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1篇文章
< 1 2 2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洁 张瑜 +1 位作者 李苹苹 帖彦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了解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和... 目的了解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和“血流感染”为主题词,检索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以“non-O1/non-O139 Vibrio cholerae”和“bloodstream infection”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获取国内外报道的病例,复习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结果该例69岁男性患者肝门部胆管癌术后6个月,腹胀、发热、无腹泻,血培养检测出霍乱弧菌,经质谱、VITEK 2XL和16S rRNA基因鉴定均为霍乱弧菌,血清学确认为非O1/非O139群。使用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10 d后﹐患者康复出院。通过文献复习发现26例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患者大多数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消化道基础疾病﹐主要症状为急性腹泻、腹胀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80.77%患者好转出院,15.38%死亡,主要因感染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结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血流感染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糖尿病患者,及时血培养检查和准确鉴定对其诊断非常重要。早期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肝硬化 血流感染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化脓性脑膜炎并感染性休克的药学实践
2
作者 胡君茹 葸慧荣 +1 位作者 顾万红 张可兰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31-535,共5页
为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报道临床药师经多学科会诊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通过分析主要的病原菌,抗菌药物的... 为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药师在抗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本文报道临床药师经多学科会诊参与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通过分析主要的病原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PK/PD特征、耐药性等,协助医师为脑膜炎控制不佳并危及生命的患者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会诊意见,治疗方案调整后,患者感染指标好转,颅内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意识、身体机能逐渐恢复,转危为安,预后良好,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多重耐药菌 临床药师 多学科会诊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3
作者 陈春娇 陈春芳 陈冬霞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13-114,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N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4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NS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NS的53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N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5420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NS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NS的5368例新生儿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资料记录新生儿围产期情况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情况;收集并记录52例N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分析NS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52例NS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体温改变、反应差、黄疸等症状为主;NS患儿的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极早产儿(OR=3.594,95%CI:1.997-6.468)、极低出生体重儿(OR=3.724,95%CI:2.071-6.698)、超早产儿(OR=2.244,95%CI:1.158-4.346)、超低出生体重儿(OR=15.111,95%CI:8.286-27.557)是发生N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NS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以体温改变、反应差、黄疸等症状为主,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极早产儿、超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是NS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特征 极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4
作者 韩才均 黄媛 +3 位作者 吴政燮 金星 朴美花 金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 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脓毒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胃肠道损伤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李斯特菌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只丙娣 刘英 +2 位作者 刘莹 张复波 李俊峰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膜炎的认识,增强临床医生对李斯特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LM脑膜炎患者1例,并进行文献学习。结果患者女性,77岁,以发热、头... 目的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及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膜炎的认识,增强临床医生对李斯特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LM脑膜炎患者1例,并进行文献学习。结果患者女性,77岁,以发热、头痛起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通过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检查,确诊为LM脑膜炎,经过足量青霉素联合庆大霉素、后改为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病,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是关键,一旦确诊李斯特菌病,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利斯特菌性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抗菌药
下载PDF
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6
作者 李晓君 黄兴辉 +3 位作者 周晓红 郭健芬 袁琳 段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组分析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将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结果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有呼吸衰竭、消化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等基础病是≥65岁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55例老年CRKP血流感染患者30 d死亡率为54.5%,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进行机械通气、合并感染性休克均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OR=1.071,P=0.032)、合并感染性休克(OR=7.101,P=0.014)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患者30 d死亡率为50.0%(22/44),30 d死亡率在单药组治疗与联合用药治疗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治疗方案中,以碳青霉烯类药物(28例)为基础的治疗是最常见的用药方案,有7例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的治疗方案,30 d病死率为85.7%(6/7),有3例亚胺培南联合米诺环素的治疗方案,3例患者30 d结局均存活。结论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后死亡率高,感染后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米诺环素对降低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美洲高校教师考察模式、培养方法及评价体系建设
7
作者 谈芮 金路 郭胜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56-159,164,共5页
