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疾的剂量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建平 徐颖 +3 位作者 欧凤珍 金唐山 彭南正 李国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新近研制成功的复方抗疟药复方萘酚喹 (由磷酸萘酚喹、双氢青蒿素和甲氧苄啶组成 )治疗恶性疟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 1d疗程 2次分服 ,设总剂量 4片组和 2片组 ,评价和比较其疗效。两组分别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患者... 【目的】进一步探索新近研制成功的复方抗疟药复方萘酚喹 (由磷酸萘酚喹、双氢青蒿素和甲氧苄啶组成 )治疗恶性疟的用药剂量。【方法】采用 1d疗程 2次分服 ,设总剂量 4片组和 2片组 ,评价和比较其疗效。两组分别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患者各 50例。【结果】 2片组的退热时间与 4片组相似 ,但原虫转阴时间明显慢于 4片组 ,2 8d治愈率 2片组 ( 85.1% )亦显著低于 4组片 ( 97.8% )。且 2片组出现早期 ( 14d)原虫复燃 ,说明其药量不足。【结论】推荐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的临床试验治疗总剂量采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疾 药物疗法 复方萘酚喹 治疗 剂量
下载PDF
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富荣 蒋次鹏 +1 位作者 曹和询 王琪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进行实验治疗。5个治疗组对小鼠均能抑制泡球蚴增殖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7%,14.3%,70.0%,48.3%和77.0%。吡喹酮经脂... 本文对小鼠继发性腹腔泡球蚴病用吡喹酮脂质体、吡喹酮、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进行实验治疗。5个治疗组对小鼠均能抑制泡球蚴增殖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8.7%,14.3%,70.0%,48.3%和77.0%。吡喹酮经脂质体包裹后,较吡喹酮组疗效明显提高(P<0.01)。各治疗组泡球蚴生发层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吡喹酮脂质体对泡状棘球蚴损伤程度最重。超微结构显示,各治疗组对小鼠泡球蚴组织均有广泛的变化,以阿苯达唑组变化最重,细胞大部分解体。提示各种化疗药物对泡球蚴组织有广泛的细胞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脂质体 吡喹酮 阿苯达唑 氟苯达唑
下载PDF
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泡球蚴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安国顺 程道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率(42.78%,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载药免疫脂质体对泡球蚴损伤程度最强,坏死及纤维化比例最高。这些结果提示免疫脂质体做载体可提高阿苯达唑对泡球蚴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阿苯达唑 泡球蚴病
下载PDF
大鼠及犬皮下埋植吡喹酮控释棒的药物释放及预防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感染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焦伟 柴君杰 +5 位作者 吴树春 伊斯拉音 王鸣杰 尤纪青 瞿群 张文林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52.3%。在实验犬体内吡喹酮埋植量为32.93~65.88mg/kg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缓释制剂 细粒棘球绦虫 驱虫
下载PDF
吡喹酮及阿苯达唑单用或联用抗囊尾蚴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宏秀 张庆珍 +3 位作者 刘玉磊 毛德华 史世俊 徐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9期999-1000,共2页
目的 为筛选吡喹酮及阿苯达唑两种药物治疗脑囊虫病的最佳方案。方法  1)吡喹酮单剂 ,按 2 0mg/kg·d× 6d(每日每公斤体重 2 0mg ,分 3次服用 ,共服 6天 )或 10mg/kg·d× 12d给药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 ... 目的 为筛选吡喹酮及阿苯达唑两种药物治疗脑囊虫病的最佳方案。方法  1)吡喹酮单剂 ,按 2 0mg/kg·d× 6d(每日每公斤体重 2 0mg ,分 3次服用 ,共服 6天 )或 10mg/kg·d× 12d给药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 2 )阿苯达唑单剂 ,按 15mg/kg·d× 15d给药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3)阿苯达唑与吡喹酮联合用药 ,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 2 0mg/kg·d× 12d ,后续吡喹酮30mg/kg·d×12d ,间隔 2~ 3个月后重复第一疗程。 