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的建议 被引量:181
1
作者 马云祥 薛晓玲 于庆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脑囊虫病是我国广大农村常见病,既往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甚大。自吡喹酮、何苯达唑问世以来,使脑囊虫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家对脑囊虫病的诊断。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分型 疗效标准
下载PDF
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民丰县Ⅱ.传播媒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长发 左新平 +11 位作者 顾灯安 伊斯拉音·乌斯曼 兰勤娴 张仪 童苏祥 李雄 茹孜古丽·朱马洪 阿不力米提 木合塔 阿不都外力 库尔班 牛新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在新发现的流行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调查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媒介蛉种。方法在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居民点和附近野外采集白蛉,经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数量比例;定人、定点、定时观察白蛉数量统计密度;观察白蛉昼夜... 目的在新发现的流行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调查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媒介蛉种。方法在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居民点和附近野外采集白蛉,经鉴定后计算蛉种组成和数量比例;定人、定点、定时观察白蛉数量统计密度;观察白蛉昼夜活动的数量变动;解剖白蛉,分析雌蛉生殖营养周期;检查白蛉有无前鞭毛体自然感染。结果捕获白蛉1210只,其中99.17%(1200/1210)为吴氏白蛉;6月上中旬是该蛉季节消长的第一高峰;生殖营养周期分析表明吴氏白蛉为野生野栖蛉种,夜间活动的白蛉主要在户外吸血,有较强的亲人性;在2只白蛉体内查到自然感染前鞭毛体。结论塔里木盆地南缘民丰县安迪尔乡雅通古斯村存在内脏利什曼病传播媒介吴氏白蛉,并有利什曼前鞭毛体自然感染,表明当地存在内脏利什曼病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 吴氏白蛉 新流行区 新疆
下载PDF
猪囊尾蚴抗原的免疫化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孙贵珍 赵为诚 +4 位作者 安桂珍 孙学海 武虹 谢醒民 朱静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应用琼脂双扩散(DID)、免疫电泳(IE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猪囊尾蚴的各部分抗原,即完整幼虫、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种抗原间存在相同的抗原成分。囊液... 应用琼脂双扩散(DID)、免疫电泳(IEP)、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猪囊尾蚴的各部分抗原,即完整幼虫、囊液、头节和囊壁抗原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4种抗原间存在相同的抗原成分。囊液中含有糖蛋白和脂蛋白。囊液、头节和囊壁蛋白质的主要分子量均在100KDa以下。囊液与头节有3条分子量相同的主带(60、46、38KDa),与囊壁只有1条分子量(46KDa)相同主带。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初步探索了囊液、头节和囊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主要蛋白质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抗原 免疫化学
下载PDF
间接免疫酶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囊虫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瑞琴 毛福荣 +2 位作者 王运章 阎淑敏 刘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156-157,共2页
应用猪体囊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免疫酶试验(IIE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囊虫病的对比研究。检测病人65例,按临床分型皮肌型34例、脑型16例、混合型14例、眼部囊虫1例。实验证实,两种方法诊断囊虫病结果基本一致。IIET有观察结... 应用猪体囊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免疫酶试验(IIET)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囊虫病的对比研究。检测病人65例,按临床分型皮肌型34例、脑型16例、混合型14例、眼部囊虫1例。实验证实,两种方法诊断囊虫病结果基本一致。IIET有观察结果只需用一般生物显微镜,以及标本易于保存等方面优点,是囊虫病较为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间接 免疫酶 间接 荧光抗体
下载PDF
囊尾蚴病免疫机理的研究现状
5
作者 阎玉文 王文余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人们发现以链状带绦虫卵再次攻击感染家猪后,其体内的囊尾蚴逐渐消失;再次重复感染后,能加速囊尾蚴的变性与吸收。根据这一现象,Herbert 等首先提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消除猪囊尾蚴。随后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囊尾蚴与宿主的关系中,免疫... 人们发现以链状带绦虫卵再次攻击感染家猪后,其体内的囊尾蚴逐渐消失;再次重复感染后,能加速囊尾蚴的变性与吸收。根据这一现象,Herbert 等首先提出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消除猪囊尾蚴。随后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囊尾蚴与宿主的关系中,免疫应答可能起关键作用。一、抗体在抗囊尾蚴感染中的作用Flisser 证明,在大约50%囊尾蚴病人的血清中含有高浓度的循环抗体。在多数脑、眼囊尾蚴病患者的脑脊液和房水中及其他类型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了IgG、IgM、IgA 和IgE 4种抗囊尾蚴抗体。患者血清中,占优势的抗体为IgG,约占全部病例的98%。以免疫电泳法检测特异性IgE 的阳性率为37%。初次注射囊尾蚴抗原一周后,实验动物的抗体水平开始升高,6~7周达高峰。虽然注射抗原后IgM 和IgG 水平都升高,但IgG 增高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尾蚴病 免疫机理
下载PDF
甘孜地区泡球蚴病传染源调查及动物感染实验 被引量:5
6
作者 邱加闽 邱东川 +4 位作者 罗成香 朱依栢 陈兴旺 多加 廉健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40,共3页
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m)幼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对动物宿主与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甘孜地区位于四川西部,与西藏、青海接壤,是AE的高发地区。曾在该地野犬体内... 泡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m)幼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对动物宿主与人体的危害十分严重。甘孜地区位于四川西部,与西藏、青海接壤,是AE的高发地区。曾在该地野犬体内查到病原。为探明本病主要传染源及其病原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动物实验 传染源
全文增补中
老年人神经系统囊虫病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白法毅 朱士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囊虫病 囊尾蚴病 神经系统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