高校教师考察模式、培养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能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参考,也能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借鉴。就我国教师团队建设现状而言,相较于世界其他部分发达国家,仍存在体系上的不足,尤其对于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医... 高校教师考察模式、培养方法及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不仅能为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提供参考,也能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提供借鉴。就我国教师团队建设现状而言,相较于世界其他部分发达国家,仍存在体系上的不足,尤其对于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医学学科而言,更是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培养方案。美洲高校教师培养体系建设在世界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医学院校教师培养模式对于我国中医药高校发展更是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以美国与加拿大主要高校为例,归纳出美洲高校教师考察标准、方法、特点,教师培养方法,教师评价体系的特点与标准,从而总结出美洲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值得借鉴的特点与长处。研究发现,美洲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着参与主体多元化,考察模式阶段化、培养方法系统化、评价标准实质化等特点,这对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的教师团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而有关美洲医学院校的教师培养方案,结合我国中医药高校的特殊教学需要,也将为国内中医药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借鉴,促进国内中医药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 青年教师 考察模式 培养方法 评价体系
下载PDF
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肺炎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病例分析
8
作者 程研 虞美玲 +2 位作者 何娟 陈影 王义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结果和影像学变化时,根据抗生素的PK/PD特点优化和调整抗感染药物,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在治疗期间及时提出优化和调整抗生素给药方案,医师采纳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协助医师优化给药方案、调整治疗药物以及全程监护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肌脓肿 感染与非感染 PK/PD优化方案
下载PDF
脓毒症诊治中Ang/Tie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航 戴菁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 脓毒症以及伴随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全球每年发生2000万例脓毒症,死亡率为26%。早期准确诊断脓毒症,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这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皮细胞是外源病原体或内源性损伤信号的早期作用对象。研究提示,内皮细胞的结构改变与功能活化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内皮细胞专属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Tie)在内皮细胞的异常激活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Ang/Tie信号通路主要包括2种位于内皮细胞中的酪氨酸激酶受体(Tie1、Tie2)和4种分泌性糖蛋白配体(Ang-1、Ang-2、Ang-3、Ang-4)。机制研究方面,Ang-1可持续性激活Tie2受体,维持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支持血管内皮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Ang-2是Ang-1拮抗剂,可竞争性阻断Ang-1与Tie2受体结合。脓毒症环境下,Ang-1下降,Ang-2升高,Ang-1/Ang-2的比值下降。Ang-2竞争性阻断Ang-1与可溶性Tie2受体结合,内皮细胞处于严重异常激活状态。Ang-2介导肝素酶的释放导致糖萼损伤,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Ang-2可促进炎症反应;Ang/Tie信号系统失调介导凝血功能障碍,Ang-2升高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前哨性事件。临床病情监测方面,Ang-2>5.61 ng/mL,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为74.36%;Ang-2持续升高,提示内皮功能难以恢复,器官发生功能性改变。早期动态监测Ang-2可用于预测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急性肾损伤。Ang-2/Ang-1比值上升、Ang1/可溶性Tie2比值下降可预测脓毒症患者90 d病死率(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787和0.704)。Ang-2和可溶性Tie-2水平下降,则提示脓毒症血浆置换有效。靶向Ang/Tie信号通路的动物实验获得一定成功,但目前临床试验未能获得有价值的结果。脓毒症相关Ang/Tie信号通路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受体Ang/Tie
下载PDF
珠海市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10
作者 方坚锐 高盛庭 +2 位作者 张志雄 叶中文 曾祥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513-2515,共3页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阅病例病案,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患者7月18日23:00出现发热...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发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阅病例病案,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患者7月18日23:00出现发热、头痛,次日19:00同住室友发现病例意识不清、口吐白沫,伴肢体抖动、躁动不安,经及时救治痊愈出院,未留下后遗症。病例脑脊液培养出Y群脑膜炎奈瑟菌,186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样品检测,35例脑膜炎奈瑟菌呈阳性,阳性率为18.8%;采集病家10份环境样品监测,有1份脑膜炎奈瑟菌呈阳性。对186名密接者进行预防用药,观察期结束采样检测脑膜炎奈瑟菌均呈阴性,均未出现相关不适和类似症状。开展辖区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检测,流脑A、C、W135、Y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6%、58.3%、20.5%、41.3%。结论 判断该起疫情为Y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流脑病例,密切接触者及时管理、预防性用药和应急接种,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脑膜炎奈瑟菌 Y群 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报道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硬脊膜炎1例报道
11
作者 王亚茹 程坤 +4 位作者 凌泽法 王凯 林雨洁 马玉秀 刘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特点为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类肿瘤样病变、组织纤维化及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2003年由MASAKI[1]等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2... 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 immunoglobulin G4-related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其特点为血清 IgG4 水平升高、类肿瘤样病变、组织纤维化及IgG4 阳性浆细胞浸润。2003年由MASAKI[1]等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2010年《Autoimmun Rev》杂志将其命名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2]。研究发现IgG4-RD可有多系统、多器官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脑膜炎 硬脑膜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脑脊液乳酸、白细胞介素-27及干扰素-γ联合检测在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曾东 孙雯雯 +1 位作者 陈光辉 王真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LA)、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干扰素-γ(IFN-γ)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54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取62例术后无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脑脊液乳酸(LA)、白细胞介素-27(IL-27)及干扰素-γ(IFN-γ)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室(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54例作为疾病组,另选取62例术后无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LA、IL-27、IFN-γ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LA、IL-27、IFN-γ对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疾病组葡萄糖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脑脊液LA、IL-2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脑脊液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LA、IL-27、IFN-γ为ICU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影响因素(P<0.05)。脑脊液LA、IL-27、IFN-γ联合诊断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优于脑脊液LA(AUC=0.806,Z=4.029,P<0.001)、IL-27(AUC=0.858,Z=2.513,P=0.012)、IFN-γ(AUC=0.815,Z=3.680,P<0.001)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93.55%。结论ICU神经外科术后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LA、IL-27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脑脊液IFN-γ水平显著较低。相较于单独检测,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发生细菌性脑膜炎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乳酸 白细胞介素-27 干扰素-Γ 细菌性脑膜炎
