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戊型肝炎439例的临床及部分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翟琦 孙惠敏 +11 位作者 希尔娜衣 尤都斯 张立伐 多里坤 热衣汗 周宜男 刘文杰 梁若梅 张宇辉 孙瑛 曹学义 刘占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75-77,共3页
本文报告439例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青壮年好发,孕妇罹患者重症多且病死率高,常致早产及死胎。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易致肝衰竭。肝活检病理表现与急性甲、乙型肝炎类同,电镜观察见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紧密接触,支持免... 本文报告439例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青壮年好发,孕妇罹患者重症多且病死率高,常致早产及死胎。乙型、戊型肝炎重叠感染者病情重、病程长,易致肝衰竭。肝活检病理表现与急性甲、乙型肝炎类同,电镜观察见淋巴细胞和肝细胞紧密接触,支持免疫反应性肝损伤,以直接酶标法作免疫组化检查证实戊型肝炎病毒抗原呈弥漫型、包涵体型和核膜胞浆面聚集型的形态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内,对阐明戊肝发病原理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戊型肝炎 病毒 抗原
下载PDF
小鼠及家兔对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DNA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建生 陈丽珊 +8 位作者 雷呈祥 解咏梅 张潜 沈先荣 贾福星 张丽芸 陈立茵 郭明秋 任大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HC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把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P9(RSV启动子)及pCDNA3(CMV启动子)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EP9/PCX及pcDNA3/PCX。将其... 目的探讨HCV复合多表位DNA疫苗的可行性。方法把HCV多表位抗原基因PCX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P9(RSV启动子)及pCDNA3(CMV启动子)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REP9/PCX及pcDNA3/PCX。将其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及家兔,检测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并观察免疫小鼠的安全性。结果质粒pREP9/PCX及pcDNA3/PCX于免疫后第 6wk和第 10 wk时,开始可检测到抗 GZ-PCX IgG,随后抗体滴度逐渐升高,但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pcDNA3/PCX肌肉注射免疫家兔后,于第8wk开始出现特异性抗体,至 3个月后滴度升至 1: 3 200,随后也开始下降。免疫小鼠及家兔可诱发针对GZ-PCX融合蛋白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免疫后小鼠的体重正常,肝脾脏未见明显肿大,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HCV多表位基因可诱发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安全性好,为HCV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 基因免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HDV感染后在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曲春枫 吕世军 +3 位作者 玄恩余 苗乃法 梁秀玲 李在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通过对HDV 感染肝组织中HDAg 表达和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发现,HDAg 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起肝细胞破坏,同时其表达数目与肝组织中炎症有关,特别是与汇管区中CD3 + 细胞浸润(r= 0-521) 和坏死区中CD8+... 通过对HDV 感染肝组织中HDAg 表达和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发现,HDAg 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引起肝细胞破坏,同时其表达数目与肝组织中炎症有关,特别是与汇管区中CD3 + 细胞浸润(r= 0-521) 和坏死区中CD8+ 细胞浸润(r= 0-495) 有较好相关性。提示HDV 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并非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唯一因素,细胞免疫特别是CD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 发病机理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应用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在蚕体中表达人丙型肝炎病毒C区及E1区基因 被引量:6
4
作者 曹广力 华刚 +4 位作者 贡成良 朱江 张志芳 张耀洲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 将人丙型肝炎病毒的C区、E1区及部分E2区基因装入转移载体 pBM0 3 0 ,经原位杂交筛选、酶切鉴定、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转移质粒装载成功。将转移质粒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重组 ,在家蚕BmN细胞中挑选重组病毒 ,经点杂交技术确证重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将重组家蚕核多角体病毒通过针刺和注射方法感染蚕蛹及 5龄期家蚕 ,肽抑制试验检测目的基因表达的多肽活性。结果表明 ,目的基因已得到表达 ,表达量较高 ,为每蛹体约 60~ 60 0 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表达 C区 E1区 rBmNPV BEVS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高变区1(HVR1)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宋志强 郝飞 +1 位作者 张娟 顾长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HVR1 的产生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含HVR1 序列的合成肽对45 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VR1 作了ELISA 检测,并对所有血清作HCVRNA 检测.结果 急...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HVR1 的产生情况,并探讨其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含HVR1 序列的合成肽对45 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VR1 作了ELISA 检测,并对所有血清作HCVRNA 检测.结果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HVR1 阳性率为70-6 % ,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12-5 % ) 相比差异显著性( P< 0-05) ,而且两者的平均抗体滴度相差亦非常显著(4-2 ±0-6 vs 2-8 ±0-7 ,P< 0-01) . 慢性丙型肝炎现症患者血清抗HVR1 的阳性率为72-7 % ,其中抗HVR1 阳性血清中HCVRNA 的阳性率也很高(75-0 % ) .结论 HCV 感染早期抗HVR1 的产生及其滴度的高低可能与疾病的转归有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抗HVR1 的存在可能反映了HVR1 变异引起的免疫逃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免疫学 抗体 病毒/分析 RNA 病毒/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被引量:17
