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包虫破裂误诊5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安栓德 王亚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07-1007,共1页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诊断 误诊
下载PDF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21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0
2
作者 柴君杰 孟贺巴特 +12 位作者 焦伟 孙德玉 梁斌 石劲草 付承 李雄 毛一丁 王秀玲 多力坤 古丽拜尔 王燕春 高芳华 肖树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 验证新剂型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 10 m g/ (kg· d)和 12 .5 mg/ (kg· d)两种剂量进行治疗。服药 3个月复查 1次为 1个疗程 ,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 目的 验证新剂型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 10 m g/ (kg· d)和 12 .5 mg/ (kg· d)两种剂量进行治疗。服药 3个月复查 1次为 1个疗程 ,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用药。以 B超影像特征为主判定疗效 ,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以停药时的检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 结果 两个剂量组共 2 12例患者的平均近期疗效 :治愈率为74.5 % ,有效率为 99.1% ,无效率为 0 .9%。平均远期疗效 :治愈率为 83.1% ,有效率为 89.3% ,无效率为 0 .6 % ,复发率为 10 .2 %。以 12 .5 mg/ (kg· d)连续治疗 9个月的疗效较好。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良好。 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超过当前包虫病药物治疗的最好水平 ,疗效稳定可靠 ,不良反应轻微 ,可成为治疗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囊型棘球蚴病 细粒棘粒绦虫 阿苯达唑乳剂 临床疗效 治疗
下载PDF
我国棘球绦虫感染的不同宿主状况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春燕 马秀敏 +1 位作者 丁剑冰 谌宏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588,共3页
关键词 绦虫感染 终末宿主 野生动物 棘球绦虫 中间宿主 动物体内 循环链 生活史
下载PDF
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怀禄 孙厚坦 +2 位作者 赵夏夏 刘俊娥 李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肝包虫病 治疗 复发因素
下载PDF
18kDa抗原诊断泡型包虫病的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江莉 温浩 +1 位作者 李雄 伊斯拉因.乌斯满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18kDa抗原在泡型包虫病(A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印渍法检测33例泡型包虫病、69例囊型包虫病(CE)、30例囊虫病和82例健康人血清对泡型棘球蚴(Em)和囊型棘球蚴(Eg)原头节18kDa抗原的... 目的:评价18kDa抗原在泡型包虫病(A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印渍法检测33例泡型包虫病、69例囊型包虫病(CE)、30例囊虫病和82例健康人血清对泡型棘球蚴(Em)和囊型棘球蚴(Eg)原头节18kDa抗原的抗体反应。同时用羊包囊液抗原常规ELISA法检测上述血清。结果:ELISA试验,AE血清阳性率为93.9%、CE为85.5%、囊虫病为50%、健康人为6.1%。显示3种患者血清存在较强的交叉反应。免疫印渍试验,两种原头节的18kDa抗原对AE血清阳性反应均为90.9%、CE分别为10.1%和13%、囊虫病患者为13.3%和16.7%。与健康人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18kDa抗原可以有效的鉴别两型包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AE CE 18kDa抗原 鉴别诊断 免疫印渍
下载PDF
肝包虫的CT诊断 被引量:23
6
作者 马立公 李文方 +2 位作者 乔颖 鲍海华 尹桂秀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囊型肝包虫和泡型肝包虫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肝包虫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囊型肝包虫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表现为单囊型、子囊型、钙化、合并感染、破裂... 目的:探讨囊型肝包虫和泡型肝包虫的CT表现特征和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通过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肝包虫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囊型肝包虫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表现为单囊型、子囊型、钙化、合并感染、破裂等;而泡型肝包虫则表现为不强化的肝癌样病灶,几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钙化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论:肝包虫在CT上有特征性的表现;CT不仅能发现早期病变,并可显示各种合并症的病理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CT 诊断 包虫病
