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BsAg阳性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Bx基因的表达及p53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群 张世俊 +3 位作者 张玉魁 潘忠诚 周丽娜 张岐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3-85,共3页
本实验用PCR、PCR-SSCP银染方法对24例血清HBsAg(+)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Bx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肝癌组织中HBx基因表达率为17%(4/24),p53基因突变率为33%(8/24),... 本实验用PCR、PCR-SSCP银染方法对24例血清HBsAg(+)患者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Bx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进行了检测。肝癌组织中HBx基因表达率为17%(4/24),p53基因突变率为33%(8/24),癌旁正常组织和硬化组织中均无HBx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存在HBx表达的肝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率为100%(4/4),p53基因突变与HBx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HBV 基因突变 肝癌 PCR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及AFP的关系探讨(附140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金容 郑琼珍 +1 位作者 周兰 王晓怀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71-72,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同时期200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除外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为对照组。结...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及AFP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及放射免疫技术分别检测1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二对半(HBV-M)及AFP,同时期200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除外慢性肝炎及肝硬化)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肝癌组HBsAg阳性116(82.9%),其中AFP升高73例,占62.9%,AFP正常43例,占37.1%(P<0.01),HBsAg阴性24例(17.1%),其中AFP升高4例,占16.7%,AFP正常20例,占83.3%(P<0.01);对照组HBsAg阳性21例(1.5%),AFP全部正常。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乙肝表面标志物阳性128例(90.1%),其中所谓"小三阳"即HBsAg。HBeAh、及HBcAb三项阳性85例(66.4%),HBsAg及HBcAb二项阳性17例(13.3%),HBsAg、HBcAg及HBcAb三项阳性7例(5.5%),HBeAb及HBcAb二项阳性9例(7.0%),HBsAb及HBcAb项阳性7例(5.5%),HBsAb阳性2例(1.6%),对照组HBV-M阳性91例(45.4%)。结论HBV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PHC患者中,AFP升高与乙型病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AFP 病因学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与胃部病变、血清HBVM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江建宁 周桂英 +2 位作者 韦敏怡 玉艳红 单晓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及血清HBVM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SP兔疫组化法检测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HBsAg、HBcAg;应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HBsAg、HBcAg,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结果:63例乙肝病人胃十二指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多见,其次为溃疡病;胃十二指肠粘膜单项HB-sAg阳性率约31.7%,单项HBcAg阳性率约22.2%,一项以上阳性率约42.9%;胃十二指肠粘膜HBVM与病变程度有关,与血清相应的HBVM、HBV-DNA无关。结论:HBV可侵犯胃十二指肠粘膜,可能发生原位复制引发病理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检测可作为判断HBV在体内复制、分布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粘膜 HBSAG HBCAG 乙型肝炎 HBVM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_2D_3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自平 刘倩 +2 位作者 王文奇 王义国 闫明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测定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水平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 采用竞争性放射受体法测定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并与32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健康者对照。发现:肝硬化组血清1,25(OH)2D3水平较肝炎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0.001),且与血清骨钙素、尺桡密度呈正相关(P<0.01,P<0.05)。提示:测定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1,25(OH)2D3水平有利于肝性骨病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1 25(OH)2D3 乙型肝炎 血清诊断
下载PDF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β、TNF-α变化对骨代谢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自平 刘倩 +1 位作者 王文奇 闫明先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8,共3页
为探讨细胞因子对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的影响 ,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 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 - 1β、TNF -α水平及骨密度测量 ,并与 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 ,肝硬化患者血清IL - 1β、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 为探讨细胞因子对乙肝后肝硬化骨代谢的影响 ,采用RIA及ELISA分别测定 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 - 1β、TNF -α水平及骨密度测量 ,并与 15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表明 ,肝硬化患者血清IL - 1β、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P <0 0 0 1) ,其中骨质疏松 (OP)组较非骨质疏松 (NOP)组均升高明显 (P <0 0 0 1,P <0 0 1) ,且两组间Child -PughA、C级同级分别比较 ,血清IL - 1β水平显示差异 (P <0 0 1,P <0 0 5 ) ,血清TNF -α水平亦有差异 (P <0 0 5 ,P <0 0 5 ) ;OP组血清IL - 1β、TNF -α与尺桡密度均呈负相关 (r=0 6 38,P <0 0 1;r=0 483,P<0 0 5 ) ,而NOP组则呈无相关。提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IL - 1β、TNF -α水平升高 ,是肝性骨病 (HBD)发生的重要因素 ,降低体内IL - 1β、TNF -α水平对HBD防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性骨病
