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通路在成人EB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彧 李连香 高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0-926,共7页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 目的:观察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Notch信号通路分子和Th22细胞的变化,检测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Th2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纳入42例IM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7和IL-22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IL-17+Th17细胞和CD3+CD4+IL-22+Th22细胞比例,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h17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独核受体γt(RORγt)、Th22转录因子芳香烃受体(AhR)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包括Notch受体、Notch配体、Notch下游分子)mRNA相对表达量。纯化CD4+T细胞,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GSI)刺激培养,检测GSI刺激后细胞增殖、Th17和Th22细胞比例、IL-17和IL-22分泌、转录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IM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otch1和Notc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58±3.18、4.73±1.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9±0.12、1.07±0.15(均P<0.001),而Notch3和Notch4 mRNA相对表达量在I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Notch配体DLL1和Jagged1 mRNA相对表达量、Notch信号下游分子Hes1、Hes5和Hey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IM患者Th17和Th22细胞比例分别为5.03%±1.15%、4.48%±1.29%,均高于对照组的4.36%±0.82%、3.83%±0.55%(均P<0.05);血浆IL-17和IL-22水平分别为(301.1±53.82)pg/ml、(101.2±16.45)p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7.2±72.18)pg/ml、(84.75±11.83)pg/ml(均P<0.001);RORγt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5±0.22、1.21±0.12,均高于对照组的0.99±0.15、1.04±0.11(均P<0.001)。CD4+T细胞增殖水平、Th17细胞比例、IL-17分泌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在无GSI刺激组和经GSI刺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GSI刺激后Th22细胞比例、IL-22分泌和Ah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无GSI刺激降低(均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通过AhR调控IM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Notch-AhR-Th22细胞通路可能参与IM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TEIN-BARR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NOTCH信号通路 TH22细胞
下载PDF
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2
作者 张雯洁 张启科 +3 位作者 冯友繁 刘凤磊 侯金霞 魏小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8-1105,共8页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 目的研究成人慢性活动性EB病毒(EBV)感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某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例成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EBV相关检测结果,以及患者治疗、预后情况。结果8例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1.5岁,自起病至确诊中位时间为7个月;以发热、血细胞(累及外周血两系或三系)减少、淋巴结及肝脾大为主要表现。血浆EBV核酸(DNA)定量均>1.0×103。EBV感染细胞分选结果显示,3例为T淋巴细胞感染,2例为NK细胞感染,3例为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共同感染。8例患者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未见异型淋巴细胞,6例可见噬血细胞。流式细胞术(FCM)分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群,不表达髓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标记,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阳性率为37.5%(3例),病理组化显示大部分病例(6例,75.0%)表达CD3,部分病例表达CD4、CD8、CD56、TIA-1,EBER均为阳性。患者经治疗后生存率为50.0%(4例),随访时间为6~51个月,1年生存率为85.7%,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结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变,可出现致死性并发症,应尽早诊断,个体化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EB病毒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
3
作者 刘颖业 李军 +4 位作者 闫江泓 王晓娟 赵梦川 王乐 郭巍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8期2694-269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查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31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检查结果,将IM患儿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50 U/L)和肝功能异常组(ALT>50 U/L)。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及血清SA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M患儿血清ALT水平与各项检验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患儿分别有51例、80例。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异常组SAA、ALT水平高于肝功能正常组,HDL-C、ApoA1水平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患儿血清ALT水平与SAA水平呈正相关(r_(s)=0.295,P<0.05),与HDL-C、LDL-C水平呈负相关(r_(s)=-1.800、-0.173,P<0.05)。结论IM患儿SAA水平与并发肝功能异常有关,对于出现急性炎症反应的患儿,临床医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A1 儿童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研究
4
作者 李利 刘梅 毛国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肝功能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收集并比较...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合并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病程中是否发生肝功能损伤,分为肝功能损伤组和肝功能正常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90 d随访的预后情况。结果148例IM患儿中发生肝功能损伤71例,发生率为48.0%。在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中,肝功能损伤组患儿年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表现出肝肿大、脾大、眼睑浮肿和皮疹的患者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D8+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随访结果表明,肝功能损伤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血清EBV DNA转阴时间较肝功能正常组延长,且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相较于肝功能正常的IM患儿,肝功能损伤患儿病情更为严重,预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该类患儿免疫应答反应强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肝功能损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以通法论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
作者 陈天柱 张艳如 +1 位作者 陈银珍 刘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922-924,共3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归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热毒痰瘀是其核心病机。小儿脏腑娇弱、形气未充,邪气更易阻碍气血、留伏脏腑经络而致病程延绵,甚至变生他证,故辨治上须注意通邪。笔者借鉴温病理论中通法论述,从宣通透邪、通腑逐邪...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归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热毒痰瘀是其核心病机。小儿脏腑娇弱、形气未充,邪气更易阻碍气血、留伏脏腑经络而致病程延绵,甚至变生他证,故辨治上须注意通邪。笔者借鉴温病理论中通法论述,从宣通透邪、通腑逐邪、通脉透解、通窍醒神等角度对通法辨治IM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通法 辨治思路 温病