下载PDF
细菌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黄迪希 欧阳慧 +2 位作者 罗玉婷 纪宇欣 刘曦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细菌培养阳性患者2158例,其中脓毒症组229例,非脓毒症组192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细菌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细菌培养阳性患者2158例,其中脓毒症组229例,非脓毒症组192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基础疾病史、临床表现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相比,性别、年龄、吸烟、嗜酒、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KD、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OR=2.17,P<0.01)、年龄(OR=1.01,P<0.05)、慢性乙型肝炎(OR=1.86,P<0.05)是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与男性、高龄、吸烟、嗜酒显著相关;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KD、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脓毒症。男性、高龄、慢性乙型肝炎是脓毒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脓毒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降钙素原水平对预后有评估价值
14
作者 赵媛 郭东风 吴坤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脓毒症组84例和普通感染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9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脓毒症组84例和普通感染组108例,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和PCT水平]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普通感染组比较,脓毒症组MPV、PDW、P-LCR和PCT明显升高,当PCT≥5.0 ng/mL时,脓毒症患者PLT低于普通感染组,MPV、PDW和P-LCR高于普通感染组;PCT<0.5 ng/mL时,脓毒症患者MPV和PDW高于普通感染组;PCT≥0.5~<5.0 ng/mL时,脓毒症组MPV、PDW和PLR高于普通感染组。脓毒症组中PLT和血小板压积与PCT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7、-0.218),MPV、PDW和P-LCR与PC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3、0.303、0.391);血小板参数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预测分析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从高到低依次为P-LCR、PDW、MPV(0.87、0.81、0.79),PCT的AUC为0.97。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和PCT水平与普通感染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血小板参数
下载PDF
桂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调查研究
15
作者 黄慧 黄丽芳 +2 位作者 李俏 农小青 陆柳雪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1-0094,共4页
对桂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时间段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即将出院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主体,对其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并通过自行编制的脑卒... 对桂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时间段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即将出院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主体,对其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其一般资料,并通过自行编制的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问卷表,了解其居家护理需求情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200例桂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评分总分为(150.16±6.23)分;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种类等方面居家护理需求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与ADL总分及PSSS总分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DL总分、PSSS总分、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合并症种类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桂西地区脑卒中患者居家护理需求较高,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社会支持水平低、文化程度低、合并症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相关工作人员要从多个维度制定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最大程度满足居家护理需求,使其疾病获得良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护理需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8-2021年某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杨忠祥 石荔 《西藏医药》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1年西藏地区某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特点及耐药性,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年期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标本,汇总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S... 目的分析2018-2021年西藏地区某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特点及耐药性,为本地区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4年期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标本,汇总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4年间从临床送检验的血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分离获得751株病原菌(剔除了同一病人相同标本类型的重复检出病原体)。其中396株(52.7%)为革兰阳性菌,343(45.7%)为革兰阴性菌,12株(1.6%)为真菌。结论该院2018-2021年间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血流感染常见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更合理使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败血症一例
17
作者 吴丽华 叶挺华 +2 位作者 潘新灵 洪俐 施云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 一例82岁男性患者因“发热1 d”就诊,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应迟钝,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急诊予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收入病房后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期间血培养发现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经16S rRNA测序结果确认为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患者住院期间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为80 mmH2O(1 mmH_(2)O=0.0098 kPa),脑脊液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治疗11 d后血培养阴性,且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予以出院。出院后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继续口服治疗14 d,随访3个月,患者体温正常,无感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菌属 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金菌 败血症 基因测序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中鉴别价值
18