4)吡喹酮及阿苯达唑联合递增用药 ,第一疗程给予阿苯达唑2 0mg/kg·d×12d ,后续吡喹酮 30mg/kg·d× 12d ,间隔 2~ 3个月后 ,据第一疗程服药反应和囊尾蚴感染轻重给予吡喹酮 30mg/kg·d× 12d或 5 0mg/kg·d× 12d ,2~ 3个月后再给予吡喹酮 5 0mg/kg·d×12d。结果  1~ 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6 8.1% ,5 5 .0 % ,96 .1%和 98.1% ,按 χ2 检验 ,1、2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3、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 4种疗法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中 3、4种疗法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1、2种 (P <0 .0 0 5 )。结论  4种治疗方案均有抗囊尾蚴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下载PDF
奥芬达唑(Oxfendazole)治疗小鼠实验性泡球蚴病效果初步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邱加闽 SchantzPeter +3 位作者 王谦 何金戈 陈兴旺 刘凤洁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本文首次报道兽用奥芬达唑对实验性泡球蚴病有治愈作用。实验用150m g/kg/d×28与 75m g/kg/d×28 两种剂量皮下注射分别治疗 10 只小鼠的泡球蚴病。结果:移植的虫囊全部死亡。组织切片显示虫囊角质... 本文首次报道兽用奥芬达唑对实验性泡球蚴病有治愈作用。实验用150m g/kg/d×28与 75m g/kg/d×28 两种剂量皮下注射分别治疗 10 只小鼠的泡球蚴病。结果:移植的虫囊全部死亡。组织切片显示虫囊角质层与生发膜结构消失,原头蚴崩解消散,囊腔内无液体而充满干酪样坏死物。药物抑囊率与治愈率均达100% 。作为对照药物的阿苯达唑,采用150m g/kg/d×28 剂量口饲给 药后,除一鼠移植囊消失、一鼠虫囊减小外,其余鼠的移植囊均存活增大。阿苯达唑抑囊率与治 愈率分别为78.6% 、12.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芬达唑 阿苯达唑 泡球蚴病 治疗
下载PDF
吡喹酮驱治猪带绦虫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昊 陈清卫 +1 位作者 徐曼莉 王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748-749,共2页
关键词 吡喹酮 治疗 猪带绦虫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犬用吡喹酮缓释剂控制家犬细粒棘球绦虫自然感染的现场初步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焦伟 柴君杰 +3 位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瞿群 吴树春 何瑞祥 《地方病通报》 1998年第2期43-44,共2页
用小剂量吡喹酮缓释剂型皮下埋植的方法,给家犬投药后7个月对35只埋药犬和65只对照犬用槟榔碱进行驱虫试验的结果,在埋药犬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5.7%)低于对照犬(15.4%),埋药犬中没有发现药物副反应和局部感染。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控制措施 吡喹酮缓释剂
下载PDF
巴龙霉素治疗带绦虫病415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冯曼玲 赵冠宏 +4 位作者 许炽标 田洁 黄娅萍 李伍 徐永言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21-322,共2页
本文首次报道国内应用巴龙霉素治疗带绦虫病。通过对415例带绦虫病患者临床驱绦虫病的观察,其中398例服药当天排出绦虫节片,17例未发现节片排出,415例均随访半年以上,并确认已全部治愈。服药过程中,仅有4例(0.96... 本文首次报道国内应用巴龙霉素治疗带绦虫病。通过对415例带绦虫病患者临床驱绦虫病的观察,其中398例服药当天排出绦虫节片,17例未发现节片排出,415例均随访半年以上,并确认已全部治愈。服药过程中,仅有4例(0.96%)出现轻度头晕、恶心等反应,不久即自行消失。我们认为口服巴龙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驱绦虫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龙霉素 带绦虫病 疗效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杀短膜壳绦虫实验观察
10
作者 栾希英 刘同慎 +1 位作者 周吉礼 付志强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短膜壳绦虫 驱虫药 阿苯达唑 浓度
下载PDF
南瓜子与槟榔治疗带绦虫病56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甲芬 《蛇志》 1996年第2期50-51,共2页
南瓜子与槟榔治疗带绦虫病56例报告陶甲芬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南宁530021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早有人报道。无论对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均有显著的疗效[1,2]。作者曾在1988~1995年在广西宾阳、三江两县用... 南瓜子与槟榔治疗带绦虫病56例报告陶甲芬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组南宁530021采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早有人报道。无论对猪带绦虫或牛带绦虫均有显著的疗效[1,2]。作者曾在1988~1995年在广西宾阳、三江两县用南瓜子和槟榔驱绦虫病56例。效果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病 南瓜子 槟榔 治疗
