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1例报道
1
作者 唐晶 姜立刚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33-435,439,共4页
目的探讨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患者,并整理其临床资料,同时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梳理... 目的探讨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累及基底节病变的森林性脑炎患者,并整理其临床资料,同时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免疫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梳理。结果本病例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极易误诊为脑血管病。依据患者前驱“蜱虫”咬伤史,结合免疫学检查、脑脊液检查诊断森林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累及基底节区,临床上少见。结论对于具有森林接触史的脑炎患者,应警惕森林性脑炎的可能性,并关注其可能累及基底节等脑部区域,以便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性脑炎 累及基底节区 脑脊液异常
下载PDF
八卦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士针 杨柳艳 +7 位作者 彭颖 原嘉民 庞凤舜 刘宇 黄秋媛 邱晓乔 颜芳 李鉴基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研究八卦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64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中医辨证处理,试验组在常规中医辨... 目的研究八卦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64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中医辨证处理,试验组在常规中医辨证基础上,联合使用八卦揉腹法,统计两组核酸转阴时间、退热、咳嗽、腹痛、胃纳、鼻塞、流涕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症状积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流涕、咳嗽、恶寒、食欲下降、恶心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核酸阳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流涕、咳嗽、恶寒、食欲下降、恶心以及腹胀/腹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卦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促进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快速缓解,缩短疾病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卦揉腹 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
3
作者 谢铱子 詹少锋 +3 位作者 黄慧婷 温武金 刘小虹 江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90,共8页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探讨临床重症登革热发生风险的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普通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机器学习鉴定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标志物,探讨临床重症登革热发生风险的评价体系。方法 通过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普通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筛选重症登革热预警基因,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基因的准确性;最后采用列线图对预警基因进行量化,通过预警基因的表达量预测普通登革热进展为重症登革热的风险。结果 共获得817个差异表达基因,抗微生物体液反应、体液免疫反应、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生物过程可能与重症登革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筛选出AZU1、PDCD4、COL4A3BP、TRPM4、ATP4A 5个重症登革热预警基因,其中ATP4A、COL4A3BP、TRPM4呈低表达,而AZU1、PDCD4呈高表达,ROC曲线提示基因准确性良好;列线图提示模型预测准确度、临床获益率、临床有效性均良好。结论 测定AZU1、PDCD4、COL4A3BP、TRPM4、ATP4A 5个预警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评估重症登革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登革热 预警 基因 生物过程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普通登革热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
4
作者 谢铱子 王凯 +3 位作者 詹少锋 黄慧婷 江勇 温武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究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的GSE96656、GSE206829芯片与R软件,分析普通登革热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疾病特征基因,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基... 目的:探究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及免疫浸润特点。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的GSE96656、GSE206829芯片与R软件,分析普通登革热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疾病特征基因,并通过外部数据集验证基因表达情况。采用CIBERSORT算法进行普通登革热的免疫浸润分析,并分析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00个差异表达基因。随机森林模型以及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IFI44L、FMO4作为疾病特征基因。外部数据集验证发现IFI44L在普通登革热患者全血中呈高表达。IFI44L与M1巨噬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FMO4与M1巨噬细胞、活化的记忆性CD4^(+)T细胞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IFI44L、FMO4可能是普通登革热的特征基因,且与免疫细胞如M1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生物信息学 特征基因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5
作者 陈沐 周圆明 +2 位作者 韩俊彦 袁伟锋 莫晓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7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miR-125a-3p、miR-144a-3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效能,为临床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的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探讨miR-125a-3p、miR-144a-3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效能,为临床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早期识别提供新的预测指标。方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轻症组各20例。另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时采取鼻黏膜拭子样品,并从中分离上皮脱落细胞,采用qPCR方法检测两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相对表达量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ROC评价miR-125a-3p、miR-144a-3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症组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高于轻症组(P均<0.05)。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miR-144a-3p相对表达量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miR-125a-3p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803,最佳截断值为1.83,灵敏度79.1%,特异度80.8%;miR-144a-3p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609,最佳截断值为2.44,灵敏度73.6%,特异度79.1%;miR-125a-3p和miR-144a-3p联合预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ROC下面积为0.856,灵敏度86.2%,特异度87.7%。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鼻黏膜上皮脱落细胞中miR-125a-3p和miR-144a-3p相对表达量升高,重症患者升高更明显。miR-125a-3p和miR-144a-3p是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可作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测指标,以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125a-3p miR-144a-3p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下载PDF
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肺炎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病例分析