下载PDF
扶正化瘀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洪波 俞曦 +1 位作者 李明 刘义安 《河北中医》 2017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总疗程96周;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总疗程96周;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化瘀方治疗,24周后停用中药,后续治疗同对照组,总疗程96周。观察2组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4周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白蛋白(Alb)]、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肝脏硬度值(LSM)、AST/血小板(PLT)指数(APRI)变化;观察2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除肝脾大外,其余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LSM、APRI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除Alb外,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LSM、APRI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0.05)。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乙肝肝硬化,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完整疗程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并发症 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严家春 陈文笔 +2 位作者 刘健虎 马勇 徐长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纤维染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α...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纤维染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乙肝病变较轻组肝组织α-SMA示阳性表达占75%;乙肝病变较重及肝硬变组肝组织α-SMA示强阳性表达占98%,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乙肝的肝内血管病变对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及肝硬变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管疾病 病理学
下载PDF
乙肝病毒感染骨髓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童巧霞 曾令兰 栾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1期3-4,共2页
为明确乙肝病毒对骨髓中三种细胞的作用 ,用乙型肝炎病毒 (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培养 6小时至 3周后行动态观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 Ag)阳性率表明 ,三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 ,以中性... 为明确乙肝病毒对骨髓中三种细胞的作用 ,用乙型肝炎病毒 (HBV)体外感染正常人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培养 6小时至 3周后行动态观察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HBc Ag)阳性率表明 ,三种细胞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 ,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最敏感 ,其次为淋巴细胞 ,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或0 .0 1)。病毒感染程度随细胞增殖和时间延长而增强 ,无吞噬能力的淋巴细胞亦是如此。透射电镜观察感染后的中性粒细胞 ,6小时即出现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空泡变和髓样变性 ,2 4小时细胞膜破裂 ,72小时细胞表面重度破坏。表明病毒感染细胞有两种途径 ,一为病毒主动侵犯细胞 ,二为细胞吞噬病毒 ,在不同时期培养的上清液中均长时期检测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 (HBe Ag)和乙型肝炎病毒 DNA (HBV-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骨髓细胞 HBV HBV-DNA
下载PDF
检测尿HBV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恒言 李永柏 +6 位作者 李秋 梁大才 徐培菊 唐宜 廖晓岗 史景泉 王晓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研究目的探讨检测尿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乙肝肾炎)的价值。研究方法经临床、血清及肾活检HBV抗原诊断为乙肝肾炎患者;与测这些乙肝肾炎患者尿HBV抗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3例乙肝肾炎肾小... 研究目的探讨检测尿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诊断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乙肝肾炎)的价值。研究方法经临床、血清及肾活检HBV抗原诊断为乙肝肾炎患者;与测这些乙肝肾炎患者尿HBV抗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3例乙肝肾炎肾小球内HBsAg阳性率78.3%(18/23),HBcAg阳性率21.7%(5/23)。血清HBsAg阳性率87%(20/23)。尿HBsAg阳性率78.3%(18/23)。表明乙肝肾炎患者的尿、血清及肾小球内HBsAg阳性率之间无显著差别(P>0.50)。结论肾小球病伴尿HBV抗原阳性者可临床诊断乙肝肾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抗原 肾炎 尿液检验
下载PDF
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1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宪中 刘金霞 +1 位作者 赵秀华 许百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失代偿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贺普丁 疗效
下载PDF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胆道系统损害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登蕴 宋佩辉 郝连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59-61,共3页