下载PDF
外泌体在EB病毒相关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伟强 刘梦 罗红春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05-1709,共5页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主动分泌的一种纳米级膜性小囊泡,其在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和物质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疱疹病毒,... 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主动分泌的一种纳米级膜性小囊泡,其在细胞间的信号交流和物质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产生影响。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疱疹病毒,人群对其普遍易感。研究表明,EBV感染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在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对EBV相关性外泌体中包含的分子信息及其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对其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产生了极大兴趣。本文主要对外泌体在EBV相关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丰富EBV相关肿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探讨外泌体在EBV相关肿瘤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EB病毒
下载PDF
rhIFN-α1b与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及对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白晓莉 桂林艳 《临床研究》 2024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与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对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太康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IM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rhIFN-α1b...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与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对患儿细胞、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太康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00例IM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rhIFN-α1b组和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更昔洛韦组患儿给予5 mg/kg更昔洛韦静滴治疗,3次/d,每次间隔8 h静滴治疗;rhIFN-α1b组给予2μg/kg的rh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2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比较rhIFN-α1b组与更昔洛韦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rhIFN-α1b组与更昔洛韦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IFN-α1b组患儿退热、肝脾回缩、淋巴结缩小、肌酶恢复至正常时间均短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低于治疗前,且治疗7 d后rhIFN-α1b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均高于更昔洛韦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血清IgA、Ig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7 d后rhIFN-α1b组的IgA、IgG水平高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7 d后rhIFN-α1b组的IL-6、TNF-α水平低于更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IFN-α1b治疗IM效果优于更昔洛韦,能调节患儿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更昔洛韦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细胞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功能
下载PDF
IL-24对肺癌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影响
8
作者 李燕涛 赵晓静 +2 位作者 薛艳超 霍燕楠 王慧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79-0183,共5页
探究白介素-24(IL-24)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及肺癌A549细胞,通过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及肺癌A549细胞中CXCR4 mRNA... 探究白介素-24(IL-24)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CXCL12/CXCR4信号轴的影响,并探索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正常肺上皮细胞及肺癌A549细胞,通过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及肺癌A549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相比,肺癌A549细胞中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Control 组细胞相比,CXCL12能够明显升高A549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过表达IL-24联合AMD3100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CXCL12对其侵袭、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P<0.05)。与正常肺上皮细胞相比,CXCL12可显著提高肺癌A549细胞CXCR4和Akt/mTOR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mTOR)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IL-24联合AMD3100可显著降低CXCL12促进p-Akt、p-mTOR蛋白表达的作用(P<0.05),但是过表达的IL-24则不影响CXCL12对CXCR4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而过表达的IL-24联合AMD3100则能够显著抑制CXCL12对CXCR4表达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 在肺癌A549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能够通过破坏CXCL12/CXCR4信号轴而抑制A549细胞侵袭、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白介素-24 CXCL12/CXCR4信号轴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外周血EBV-DNA及SAA、LDH联合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方立江 袁露 +2 位作者 高行军 张茜 张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IM患儿为研究组,以同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4例IM患儿为研究组,以同期入院体检的103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对象初诊/体检时的外周血及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V-DNA拷贝数,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SAA和LDH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诊断IM的效能。结果研究组SAA、LDH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EBV-DNA阳性率为70.19%(73/10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71%(1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1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项指标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3.65%,特异度为83.33%。结论EBV-DNA、SAA、LDH联合诊断IM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有利于IM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淀粉样蛋白A 乳酸脱氢酶 诊断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变化
10