6
作者 程研 虞美玲 +2 位作者 何娟 陈影 王义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结果和影像学变化时,根据抗生素的PK/PD特点优化和调整抗感染药物,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在治疗期间及时提出优化和调整抗生素给药方案,医师采纳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协助医师优化给药方案、调整治疗药物以及全程监护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肌脓肿 感染与非感染 PK/PD优化方案
下载PDF
普通登革热中医证型之间实验室指标差异性的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谢铱子 蔡贝贝 +3 位作者 詹少锋 江勇 刘小虹 温武金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781-784,共4页
目的比较普通登革热不同中医证型的实验室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14年至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普通登革热患者,分析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及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这两个关键证型之间的白细胞计数... 目的比较普通登革热不同中医证型的实验室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14年至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普通登革热患者,分析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及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这两个关键证型之间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21软件执行。结果两组间基线一致,而血小板计数在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中显著低于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P<0.05);白细胞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在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中高于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P<0.05);钠、渗透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虽在两证型之间存在差异(P<0.05),但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余指标在两证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通登革热患者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的实验室指标比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的实验室指标更加严重,实验室指标变化符合中医证型规律,临床辨治普通登革热可参考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登革热 中医证型 实验室指标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LncRNA XIST调节miR-574-5p/TLR4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8
作者 付晓康 刘宝娟 +3 位作者 高帅 苏琴 尉全平 孙子梅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ong non-coding,Lnc)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XIST)调节微小RNA(microRNA,miR)-574-5p/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TLR4)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ong non-coding,Lnc)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X-inactive specific transcript,XIST)调节微小RNA(microRNA,miR)-574-5p/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4,TLR4)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16HBE)分为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组、RSV感染(RSV infection,RSV)组、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mall interfering RNA negative control,si-NC)组、XIST小干扰RNA(XIST small interfering RNA,si-XIST)组、siXIST+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 negative control,inhibitor-NC)组、si-XIST+miR-574-5p抑制剂(miR-574-5p inhibitor)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ncRNA XIST、miR-574-5p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的分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574-5p与LncRNA XIST和TLR4的关系;蛋白质印迹检测TLR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 lymphoblast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ysteine aspartate proteolytic enzyme 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NC组,RSV组、si-NC组LncRNA XIST、凋亡率、IL-6、IL-1β、TNF-α水平、TLR4、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EdU阳性率、miR-574-5p、PCNA、Bcl-2表达降低(P均<0.05);相较于si-NC组,si-XIST组LncRNA XIST表达、凋亡率、IL-6、IL-1β、TNF-α水平、TLR4、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EdU阳性率、miR-574-5p、PCNA、Bcl-2表达升高(P均<0.05);下调miR-574-5p可逆转敲低LncRNA XIST对RSV感染的16HBE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抑制(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574-5p与LncRNA XIST、miR-574-5p与TLR4存在靶向调控关系(P<0.05)。结论LncRNA XIST在RSV感染的16HBE细胞中上调表达,敲低LncRNA XIST可能通过上调miR-574-5p来下调TLR4表达,抑制RSV感染后的16HBE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X-非活性特异性转录本 微小核糖核酸-574-5p/Toll样受体轴 呼吸道合胞病毒 支气管上皮细胞 凋亡
下载PDF
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及接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黄文婷 何淑滢 +1 位作者 陆青 黄伙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19-521,53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及全程接种的依从性,了解影响接种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便提高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依从性,进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932例动物致伤的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数据和疫苗接种情况,根据... 目的:通过分析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及全程接种的依从性,了解影响接种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以便提高暴露人群的疫苗接种依从性,进而降低狂犬病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932例动物致伤的狂犬疫苗接种者的临床特征数据和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接种者的依从性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影响接种依从性的因素。结果:2932例狂犬疫苗接种者中,暴露季节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共53.5%),73.7%的接种者暴露当天即来就诊,74.4%既往未接种过狂犬疫苗。伤口暴露Ⅱ级占85.6%、Ⅲ级占14.4%,8.8%使用了被动免疫制剂。常见的致伤动物依次为猫(62.2%)、狗(33.6%),多为流浪动物(69.3%)。1543(52.6%)例接种者按时完成全程接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暴露当天就诊情况、狂犬疫苗接种史、致伤动物类型是患者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越大、暴露当天即来就诊、有狂犬疫苗接种史、致伤动物为狗(与猫相比)是患者狂犬疫苗接种依从性提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提高接种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是全面普及狂犬病相关知识、有效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和优化疫苗接种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疫苗 依从性 临床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武汉市某医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筛查及基因型分布特征分析