下载PDF
驱治肠道大型绦虫的非传统方法(日文文献综述)
12
作者 周吉礼 刘春会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8年第5期316-316,共1页
现将国外近年试用的驱绦新方法作一综述。1DamasodeRivas法1932年DamasodeRivas[1]发现一疟疾病人因高热而自动从其肛门排出一大型肠道寄生虫,由此受到启发后,用45~47℃温水经导管注入十二指... 现将国外近年试用的驱绦新方法作一综述。1DamasodeRivas法1932年DamasodeRivas[1]发现一疟疾病人因高热而自动从其肛门排出一大型肠道寄生虫,由此受到启发后,用45~47℃温水经导管注入十二指肠内驱治小肠中的寄生虫,并用同样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病 药物疗法 泛影葡胺 温盐水 南瓜籽
下载PDF
藏族中学生肠寄生虫感染调查及驱治绦虫效果的报告
13
作者 晋雪香 王梅英 +3 位作者 毛福荣 屈孟卿 杨艳菊 王建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1期54-55,共2页
经调查在郑州就读的藏族中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为46.55(162/348)。计13种,蠕虫5种,原虫8种,其中以牛带绦虫(22.70%)、结肠内阿米巴(22.99%)较高。对79例牛带绦虫感染者采用南瓜子槟榔煎剂治疗,驱虫率为70.88%,最多者排出成虫4条。对部分... 经调查在郑州就读的藏族中学生肠寄生虫感染率为46.55(162/348)。计13种,蠕虫5种,原虫8种,其中以牛带绦虫(22.70%)、结肠内阿米巴(22.99%)较高。对79例牛带绦虫感染者采用南瓜子槟榔煎剂治疗,驱虫率为70.88%,最多者排出成虫4条。对部分蠕虫及原虫感染率高的因素以及驱虫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寄生虫 绦虫 驱虫药物
下载PDF
核酸疫苗pcDNA3-γcC1诱导囊尾蚴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树汉 郭瀛军 +1 位作者 陈蕊雯 杨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90-1091,I002,共3页
目的 :观察核酸疫苗 pc DNA3- γc C1免疫接种后动物宿主体内囊尾蚴的细胞凋亡现象 ,探讨治疗型核酸疫苗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囊尾蚴混合细胞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检测免疫接种组、非接种组以及培养诱导对照组细胞... 目的 :观察核酸疫苗 pc DNA3- γc C1免疫接种后动物宿主体内囊尾蚴的细胞凋亡现象 ,探讨治疗型核酸疫苗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囊尾蚴混合细胞 ,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分别检测免疫接种组、非接种组以及培养诱导对照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非接种组 ,且未经凋亡诱导的细胞核无凋亡所特有的阳性着色 ;经诱导或免疫接种组的细胞核均表现为极强的凋亡所特有的阳性着色。 结论 :首次观察到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寄生生物细胞凋亡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疫苗 囊尾蚴 细胞凋亡 pcDNA3-γcC1
下载PDF
江西丰城猪带绦虫病一例
15
作者 周宪民 严涛 潘炳荣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7,共1页
患者杨某,男性,13岁,江西丰城县人,学生,世居县淘沙乡罗家大队红卫村,无外出史。1984年3月始发现大便中每隔2~3日都见有1~3节会自行蠕动的白色扁虫。体检:消瘦面容,发育欠佳,身高127cm,体重26kg。心肺(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体表亦... 患者杨某,男性,13岁,江西丰城县人,学生,世居县淘沙乡罗家大队红卫村,无外出史。1984年3月始发现大便中每隔2~3日都见有1~3节会自行蠕动的白色扁虫。体检:消瘦面容,发育欠佳,身高127cm,体重26kg。心肺(一),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体表亦未见可疑包块。化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白细胞12%。小便黄清,尿蛋白(-),草酸钙结晶少许。大便黄软,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带绦虫卵0~1,带线虫孕节2段共计5个节片经压片,鉴定为猪带绦虫。治疗:采用本室提供的经改良方法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结果在分服完药剂后5min,即排出完整猪带线虫成虫一条,经测量该虫全长316cm。讨论:猪带绦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带绦虫病 病因 治疗
下载PDF