下载PDF
用免疫印迹法评价多房棘球蚴18kDa与16kDa抗原诊断泡球蚴病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良 伊藤亮 +3 位作者 刘约翰 王小根 姚云清 余登高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原头节 18k Da、16k Da抗原 ( E.m.18k Da和 E.m.16k Da)诊断泡球蚴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2 4例泡球蚴病、55例囊型包虫病、33例囊虫病和 30份健康人血清... 目的 :探讨多房棘球绦虫 (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原头节 18k Da、16k Da抗原 ( E.m.18k Da和 E.m.16k Da)诊断泡球蚴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 2 4例泡球蚴病、55例囊型包虫病、33例囊虫病和 30份健康人血清对 E.m.18k Da和 E.m.16k Da的抗体反应 ,同时用 E.m.2 - EL ISA试剂盒对比检测上述血清对 E.m.2的抗体反应。结果 :在免疫印迹试验中 ,E.m.18k Da和 E.m.16k Da均能被所有 2 4例 ( 10 0 % )泡球蚴病人血清识别 ,与囊型包虫病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16.4 %和 2 9.1% ,与囊虫病人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3.0 %和 33.3%。E.m.2 - EL ISA检测泡球蚴病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为 95.8% ,与囊型包虫病和囊虫病患者血清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2 3.6%和 33.3%。健康人血清均不与 E.m.18k Da、E.m.16k Da或 E.m.2发生反应。结论 :E.m.18k Da/16k Da,特别是 E.m.18k Da对诊断泡球蚴病有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特异性 ,可望成为泡球蚴病免疫诊断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免疫诊断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青南高原人群包虫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9
8
作者 王虎 马淑梅 +5 位作者 曹得苹 赵海龙 刘凤洁 PeterM.Schantz AkiraIto CarolDelker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7-41,共5页
1997~ 1998年 ,在青南高原进行了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人群血清 Dot- EL ISA阳性率为 14.0 5 % (5 2 0 / 370 2 ) ,其中男性为 11.5 5 % (2 2 6 / 195 7) ,女性为 16 .85 % (2 94/ 1745 ) ;人群 B超和 X线检查感染率... 1997~ 1998年 ,在青南高原进行了人群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人群血清 Dot- EL ISA阳性率为 14.0 5 % (5 2 0 / 370 2 ) ,其中男性为 11.5 5 % (2 2 6 / 195 7) ,女性为 16 .85 % (2 94/ 1745 ) ;人群 B超和 X线检查感染率为 7.6 4% (2 83/ 370 2 ) ,其中男性 5 .6 2 % (110 / 195 7) ,女性为 9.91% (173/ 1745 )。女性的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均高于男性 (P<0 .0 1)。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检查结果表明 ,其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P<0 .0 1)。不同职业人群的检查结果表明 ,其血清阳性率和感染率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 1) ,以牧民、家务劳动者和喇嘛为最高 ,学生及其他职业人群最低。血清阳性者中其影像学阳性者占 5 0 .38% ,而影像学阳性者中其血清学呈阳性者占 92 .5 8% ,提示以 PVC板为载体的 Dot- EL ISA技术既是评价人体包虫病感染水平的良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高原 人群 流行病学 包虫病 诊断
下载PDF
棘球蚴病患者IgG抗体阴性反应血清再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明谦 朱兵 +4 位作者 薛海筹 李雄 郭湘荣 张永红 李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索棘球蚴病患者抗体应答假阴性反应原因 ,以改进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42例IgG抗体阴性反应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IgG亚类 (IgG1、IgG2、IgG3和IgG4 )、IgA、IgM、IgE抗体及... 目的 探索棘球蚴病患者抗体应答假阴性反应原因 ,以改进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和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检测 42例IgG抗体阴性反应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IgG亚类 (IgG1、IgG2、IgG3和IgG4 )、IgA、IgM、IgE抗体及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结果  42例阴性血清中 ,32例IgG亚类或IgA、IgM、IgE抗体阳性 ,1 0例血清抗体全部阴性。