10
作者 吴小雪 席金瓯 +1 位作者 吴春晨 夏剑波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并分析比较27种不同HPV型以及不同年龄层的感染率,获得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年龄为18... 目的分析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并分析比较27种不同HPV型以及不同年龄层的感染率,获得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年龄为18~88岁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PV分型检测者24852例,按年龄18~30岁、31~44岁、45~54岁、55~64岁、65~88岁进行分组,分析比较各年龄层HPV感染状况。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结果在24852例样本中,HPV阳性共计5179例,总感染率为20.84%,55~64岁组感染率最高(26.90%)。其中高危型4144例(16.67%),低危型1771例(7.13%),且高危型HPV和低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PV流行优势型为52、58、16、53型。不同HPV型多重感染检出1389例,感染率为5.59%,以2重HPV型感染多见。按年龄分层分析,多重HPV型,感染多分布于45岁以下人群,占比76.03%。结论近3年,武汉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20.84%,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不同型HPV多重感染率为5.59%,并呈现低龄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高危型 低危型 共感染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COVID-19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
11
作者 迟子珺 余常辉 +1 位作者 魏远好 蔡绍曦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382-386,共5页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结局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因新...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结局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变化与新冠肺炎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因新冠肺炎感染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94名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患者的治疗结果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的关联性。结果 49.5%的住院患者出现了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且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不受性别、年龄和潜在合并症的影响。治疗结果较差的新冠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更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绘制确定的预测值为0.015×10^(9)/L。住院期间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可能预示着更好的治疗结局(p=0.151)。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可以作为预后预测因素之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以避免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马慧 殷勇 《上海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自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为大流行病以来,关于COVID-19对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部分COVID-19患者在康复后,胸部CT检查显示存在异常残留,且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现了对COVID-19患者进行... 自2020年3月11日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为大流行病以来,关于COVID-19对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部分COVID-19患者在康复后,胸部CT检查显示存在异常残留,且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现了对COVID-19患者进行长期呼吸道随访的重要性。当前研究表明,COVID-19对患者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在感染数月甚至1年后,肺功能异常可能持续存在。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肺功能异常主要见于少数重症感染患儿。本文对COVID-19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肺功能损害的病理表现、损害现状,讨论了肺功能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了COVID-19恢复期肺功能的随访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长新冠 肺功能
下载PDF
基于从化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证治
13
作者 杨运劼 许勇镇 阮诗玮 《中医研究》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的一种传染病,自2019年以来已造成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疫情。围绕中医药对从化的论述,挖掘从化理论的核心内涵,对从化理论进一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展开研究,在构建从化体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主要累及呼吸系统的一种传染病,自2019年以来已造成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性质最为严重的疫情。围绕中医药对从化的论述,挖掘从化理论的核心内涵,对从化理论进一步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展开研究,在构建从化体系,充分结合天时运气、地理位置、时令季节、体质禀赋、人身情志、服用药物和自身宿疾6个要素及阮诗玮教授临证感悟的基础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发病、传变、预后、转归等与6个要素联系紧密。从天气、地气、时气、人气、药气、病气6个因素论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证治,并阐释其内在机制,深入探讨上述6个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观点和相应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从化理论 天气 地气 时气 人气 药气 病气 证治
下载PDF
2020—2023年泰兴市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者特征和预防处置情况分析
14
作者 王志勇 陶霜 +2 位作者 刘颖 袁玮怡 宋燕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392-393,396,共3页
目的分析泰兴市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者的人群特征、致伤动物、伤口处置及主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情况,总结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运行情况,为提升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力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2023年泰兴市预防接种门诊就诊的狂犬... 目的分析泰兴市预防接种门诊狂犬病暴露者的人群特征、致伤动物、伤口处置及主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情况,总结暴露后预防处置门诊运行情况,为提升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力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2023年泰兴市预防接种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的人口学资料、暴露预防处置措施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20—2023年泰兴市居民狂犬病年平均暴露率为1119.73/10万,暴露者的男女性别比为0.84∶1;犬、猫伤占比分别为53.02%、43.68%;存在2个暴露年龄高峰,分别是5~9岁和50~54岁;各月份均有暴露发生,从5月开始增多,8月形成高峰;24 h内就诊者占95.25%;来预防接种门诊就诊的以Ⅲ级暴露为主,占77.86%,其中四肢暴露占比93.85%。暴露后伤口自行处理占比29.12%,处置门诊清洗占比80.09%,处置门诊消毒占比33.84%;暴露者均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其中按照“2-1-1”程序4针法接种的占15.09%,5针法占76.17%,再次暴露加强免疫占8.44%,暴露前免疫占0.30%;Ⅲ级暴露者免疫球蛋白使用率为53.31%,公立门诊(34.68%)和民营门诊(74.26%)、城区门诊(53.07%)和乡镇门诊(43.35%)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73、109.72,P值均<0.01);狂犬病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率为20.09/10万。结论泰兴市居民狂犬病防治意识一般,暴露后伤口的规范清洗、消毒未达100%;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使用率较低,但也可能存在过度使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狂犬病防治相关业务培训和健康教育,提高狂犬病暴露者的规范处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暴露 预防处置 疫苗接种