吡喹酮、阿苯达唑及其二者配伍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玉辉 李宝山 +4 位作者 刘艳 斯康德尔 童苏祥 索菲娅 罗卫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的药物和方法,将 105 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随机分为5 组(包括对照组),分别用吡喹酮 60 m g/kg 顿服、吡喹酮 15 m g/kg 顿服同时伍用阿苯达唑100 m g/d... 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微小膜壳绦虫病的药物和方法,将 105 例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者随机分为5 组(包括对照组),分别用吡喹酮 60 m g/kg 顿服、吡喹酮 15 m g/kg 顿服同时伍用阿苯达唑100 m g/d×3d、阿苯达唑200 m g/d×3 d 和吡喹酮15 m g/kg 顿服4 种方法进行治疗。各治疗组的阴转率和对照组的自然阴转率在治疗后 1 周分别为 90.48% 、95.00% 、40.00% 、100% 和 12.5% ;治疗后 1 个月分别为 95.24% 、95.00% 、35.00% 、84.21% 和 20.00% ;治疗后半年为 76.19% 、63.16% 、46.15% 和62.50% (无对照组)。结果表明,小剂量与大剂量吡喹酮治疗的效果均很明显,集体驱虫防治微小膜壳绦虫病以15 m g/kg 为宜。阿苯达唑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协同增效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膜壳绦虫 吡喹酮 阿苯达唑 阴转率 治疗
下载PDF
不同浓度阿苯达唑体外抗微小膜壳绦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栾希英 张树华 +1 位作者 刘同慎 刘春会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了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对微小膜壳绦虫及其虫卵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 ,48h各实验组虫体活力明显下降 ,72 h高浓度组虫体均死亡。虫体损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皮层损伤。出现皮层水肿增粗、绒毛脱落 ,皮层区... 应用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了不同浓度的阿苯达唑体外对微小膜壳绦虫及其虫卵的损伤作用。结果显示 ,48h各实验组虫体活力明显下降 ,72 h高浓度组虫体均死亡。虫体损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皮层损伤。出现皮层水肿增粗、绒毛脱落 ,皮层区基底膜及皮下肌细胞脱落 ;2实质区损伤。海绵状实质区呈空网格状高度透亮 ,出现空泡 ,排泄管明显扩张 ,细胞有核固缩、核碎裂现象发生。且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 ,组织损伤愈加严重。48h虫卵出现形态改变 ,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苯达唑 微小膜壳绦虫 虫卵 损伤 形态学
下载PDF
缩小膜壳绦虫病综合防治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刘影 沈一平 +1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Hd),由Olfters于1766年在南美洲的鼠体内首次检获,为鼠类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国外首次病例由Rudolphi(1805)报道,至今已报道300余例... 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dimin-uta,Hd),由Olfters于1766年在南美洲的鼠体内首次检获,为鼠类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国外首次病例由Rudolphi(1805)报道,至今已报道300余例,散在分布于南美、澳大利亚、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病 缩小膜壳绦虫 综合防治
下载PDF
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作用的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的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许正敏 鲁挥 +2 位作者 李兴军 许敏 余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62-63,共2页
应用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 应用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比较阿苯达唑、氟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对微小膜壳绦虫的杀虫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阿苯达唑与氟苯达唑作用机理相同,均使虫体破坏,对糖代谢有明显干扰作用,对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无变化,甲苯达唑无上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微小膜壳绦虫 阿苯达唑 氟苯达唑 甲苯达唑
下载PDF
第三次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免疫实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中庸 李靓如 +2 位作者 张京 马春艳 吴莲英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猪囊尾蚴 细胞免疫 免疫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