对检验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客观评价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对检验 甲型肝炎 ARIMA乘积季节模型 预测
下载PDF
ALT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血清学无创诊断模型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赵云 张媛媛 +1 位作者 堵妍 吴婷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09-512,共4页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并评估不同血清学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ALT<2ULN,且...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征,并评估不同血清学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5月于江苏省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ALT<2ULN,且进行肝穿刺检查的CHB患者6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结果将S2以下者定为无明显纤维化组(35例),S2及以上者定为明显纤维化组(27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比值(IN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GPR)、S指数对肝脏病理纤维化的诊断效能。采用Spersman检验分析不同的无创诊断模型与肝组织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ALT<2ULN且行肝穿刺的CHB患者中纤维化程度分期为S0期16例(25.8%),S1期19例(30.6%),S2期19例(30.6%),S3期8例(12.9%)。分析62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分层与肝脏纤维化的关系,仅HBsAg水平(以3.0×10^(3)IU/ml为界限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44);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4(r=0.432,P<0.001)、INPR(r=0.426,P=0.001)、APRI(r=0.388,P=0.02)、S指数(r=0.373,P=0.003)、GPR(r=0.307,P=0.015)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正相关。INPR诊断肝脏纤维化(S2以上)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739,灵敏度也最高,为66.7%,而FIB-4特异度最高,为94.3%。结论:ALT<2 ULN的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较高,其中HBsAg<3.0×10^(3)IU/ml,PT延长,PLT降低是其危险因素。5种无创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临床实践中可动态监测这几种模型的变化,为临床初步筛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脏病理 纤维化 诊断模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
6
作者 李婷婷 张琳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B)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52名CHB患者,以是否发生HBV-HCC为预后评价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B)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52名CHB患者,以是否发生HBV-HCC为预后评价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和统计分析;通过对本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史、PT、INR、AST、ALT、血小板、GGT、总胆红素、HBV DNA和肌酐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接着采用ROC曲线寻找GGT对HBV-HCC的最佳预测阶段值,并验证GGT对患者患HCC的预测能力。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糖尿病史、高血脂症、HBVDNA、PT、INR、血小板、AST、ALT、总胆红素以及肌酐(P>0.05),但GGT(P<0.001)、酗酒(P=0.004)、AST(P=0.007)、ALT(P=0.020)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多因素分析显示,GGT是HBV患者患HCC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GT水平与HBV患者患HCC呈正相关(P<0.05);使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当GGT水平最佳截断值为75U/L时,GGT预测HBV患者患HCC的AUC值为0.915。结论:GGT对HBV-HCC的最佳预截断段值为75 u/L,GGT对患者患HCC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氨酶 慢性乙型肝炎 HBV相关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循证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陈少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4期20-22,32,共4页
目的探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究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活力、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利于提升其依从性,改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从而缩短康复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循证护理 心理状态 依从性 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证治规律
8
作者 陈敏 谢军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63-68,共6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国近代百年百名中医名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1版)中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将纳入的处方上传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国近代百年百名中医名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1版)中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将纳入的处方上传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纳入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技术与方法对纳入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的200首初诊、复诊处方进行分析,得出近现代百名中医大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常用药物有茵陈、栀子、甘草、茯苓、郁金等,高频药物组合包括栀子-茵陈、郁金-茵陈、大黄-茵陈、茯苓-茵陈、泽泻-茵陈等,新处方包括竹茹-茯苓皮-石菖蒲-半夏-陈皮、白茅根-赤芍-黄连-桑白皮、神曲-白豆蔻-佛手-麦芽-玫瑰花、茵陈-大黄-栀子-当归、青黛-枸杞子-垂盆草-败酱草-姜黄等。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近现代百名中医大家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遵循利湿退黄的治疗法则,体现了从“化湿邪、利小便”来诊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学术思想,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用药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下载PDF
丙型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姗姗 仇丽霞 +1 位作者 柳雅立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9-1263,共5页