大量的研究结果提示,HBV 可以侵犯许多肝外组织和器官,并能引起相应病变。而这些肝外病变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肝脏本身的疾病过程,尤其对其预后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部分有关文献。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胆道损害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93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东辉 刘雁雁 +1 位作者 唐保元 贾辅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99-401,共3页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肝功能、HBV复制的影响,对93例慢性乙肝分别检测了抗-CMVIgM、HBVDNA及生化指标;另20例健康人检测抗-CMVIgM作对照。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病例中抗-CM...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肝功能、HBV复制的影响,对93例慢性乙肝分别检测了抗-CMVIgM、HBVDNA及生化指标;另20例健康人检测抗-CMVIgM作对照。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病例中抗-CMVIgM阳性率为18.3%,阳性病例的生化指标GGT、TBili高于阴性者,尤其在慢性重度肝炎和肝炎肝硬变病例中(P<0.05)。且阳性病例中HBVDNA阳性率亦高于阴性者(P>0.05)。结果提示,CMV感染好发于免疫虚损的宿主,又可抑制宿主免疫功能,有利于HBV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免疫功能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定量PCR分析HBsAg阳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HBVDNA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涛 周元平 +3 位作者 区庆嘉 邓庆丽 张复春 姚集鲁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明确外科手术对HBsAg阳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20例HBV血清学标志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应用荧光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 目的:明确外科手术对HBsAg阳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以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20例HBV血清学标志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应用荧光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肝癌手术切除前后病人血清中HBVDNA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部分肝癌病人(40%)血清中可以检测到HBVDNA;外科手术后较手术前病人血清HBVDNA拷贝数增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仍然在大部分肝癌病人体内进行着活跃的复制;外科干预在部分病人中引起病毒复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HBSAG HBV DNA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Ⅱ期临床试验总结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德永 杨永平 《传染病信息》 1999年第2期61-62,共2页
复方鳖甲软肝片是解放军302医院研制的三类复方中药新药,本文总结了该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并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症候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临床试验为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8月20日,由卫生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牵... 复方鳖甲软肝片是解放军302医院研制的三类复方中药新药,本文总结了该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并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症候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临床试验为1997年5月30日至1998年8月20日,由卫生部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牵头,参加单位有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天津传染病医院。经以上八家医院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原则,联合观察疗效结果显示如下:治疗组300例,男性267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40.77±12.00岁(18~65岁)。服用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3/日(每片含生药0.85克)。对照组120例,男性10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1.77±11.50岁(18~65岁)。服用和络舒肝胶囊5粒,3/日(每粒含生药0.93克)。疗程6个月结束时综合疗效评价,治疗组显效率55.67%,有效率26.00%,总有81.67%,与对照组比较(15.83%,44.17%,60%)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中医症状,体征治疗组显效率为62.67%,有效率23%,总有效率85.67%,与对照组比较(28.33%,40.48%,69.17%)有明显差异(P<0.05);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HA,LN,Ⅳ一C,PCⅢ)治疗组显效率为59.67%,有效率21.67%,总有效率81.34%与对照组比较(21.67%,33.33%,55.00%)有显著差别(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治疗组治疗前肝组织活检104例,疗程结束时,前后两次肝组织活检者52例,对照组治疗前肝组织活检41例,其中前后两次肝组织活检29例。肝组织病理改变治疗组显效率40.38%,有效率30.67%,总有效率71.14%,与对照组比较(0%,27.59%,27.59%)有显著差别(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感染率达到10%,其中1/3患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病多有肝纤维化,而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硬变,其中有的可发展为肝癌,危害性较大。因此,如何阻断和治疗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复方鳖甲软肝片是302医院多年临床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的经验方,由鳖甲、赤芍、三七、冬虫夏草等十一味中药组成,有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阴的功效。经本试验多中心观察疗效结果证明,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在改善中医症状,肝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疗效确切,整个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本品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变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药物疗法 复方鳖甲软肝片
下载PDF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IL-2、IFN-γ活性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靖大道 邱德凯 +1 位作者 萧树东 曾民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2-714,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C)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活性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PHC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受体(IL2R)的表达,IL2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C)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活性与肝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测定56例PHC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受体(IL2R)的表达,IL2和IFNγ生成及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结果:PHC组和对照组的IL2活性与IL2R表达率、IFNγ活性之间均呈正相关,与sIL2R水平则负相关。