作者 程远 方庆丰 陈必全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81-984,共4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肝损害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0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合并肝损害患儿43例为肝损害组,未合并肝损害患儿51例患儿为无肝损害组。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等资料,统计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NLR和IL-1β水平,分析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肝损害组患儿发热>10 d、肝大、脾大发生比例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ALT、异型淋巴细胞、IL-1β及EB病毒(EBV)DNA值水平高于无肝损害组(P<0.05),外周血NLR低于无肝损害组(P<0.05)。随着肝损害程度加重,IM患儿血EB病毒(EBV)DNA值拷贝、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水平呈升高趋势,外周血NLR呈降低趋势(P<0.05)。IM患儿外周血ALT水平与NLR呈显著负相关,与IL-1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M发生肝损害患儿持续发热、肝脾肿大症状比例较高,外周血NLR、IL-1β水平与IM患儿EBV DNA载量和肝损害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害 临床特点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DNA仍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周桂娟 贾月娥 +2 位作者 孙尤佳 李海侠 方雪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标志物。方法以2...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17免疫失衡与治疗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标志物。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秦皇岛市工人医院的8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接受基于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的标准化治疗并持续随访,根据治疗14d时患儿EBV-DNA载量是否仍为阳性分为EBV-DNA阴性组(n=70)和EBV-DNA阳性组(n=18)。对比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治疗相关特征、治疗前T细胞亚群、炎性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差异性指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相关性和危险因素。结果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体温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EBV-DNA阳性组患儿平均CD4^(+)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比值、Treg细胞比例、Treg/Th17比值、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低于EBV-DNA阴性组患儿,平均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EBV-DNA阴性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Treg细胞比例较低、Th17细胞比例较高及Treg/Th17比值较低均是规范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T细胞亚群比例特征、Treg/Th17免疫失衡严重程度、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治疗14d后EBV-DNA仍阳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切监测并促进患儿免疫-炎症水平恢复平衡对于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 EPSTEIN-BARR病毒 儿童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M诊断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徐云霞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254-257,共4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儿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属自限性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多脏器受累,引发肝炎、血小板减少、噬血综合征及脾破裂等并发症,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IM,严重影响预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儿科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属自限性疾病,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多脏器受累,引发肝炎、血小板减少、噬血综合征及脾破裂等并发症,少数患儿可进展为重症IM,严重影响预后[1-3]。因此,IM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亚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环荣 康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组17例健康对照者、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肝损伤患者、21例IM合并肝损伤患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目的:分析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相关肝损伤患者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入组17例健康对照者、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肝损伤患者、21例IM合并肝损伤患者,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5(IL-1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CD16-、CD56^(+)CD16^(+)、CD56-CD16^(+)3个NK细胞亚群比例。PBMC分别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中CD107a的表达和CD16平均荧光强度(MFI)。使用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观察NK细胞功能变化。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7.36±0.92)%和IM无肝损伤组(10.67±1.37)%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2±2.51)%(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低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在IM合并肝损伤组(62.03±8.78)%和IM无肝损伤组(44.74±13.03)%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0.74±10.15)%(P<0.05),IM合并肝损伤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高于IM无肝损伤组(P<0.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在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7)。血浆IL-15在IM合并肝损伤组(309.1±68.00)pg/ml的水平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269.6±53.57)pg/ml和对照组(257.4±73.93)pg/ml(P<0.05)。NK细胞通过不同受体介导杀伤相应靶细胞后,IM合并肝损伤组NK细胞中CD107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CD16 MFI明显低于IM无肝损伤组和对照组(P<0.05)。抗IL-15中和抗体刺激IM合并肝损伤患者PBMC后,NK细胞中CD107a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存在NK细胞亚群失衡和功能增强,IM合并肝损伤患者中IL-15水平升高可能增强NK细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伤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EBV-DNA、SAA/PCT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陈志国 章波 +1 位作者 邓良兵 金德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62-2165,共4页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V-DNA)载量、淀粉样蛋白A(SAA)与降钙素原(PCT)比值(SAA/PCT)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BV-DNA)载量、淀粉样蛋白A(SAA)与降钙素原(PCT)比值(SAA/PCT)诊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EBV-DNA载量、血清SAA、PCT水平及SAA/PCT,分析EBV-DNA载量、SAA/PCT对IM的交互作用以及对IM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EBV-DNA载量、血清SAA水平及SAA/PCT高于对照组,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EBV-DNA载量与血清SAA水平、SAA/PCT呈正相关(r=0.709、0.718,均P<0.001);EBV-DNA载量高水平与SAA/PCT高水平在IM中呈正向交互作用(P<0.05);EBV-DNA载量、SAA/PCT联合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大于二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外周血EBV-DNA载量与血清SAA/PCT联合检测对小儿IM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淀粉样蛋白A 降钙素原
下载PDF