其中IgG1、IgG4及IgA、IgM、IgE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分别为 42 .9%、1 1 .9%、2 8.6 %、2 6 .2 %和 2 1 .4 %。小儿的IgM高于成人。肝棘球蚴病患者的IgG亚类高于肺棘球蚴病患者。IgG1与其它抗体联合检测 ,以IgG1 +IgA +IgM检出率最高 ,为 64 .3 %。IgG阴性患者血清的CAg和CIC阳性率分别为 2 8.57%及30 .95 %。 结论 抗棘球蚴总IgG抗体表达水平低下 ,抗体表达种类不同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是造成棘球蚴病患者IgG抗体反应阴性的主要原因。IgG1 +I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阴性反应 棘球蚴病 IGG抗体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诊断 抗体应答假阴性反应
下载PDF
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控制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焦伟 柴君杰 +6 位作者 吴树春 伊斯拉音.乌斯曼 王鸣杰 尤纪青 付承 瞿群 张文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液吡喹酮浓度在埋植后10天至3个月维持在0.8974~3.6849μg/ml之间。50mg/kg吡喹酮剂量对植药犬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缓释剂 细粒棘球绦虫 皮下埋植
下载PDF
经皮穿刺引流与吸刮治疗肝及腹腔包虫囊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校智 李永寿 冯胜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85-287,共3页
长期以来,包虫病经皮穿刺无论作为治疗或其它目的被看作禁忌。1986年始我们用经皮穿刺引流,吸刮囊腔,结合局部和全身用药对302例(361个囊肿)患者进行了治疗,仅1例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对218例进行了随访,最长者已达... 长期以来,包虫病经皮穿刺无论作为治疗或其它目的被看作禁忌。1986年始我们用经皮穿刺引流,吸刮囊腔,结合局部和全身用药对302例(361个囊肿)患者进行了治疗,仅1例出现明显过敏反应。对218例进行了随访,最长者已达5年。穿刺后6月,B超显示囊肿缩小停止生长者97.2%(212/218)。1年后随访,B超显示84.4%(130/154)囊肿已消失。5年后随访18例,14例囊肿消失。除2例因脱管导致复发外,均恢复顺利。随访未见异位复发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经皮 穿刺术 吸刮 治疗 引流术
下载PDF
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与分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国斌 张玉兰 +2 位作者 马建国 李建文 崔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79-980,共2页
目的 探讨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 收集我们两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包虫囊肿 66例 ,根据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型。结果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 ,表现为单囊单房型、单囊多房... 目的 探讨囊型肝包虫病CT诊断价值、病理基础与分型。方法 收集我们两院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肝包虫囊肿 66例 ,根据CT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型。结果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 ,表现为单囊单房型、单囊多房型、单囊假分隔型、实变钙化型及多囊型。结论 囊型肝包虫病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 ,不仅可早期诊断无症状带虫者 ,并可准确地显示各种病理形态的典型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包虫 分型 CT 诊断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方法对调查现场包虫病人血清的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虎 曹得萍 +2 位作者 马淑梅 江莉 柴君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69,共3页
本文应用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IHA和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泡型包虫 EM18抗原 EL IB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的 2 0 6例包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和 IH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本文应用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IHA和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泡型包虫 EM18抗原 EL IB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的 2 0 6例包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和 IH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90 .37%和 91.98% ;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 75 .94% ;三种方法对钙化灶型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77.2 7%、81.82 %和 6 5 .91% ,显著低于其它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 ;阴性者主要是单纯性肺脏和肝脏囊型包虫病人血清。