下载PDF
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狂犬病诊断中的应用
15
作者 汪绪伦 刘菲菲 +4 位作者 朱成楼 周志森 陈锦江 刘涛 郭晓磊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总结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狂犬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1例和文献报告3例狂犬病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唾液或脑脊液标本的mNGS检测狂犬病毒结果均为阳性,其中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狂犬病毒... 目的:总结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狂犬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1例和文献报告3例狂犬病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唾液或脑脊液标本的mNGS检测狂犬病毒结果均为阳性,其中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狂犬病毒PCR检测亦为阳性。结论:唾液和脑脊液标本行mNGS检测为临床确诊狂犬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早期筛查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乐霄 车霄 +2 位作者 黄锐 徐哲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8-583,共6页
背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短期内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目前缺少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中的研究。目的探讨PL... 背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短期内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目前缺少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中的研究。目的探讨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早期筛查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流感患者109例,分为流感普通组(59例)和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组(50例),分析PLR对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组的淋巴细胞计数、PaO_(2)/FiO_(2)低于流感普通组,年龄、PLR、D-二聚体显著高于流感普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10,95%CI:1.002~1.018,P<0.05),ROC曲线显示PLR预测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55),敏感度最高(0.820),最佳截断值为123.79。脓毒症患者治疗5 d后高PLR组(≥123.79)较低PLR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M(IQR):13.50(8.75~19.75)d vs 8.00(7.00~10.00)d,P=0.016],死亡率更高(28.57%vs 4.00%,P=0.047)。结论PLR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后高PLR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PLR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的早期筛查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流感病毒 脓毒症 早期筛查 预后
下载PDF
中国2004—2019年狂犬病时空分布特征与气象因素驱动效应研究
17
作者 秦小昂 赵海霞 邵中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2004—2019年狂犬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分布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国家监测点狂犬病病例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气象因素对狂犬病发病的驱动效应,旨在为防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收集中国2004—2019年我国狂犬病的时间、... 目的了解我国2004—2019年狂犬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其分布特点,深入分析我国国家监测点狂犬病病例的时空分布规律,探究气象因素对狂犬病发病的驱动效应,旨在为防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收集中国2004—2019年我国狂犬病的时间、地区及人群等病例数据及同期月度气象数据,描述疾病负担现状及流行特征;使用SaTScan 9.0进行时空季节扫描,探究全国各省份聚集效应。通过拟合Quasi-Poisson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相对温度、月累积降水量、日照时长对狂犬病发病的驱动效应。结果2004—2019年中国报告狂犬病共计26605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数居全国首位,关于狂犬病疾病负担的年估计百分变化比皆处于下降趋势;季节性高峰集中在6~11月份,对数似然比为516.14;我国狂犬病发病多集中于南部地区,并且有向中部地区扩大蔓延;狂犬病发病在时间尺度上受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长的影响显著,其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4.75%、平均气温为8.725℃、平均降水量为59.25 mm、月累计日照时长56.575 h。月平均温度对狂犬病发病率的相对危险度在滞后3个月时达到高峰,相对风险为4.48,月总计日照总时长与狂犬病发病率相对危险度在滞后2个月时达到高峰,相对风险为1.21。结论全国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病且夏秋季高发。狂犬病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但狂犬病病例依旧存在疾病风险,且发病地区较为集中,有较明确的地域性特点,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以及南部等地。气温、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疾病发生具有显著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时空分析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气象因素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抗体分析
18
作者 王霖 李才信 +5 位作者 王晓燕 董睿 唐兴蕊 李保萍 杜映荣 马志强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IgG、中和抗体水平及特征。方法选取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36例(康复组),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33例(疫苗组),检测2组血清抗体并分析。结果康复组和疫苗组IgM阳性率分别为25.00%、18.19%,IgG和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2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IgG和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组(P均<0.05),但2组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IgG水平均高于男性(P均<0.05),中和抗体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5)。结论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人群IgG、中和抗体水平高于疫苗接种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未感染者IgG水平女性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 康复 接种疫苗 血清 抗体
下载PDF
个案追踪法在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荆晓红 卢联合 +4 位作者 金荣华 郭嘉祯 谢美莲 于争丽 周童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7月在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25例猴痘合并HIV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个案追踪法实施...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猴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7月在北京地坛医院治疗的25例猴痘合并HIV感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个案追踪法实施前后患者康复效果及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差异。结果个案追踪管理患者的康复效果良好,各项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未发生院内感染病例。结论针对猴痘合并HIV感染住院患者开展个案追踪并强化管理,可明显提高医疗质量,有效控制猴痘病毒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法 猴痘 艾滋病 医院感染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 被引量:106
20
作者 徐凯进 蔡洪流 +14 位作者 沈毅弘 倪勤 陈瑜 胡少华 李剑平 王华芬 俞亮 黄河 裘云庆 魏国庆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梁廷波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综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