6
作者 范学工 唐发清 +3 位作者 欧志明 章锦香 刘国成 胡国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2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与HCV 抗原c22 、c33 、c100 - 3 、NS5 和植物血凝素(PHA) 分别共同孵育,加入...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丙型肝炎病毒(HCV) 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方法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与HCV 抗原c22 、c33 、c100 - 3 、NS5 和植物血凝素(PHA) 分别共同孵育,加入胸腺嘧啶核苷(3 HTdR) ,然后收集细胞于液闪仪测定每分钟脉冲数(cpm) .结果 根据对不同HCV 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发现,以c22免疫原性最强,c100 - 3 次之:淋巴细胞激活与HCV 基因型关系不大;健康对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各HCV 抗原未能显示有效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健康对照比较,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对PHA 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结论 HCV 抗原c22 免疫原性最强,丙型肝炎患者对HCV 抗原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系特异性;慢性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 丙型肝炎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红 张定凤 +1 位作者 贾小平 齐珍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0-52,共3页
本文采用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 ELISA 法检测了72例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并测定其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尤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本文采用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 ELISA 法检测了72例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合并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并测定其细胞诱生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活性.结果发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尤以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甚.并且,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呈显著相关.这一结果表明,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致病原理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 IL-6
下载PDF
HCV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表达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建生 解咏梅 +1 位作者 林元凯 任大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分类号Q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6871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易于慢性化及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仍处... 分类号Q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1999)03026871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易于慢性化及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手段。国内外对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仍处于克隆表达HCV部分基因产物或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多表位抗原基因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及恶性疟原虫复合多表位抗原基因与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其在小鼠中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建生 钟雄林 +7 位作者 毕惠祥 董文其 张潜 解咏梅 袁纪军 李安康 董宁 任大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 目的:探讨复合多表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及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falciparum,Pf)双价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工合成的复合多表位HCV基因PCX及Pf抗原基因AB(SPf66+SPf105)克隆到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表达载体pGEX2T中,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GSTHCVPf复合抗原(GSTCAB),分析表达产物的免疫特异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结果:GSTCAB可被HCV患者血清、鼠抗GZPCX及鼠抗Pf抗体特异识别,可诱发小鼠产生针对GSTCAB、GZPCX及PfAg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针对GSTCAB、GZPCX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免疫后CD8+T细胞比例略为升高,免疫小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GSTCAB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HCV及Pf免疫特异性,可诱发理想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望成为HCVPf双价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恶性疟原虫 免疫应答 融合表达