3种方法 B超、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的血清阳性率均为 10 0 .0 %。泡型包虫抗原 EM18-EL IB检测结果表明 ,B超 ,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73.6 8% ;囊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5 .88% ,其中钙化灶型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15 .91% ;阳性血清数与阴性血清数比例约为 1:7(2 5 :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泡型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宁夏西吉县人体两种肝包虫病调查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怀禄 尹玉成 +5 位作者 马琮 张昌云 张希平 程瑞萍 井茹芳 李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采用梯度筛选后B超检查,对西吉县农民、城镇人员患肝泡球蚴病(LAE)和肝棘球蚴病(LCECE)的情况进行调查。共检查2 389人,检出肝包虫病患者197例,患病率为8.2%,其中LAE 141例,占5.9%;LCR 56例,占2.3%。农民LAE和LCE患病率分别为9.7%和... 采用梯度筛选后B超检查,对西吉县农民、城镇人员患肝泡球蚴病(LAE)和肝棘球蚴病(LCECE)的情况进行调查。共检查2 389人,检出肝包虫病患者197例,患病率为8.2%,其中LAE 141例,占5.9%;LCR 56例,占2.3%。农民LAE和LCE患病率分别为9.7%和3.8%。城镇的分别为0.4%和0.2%。农民患病率高。LAE与猎狐、捕捉达乌尔黄鼠有密切关系。家犬是LCE的传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球蚴病 肝棘球蚴病 家犬
下载PDF
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柴君杰 荆强 +11 位作者 焦伟 孟贺巴特 毛一丁 顾再芦 张贺玲 多里坤 伊斯拉音 付承 石劲草 古丽拜尔 王秀玲 王燕春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的研究方法。对 4 9例肝囊型包虫病病人进行了研究 ,其中治疗组 31例为经过不同时间阿苯达唑乳剂治疗的病人。对照组 18例为未经任何治疗的病...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的研究方法。对 4 9例肝囊型包虫病病人进行了研究 ,其中治疗组 31例为经过不同时间阿苯达唑乳剂治疗的病人。对照组 18例为未经任何治疗的病人。以外科手术、粗针穿刺抽吸和常规细针穿刺的方法采集包虫囊内容物观察其性状。囊壁组织石腊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收集原头节通过镜下形态及活动的观察、染料排斥试验、犬胆汁激活试验及接种小鼠腹腔 6个月后剖检观察有无包虫囊生长的方法判定囊内原头节的死活。结合 CT及 B超影像特征进行比较评价。 结果 治疗组病人中87.1% (2 1/ 31)的包虫囊 B超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退行变性 ,育囊率为 2 2 .6 %。对照组病人包虫囊的 B超影像显示退行变性的占 11.1% (2 / 18) ,育囊率为 6 1.1%。治疗组判定为痊愈的 15例病人的育囊率为 13.3% (2 / 15 )。疗效标准与 B超影像反映的包虫囊变性死亡的过程一致 ,与寄生虫学和囊壁组织学变化趋势相符。177例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肝囊型包虫病病人的转归证明了这一标准的可靠性。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以 B超影像为基础的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指标反映了包虫囊在药物作用下从正常生长到变性死亡的过程 ,是一个比较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囊型棘球蚴病 肝脏 药物治疗 疗效标准 阿苯达唑乳剂 B超检查 CT检查 原头节活性测定
下载PDF
肝包虫病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9
16
作者 贾文霄 汪洁 陈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6-227,共2页
本文对手术证实的8例肝包虫囊肿及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包虫囊肿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缘光滑的影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特征性表现为病变有光滑均匀的低信号强度的囊壁及呈多... 本文对手术证实的8例肝包虫囊肿及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包虫囊肿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缘光滑的影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特征性表现为病变有光滑均匀的低信号强度的囊壁及呈多房性的子囊,为MRI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泡状棘球蚴呈巨块型,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境界不清,边缘不规整,中心液化坏死,呈溶岩状,偶见颗粒状钙化。还探讨了本病与非寄生虫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包虫病 包虫病 NMR 二维 成像
下载PDF