丙型肝炎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95%以上的患者可根除HCV,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变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受到年龄、性别、肝纤维化、糖尿... 丙型肝炎是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95%以上的患者可根除HCV,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变丙型肝炎的自然病程,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受到年龄、性别、肝纤维化、糖尿病、肝脂肪变、饮酒和遗传因素等影响,成为肝癌高危人群。因此,如何识别和预测丙型肝炎SVR后肝癌高危人群需进一步明确与完善。本文通过系统综述丙型肝炎患者SVR后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肝癌预测模型,旨在为临床识别丙型肝炎SVR后肝癌高风险人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持续病毒学应答 肝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受者停用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武凤 段斌炜 +3 位作者 欧阳雅博 张静 曹宇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5例HBV再感染,3例受者死亡,1例受者移植物丢失并进行二次肝移植。5例HBV再感染受者中4例发生病毒变异。再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是否停用过NAs、移植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的受者长期停用HBIG是可行和安全的,但能否同时停用NAs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核苷(酸)类似物 主动免疫 免疫重建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 再感染
下载PDF
中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及清除进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莹 饶慧瑛 陈红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3,共5页
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丙型肝炎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威胁之一,消除丙型肝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是目前较为安全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可以... 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者肝细胞癌,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丙型肝炎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公共威胁之一,消除丙型肝炎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疗是目前较为安全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可以靶向不同HCV基因型,使得HCV感染消除成为可能。我国积极推广DAA临床应用,加快药物审批,提高DAA可及性,加强人群干预。国家医疗保障局逐步将DAA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为消除HCV感染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国家策略规划及行动计划,在HCV感染消除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全社会多部门联合防治,积极迈向消除HCV感染的目标。本文着眼于国内HCV感染的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突出的防治消除策略,分析总结HCV感染防治微消除的实践进程,为我国开展HCV感染消除工作提供政策参考,助力实现全面消除HCV感染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感染 疾病消除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晓梅 曾涛 +7 位作者 廖莹颖 张一博 李青海 Jaime Smith 张麟 王超 崇雨田 李新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 目的:开发一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人工智能(AI)数据采集工具,以解决传统的多中心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方法:基于国际通用的数据标准,将AI的文字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应用于慢性乙肝真实世界队列研究数据采集,实现多种格式数据(包括图片格式的原始数据)的电子化采集、结构化处理,随后自动将数据填入研究电子数据采集(REDCap)系统中的电子病历报告表(eCRF)。结果:AI工具辅助数据采集与纯人工数据采集具有相同的平均准确率,均达到98.66%(P=0.23),但前者所需时间减少75.49%(P<0.0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I数据采集工具可显著提高研究数据采集效率,为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采集提供了新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慢性乙型肝炎 人工智能(AI) 自然语言处理 文字识别
下载PDF
我国2012—2021年4种肝炎流行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一鸣 丁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2012?2021年4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探讨适合肝炎发病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为科学防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我国2012年1月—2021年12月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月发病例数进行时间... 目的:分析我国2012?2021年4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探讨适合肝炎发病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为科学防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我国2012年1月—2021年12月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月发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建立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和季节指数平滑模型(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ES),并对2022年1?8月4种肝炎的发病例数进行预测,并比较预测效果。结果:每年3月份是各类肝炎发病的高发期,10年期间,甲型肝炎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总体趋势有升有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总体呈上升趋势;戊型肝炎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月平均发病例数分别为甲型肝炎的57.06倍、11.50倍、1.35倍。季节ES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季节ARIMA模型。结论: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病人数众多,要加强重点防控。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可用于分析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季节指数平滑模型中水平、趋势和季节3个参数,能体现肝炎发病的流行规律,在肝炎发病预测中,具有模型简单、计算简便、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时间序列 季节性分解 预测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15