下载PDF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克隆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胜利 刘崇柏 +4 位作者 汪媛 赵洪兰 曹学义 王光明 庄辉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6-68,共3页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在南亚、中亚细亚和东南亚诸国,东非及我国新疆南部地区都曾发生过大流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 该病的病毒(HEV)为直径35nm的廿面体,核酸为正链单链RNA。病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明显不... 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在南亚、中亚细亚和东南亚诸国,东非及我国新疆南部地区都曾发生过大流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 该病的病毒(HEV)为直径35nm的廿面体,核酸为正链单链RNA。病毒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明显不同于肠道病毒,在粪便中极易降解,在常温和-20℃也很快裂解,在组织培养上尚不能繁殖。在一般粪便标本中,HEV的量和RNA含量都较低。因此,用常规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不能从粪便标本中获得HEV的基因放大物。最近,美国基因实验室(Genelab.)建立了核酸序列非依赖性基因放大法(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非乙肝炎 基因克隆 HEV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干扰素对其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尹炽标 唐小平 +1 位作者 罗幸儿 卢群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78-79,共2页
本文应用CD_3、CD_4、CD_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_3、CD_4、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CD_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 本文应用CD_3、CD_4、CD_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_3、CD_4、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CD_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治疗,治疗前后CD_3、CD_4、CD_8、CD_4/CD_8比值与10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慢丙肝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对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T淋巴细胞亚群 干扰素 诊断
下载PDF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自身抗体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华 齐名 +3 位作者 王艾丽 虞伟 江舟 武建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与机体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抗HGVIgG抗体阳性(ELISA法)的各类肝病及其他疾病患者93例.部分慢性肝炎患者用RTPCR检测证实为HGVRNA阳性.用ELISA检测血清中类风湿...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与机体自身免疫的关系.方法抗HGVIgG抗体阳性(ELISA法)的各类肝病及其他疾病患者93例.部分慢性肝炎患者用RTPCR检测证实为HGVRNA阳性.用ELISA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双链DNA(dsDNAAb)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4种自身抗体.同时用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5项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G)和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CVIgG和抗HCVIgM).结果研究对象93例中有25例检测出1种以上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69%.其中自身抗体阳性率在单独抗HGV阳性者中为136%(3/22);抗HGV阳性合并HBV标志物阳性者为179%(5/28);抗HGV阳性合并抗HCV阳性者为400%(10/25);HGV,HBV,HCV标志物全阳性者为389%(7/18).对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为261%(31/119).其中HGV,HBV,HCV标志物全阴性者为160%(4/25);HBV标志物阳性者为250%(7/28);HCV标志物阳性者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自身抗体 肝炎病毒性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友鹏 杨思齐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检测了24例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如血清IC、Ig、C_3、C_4等,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患者RBCC_(3b)RR明显低于正常人,RBC-ICR及血清IC、IgG、IgA、IgM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患者血清C_3、C_4明... 本文检测了24例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功能的指标,如血清IC、Ig、C_3、C_4等,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患者RBCC_(3b)RR明显低于正常人,RBC-ICR及血清IC、IgG、IgA、IgM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患者血清C_3、C_4明显低于正常人,同时患者RBCC_(3b) RR与血清IC呈负相关,与血清C_3、C_4呈正相关,相反,患者RBC-ICR与血清IC呈正相关,与血清C_3、C_4呈负相关。但患者RBC_(3b) RR、RBC-ICR与血清IgG、IgA、IgM无相关性。由于急性HCV感染慢性化程度较高,患者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同时RBC免疫功能受损,清除体内CIC能力下降,加重了对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受体 免疫复合物 补体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检测对丙型肝炎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丽 刘金星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4-155,共2页
本文检测了6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S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SIL2R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急性肝炎高于慢性肝炎,同时发现SIL2R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急性与慢性肝炎的CD3、... 本文检测了68例丙型肝炎患者的S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SIL2R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急性肝炎高于慢性肝炎,同时发现SIL2R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急性与慢性肝炎的CD3、CD4、CD4/CD8比值较对照组降低,尤以慢性肝炎降低明显。对33例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SIL2R水平低及CD4/CD8比值高者,HCVRNA阴转率高,相反则阴转率低。