与对照组比较,PHC组IL2R表达,IL2和IFNγ生成均显著低下(P<0.05、<0.01、<0.001),而sIL2R水平则显著升高(P<0.001);而且随着ChildPugh肝功能分级之降低,上述这种改变亦明显。结论:PHC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T细胞功能障碍与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IL-2 IFN-Γ 受体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红蕾 郎振为 +2 位作者 许德军 徐瑞平 吕运海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628-629,共2页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安达芬 )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 8例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脏穿刺活检 ,肝组织损伤程度按Knodell计分法评价 ,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检测肝组织中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 2b(安达芬 )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1 8例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分别行肝脏穿刺活检 ,肝组织损伤程度按Knodell计分法评价 ,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法检测肝组织中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oothmuscleactin ,α SMA)的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HSC)。肝脏活检的同时取血清 ,用定量PCR法检测其中的HBV DNA。结果 :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相比 ,血清HBV DNA明显下降 (P <0 .0 1 ) ;肝组织学活动指数 (histologicalactivityindex ,HAI)明显降低 ( P <0 .0 5 ) ,主要表现在坏死和小叶内炎症的明显减轻 (P <0 .0 5 ) ;全部患者肝组织内表达α SMA的肝星状细胞 (HSC)明显减少 ( P <0 .0 5 )。结论 :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不仅能抑制病毒复制 ,减轻肝组织损伤 ,还能抑制或减轻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组织学 肌动蛋白类 肝硬化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宋英杰 陈雅萍 《河北中医》 2011年第3期476-477,共2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于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极差,发展成肝硬化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步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并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根...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于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极差,发展成肝硬化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步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并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根本原因,因此"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是强效抑制HB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并发症 肝硬化 抗病毒药 鸟嘌呤 胸腺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四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兵顺 王麟士 +1 位作者 刘金星 李跃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引起多系统受损,临床上除可见到与肝炎并发的再障、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外,尚可发现慢性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史:4例皆为女性患者,年龄自38~61岁,其中2例患者早期症状... 慢性病毒性肝炎可引起多系统受损,临床上除可见到与肝炎并发的再障、糖尿病,肾小管酸中毒等疾病外,尚可发现慢性肝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史:4例皆为女性患者,年龄自38~61岁,其中2例患者早期症状为口眼干涩,吞咽不利,伴手、足干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镜与B超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莹 刘燕敏 +3 位作者 张斌 李鹏 丁惠国 孟繁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1期5080-5081,共2页
目的:分析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胃镜及B超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组。比较脾脏厚度及门静脉(PV)、脾静脉(SV)内径,研究其与曲张程度的关系... 目的:分析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胃镜及B超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肝硬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急、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组。比较脾脏厚度及门静脉(PV)、脾静脉(SV)内径,研究其与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1)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PV、SV、脾脏厚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肝硬化组中部分患者PV、SV正常。结论:综合分析胃镜及B超结果,可减少肝硬化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超声检查 肝硬化/超声检查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肝血管病变在乙肝肝硬变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光曙 陈崇兴 +1 位作者 徐传镇 阎承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4期4-5,共2页
收集85 例肝硬变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在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门脉区均见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并有血管明显炎细胞浸润,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 收集85 例肝硬变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在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门脉区均见小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并有血管明显炎细胞浸润,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认为失代偿肝硬变腹水形成除与肝内慢性炎症有关外,门脉区内小血管炎、栓塞和机化是其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内血管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