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Ⅲ.两型包虫病B超图像分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奕 邱加闽 +3 位作者 何金戈 陈兴旺 刘凤洁 Schantz Peter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四川藏区包虫病的调查 ,分析B超图像特征及其在两型包虫病诊断学上的意义。方法 以便携式B超诊断仪对随机抽样的 3 999人进行腹部实质性脏器B超检查并按照国际分类标准进行超声图像分型。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 15 6人 ,根据... 目的 通过对四川藏区包虫病的调查 ,分析B超图像特征及其在两型包虫病诊断学上的意义。方法 以便携式B超诊断仪对随机抽样的 3 999人进行腹部实质性脏器B超检查并按照国际分类标准进行超声图像分型。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 15 6人 ,根据图象判断细粒棘球蚴病 (CysticHydatidDiseasesCHD)患者 76人 (1.9% ) ,泡球蚴病 (AlveolarHydatidDisease,AHD)患者 76人 (1.9% )。结论 CHD中Ⅱ、Ⅲ、Ⅳ及AHD包块中心液化坏死的“熔岩”征图像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 ,但两型包虫病早期诊断仅仅依赖超声图像无法判断 ,需结合血清学等检测手段方可确诊。超声图像国际分类标准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B超 国际分类标准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宿主感染细粒棘球蚴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宏 徐志新 +1 位作者 汪师贞 温浩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棘球绦虫 细粒棘粒蚴 感染 免疫反应机制 宿主 包虫病
下载PDF
青海省人与动物多房棘球绦虫的感染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虎 PeterMSchantz +2 位作者 刘凤洁 AkiraIto 柴君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本文报告 195 9~ 1998年青海高原人与动物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共手术治疗泡型包虫病人111例 ;男性 73例 ,女性 38例 ;其中肝泡球蚴病 10 0例 ,肺泡球蚴病 2例 ,脑泡球蚴病 7例 ,脾泡球蚴病 2例。年龄17~ 74岁 ,成年人最... 本文报告 195 9~ 1998年青海高原人与动物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研究结果。共手术治疗泡型包虫病人111例 ;男性 73例 ,女性 38例 ;其中肝泡球蚴病 10 0例 ,肺泡球蚴病 2例 ,脑泡球蚴病 7例 ,脾泡球蚴病 2例。年龄17~ 74岁 ,成年人最为常见。牧民和农民最多见 ,其他职业少见。普查 370 2人 ,B超诊断为肝泡球蚴病者 2 3人( 0 .6 2 % ) ,EM1 8血清学阳性者 30人 ( 0 .81% ) ,两种方法均符合者 13人 ( 0 .35 % )。调查中间宿主 7种 ,在家养动物牦牛肝脏和肺脏及藏绵羊肝脏发现泡球蚴感染 ,感染率分别为 4.0 9% ( 18/ 384)和 5 .36 % ( 31/ 5 78) ;野生动物黑唇鼠兔的肝脏和肺脏及灰尾兔的肺脏发现泡球蚴的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3.45 % ( 11/ 319)和 12 .5 0 % ( 1/ 8)。调查终宿主 5种 ,在藏犬和藏狐肠内均证实多房棘球绦虫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5 .0 8% ( 3/ 5 9)和 33.33% ( 4/ 12 )。提示青海高原存在多房棘球绦虫的藏犬、藏狐 /黑唇鼠兔、灰尾兔和藏犬、藏狐 /牦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动物 多房棘球绦虫 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诱发过敏反应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宏 温浩 +2 位作者 徐志新 张朝霞 尹极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观察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诱发的过敏反应。 [方法 ]取 5 6只及 48只长爪沙鼠 ,分别腹腔接种感染细粒棘球蚴 E.g.及泡状棘球蚴 E.m.,3个月后分别用羊源新鲜囊液、羊源 E.g.粗制囊液抗原及沙鼠 E.m.抗原经腹腔注射攻击 ,观察其过敏... [目的 ]观察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诱发的过敏反应。 [方法 ]取 5 6只及 48只长爪沙鼠 ,分别腹腔接种感染细粒棘球蚴 E.g.及泡状棘球蚴 E.m.,3个月后分别用羊源新鲜囊液、羊源 E.g.粗制囊液抗原及沙鼠 E.m.抗原经腹腔注射攻击 ,观察其过敏反应。在攻击发敏前后 ,检测 Ig E抗体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directeosinophilic leukocyte count,DEL C)。 [结果 ]沙鼠 E.g.和 E.m.感染率分别为 89.3%和 97.9%。各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为 6 2 .5 % ,最高为 10 0 %。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低为 12 .5 % ,最高为 12 .7%。沙鼠感染 E.g.和 E.m.后 ,Ig E抗体和 DEL C水平逐渐增高 ,但攻击发敏后 Ig E抗体水平显著降低 ,DEL C显著增多。 [结论 ]E.g.和 E.m.感染沙鼠后 ,采用不同抗原攻击均可出现过敏反应或休克 ;不同抗原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不同 ,但在感染E.g.与 E.m.沙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感染 长爪沙鼠 过敏反应 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