提示,血清SIL2R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不仅可作为衡量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而且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观察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亦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SIL-2R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明祥 张卫青 +1 位作者 张同全 高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资料较全的75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血清中的四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膜抗体(HM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结果表明,丙肝病人血清中的四种自身抗体阳...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资料较全的75例丙型肝炎(丙肝)患者血清中的四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ANA)、抗肝细胞膜抗体(HMA)、抗平滑肌抗体(SMA)及抗线粒体抗体(AMA)。结果表明,丙肝病人血清中的四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甲肝组与正常组。ANA、HMA、SMA在各种丙肝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相差显著,急黄肝的自身抗体阳性率与其它型丙肝相比较低。25例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变化明显。这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自身抗体 免疫荧光
下载PDF
丙型肝炎高变区多肽的同源模建与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琴 郑宇 +5 位作者 林芳 赵军 李伯安 李静 高蓉 程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同源模建,寻找丙型肝炎高变区中保护性多肽抗原表位。方法用计算机同源模建预测多肽的抗原性,然后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验证其抗原性。结果同源模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同源模建是一种高效寻找具有保护性的抗原多肽的经... 目的通过计算机同源模建,寻找丙型肝炎高变区中保护性多肽抗原表位。方法用计算机同源模建预测多肽的抗原性,然后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验证其抗原性。结果同源模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同源模建是一种高效寻找具有保护性的抗原多肽的经济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模建 保护性多肽 抗原表位 丙型肝炎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润平 李玉香 +1 位作者 郑永晨 李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9-60,共2页
采用荧光抗体间接法(IFA)对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慢活肝(CAH)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P<0.01)。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 采用荧光抗体间接法(IFA)对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慢活肝(CAH)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均高于健康人(P<0.05,P<0.01)。自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显著高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因此认为自身免疫可能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后肝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体 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沈阳地区3902例不同人群抗-HCV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占英 李颖 +3 位作者 刘庆成 曲明贵 郑玉堂 岳晓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2-22,共1页
沈阳地区3902例不同人群抗-HCV的调查王占英,李颖,刘庆成,曲明贵,郑玉堂,岳晓曦1991年10月至1994年10月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沈阳地区不同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肝病病人血清抗-HCV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 沈阳地区3902例不同人群抗-HCV的调查王占英,李颖,刘庆成,曲明贵,郑玉堂,岳晓曦1991年10月至1994年10月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沈阳地区不同正常人群和不同类型肝病病人血清抗-HCV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互)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体 调查 沈阳地区
下载PDF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分子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其敏 李庆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4年第2期59-61,共3页
从1989年Choo等首次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成功以来,世界已对数十株HC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发现HCV变异较大存在多种亚型,HCV变异对肝炎发病机制、病原学诊断、疫苗研制及疾病治疗诸方面均有重要影响。1993年5月10-14日在日本东京召... 从1989年Choo等首次克隆丙型肝炎病毒(HCV)cDNA成功以来,世界已对数十株HCV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发现HCV变异较大存在多种亚型,HCV变异对肝炎发病机制、病原学诊断、疫苗研制及疾病治疗诸方面均有重要影响。1993年5月10-14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第八届国际病毒性肝炎暨肝病研讨会,会上举行了'HCV分子变异及共临床意义”的专题研讨,这足以说明研究HCV变异的重要性,现就这次专题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 变异
下载PDF
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肝癌及癌旁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英锐 吴名耀 +2 位作者 林莹 黄致治 谭德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利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cgA)单克隆抗体、ABPAP法对55例肝癌手术标本(有癌旁)作免疫组化。结果8例阳性(14.54%)。其中5例癌细胞有阳性信号。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浆呈棕色,核阴性。1例癌阳性为包涵体型... 利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cgA)单克隆抗体、ABPAP法对55例肝癌手术标本(有癌旁)作免疫组化。结果8例阳性(14.54%)。其中5例癌细胞有阳性信号。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浆呈棕色,核阴性。1例癌阳性为包涵体型,其HE相应部位为毛玻璃状(无毛玻璃者阴性)。55例中HBsAg(+)43例。8例HCcAg(+)中有6例HBsAg亦阳性。对丙型肝炎致癌机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免疫组织化学 肝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