作者 武云慧 董敬超 +3 位作者 张雪棉 曹立华 张继东 苗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研究组均行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比较研究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长于对照组,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效果为无效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长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长于显效患者(P<0.05);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低于显效患者,TG水平高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高于显效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TG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FIB、TC、HDL-C、LDL-C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AVH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03,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88.61%,明显优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存在明显异常,且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病毒性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兴雪 李俊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治疗终点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自发清除率较低,长期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核酸类分子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的价...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理想治疗终点是实现临床治愈,然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自发清除率较低,长期核苷酸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核酸类分子及免疫调节药物在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提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率的价值,可能成为实现乙肝临床治愈较有潜力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临床治愈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富马酸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
17
作者 张全乐 赵丹 +3 位作者 李杰 刘三香 刘刚 李亚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拉米夫定治疗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50... 目的探讨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TDF)与恩替卡韦(ETV)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拉米夫定治疗耐药的血清HBeAg阴性的CHB患者50例,被随机分为TDF治疗组25例和ETV治疗组25例,前者常规剂量应用,后者加倍应用。两组均治疗48周,监测疗效。应用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因素。结果在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HBV DNA累积转阴率分别为32%、60%、72%、80%和92%,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4%、24%、32%、40%和44%,均P<0.05);TDF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56%、68%、80%、84%和96%,与显著高于ETV治疗组(分别为16%、32%、52%、56%和72%,均P<0.05);在治疗48周时,TDF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85.4±13.9μmol/L对76.2±17.5μmol/L,P=0.0001),而ETV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无显著变化(76.6±12.9μmol/L对77.3±11.2μmol/L,P=0.7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应用TDF治疗和血清HBV DNA载量为影响血清HBV DNA转阴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TDF挽救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但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耐药 挽救治疗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李正军 徐祥涛 +2 位作者 张帆 卢超 陆玮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 目的:研究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CHB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计算各期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度增强指数(CEI),并与患者的Child-Pugh分级、肝脏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以及无创肝纤维化模型APRI、FIB-4、GPR相比较。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SWE(P<0.001)、SIR肝胆期(P=0.005)、CEI肝胆期(P=0.003)、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SWE水平CHB患者的SIR肝胆期(P=0.031)、CEI肝胆期(P=0.001)、FIB-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CEI肝胆期组与中CEI肝胆期组(P=0.017)、高CEI肝胆期组(P=0.022)之间的SW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水平CEI肝胆期组间的Child-Pugh分布有差异(P=0.011)。CEI肝胆期水平与SWE呈负相关(r=-0.3973,P=0.0017),CEI肝胆期水平诊断Child-Pugh B+C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6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可以较好地评估CHB患者的肝功能,CEI肝胆期水平可以定量地辅助诊断肝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19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HBV C基因型有关的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S区突变对HBsAg的影响
20
作者 刘辉 刘新 娄金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727-731,747,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研究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HBV S区突变对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7例HBsAg-/HBV DNA+患者血液样本,对成功提取扩增的HBV DNA S区进行测序,通... 目的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研究HBsAg阴性HBV DNA阳性患者HBV S区突变对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107例HBsAg-/HBV DNA+患者血液样本,对成功提取扩增的HBV DNA S区进行测序,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对HBV S区突变位点进行细胞功能验证,探讨OBI可能发生的分子机制。结果对成功提取扩增的68例患者进行测序,发现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包括免疫逃逸突变(如sG145R、sK122R、sS114T、sT131P等)和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突变(如sT5A、sG10D、sF20S等)。通过构建HBV C基因型突变质粒,进行细胞转染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这6个突变位点并未影响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结论通过测序发现HBsAg-/HBV DNA+患者HBV S区存在大量突变位点,通过构建sG145R、sK122R、sI26N、sQ29N、sS114T和ST131P等突变质粒发现sG145R突变会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但是sK122R、sI26N、sQ29N、sR169H、sS114T、sT131P并未明显降低细胞内外HBsA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病毒感染(OBI)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HBV DNA) 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