97例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燊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16年5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诊治的97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历资料,统计患儿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数据。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采集2016年5月至2022年4月间我院诊治的97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历资料,统计患儿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的数据。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男女比例为1.77∶1,3~6岁年龄段患儿比例最高(51.5%)。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84.5%)、颈部淋巴结肿大(64.9%)、咽峡炎(60.8%)。0~3岁患儿更易出现眼睑浮肿及鼻塞症状。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M的阳性率达92.8%。该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结论该疾病好发于3~6岁儿童,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呈多样性,需早期识别、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DNA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沈燕 陆建春 +2 位作者 冯妍 沈晨涛 蒋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E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就诊的IM患儿,共纳入研究63例,根据患儿的EBV-DNA载量(中位水平),分为高载量组(31例)和低载量组(3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Th1/Th2型细胞标志物(IFN-γ、IL-4)水平及肝功能,并分析E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高载量与低载量组患儿的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肝脾肿大、眼睑水肿发生率高于低载量组(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CD3^(+)、CD8^(+)、AST、ALT、IL-4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CD4^(+)、CD4^(+)/CD8^(+)、IFN-γ水平低于低载量组(P<0.05);CD3^(+)、CD8^(+)、IL-4水平与E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CD4^(+)、CD4^(+)/CD8^(+)、IFN-γ水平与EBV-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高载量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低载量组长(P<0.05);复诊时发现,高载量组患儿的EBV-DNA载量阳性例数、颈部淋巴结肿大例数均高于低载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脾肿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患儿多出现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EBV-DNA高载量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免疫功能更紊乱;EBV-DNA载量及Th1/Th2型细胞标志物的检测对IM病情诊断及对病情严重程度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EB病毒 Th1/Th2型细胞标志物 EB病毒-DNA载量
下载PDF
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焘 余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将96例IM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将96例IM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外周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及CD4^(+)/CD8^(+)、LDH、CK、CK-MB水平、EBV-DNA定量阳性率、EBV-CA-IgM阳性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IM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前者对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适宜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疗效 EB病毒 异型淋巴细胞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儿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对评估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静静 贾媛媛 +1 位作者 胡苗苗 成胜权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肝损害将患儿分为肝损害组(n=62)与非肝损害组(n=47)。检测两组患... 目的:探究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害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出现肝损害将患儿分为肝损害组(n=62)与非肝损害组(n=47)。检测两组患儿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载量,分析不同肝损害程度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及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肝损害组患儿发生肝肿大率、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肝损害组患儿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高于非肝损害组(P<0.05),且均随肝损害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与ALT、AST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ADA、LDH及EBV-D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0.861和0.934,截断值分别为30.60 U/L、544.63 U/L和2.35 lg copies/mL,联合诊断的AUC为0.957。结论:血清ADA、LDH及EBV-DNA水平与IM患儿肝损害相关,对于评估IM合并肝损害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损害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EB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标志物水平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苗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55-1356,共2页
目的分析各年龄阶段儿童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0例,依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6岁)以及B组(年龄>6岁),各5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布... 目的分析各年龄阶段儿童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血清标志物水平。方法选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00例,依据年龄分成A组(年龄≤6岁)以及B组(年龄>6岁),各5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布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布情况、细胞免疫分布情况。结果B组患儿平均发热时间长于A组,淋巴结炎以及皮疹出现率均低于A组,发热以及眼睑水肿出现率均高于A组(P<0.05);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A组,贫血以及心肌损害出现率均低于A组(P<0.05);CD3、CD4、CD4/CD8、CD19水平均低于A组,CD8以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A组(P<0.05)。结论低年龄患儿易出现淋巴结炎以及皮疹,高年龄患儿更易出现发热以及眼睑水肿情况,同时低年龄患儿易出现贫血以及心肌损害。伴随年龄增长,异常淋巴细胞百分比逐渐升高,CD4+T细胞水平逐渐下降,CD8+T细胞水平逐渐升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儿,需重视其临床特点以及血清标志物水平,从而提升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 儿童 年龄阶段
下载PDF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20
作者 关会会 林晓彦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 目的探讨引起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将其分为肝功能正常组(ALT<40IU/L,69例)和肝功能异常组(ALT≥40IU/L,95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cell count,WBC)、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差异,探讨引起肝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患儿中男77例,女87例;年龄7个月~17岁,中位年龄4.3岁。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57.9%,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WBC、LDH、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LDH、CD8^(+)、年龄和女性均为IM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M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引起肝功能损害,其中高WBC和LDH水平、年长儿、CD8^(+)高及女性均是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肝功能损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