作者 王亚丽 崇丽宁 +2 位作者 王婷婷 马国梅 韩敬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PM)、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项指标在PM、TB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目的观察化脓性脑膜炎(PM)、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项指标在PM、TB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衡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35例PM患者纳入PM组,45例TBM患者作为TBM组。采集患者治疗前的脑脊液样本,测定并对比两组脑脊液中LDH、CK、NSE水平及糖、蛋白、氯化物含量,经Pearson分析脑脊液中指标间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影响TBM发生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中LDH、CK、NSE及联合对PM与TBM的鉴别价值。结果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发热、病理征、呕吐、肢体抽搐等)发生率、脑脊液中糖与蛋白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脑脊液中LDH、NSE水平高于PM组,CK水平、氯化物含量低于PM组(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脑脊液中LDH与CK、氯化物呈负相关(r<0,P<0.05),与NSE呈正相关(r>0,P<0.05);CK与NSE呈负相关(r<0,P<0.05),与氯化物呈正相关(r>0,P<0.05);NSE与氯化物呈负相关(r<0,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中LDH、CK、NSE、氯化物均与TBM的发生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发现,脑脊液中LDH、CK、NSE及三者联合鉴别PM、TBM的AUC为0.849(95%CI:0.768~0.930)、0.858(95%CI:0.779~0.937)、0.851(95%CI:0.771~0.931)、0.954(95%CI:0.911~0.996)。结论PM、TBM患者临床特征相似,但脑脊液中LDH、CK、NSE水平存在差异,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PM与TBM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121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9
作者 黄一灵 王珏 +2 位作者 张晓慧 陆燕飞 金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 目的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原学阳性成人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显示出与死亡率相关(P<0.05)的所有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103例(85.1%)为医院获得性脑膜炎,18例(14.9%)为社区获得性脑膜炎。患者中位年龄为51(41,64)岁,70.2%患者为男性。发热为最常见的症状(79.3%),其次为意识障碍(71.9%)、颈强直(47.1%)。在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是最常见的细菌(5株,27.8%),其次是肺炎链球菌(3株,16.7%),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是鲍曼不动杆菌(33株,30.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9株,18.4%)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7.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0.0%、30.0%和30.0%,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14.7%。在121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中,死亡43例,全因死亡率为35.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定了意识障碍(OR 5.332,95%CI:1.034~27.504,P=0.046)、CRE感染(OR 18.749,95%CI:1.366~257.329,P=0.028)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OR 26.368,95%CI:5.095~136.476,P<0.001)是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意识障碍、CRE感染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影响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存在这些因素的患者,对于CRE感染患者尽早进行有效抗菌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菌 临床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home life experiences and care need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with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20
作者 Si-Meng Wang Jian-Ling Jiang +5 位作者 Rui Li Juan-Juan Wang Chun-Hong Gu Jia Zeng Xiao-Hui Wei Mei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22期2893-2901,共9页
BACKGROUND This study employed 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approach within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temporary colostomies in managing their daily lives and... BACKGROUND This study employed 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approach within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elderly individuals with temporary colostomies in managing their daily lives and care needs.Protecting the anus surgery combined with temporary colostomy has emerged as a prevalent treatment modality for low rectal cancer.However,the ileostomy is susceptible to peri-stoma skin complications,as well as fluid,electrolyte,and nutritional imbalances,posing challenges to effective management.The successful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is intricately linked to their adjustment to temporary colostomy;nonetheless,there remains a dearth of research examin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elf-care among temporary colostomy patients and the obstacles they confront.AIM To investigate the lived experiences,perceptions,and care requirements of temporary colostomy patients within their home environment,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formulating a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tocol.METHODS Over the period of June to August 2023,a purposive sampling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select 12 patients with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from a tertiary hospital in Shanghai,China.Employing a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approach,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 was developed,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techniques.The acquired data underwent coding,analysis,organization,and summarization following Colaizzi’s seven-step method.RESUL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experiences and needs of patients with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can be delineated into four principal themes:Firstly,Temporary colostomy patients bear various burdens and concerns about the uncertainty of disease progression;secondly,patients exhibit limited self-care capabilities and face information deficits,resulting in heightened reliance on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thirdly,patien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internal motivation through proactive self-adjustment;and finally,patients express a significant need for emotional and social support.CONCLUSION Home-living patients with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confront multifaceted challenges encompassing burdens,inadequate self-care abilities,informational deficits,and emotional needs.Identifying factors influencing patients’self-care at home and proposing strategies to mitigate barriers can serve as a foundational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tailored to th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DERLY Temporary intestinal stomas Life experiences Intestinal ostomy complications Qualitative stu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